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的寓意和象征介紹
秋分的寓意和象征
秋分寓意秋季中間,晝夜等長。秋分象征秋季豐收,秋分這一天晝夜平分,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上,也象征著秋季的豐收之喜。
秋分節氣,不但北方,連南方大部分地區也開始進入秋天,暑熱迅速消退。所謂“陰陽相半也,”是指秋分時節天地之氣陰盛陽衰,正到勢均力敵的程度。與繁茂的夏季比起來,這時花木凋零、草枯葉落,人的情緒也容易產生凄涼、抑郁之感。這種“秋季抑郁癥”心態最典型的代表,是戰國宋玉的“悲哉秋之為氣也”。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聲
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后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二候:蟄蟲坯戶
一些春分出土活動的小蟲,在秋分過后也會陸陸續續回到土里,準備過冬。
三候:水始涸
水氣也不像夏天時那么充沛,將開始逐漸干涸,因此我們會覺得空氣越來越干燥了。
秋分習俗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F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于這一天在農歷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后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秋分這一天,我國很多地方的農村還有煮湯圓吃的習俗,除了自己食用外,還要煮二三十個不用包心的湯圓,插上細竹簽放在田邊地頭,這就是“粘雀子嘴”,寓意是讓雀子不要來破壞莊稼。
在秋分時節,我國很多地區都要舉行“豎蛋”的民俗活動。
很多地方在秋分時節要吃一種叫做“野莧菜”的野菜,有的地方也稱之為“秋碧蒿”。秋分一到,全家人都去采摘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人家與魚片“滾湯”,燉出來的湯叫做“秋湯”。有順口溜這樣說:“秋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秋分養生
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按照《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頗。要想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
同時,秋燥溫與涼的變化,還與每個人的體質和機體反應有關。要防止涼燥,就得堅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鍛煉,重在益肺潤燥,如練吐納功、叩齒咽津潤燥功。飲食調養方面,應多喝水,吃清潤、溫潤
秋分介紹
按農歷來講,“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而“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
秋分后太陽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農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鞍嗽卵汩T開,雁兒腳下帶霜來”,東北地區降溫早的年分,秋分見霜已不足為奇。
從秋分這一天起,氣候主要呈現三大特點: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晝短夜長的現象將越來越明顯,白天逐漸變短,黑夜變長(直至冬至日達到黑夜最長,白天最短);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于10℃以上;氣溫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漸步入深秋季節。南半球的情況則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