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秘書 > 寫作助手 > 心得范文 >

大班教育心得總結

時間: 新華 心得范文

大班教育心得總結篇1

一、案例背景

新的一學年開始了,我班的教室由原來的一樓搬遷到二樓,二樓教室的門口有一個大大的陽臺。每天清晨,只要天氣晴好,我都會讓孩子們在大陽臺上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方式進行晨間鍛煉,比如:踩高蹺、揪尾巴、玩沙包、趕小豬……等等。一件簡單的運動器械,就給了孩子們自由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在體育活動中學會了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樂觀、合作的態度。

二、案例過程及評析鏡頭一:

"沙包不小心被拋落在了窗臺上"今天早上的晨間活動和往常一樣,我帶著孩子們來到戶外的陽臺上玩起了沙包,孩子們有的將沙包放在頭上慢慢走,有的在扔沙包,有的在向上拋沙包,孩子們都陶醉于其中。突然,我發現有幾個孩子圍在一個高高的窗戶下面朝上看:原來,網網小朋友不小心將沙包拋在了窗臺上了,由于窗臺很高,孩子們用手根本夠不著,這可怎么辦呢?網網看著自己的沙包靜靜地躺在窗臺上,心里很是難過。這時,很多小朋友都圍了過來,你一言,我一語地安慰網網,天天馬上說:"網網,你不要難過了。"涵涵說:"網網,我來幫你把沙包拿下來。"張陳哲又小大人似地說:"我的沙包先借給你玩。"大家一邊安慰他,一邊在積極地想辦法,而我則在一旁靜靜地觀察著孩子們的一舉一動。

評析:

1.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

當幼兒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我們最常見的處理方法有兩種,一是放任,包括那些一味的、明確引導的鼓勵;二是直接的替代解決。而這兩種方法都忽視了孩子本身的探索,把孩子放在了一個被動的位置。《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我認為,尊重幼兒應該信任他們。就象陳鶴琴先生所說:"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讓他們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想的,應讓他們自己想。"我們教師或家長都應放開手,讓孩子在實踐中去動腦、去體驗,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嘗試、去探索。我很慶幸這一次自己做了一回懶老師,沒有剝奪孩子嘗試與探索的機會。

2.在活動中體驗同伴的關心和幫助。

我們一直都提倡幼兒之間互幫互助,因為這不僅是一種良好品質,更因為它有助于孩子們的共同進步。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都是那么地熱情,他們都在積極地幫助網網。正如案例中的涵涵和天天,我想賦予他們熱心人的名分并不過分。他們鼓勵網網,給了他戰勝挫折的勇氣,也許這些鼓勵顯得有些幼稚,這些幫助也有些笨拙,但它卻真實地讓網網獲得了心理上的安慰。互幫互助,樂于助人的高貴品質在他們身上體現了出來。其實,在平常的生活中,只要我們稍加注意,就會發現許多孩子都會很主動地幫助別人,讓我們的目光多多關注每個孩子,我們會有更多的收獲。面對網網遇的困難,我沒有直接將窗臺上的沙包取下來,我的袖手旁觀和靜靜地在一旁耐心的等待,給了其他孩子一個幫助別人的機會,也讓他們將自己的熱情奉獻了出來。

大班教育心得總結篇2

不管是在教育活動中,還是在游戲中,懂事聽話的孩子總是會得到老師的關愛,而那些喜歡調皮、愛搗亂孩子往往的是批評教育,但往往又事與愿違。細想起來,其實這些喜歡調皮搗亂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師的關愛。

剛剛來到一個新的環境,面對38個性格迥異的小朋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凡凡。凡凡是我們班特別活潑可愛的孩子,看上去是很討人喜歡的。但他又是一個典型的調皮大王,搗亂鬼。每次在上課的時候會發出一些聲音,讓我們不能很好的繼續上課,或者肆無忌憚的離開座位走動起來。著實讓人頭疼。在與其他小朋友玩娃娃家的時候,有些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而越沒有人跟他一起玩,他卻硬要擠進去跟他們玩。所以在玩游戲時,我聽到最多的話是:“老師,凡凡把我們燒的菜都倒在了地上!”“凡凡他沒有付錢就把菜拿走了!”“凡凡他沒有排隊領錢!”久而久之的也就沒有小朋友愿意和他一起玩了。

而在上課的時候其實他是能夠安靜的坐下來聽課的,只是在講到有趣的、好玩的事情時就會有點控制不住。經過這幾個星期的相處觀察,發現他在繪畫方面相對來說稍微差一點點。但我沒有看見他畫的不好就批評他,而是不斷的鼓勵他:“其實你比上次畫的已經好看多了,進步多了,但是老師希望你能畫的更加好看一點。那下次老師就會把你的作品展示出來給其他小朋友欣賞。”

其實面對調皮的孩子時不用一味去責怪他批評他,有時一個小小的動作,摸一下他的頭,給他一個會意的微笑,都會比批評來得有用。當然也要時不時的鼓勵他與小伙伴要搞好團結,互相謙讓,有玩具大家玩,學會與小朋友共享快樂。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孩子的內心世界都是純潔的、善良的,喜歡調皮的孩子也不例外。愛是我們的教育手段,讓我們多一點愛心,多一些鼓勵,多一些關愛,來面對那些調皮的孩子吧。你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大班教育心得總結篇3

社會的進步以前的工業社會的班級授課制不適應現在的信息社會,教師必須盡快地從傳統的角色中走出來,成為新課程的研究者、實施者和創造者。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新教育理念指導之下教師的角色重新定位。

一方面要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態,把教學視為學生通過自主活動主動建構學習意義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知識意義的建構者;另一方面要改變教師單向傳遞知識的教學行為,樹立“以活動促學習”的教學觀念,教師不在是傳統教學中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支配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應是學習環境的設計者,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應幫助學生制定適宜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并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教師由靜態的知識占有者成為動態的研究者,教師應當成為孜孜不倦的學習者、教學問題的探索者、新的教學思想的實踐者和教育改革的專業決策者。教師通過對自己教育教學行為的反思、研究和改進,實現教師的自我發展和自我提高,進而從策略層面上提高教師行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增強時態性。

教師只是課堂的一個參與者、引導者,學生應當成為主角。理想的課堂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課堂教學應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不僅面向學生

的現在,更注重學生面向學生的未來。在課堂教學中,平等的師生關系、靈活的教學方法、先進得手段,使學生自覺的進入學習狀態,從而使學生學習興趣得以提高潛能得以發揮,能力得到鍛煉個性得到優化,這就是我們所期望達到的和諧課堂。教育的過程要體現受教育者的主題性。要確立和提高受教育著的主體地位,充分釋放和發揮人的巨大作用,讓他們意識到并主動追求和實現個人在教育過程和自身發展中對未來社會的價值。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揮學生的主題體性就是要順其成長發展的規律性。

大班教育心得總結篇4

“小無賴”里的大道理

——從幼兒面對攻擊時的種種反應說起

案例過程:

鏡頭一:因為一本小人書,豪豪把庚汝推到地上。老師問清了事情的經過,輕聲說:“來,豪豪跟庚汝說聲對不起,大家還是好朋友”。等老師走開后,豪豪叉著腰說:“你還告訴老師,我的書就是不給你看”。

鏡頭二:豆豆在家抓傷了小表妹的臉,老師問豆豆:“你在幼兒園對小朋友都很友好的???”豆豆大聲說:“在幼兒園我不打人會得到貼紙,在家又沒有獎,還老讓我讓著妹妹”。

鏡頭三:小杰總是欺負其其,有一次其其再也忍不住了,不管小杰走到哪都緊緊跟著他,不停地重復著一句話:“請你跟我說對不起”。小杰“哇”地一聲哭起來了:“老師,他像個無賴一樣跟著我,媽媽罵過別人無賴,她說就是不停纏著別人的人”。老師笑了笑“是你先動手的,你自己想想辦法吧”。找不到援助的小杰嘟著嘴對其其咕嚕了一聲“對不起,行了吧”,從那以后,小杰再也不敢輕易欺負其其了。

案例分析:

我們所提倡的正向的、積極的感受,如克服困難后的成就感、愉悅感不是教會的,而是需要以具體事件為依托,必須幼兒親身經歷方能獲得的。幼兒越能利用多種感官一起參與探究越能不斷改進、提高原有的辦法和策略,悟出更為匹配、高效的具體方法。怎樣應對攻擊同樣也是幼兒在人際交往活動中的一種探究,正如蒙臺梭利那首心聲小詩所說:

一、“我聽到了,但隨后就忘了”。教師對孩子的粗糙說教和輕描淡寫的態度,給孩子一種心理暗示:原來打人并不是什么大事情。說教在此時的作用就是行為暫停后將事態擴大,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二、“我看到,也就記得了”。經常受鼓勵的小朋友,他的人格是建立在有條件的自我約制上的。,所以懸賞式的獎勵同樣對攻擊性行為的控制起不到決定性作用。

三、“我做了,我就理解了”?!盁o賴事件”表明:孩子在遇到困難找不到有力援助的時候反而會從習得的社會經驗里找到解決問題的出口。孩子有自己處理問題的策略,并不像成人那樣受許多規范、模式的影響和制約。“小無賴”的這種還擊使孩子自己出色地解決了困擾,也在相應程度上讓攻擊者得到了教訓,理解了攻擊別人給自己帶來的痛苦,對攻擊行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解決方案:

一、做滿懷關愛之心的旁觀者,把問題交給孩子。

從平日的生活場景孩子已經習得很多交往技巧,讓孩子自己動手想辦法解決問題對孩子獨立和成功的與人交往有重要的鋪墊作用。如“小無賴”的方法就起到了讓幼兒感同身受的作用,只有這種方式才可以讓孩子更直接理解自己行為的后果,逐步抑制攻擊性行為。

二、做充滿理智的指導者,給予孩子及時的疏導。

孩子的自我保護方法有時是對某種社會交往的模擬,對孩子的身心健康起消極作用。例如出手還擊,我們并不是鼓勵孩子們去“以牙還牙”,“以怨報怨”,因為這樣做也會助長幼兒的暴力傾向,使幼兒學會攻擊性行為。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還擊也并不是對付被攻擊的最佳的或者是唯一的方式,除此之外,還有語言警告、請他人幫忙、或如“小無賴”采用自己的方法解決。父母和老師在觀察這種解決方法時必須有一個尺度來衡量孩子的行為,并在孩子需要幫助和認同時給予指導。

當我輕輕和孩子們分享了“小無賴”想出來的好辦法后,我時常聽到孩子們對打擾到他們的同伴說“請你跟我說對不起”。或者和好朋友一起商量:“他要是不道歉,我們就不跟他玩了”。調皮的孩子也只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以免自己逐漸成為不受歡迎的人。

103707 精品久久国产老人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