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由來和含義
重陽節的由來
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在《易經》里,“九”是陽數,兩九相重,所以稱“重九”;又加上日月逢九,兩陽相重,故稱“重陽”。
根據目前的研究,重陽節的起源細節尚未有相對一致的結論。根據當天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等活動的原始寓意來看,重陽節的興起,似乎和人們躲避災厄有關。
因此,盡管重陽節在漢代已基本成型,但在東漢以前,是作為一個禁忌日出現的。也就是說,先民認為重陽節當天并不是一個“黃道吉日”。
經過六朝時期的發展,這一觀念才開始慢慢轉變,具備積極意義;逐漸成為人們祈福消災、放松游樂的傳統節日之一。
重陽節的意義
重陽節的意義在于敬老、團圓。
九九重陽,九九與“久久”同音,自然容易被賦予長久長壽的含義,西漢時候人們就開始在此時設宴求壽。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這可以說是重陽節在新時代中國的新表現形式,將重陽節的意義,從先人轉向了今人,從歷史轉到了當下。
從歷史文化傳承來說,尊老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別的民族咱們不管不論,但是中華民族之所以是中華民族,之所以血濃于水,之所以歷盡滄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濃厚,尊老敬老愛老是一個重要方面。
重陽節是什么意思什么節日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游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唐代以后。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提到重陽節,廣為人知的或為王維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睂嶋H上,1988 年我國就將農歷的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年節”,九九重陽敬老,除了必須回家,當然還有孝敬爸媽;在國家的大力推動,重陽節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涌現出入一系列如桔豆盒子等專為老人設計的科技產品,提升老人的晚年生活質量。
九九重陽節祝福語
1、重陽佳節九月九,愿您登高走一走,賞菊喝點酒。
2、重陽節,愿你事業猶如去登高,步步上升步步高;愿你萬事好像去吃重陽糕,吉祥如意為你繞;九九佳節樂逍遙!
3、人煙湖草裹,山翠縣樓西。如此美的景色,我們也不要錯過,九月九,一起登高賞景如何?
4、青山隱,水茫茫,佳節正重陽;蘭佩紫,菊簪黃,秋爽意飛楊;重陽糕,酒飄香,銀海述衷腸;傳祝福,送吉祥,幸福萬年長新樂吧!
5、一條短信酒一杯,去年天氣菊花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福歸來,小園香徑獨開懷。祝重陽愉快!
6、秋菊綻放香飄遠,思念重重度遠山。身插茱萸登高望,祝禱親人都平安。
7、菊花雖美,卻無法與老友共賞;美酒雖香,卻無法與老友共飲。
8、秋菊,傾吐悠悠清香;茱萸,環繞片片吉祥;登高,遙寄無限思念;酒杯,斟滿情誼美酒;心靈,發送誠摯祝福:九九重陽,愿你開心,心情愉悅!
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秴问洗呵铩分小都厩锛o》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倉,祗敬必飭?!薄笆侨找?,大饗帝,嘗犧牲,告備于天子?!笨梢姰敃r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后為道士)追求長生,采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肚G楚歲時記》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飲宴?!彼宥殴白⒃?、“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鐘繇書》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倍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笨梢姰敃r節俗已定型了。重陽節主題,是求長壽、戴茱萸、釀菊酒、賞菊、釀酒及祭掃酒業神等。在流傳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更具有意義,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動及各種游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