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秘書 > 寫作助手 > 文案寫作 >

人生哲理的美文

時間: 小龍 文案寫作

鍵盤剛發明的時候,二十六個字母的排序和今天完全不同。

常用的幾個字母被排在中間。

因為當時的鍵盤是機械結構,熟練的打字員常常因為打字太快,而導致卡鍵。

所以有人就把二十六個字母順序打亂,把常用的字母調到相反的方向。

因為使用不方便,也就減緩了打字的速度。

人們逐漸習慣了這樣的設計,這樣別扭的鍵盤也一直持續到今天。

習慣有很強大的力量,可以讓你堅持一件你不喜歡的事情很久。

如果你不愿意讀書,不愿意運動,但你又渴望豐富自己的頭腦,健壯自己的身體。

只要你堅持二十一天,把讀書和運動成為一種習慣。

習慣的力量會推著你往前走。

習慣是克服惰性最好的法門。

很多優秀的人不是因為毅力多強,天資多高,只是因為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養成了許多良好的習慣。

王陽明說:變化氣質,難在克服習氣。

要改變一個人,變化他的氣質,最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習慣會變成一個人的性格,進而成為一個人的命運。

人生哲理的美文【篇2】

時間匆匆,走著走著,就這樣過去了。

今天就是臘八節了,都說過了臘八就是年,這個時候最期待的莫過于放下一年的辛苦疲憊,和家人好好地坐在一起,其樂融融地吃一頓飯。

也有一些人,在這樣團圓的熱鬧節日里依然選擇堅守在崗位上。

比如一大早就起來掃街的保潔人員,還有14年沒有回家過年的電工,只為讓節假日的城市干凈整潔和家家戶戶都能燈火通明。

這些人穿著樸素的衣服,走在大街上,也許你都不會注意到他們。

但是正因為他們的敬業,才讓我們在大多數人都停工的節日里依然有干凈的街道和溫暖的燈光。

他們也許不像城市里的白領拿著高工資,在高樓大廈里體面光鮮,但依舊勤勤懇懇,尤其對待那些“不起眼”的工作也一樣細致認真。

我很敬佩勞動工人,他們的工作簡單重復,卻有一種匠人之心。

把簡單的小事做好,不難。

但是把簡單的小事日復一日,甚至重復數十年地做好并不容易。

在香港有個職業是茶水工,專門給演藝圈、劇組里的演員提供茶水服務。

對很多人來說,這份工作無非就是端端茶倒倒水就可以了,但對茶水工楊容蓮來說,并非僅此而已。

每場戲開拍前,她會細心地沖泡好或熱或冷的不同飲料,裝在保溫杯里,貼上手寫的人名卡片,誰喜歡喝什么,哪杯是誰的,都一清二楚。

劇組的工作時間不固定,經常要等上好幾個小時,有人抱怨說為什么不能把茶水準備好放在一個地方讓他們自己來拿。

楊容蓮卻是毫無怨言,她知道導演、演員、攝影組等等工作都很忙,沒有時間拿水,自己的工作就是幫助他們節省時間,在最需要的時候把水送到他們手邊。

她說:“我是端茶遞水的,但是端茶遞水也是一個職位,所以最重要的是自己不要小看自己。”

持續30多年,楊容蓮認真地對待每一杯茶水,用心地服務每一個人。很多劇組人員包括明星,都記得這個無微不至的茶水阿姨。

在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頒獎現場,楊容蓮和一眾大牌明星坐在了一起,那天,她獲得了專業精神獎。

走上臺領獎時,成龍大哥非常客氣地和她擁抱,臺下的所有人,包括劉德華、古天樂等等,都紛紛起身為她鼓掌。

這個阿姨證明了:

世界上沒有平凡的職業,只有平凡的態度。

只要你踏踏實實、認真細致地做好每一件小事,無論在哪,都能散發光芒。

在這個以秒計時的快節奏時代里,我們每天要面對無數的信息,經常是時間太少,事情太多。

人這一輩子,能做的事情就那么多,那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最應該做的?

我覺得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

每一件事、每一份工作都有它的意義,重要的不是做什么事,而是你把事做到什么程度。

在電視劇《校對女孩河野悅子》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女孩河野悅子喜歡時尚,她一直夢想著能進入到時尚雜志社里工作。

面試七年,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終于在第七年成功進入到出版社。

但她分配到的卻不是心儀的時尚編輯部,而是校對部門。悅子很排斥,她費了那么大的勁,并不是為了做這些“枯燥無味”的排版、對錯別字的工作。

不過悅子是個樂觀積極的女孩,她很快振作起來,即使是校對工作,她也像對待自己喜歡的時尚策劃的工作一樣充滿干勁。

校對工作中,有些時候只要檢查下錯別字、語義邏輯就好了。

但她會死扣住每個細節,這個地方作者寫的是不是符合現實的?讀者讀起來會不會覺得奇怪?任何一個會影響讀者閱讀體驗的細節她都不放過。

有一次,她甚至花上大半天,坐了好久的車到一個地方,只為了核實書中描寫的場景是不是屬實的。

正因為悅子這樣細致的態度,同事漸漸對她認可,有位知名作家還特地在書中點名贊揚她。

而悅子也愛上了校對的工作。她慢慢地意識到,雖然看起來沒有像時尚編輯部一樣光鮮有意思,但是認真去做,就會有很多能滿足成就感的地方。

因為自己的校對,幫助了作家更好地完成了作品,把可能出現的瑕疵一點點完善好,讓讀者看到了更加完美的書籍。

那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可能就是被忽略的精彩。

在生活的壓力下,我們總想著去追求表面光鮮的事物。

其實人這輩子遇到的大多是普通的人或工作,與其去糾結如何才能登頂高山,不如做好手上的每一件小事,從平凡中發現光芒。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你若精彩,天自安排;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最近看過一個視頻。

視頻里講述了用心和敬業的精神態度,很讓人感動。

每年春節,比起回家,安裝師傅更著急的是,柜子能不能及時裝好,顧客有沒有一個舒適的家。

為了打磨好每一個細節,讓顧客更快地入住,他們可以晚一點回家,甚至搬到正在裝修的房子里打地鋪。

安裝時,他們會先在地上鋪上厚紙皮,保護好地板。安裝后產生的垃圾,他們會認認真真地清理掉。

所謂的用心,就是在紛亂的世界里,依舊踏實、甚至特別較真地去對待每一件事,即使是在他人眼里不起眼的小事。

索菲亞家居就是用這樣的服務精神對待每一個客戶。

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把事做到極致,就是最大的成功。

細節決定成敗,你的每一次認真付出,都鋪墊著未來的路,照亮著你的人生。

人生哲理的美文【篇3】

人生天地間,路路九曲彎,從來沒有筆直的。水能直至大海,就是因為它巧妙地避開所有障礙,不斷拐彎前行。

許多聰明人沒能走上成功之路,不少是因為撞了南墻不回頭。

人生路上難免會遇到困難,拐個彎,繞一繞何嘗不是個辦法。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只要心念一轉,逆境也能成機遇。只要你心里拐個彎,就會路隨心而轉從而超越自我,開創新的天地。

紅極一時的影星克里斯朵夫·李維在一次馬術比賽中意外墜落,成了一個高位截癱者。他一度絕望過,也曾想就此了結生命。但在挫折面前,他最終選擇了轉彎,以輪椅代步,當起了導演,他導演的影片還獲得了金球獎。他還堅持用牙咬著筆,寫出了他人生的第一部書《依然是我》。

行至水窮路自橫,坐看云起天亦高。路旁有路,心內有心,憑的是眼界與心胸。

命運只有自己掌握,拐彎是前進的一種方式。有人說,人在前進的路上就是兩件事:前進和拐彎。

前進需要勇氣,拐彎需要智慧。路不通時,選擇拐彎,心不快時,選擇看淡;情漸遠時,選擇隨意。

人生如行路,一路艱辛一路風景。

愛因斯坦曾說:“人的最高本領是適應客觀條件的能力?!边_爾文說得更透徹:“適者生存?!彼麄兯f的“適”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會“拐彎”。

走過一些路,才知道辛苦;登過一些山,才知道艱難;趟過一些河,才知道跋涉;跨過一些坎,才知道超越。

只要你愿意走,路的盡頭依然是路。

由此可見,拐彎在人生的字典里就出現了愿不愿、會不會、善不善拐彎的多種情形,由此就造成了千差萬別的人生,演繹出五彩繽紛的世界。

人生之路,有崎嶇有平坦,總有許多溝坎需要跨越;生活之味,有苦辣有甘甜,總有許多咸澀需要品嘗。

旅途在前進時候總有拐彎的地方,面對痛苦,無需躲避;不避生活百態,坦然面對。

做一枝傾情綻放的花朵,盛開時無須肆意遮掩,凋零時坦然面對凄涼,用簡單快樂之心,笑迎人生。

眼光不到,容易走彎路;理智喪失,容易走絕路。其實,彎路走到底差不多就成絕路了。

這個世界,彎路有無數條,絕路只有一條。區別是,彎路是把正路走繞了,絕路是把正路走反了,彎路是山窮水復,絕路是一去無歸程,路走不通時,何不選擇拐彎呢?

杰出的語言文字學家周有光,今年已105歲了。一次,央視崔永元問起他的長壽秘訣時,周老說:“凡事要想得開,要往前看。”主持人開玩笑地說:“要是我還是想不開呢?”周老跟著一句說:“拐個彎,不就想開了嘛!”

周老認為“拐個彎,壞事就是好事”。他還提醒人們說:“自殺的人,就是他走到要拐彎的地方,他不能拐彎,就只好死了。”彎路給予人生的好處是,你可以看清正路在哪里;給予人生的壞處是,你需要損失人生另外的東西去彌補它。

要善于團結周圍的人,該收斂時收斂,該隱忍時隱忍,要有氣度。生活不會虧待有雅量的人,待人要厚道,讓善念相伴一生,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

成全他人,就是成全自己,少生氣,多爭氣。對于漫漫人生路來說,看得清比走得快更重要,因為走得對才能走得遠。

人生哲理的美文【篇4】

中國有句古話為“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

這句話其中的含義就是:貧窮的家庭可以依靠勤儉努力發家致富,而富貴之家如果奢侈浪費不三代就會沒落消亡。

就像電影《活著》中,富貴曾經是富甲一方的地主。

富貴的父親靠著繼承家業,擁有四處府邸,但是等富貴的父親把家產給了富貴的時候,家中就剩下兩院府邸了。

富貴是個嗜賭成性的賭徒,每天早晚富貴都泡在賭場中,每次他都會讓賬房賒賬。

由于富貴大手大腳,揮金如土,富貴把自己的兩院家產也賭沒了。

就這樣,富貴爺爺曾經努力一生換來的家業,還沒到孫子過完一生,就已經揮霍一空了。

其實富與貧之間并不是界限分明的,在現代生活中,我見過很多人打腫臉充胖子,過著“假富貴”的生活。

而那些明明很富有的人,卻過著“勤儉節約”的生活。

所以啊,“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這句話,往深了講,講的是貧富之間的差距,而這個差距只有一個字——奢。

“奢”字代表的分別是兩種思維,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

在大眾的印象中,富人一定是花錢大手大腳,揮金如土的人,但其實,這才是一種窮人思維。

當這樣的人稍微掙了一些錢,就一定會顯擺,把自己剛剛擁有的本金揮霍一空,典型的“暴發戶”行為。

而真正的富人思維才不會隨隨便便花錢,因為每一筆金錢都是一種投資,要擁有長遠的眼光。

所以啊,家敗離不得個“奢”字,這句話是對每個人說的,不單單只針對富有的人。

俗話說的好“驕兵必敗”。

之所以古訓能經久不衰,是因為它說出了很多道理。

“謙受益,滿招損”,驕傲的人必定成為眾矢之的,樹大招風。失敗就是從驕傲開始的。

常言道:“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越是沉穗的谷子,越是低下頭。

在中國歷史上,歷代的君王朝代,但凡出現太平盛世的時期,都是君王懂得“謙受益,滿招損”的道理。

唐國公李淵建立唐朝后,唐太宗李世民繼承了皇位,他非但沒有驕傲,還是最最善于納諫的君主。

他說:“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護短而永愚”。

他不僅虛心納諫,而且要求自己的百官勇于求諫,正因為他的圣賢開明,才開創了貞觀之治。

他的心守謙虛和尊人約己,不僅為人們樹立了道德的楷模,還為百姓增添福祉。

高調做事,低調做人,一種處世的胸襟、智慧、謀略,也是做人的最佳姿態。

“逸”,顧名思義就是安逸的意思。

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習慣的生活圈,在這生活圈中,一切都是安逸而舒適的。

但是一個人的懶惰就是從習慣于安逸的生活開始的。

這個安逸的生活,就是我們每個人的舒適圈。意思是形容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里。

在圈內有自己熟悉的環境,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會做的事,所以我們感到很輕松、很自在。

但是當我們習慣于生活在這種安逸舒適的圈子時,我們就失去了面對變化與挑戰的能力。

一旦我們踏出這個生活,就會馬上面臨未知的變化與恐懼感。當我們干的不適時,就會立刻退回到自己的安逸生活中。

這種安逸的生活就像是溫水煮青蛙,如果用滾燙的熱水,我們就會立刻跳出去。

但是用慢慢升溫的安逸生活,卻讓我們死于不知不覺之中。安逸只會麻木人的斗志,讓人們慢慢不愿意去改變。

我們應該居安思危,時刻提醒自己應不斷進步,只有這樣,才能在社會中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奢”、“逸”、“驕”,三個看似很簡單的字眼,卻蘊藏了深刻的智慧,愿每個人都可以參透這其中的人生哲理。

人生哲理的美文【篇5】

有得有失,才是人生,切忌忿忿不平。但凡失去的東西,其實從來未曾真正地屬于你,不必強求和惋惜?;磉_一點,生活中無論失去什么,都是機緣安排,與人無尤,幸福不是因為得到的多,而是計較的少。苦苦追求沒有得到的,不懂得珍惜擁有的,結果只是徒勞傷命。

人生,有很多事情,讓人很無奈,但我們做人應該痛快。那些想不通的人或事,不如淡然視之。我們真實地活著,但不是每個人,每件事都要較真到底。真實的背后,往往隱藏著一場心痛。開心地活著,如花自然開,自然落,不難過。花非花,霧非霧,看淡者優雅。

對自己好,就要用心;對別人好,就要關心??磩e人,煩惱起;看自己,智慧生。體諒別人,就會做人;清楚自己,就會做事。人經不起考驗,故不要輕易考驗于人。走入人心很難,走入己心更難。心未定,故一切不定;若確定,則當下就定。心靜則智生,心亂則愚起。

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祿,寡欲是壽。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快樂就是看淡塵世的物欲、煩惱,知足常樂。精神富足才是真正的富有。

心簡單,世界就簡單,幸福才會生長;心自由,生活就自由,到哪都有快樂。得意時要看淡,失意時要看開。人生有許多東西是可以放下的。只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多一些寬容,多一些大度,揮揮手,笑一笑,一切的不愉快都會成為過去。

63280 精品久久国产老人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