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秘書 > 寫作助手 > 心得范文 >

優秀的傳統節日文化心得體會

時間: 奕玲 心得范文

優秀的傳統節日文化心得體會(精選篇1)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有許多特別的傳統節日,它們都有著不同的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它大約始于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清明節氣一到,氣溫升高了是春耕春種的好節氣,俗話說“清明前后,種瓜種豆”,農民根據清明節氣,開始農耕播種。清明時節接近寒食,民間禁火掃墓,漸漸的合二為一,寒食也為清明的別稱,此時不動煙火只吃涼食。

清明節的活動挺多。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仍然延續過清明習俗。長輩們帶著自己的孩子給先人掃墓以祭祀聊有懷念之意。祭祀前準備祭祀物品:水果、酒、糕點、鮮花等等。來到墓前先擺放物品,然后焚燒紙錢。子孫們都要叩拜跪拜,說一些保佑的話,講述一些家庭瑣事,有的帶著鏟子,鏟一些新土蓋在墓旁的小樹上。通過各種方式紀念已故的親人,對晚輩也起了教育文化傳承的目的。

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人驕傲的。

優秀的傳統節日文化心得體會(精選篇2)

本課教學以讀為主,讀中感悟。第一次指導學生朗讀這首詩歌的時候,就覺得孩子們讀得比較有感情,問他們為什么喜歡讀,他們說,這首詩歌很好讀。我讓他們再讀讀每一行詩的最后一個字。孩子們立刻兩眼放光,說有些字是押韻的。

在讀第一節的時候,我先讓他們自己感受文字,用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孩子們讀得十分投入,他們就像一只只快樂的小鳥,享受著大自然,享受著明媚的春光。課堂氣氛異?;钴S。但讀到課文的后半部分,孩子們就不太會理解了。如:“它們都說有了我們,可愛的祖國就更有希望?!薄案兄x親愛的祖國,讓我們健康地成長。我們像小鳥一樣,等身上的羽毛長豐滿,就勇敢地向著高空飛翔,飛向我們的理想?!边@些句子在交流的時候基本上交流不起來,孩子們還不懂得個人與祖國的關系,還不懂得我們的幸福與祖國的和平繁榮是息息相關的,也不知道他們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將來要靠他們來建設。這可能對于這么小的孩子來說確實是有點陌生,這些離他們的生活經驗太遠了,所以我就干脆告訴他們了。為了讓我的灌輸有些力量,我利用了一些資料(見調整),結果他們仿佛有所感悟似的,朗讀時表達出了自豪和幸福的感情。再讓他們說說自己的理想時,他們就各抒己見,十分活躍了。

優秀的傳統節日文化心得體會(精選篇3)

一、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一點不假。有了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在這節課上,我利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表演讀,背誦;讓學生隨著《快樂的節日》歌曲唱歌、做動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快樂的心情等情景的創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注重指導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參與能力:

在自學自己喜歡的小節時,我提出以下要求:第一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夠順利地進行學習活動;第二讓學生學會自學的方法,是一個學法的指導。在學文時,穿插了說話的訓練和詞語的積累,學生說了很多的好句子:我聽見河水嘩啦啦地流著。小樹向我們招手。小草向我們點頭。星星在眨眼睛。太陽向我們微笑……在快樂的氛圍中發散學生的思維,開闊他們的想象空間,從知識、能力方面進行學習。我還提供學生在全班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啟發,也傾聽到別人的想法。

優秀的傳統節日文化心得體會(精選篇4)

傳統節日是國人民俗生活的重要組成。近些年,所謂洋節沖擊下本土節日的危機,已經成為中國公共話語的一部分。面對節日的傳承,經常浮現在公眾視野中的,往往是兩種聲音,占主流的,是大聲疾呼,保衛某某節,對節俗的流失痛心疾首,指導人們去如何生活。還有一種聲音,是辯說每個人都有權按自己愿意的方式過自己的節日,有人喜歡熱鬧,有人喜歡寧靜,有人玩傳統,有人鬧新潮,這是生活的'自由。筆者認為,在我們面對傳統節日時,不能為捍衛傳統而捍衛傳統,比如有些本來已經廢棄的民俗事象沒有必要再去做翻案文章,但同時,面對我們自身的心理需求,也應該去適當的表述一份“節日理想”,讓人們去理解和認可。

節日習俗知識只是一種載體。通過它們,實際上是在弘揚一種情感和精神。比如,春節讓我們感念家庭的和睦與溫暖,清明讓我們去懷念親人,端午讓我們去關愛生命、熱愛國家,七夕讓我們欣賞愛情,重陽讓我們尊重老人,甚至西方的節日圣誕節也會給我們個體狂歡的機會,并懂得去尊重他者的文化。節日都是一個提示,提示我們去熱愛生活,善意的對待自己和他人。

節日是一個社會重申自己的價值的時刻。這種重申,不僅僅是國家意義上的,不是政府辦一個文化節之類,就可以是繼承傳統了。它更需要每個人的積極參與。當你通過這個節日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價值,這個節日也就變成了你自己的了。這樣,這才是你的節日,而不是你的假日。

真正偉大的傳統,是人的傳統,是具有開放精神的傳統。人類千百年來的努力,不過是建立一種關乎人類幸福與自由的人的傳統。因此,我們既要敢于面對過去、不遺余力地打撈歷史記憶,又要敢于面向未來,傾情打造一個生龍活虎的社會。我們對傳統節日的保護和弘揚,一方面要通過遺產化、博物館化保存集體記憶,另一方面也要重視對于節日中價值觀的傳遞。通過節日去表達每個人的人生理想,使社會大眾在特定的時空中能夠更充分地擁抱生活,感念生活,認真生活!

優秀的傳統節日文化心得體會(精選篇5)

春節又稱元日、元旦、無正、元辰、元朔、歲旦、歲首、歲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過年,為夏歷新年的第一天。由于歷法不同,各代歲首之日不盡一致:夏代為正月初一,商代為十二月初一,周代為十一月初一,秦代為十月初一,漢武帝時又恢復到正月初一,并延續至今。

“春節”,各代所指也有區別。漢代指立春這一天,南北朝指整個春季,到了近代才指正月初一。它是我國歷史最悠久、活動內容最豐富、禮儀最隆重、場景最壯觀、食品最精致的一個傳統節日,全國56個民族中的53個(除去藏、白、傣族)都要舉行盛大的家宴或族宴慶賀,故又稱“元日大慶宴”。我調查了春節的民風民俗,內容如下:

了解民風習俗,首先要弄清春節的來歷:據史籍記載,春節在唐虞時叫“載”.夏代叫“歲”,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澳辍钡谋玖x指谷物生長周期,谷子一年一熱,所以春節一年一次,含有慶豐的寓意。又傳,春節起源于原始社會末期的“臘祭”,當時每逢臘盡春來,先民便殺豬宰羊,祭祀神鬼與祖靈,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免去災禍。他們用朱砂涂臉,身披鳥羽,唱跳吃喝,熱鬧非凡。

春節的民風民俗:漢族的春節食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糍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九、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饌為主;并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貼剪紙、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守歲、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如年夜飯,尤為講究:一是全家務必聚齊,因故未回者必須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體現團圓之意;二是飯食豐盛,重視“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餃子叫”萬萬順”,酒水叫“長流水”,雞蛋叫“大元寶”,金魚叫“年年有余”;這條魚準看不準吃,名為“看余”,必須留待初一食用.北方無魚的地區,多是刻條木頭魚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為祖輩居上。孫輩居中,父輩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飲酒。吃飯時關門閉戶,熱鬧盡興而止。

通過這一次的調查,讓我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我會倡導身邊的人保護和重視我們的傳統節日,把讓我們的傳統文化繼承下去。

優秀的傳統節日文化心得體會(精選篇6)

今天是臘月二十六,距離除夕已不遠了,按照往年的規矩,今天,我們全家得來次《辭舊迎新大掃除》,春節要有新氣象嘛!這不,大家都干得熱火朝天。

媽媽站在凳子上,伸著手,費力地擦拭著爸爸那些名酒、藝術品,只聽“當”的一聲響,我一不小心將媽媽放在桌上的“馬到成功”的馬腿給打斷了,老爸一見,便大喊:“哎呦!我的小心肝??!”邊說邊輕輕撫摸著那只斷了的馬腿,“肇事者”我,站在一旁,摸了摸后腦勺,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頭,說:“老爸,Sorry啦?!崩习挚粗?,氣得氣不打一處來。再瞧瞧站在凳子上媽媽,笑得眼淚都出來了,指著我和爸爸說:“你倆父女,搞得跟反動派似的,哈哈哈哈哈哈!”媽媽這一說,說得我很沒面子。

為了彌補我對老爸的損失,媽媽分配我去掃地、擦柜子,唉!我只好恭敬不如從命啦!我先去擦柜子,這個妹妹,經常用水彩筆在柜子上完成她的“杰作”,還自稱是畢加索傳人,害得柜子遍體鱗傷,還很難擦掉。不過我是誰呢,憑借我這聰明的腦瓜,一定能想到辦法,我想啊想,絞盡腦汁地想啊想,??!奶奶以前擦水彩筆是用一塊海綿,沾點食用油就干凈了,我也來試試吧!我找出一塊海綿,倒了點食用油,輕輕一擦,真的擦掉了,看吧,我說我一定能想到辦法的!

我家最懶的屬爸爸了,瞧!爺爺在六樓給租房子的人介紹、奶奶在廚房清洗、媽媽擦柜子、妹妹和姑姑去購年貨、我收拾房間,只有爸爸,埋著頭,專心致志在玩手機,哈哈!都是男人怕老婆,果然不錯,媽媽走到爸爸身邊,溫柔細語地說:“玩游戲呢?”爸爸頭也不抬應到:“嗯?!薄澳氵€敢說嗯???馬上去洗衛生間!沒洗完,別想吃飯!”瞧,老媽露出本性了??蓱z的老爸,只能遵命啦!

我家的大掃除應該算得上是別具一格的吧?

優秀的傳統節日文化心得體會(精選篇7)

中國傳統文化中,過春節人們一直喜歡放鞭炮,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原因。小時候我喜歡放鞭炮,可能是因為那時的生活太枯燥、單調,也可能是因為那時喜歡過春節。缺乏玩具的童年總是對一切總是充滿好奇心的,在寒冷而又漫長的冬季,可以走到戶外,懷著對新春的企盼,點燃那一枚枚爆竹,在噼啪聲中感受那份愉悅和希望。長大了我還喜歡放鞭炮,因為我看重親情和友情,親人和朋友們聚在一起,除了敘敘別后的思念,談談彼此的生活和感想,我更喜歡呼朋喚友、扶老攜幼地到院子里、到空地上放鞭炮,讓那呼喊聲、驚叫聲、歡笑聲、吵鬧聲伴著爆竹聲回響在節日的夜空。有了兒子,老公經常出差,我擔心兒子長期跟著我,會變得女性化,因此常常帶著兒子做一些男孩子的活動,當然少不了放鞭炮了。

今天是春節第一天,吃過晚飯我就招呼大家放鞭炮。兒子看動畫片正上癮,不肯和我們出去,他還抗議地說:“為什么你們大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們小孩就必須聽你們的,這不公平!”兒子已經是第三次和我說這話了,這大概是從一部電視劇中學來的,我已經和他講過道理,他聽不進去,才八歲的孩子就這樣,我也該想辦法改變他了。

我們沒理睬兒子,就出去放鞭炮了?;貋砗笪覀儽M力渲染放鞭炮時的樂趣,一下子激發了兒子的熱情,執意要去放鞭炮,我告訴他沒有鞭炮了,但我們可以看看別人放鞭炮,或者設法買到鞭炮。

當我們下了樓,整個路上全是放鞭炮的人,尤其有許多孩子,一下子吸引了兒子的眼光,此時的他就像是一個窮光蛋,內心一定充滿了渴望和羨慕。我詢問了兒子可以得到鞭炮的途徑。

當我踩到松軟的泥土時,我感到春天已經不遠了,因為“七九”將至,“七九河開,八-雁來”。雖然渴盼春天已經很久了,可真正探到春天的信息時,惆悵又代替了喜悅,因為我想起了一句話:“鞭炮催人老!”

52645 精品久久国产老人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