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經典美文欣賞
人情往來中,學會了感恩,也學會了看淡;世事變遷中,得到了歷練,也收獲了成熟。
在日漸豐盈的心靈里,漸漸懂得,所有的陽光雨露,所有的陰晴圓缺,所有的緣來緣去,都終將成為記憶。
只是在回顧的瞬間,方才窺見,曾經的擁有,過往的悠悠,都在或近或遠的距離里,成為生命中美麗的春秋。
只是在回憶的剎那,方才感到,有些情,要淡淡相處才長久;有些事,要慢慢雕琢才長遠。
惟愿,每一次遇見都美好;每一次相逢都能看到彼此嘴角的微笑。
人生感悟經典美文欣賞(精選篇2)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一個人的前途,如同海上的浪潮起起落落,時有低潮,時有高潮。遇到困境,很多人不是算命卜卦、求命改運,就是向土地公、媽祖婆祈求化解,希望前途發達順遂,卻往往慌亂無功。
其實,人生的低谷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只要鼓起勇氣,努力調節心情,堅強面對,我們甚至可以利用逆境,打造出一個全新的自己。
在人生的低谷,咬緊牙關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8~9,面對困境,別人能給予的幫忙有限,主要的還是靠自己。漢朝司馬遷受閹刑之苦,奇恥大辱,卻咬緊牙根完成《史記》;
隋朝靜琬大師為保存法寶,咬緊牙根雕刻《房山石經》,留下了世界上最大一部石書。
古來大德圣賢成就的背后,無不來自一股對理想的堅持。咬緊牙根,就能激發潛能,增加力量,勇往向前。
在人生的低谷,學會經營
低谷永遠不會消失,只會不斷出現,無論你處在人生哪個階段,都有可能面臨新的困境。
新東方英語的創始人俞敏洪,在北大求學時,因為樣貌不太出眾,學習也不如班里的同學成績好,大家都很排斥他。
這一段日子俞敏洪的內心無比孤獨,但他沒有輕言放棄。而是轉而把時間都放到圖書館里。大學的時間里,俞敏洪讀了海量的書籍。
后來,他創業成功,身價百億,回想起那段無人問津的日子,他說道:“感謝那段時光,讓自己用讀書經營了自己的底蘊,修煉了自己的氣度?!?/p>
任何成功,都不是平白無故的,那些善于在低處經營的人,最后往往能到達人生的高處。
在人生的低谷,順其自然
處于人生的低谷,我們往往會覺得很焦躁,會有很多抱怨,抱怨時不待我,抱怨天意弄人。
其實,若是靜下心想想,你會發覺,抱怨是沒有任何用的,反倒會讓自己越來越負面消極;不如靜下心,做好當下的事情,總結經驗,再度出發。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某個寺院的小和尚覺得院落里太單調了,就買了很多草籽,撒在院子里希望明年春天,院子里能有一片綠意。
誰知道撒的途中起風了,吹走了很多草籽,小和尚心里異常失落。
師傅看他這副模樣,卻不以為意地說:“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發不了芽。擔什么心呢?隨性!”
草籽撒下了之后,夜里又下起了大雨,小和尚一直不能入睡,他心里暗暗擔心草籽被沖走。
第二天早上,他早早跑出了禪房,果然地上的草籽都不見了。于是他馬上跑進師父的禪房說:“師父,昨晚一場大雨把地上的草籽都沖走了,怎么辦呀?”
師傅依然不慌不忙地說:“不用著急,草籽被沖到哪里就在哪里發芽。隨緣!”
不久,許多青翠的草苗果然破土而出,原來沒有撒到的一些角落里居然也長出了許多青翠的小苗。
小和尚高興的對師父說:“師父,太好了,我種的草長出來了!”
師父微笑道:“隨喜!”
其實,小和尚撒草籽遇上的問題,就如我們遇上的人生困境一樣,百般思量,千種糾結,卻不如做好當下的事情,順其自然;當你安之若素,平心靜氣時,柳暗花明也會很快不期而遇。
人生的低谷,每個人都會遇見;當我們面臨人生的低谷時,一定要相信,每一次跌落,都不是白白掉進去的,每一次跌落,你都可以從人生的低谷當中看到向上的力量。
當你摔疼了,痛哭了,你的每次痛哭都會成為你向上的力量。
人是會反省的,每次的反省都會讓你變得更強大,你所經歷的每一件壞事,都有可能會影響你的前路。
那些壓不垮你的,都會讓你更加強大
人生的低谷,也猶如彈簧,不到最后一刻,你都不知道自己會彈得多高。
挫折就是一道殘酷的生存考驗,關鍵在于你有沒有借助它成就自己。
也許,人生的低谷中有很多猛獸,你只能去猜測;誰都不愿意停留的低谷,誰知道會不會有什么靈丹妙藥呢?
誰都不想去經歷人生的低谷,但萬一你真的來到了人生的低谷,請不要害怕;
因為要始終堅信,風雨過后,最美的彩虹一定在等著你。
人生感悟經典美文欣賞(精選篇3)
道理聽再多,也不如行動起來
阿里巴巴曾經陷入危機,整個團隊上下都在尋找新的出路。
事后證明當時的做法基本都是錯誤的。
但是馬云卻說:做錯了,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因為不斷尋找出路,就意味著還有翻盤的可能,不去做,就只能一點點沉淪。
王陽明說:夫學、問、思、辨,皆所以為學,未有學而不行者也。
意思是,要真正掌握一件事,光學不做是不可能的。
穿上鞋子才知道哪里夾腳,梨子吃了才知道酸甜。
別想太多,行動起來,縱然華麗地跌倒,也勝過無謂的徘徊。
人生感悟經典美文欣賞(精選篇4)
很喜歡羅蘭的一句話:
“個人有個人理想的樂園,有自己所樂于安享的世界,朝自己所樂于追求的方向去追求,就是你一生的道路,不必抱怨環境,也無需艷羨他人?!?/p>
有些路,你看旁人走的成功,自己也躍躍欲試,可真當自己走過了,才知道其中辛苦;
有些坎兒,你看別人跨的輕松,自己也不甚在意,可真當自己置身其中,才明白個中艱難。
說白了,誰的生活都不容易,隔岸去看總覺得旁人更快樂,但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要經受的苦難和歷練,誰也無法替代誰。
人生,過的是心情,生活,活的是心態。
好好認清自己要走的路,把握好自己人生的方向,遠比一味抱怨或者羨慕他人更重要。
鄰居張姨前段時間突發腦溢血,從生死線上走了一遭,下了手術臺之后整個像變了個人似的,不再動不動就操心生氣,也不再因為一點點小事就郁悶,見誰都笑呵呵的,偶爾碰見什么糾紛,還幫勸著別人想開點兒。
昨天去買菜正好碰見張姨,就閑聊著一起往超市走,我問她最近身體怎么樣,張姨笑著說:
“好著呢,最主要是現在心態好,啥事兒也不生氣,就覺得這日子特別順心?!?/p>
我說:“是啊,心態好了,就都好了,不生氣,就是最大的贏家。”
張姨嘆了口氣,說:
“以前傻啊,閨女跟女婿吵一架,我恨不得操心半個月,老頭子買玉米,只買了一根給自己吃,我也要跟他生半天悶氣;
現在想想何必啊,做父母的,最怕就是對子女操心操過了頭,你在這兒急得不行,人家還不領情。
過日子也是一樣,能把自己活明白了就很難得了,哪還有閑心去跟別人計較,跟別人生氣呢。”
我琢磨著張姨的話,越想越覺得有道理。
人這輩子,說來說去也不過是在為了自己而活,為了一個一個的目標、一個一個的夢想,執著著,堅持著,做不到的就焦躁,得不到就糾結。
但任何事都是相對的,好也罷壞也罷,全看你怎么想、怎么對待。
我們改變不了別人,至少能左右自己,很多時候,換個角度、換個心態,就又是柳暗花明一片清凈。
明白了這一點,心就大了。心大了,再大的事也都成了芝麻小事,動動指頭就把它彈走了。
昨天和朋友聊天,說起生活態度,朋友問了我一個問題:
“如果你每天有八萬塊可以花,你會浪費嗎?”
我說當然不會啊,絕對一分都不浪費,全都花光。
朋友說:“生活不也是一樣嗎,千金易得,時間難買,一天24個小時,86400秒,我們都是富人啊,活著就是最大的擁有了,還有什么想不開的,當然是怎么開心怎么過,怎么舒心怎么活啦?!?/p>
這位朋友也曾是做到公司高管的職場女強人,前兩年卻突然說辭職就辭職了,現在滿世界旅行,成了個小有名氣的旅行博主。
她剛辭職那會兒,很多朋友勸她離開容易回來就難了,要慎重決定,她卻很灑脫,毫不留戀,說:
“我不想等老了,再遺憾年輕時候沒有做自己想做的事?!?/p>
其實想想真的挺有道理的,世俗定義的成功,并不意味著要框定你的選擇。
生活不是活給誰看的,幸福來自于好心情,更來自于能夠持續擁有好心情的好心態。
就像《綠山墻的安妮》中寫的那樣:
總有一天,我也會變老,時間掩蓋了我的熱情,但它抹不去我的快樂,我的愿望是,現在當個快樂的女孩,中年時當個快樂的阿姨,老年時當個快樂的老太婆,總之,擁有快樂的一生。
多點簡單,多點快樂,真的挺好的。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所有的發生,其實都是最好的安排。很多的不愉快,其實都是在和自己較勁,跟自己過不去。
好事壞事,終成往事,別總盯著自己得不到的,多想想自己手里擁有的,要明白,得到是幸運,失去也是難得的成長,人總要經受歷練,才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
人生如浮萍,該當開心過,心態放平,心情向陽,就沒有什么過不去的坎兒。
往后余生,愿你學會舍棄,學會釋懷,不為瑣事擾,歡笑而過。
人生感悟經典美文欣賞(精選篇5)
人生就像大海,有時候風平浪靜,有時候跌宕起伏,不管是誰的人生,有高點,就會有低點。
我們總是喜歡享受人生的高光時刻,卻很難挨過人生的低谷時光,畢竟追求愉悅,規避痛苦,這是人的本性,而直面低谷期的郁悶,糾結,迷茫,焦慮,這本身就是一件反本能的事情。
最近跟朋友見面,她談起我們共同的一個前同事最近在工作上很郁悶,今年的考評特別差,年終獎沒有,說不定還有隨時被裁的可能,雖然干得不開心,但是如果真要走人她一下子也是無法接受的。
事實上,這個前同事的工作能力在我看來并不差,但她跟朋友說,自己從進入這家公司起就算是進入了人生的低谷期。
追溯起來,是她剛進公司那會兒,經理在選擇項目負責人的時候,沒有選擇她,而是選擇了一個職位比她低的人,這讓她很不解,后來她也就破罐子破摔,在工作上不上心,對經理也是愛搭不理,甚至開始在業余去做保險,在公司也毫無顧忌地談論自己的保險業務。
現在她得到這樣一個不開心的結果,似乎也算是情理之中。
在面對人生低谷的時候,她的心態是消極,自棄,情緒化,所以最終她被困在泥潭,始終沒有爬出來。
人生漫長,踩過幾個坑,遭遇幾次不公,碰見幾個人渣,再正常不過,關鍵是你在面對人生低谷的時候,抱持的是一種怎樣的心態,是繼續踩坑,還是爬出泥沼?是自怨自艾,還是適應環境?是受傷之后的自憐,還是認清真相之后的自省?
什么叫心態?心態就是你為人處世,看待事情的態度,人往往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惑,而是被對事情的看法和態度所困住。
當你在低谷期越能夠處事不驚,從容應對,你就越能夠突破自己,成就人生的新高度,就像彈簧一樣,被壓迫得越厲害,到達的低點越低,它反彈的動能也就越強。
面對人生的高光時刻,我們可以盡情歡愉,而面對人生的低谷時刻,我們就要擁有正確的心態,為自己的未來積蓄勢能。
心態一:當下不雜
人生低谷的時候,最容易發生的狀況就是內心五味雜陳,各種情緒肆意滋生。
為什么運氣這么差?為什么倒霉事就要發生在我身上?憑什么要針對我?……
各種聲音此起彼伏,反正就是無法面對過去的遭遇,不肯承認自己已經身處深淵,可是這樣的掙扎不僅毫無用處,反而更加讓人心煩意亂,無法前進一寸。
我剛畢業工作的時候,那時候的主管因為人事斗爭被疏遠了,我們組每天被安排的任務非?,嵥?,沒有太大價值,組里的成員也普遍沒有工作熱情,消極怠工。
可是那個主管卻和往常一樣,早晨最早到,例會照開,每天的工作依然仔細跟進,就算是別的項目組挑剩下的活,他也能及時處理,安排妥當。
后來不久,因為工作上的一些創新,他被大老板任命為部門經理,原本那些擠兌他的人都目瞪口呆。
當有一天我看到曾國藩的那句「未來不迎,當下不雜,既往不戀」的時候,我忽然就懂了。
所謂「當下不雜」,就是在遇到事兒的時候,該干嘛干嘛。
倒霉了,失戀了,被裁了,有的人可能要連續十天半個月才能緩過來,期間渾渾噩噩,死氣沉沉,但是「當下不雜」的人,可能也需要花個十幾分鐘處理好自己的惶恐,失望,但更重要的是,他會跟自己對話,安撫自己的情緒,他會理性思考,做好計劃安排應對困境,然后他會繼續好好吃飯,好好睡覺,依然自律地生活,這才算是真正地管理好了自己。
在面對低谷的時候,真正能夠打破僵局的人,都有一種「當下不雜」的心態,他能夠擁有一種定下來的能力,不會被負面情緒所牽絆。
心態二:事上磨煉
一個人在一帆風順的時候,總是對自己充滿自信,感覺凡事都能處理得當,能夠獨擋一面,但是真要是遇上點事兒,我們往往就會發現自己定力不夠,手忙腳亂。
王陽明的弟子陸澄有個困惑,他問:“靜坐用功,覺得此心異常強大,甚至想著如果我們遇到某某事,必能輕松解決。可一遇事就蒙了,真是煩躁。”
王陽明對陸澄說:“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處。”
所謂「事上磨練」,就是人要在行動踐行的過程中,磨煉自己的心智和能力。
擁有「事上磨練」心態的人,總是能夠在人生低谷的時候看到希望,能夠把當前的困境當做一次個人成長的機會。
早在幾年前,我有機會去新加坡工作,工作簽證也在辦理中,但是公司有個領導想讓她的下屬去,最后以一個唐突的理由讓我與這個機會失之交臂,結果我后來就被安排去做了公司的一個內部項目。
這簡直是一次從高峰跌落低谷的突發事件,原本以為自己內心足夠強大,沒想到這件事情依然讓我無所適從,一度認為這是一件很丟臉的倒霉事。
當我慢慢從低谷期的郁悶中緩過神來,我問自己——
我現在可以做些什么?
我能不能換一種方式來應對這種境遇?
后來我真的找到了困境背后新的意義和新的應對方式——
這個項目需要跟印度人溝通,這正好讓我有機會鍛煉自己的英文水平,何況還是印度式英語;
我在這個項目里除了本職工作,其實還需要做一些管理協調工作,這有助于提升我的領導力和管理能力;
這個項目不太緊張,我可以有多余的時間來更深入地學習專業知識和提高專業技能。
不到一年,我離開了那家公司,因為自身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
當我們有了「事上磨練」的心態,我們就能夠找到提升自己的機會,走出低谷,化悲痛為力量。
心態三:積極主動
回頭看看文章開頭提及的前同事的故事,因為老板沒有重用她,所以她就消極工作,敷衍了事,最終結果不好,她又郁悶焦慮。
說到底,這一切都是她消極應對的結果,沒有在一開始就積極地去面對問題,處理問題。
事實上,我在跳槽到現在這家公司的時候,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因為在我進公司之前,部門已經有人比我先進來,所以我剛來的時候,大家都搶著干活,沒有一個明確的分工,這是我始料未及的。
所以當時我就主動去找部門老板談,不管在職位title上還是工作能力上,我都覺得自己能勝任產品質量主管的角色,所以自己主動要求老板做好分工安排。
最后老板也支持了我在這個角色上的工作,所以我在后續的職業發展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當你抱持著「積極主動」的心態,你就凡事不輕易抱怨,不輕易放棄自己的主動選擇權,愿意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從而能夠掌控自己的人生。
我們在低谷的時候,本身情緒上的消極就會讓我們在行動上停滯,所以我們更應該轉變自己的心態,積極主動地選擇改變自己,改變看問題做事情的方式,如此才能產生積極的效果,讓我們有一步步走出低谷的勇氣和動力。
如果老天給你發了一手好牌,你打得還不錯,那沒什么了不起;如果老天給你發了一手爛牌,結果你不僅沒有怨天尤人,反而把這手爛牌打得風生水起,那才真正讓人佩服。
每個人都有選擇一己態度的自由,而生活,總是青睞那些懂她并且積極回應她的人。
心態四:隨遇而安
積極主動了,盡力而為了,但最后的結果依然不如意,那怎么辦?
在人生的低谷,最重要的是保持開放性,因為這個世界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有很多,而我們需要明白,有些事情是你能夠控制的,有些事情是你控制不了的,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臣服于發生的所有事情,關注那些我們能控制的事情。
紐約城市大學的哲學教授馬西莫·匹格里奇在他的書中提到過『控制二分法』,這個方法就是主張我們關注我們能夠控制的東西,隨遇而安。
在書中他舉了一個自己的例子,說他在坐地鐵的時候,發現自己錢包被偷了。錢包里有身份證,信用卡等各種證件,要去補辦肯定是非常費勁的。
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肯定會自責,憤怒,未來好幾天都會生活在郁悶之中。但是匹格里奇這時候卻習慣性地啟用了『控制二分法』,他就想,錢包被偷這件事情他是沒辦法控制的,那只能接受,而錢包已經丟了,我就應該關注那些能控制的部分,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事情。
然后,他就選擇好好度過這一天。本來他已經和朋友約好晚上看一個演出,結果他根本不受錢包被偷的影響,看計劃好的演出,吃該吃的飯,生活一點也沒受影響。
匹格里奇的心法,折射出的就是一種「隨遇而安」的心態,因為他知道外界和他人我們是控制不了,但是我們可以做好我們自己。
抱持一種「隨遇而安」的心態,就是一個積極的悲觀主義者,他有勇氣去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事,有度量去接受那些不能改變的事,并且有智慧區別以上兩類事情。
在這個世界里,問題總是層出不窮,麻煩總是來去不絕,而生活,就是一個升級打怪的過程。
在人生的低谷,因為自知局限,所以順其自然,因為心無所恃,所以隨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