劉秘書 > 寫作助手 > 熱點文章 >

請問中元節是鬼節嗎

時間: 思恩 熱點文章

中元節是一個祭祖的節日,俗稱為鬼節、祭祖節,中元節在每年的七月半,即陰歷七月十五日這一天。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它的誕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中元節什么時候燒紙好

中元節燒紙時間一定要選在天黑之后,一般是晚上9點以后,12點之前。

燒紙錢是鬼節期間最為隆重的祭祀活動,根據地域的不同,燒紙錢的時間各有不同,有的地區會提前燒紙錢,在七月十四這天燒。但一般來說,在中元節當天燒紙才是最好的。

中元節燒紙的注意事項

1、從買紙錢說起,要買那種質量好的,票面小的,以前都是自己用模子印的那種,畢竟是給先人的,也表達生者的哀思之情。

2、找個正確的地方,一般都在十字路口。為了考慮城市環保的原因,所以一般都在城市邊緣的十字路口處。

3、紙錢盡可能都十來個一起疊成對三角形的,注意帶上一根結實點的小木棍和防風的打火機,以便易于燃燒。

4、一般都在天黑之后,路上盡量避著點人,不要和任何人說話,如果遇到路口有燃過的灰跡盡量繞著走。

5、要燒紙時一定要劃個圈在里邊燒,西北角留個缺口,在地上寫上要燒給人的名字,嘴里念叨著一些送錢的話。

6、在燒紙時一定要注意嚴肅,不要嬉笑鬧罵,另外燒之前要點燃兩張扔到圈外面,以打點過路的孤魂野鬼。

7、一定要用木棍扒拉著燒完燃盡才走,以防止風把火刮出來引起火災。

8、燒完之后回家前盡可能去人多的地方,例如超市、商場、步行街等地方走一圈。

中元節是什么意思

中元節,是道教名稱,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七月十四(另一說七月十五)祭祖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其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中元節是流行于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均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大節。

2010年5月,文化部將香港特區申報的“中元節(潮人盂蘭勝會)”入選,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元節習俗

1、吃鴨

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在七月半吃鴨子,因鴨在水中游,取其河燈普渡祈禱之涵意。也有說法是“鴨”就是“壓”,是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魂靈”,這說法有點牽強,因為很多地方“鴨”與“壓”不同音。東莞人一般會吃蓮藕煲鴨。

2、燒紙

中元節日中,民間俗信行為中,最為突出的是燒紙。據傳說,陽間的紙就是陰間的錢,人們燒紙就是給亡故的先輩親人送錢。通常上墳燒紙時要留下幾張,到十字路口焚燒,目的是給無家可歸的野鬼一些施舍,它們就不會再去搶劫送給其祖先的錢了。

3、祭祖

民間相信,祖先會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孫,所以需要祭祖。這種祭祖行為是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傳統倫理的一種體現,是一種感德祖先文化傳統。時逢小秋的農作物收獲,也正好把豐收的喜悅與祖先分享,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時分舉行。

70158 精品久久国产老人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