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秘書 > 寫作助手 > 心得范文 >

關注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時間: 奕玲 心得范文

關注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精選篇1)

在上個月,我參加了為期__天的小學班主任培訓,這次的培訓讓我收獲很大,通過和我一起參加了班主任培訓的人的交流,讓我對這個職業有了新的認識,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我對小學生的心理方面有了一定了解,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們除了平常的授課之外,與同學們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平常說的一句話,對朋友和大人說可能沒什么,但是會對小學生產生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小學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是最為脆弱,心思最敏感的時期。作為一名老師,我們有時候上課難免會帶著一些個人情緒,可能是學生們的成績太不理想,可能是我們生活中遇到了不順的事情,但是這些負面情緒東西絕對不能在上課的時候表現出來,有時候我們教育某個孩子的時候,不自覺的帶入了個人情緒,那么孩子就會敏銳的感覺到,他會覺得你的這個情緒是專門針對他的,這樣下去,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們傷害到孩子的往往不是惡語,是不經意的忽視,是不經意冷漠的眼神,因此在學生面前,我們要格外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個好的班主任會對學生和班級產生好的影響,反之亦然。

其次就是在上課時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只是單純著書本念,這樣的效率是最低的,可以在上課的時候穿插個小故事,或者是自己的見聞,這樣很容易調起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我不禁想起了我高中時的班主任,那是在很久以前,我高中的記憶都褪色的差不多了,但對班主任的印象還是鮮明的保留著,那是一個很受同學歡迎的班主任。和學生們一起打球,那個時候那些學生不會再叫他老師或是班主任,而是親切的叫著他們給班主任起的外號,我還想起來,好像在打球的時候,只要班主任一在打球的場面就會變得異常激烈,誰都想在班主任面前好好表現一下,我想,這就是一個好的班主任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吧,大概也是受了他的影響,所以我現在也想成為一個好的班主任。

這次的培訓讓我收獲頗多,足夠我消化好一陣子,我決定要好好改變一下自己的風格,不過改變風格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需要慢慢來,但至少有了一個大致的方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會繼續做好班主任的工作。

關注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精選篇2)

周末的時間,騰出一點空閑,想起前兩天中小學生電腦制作活動的培訓,心中頗有感觸,每一次培訓我都聽的很認真,也希望能從這些活動中得到一些靈感,汲取一些經驗。當然,最好的記錄形式便是留于紙筆之間,無論何時翻看,都會讓我有不一樣的感受。

培訓當天,早上6點40我都已經出發,因為距離稍遠,所以不敢懈怠,8點左右到達鄭州市教育科技產業園,找領隊老師要了入場券,正好碰到去年一塊招進來的我們本專業的老師,相互聊了幾句,等了幾分鐘,我們便跟著前面的隊伍進去了。主持人介紹了此次活動的主題—第十八屆全國中小學生電腦制作活動。這次活動主要是豐富中小學生學習生活,重在過程,重在參與,激發創新精神,培養實踐能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指導思想,以探索和創新為實踐主題。這次活動也特別邀請了我市優秀電腦制作活動比賽的多位專家和評委來進行授課,分享了他們寶貴的經驗,分別設置了中小學生電腦制作活動指南解讀和案例解析、電腦制作作品的美術設計和創作指導、創意數媒微電影創作技巧、電腦動畫類作品創作技巧、電腦藝術設計及3d作品設計類創作技巧、3d創意作品的技術實現、我市20__年新設項目和創客作品創作等多門課程,各個專家和評委們也結合了自身經驗以及輔導學生的一些想法和體會為我們進行了一次精彩的講座,也是我對中小學生電腦制作活動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時也是對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一次提高。因為自己本身對電腦動畫比較感興趣,所以在此次培訓中幸福路小學的陳繁老師所講到的電腦動畫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讓我更加清楚了電腦動畫的制作流程,以及其中一些比較有用的小技巧,都是課本上所學不來的。創客教育的開展也讓我們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培訓中一位老師也專門以機器人為例,給我們詳細進行了介紹,還有3d打印,3d one社區等等。都給我不一樣的視野。

作為剛入職不久的我而言,也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培訓,不論于學生還是于我,都是一次很好的學習和實踐機會,因為學校剛開設信息課,在這以前可以說一片空白,同時信息技術和各學科的整合也將成為一個趨勢,所以怎樣使孩子們認識到信息的重要性,使他們通過一些活動獲得成就感,并且通過學習信息技術來提高他們的創新精神,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以此運用到他們的學習生活中,都是我思考的問題,也是我有時候會迷茫的一些問題,因為學校沒有本專業的老師可以請教,一切問題都需要我不斷去摸索,嘗試。能參加這樣的培訓我是很高興的,畢竟只有學習接觸的多了,思想才會不一樣,才會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有更好的規劃。我想以后我也一樣會積極的去參加這樣的活動,不只是去學,更要去做,也許剛開始很難,但我會努力去到達,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跨過一小步,人生一大步。

關注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精選篇3)

20__年9月22日,我有幸參加了__省組織的中小學生閱讀素養教育研討會,整天的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對閱讀這個概念有了更深一層次的理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最注重的就是興趣,當一個人對閱讀有了興趣,那么他就會無時無刻不在閱讀。孩子、學生、成人、老人,每個人都需要閱讀,都需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加強全民閱讀,提高國民素質,建設學習型社會,這是我們未來要努力的目標。

讀書需要興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閱讀,縱觀國外的大小圖書館,每天都是人聲鼎沸,來看書的人絡繹不絕,光憑這一點就值得讓我們國人深深的思考。

北京師范大學校長利用自己的親身體驗,給我們講述了他的特殊的家庭閱讀教育。校長的兒子是一個理科生,對語文沒有太濃厚的興趣,因此校長一家三口制定了一份寒假計劃——每天背誦一篇古詩詞。剛開始校長的兒子對這個計劃沒有什么興趣,后來在校長的引導下,他們把讀古詩慢慢地演變成了誦讀,再把誦讀慢慢的變成了朗誦,古詩的每字每句就在這個男孩的嘴里,鏗鏘有力的讀出來,讓人聽了感覺是一種美的享受,最后校長三口人決定利用錄制視頻的形式配樂朗誦古詩詞來評選出家庭中完成最好的那位成員。這樣就讓我們看到了一份非常專業的家庭閱讀作業。這個例子向我們詮釋了家庭閱讀需要一定的氛圍,更需要家長正確的引導,這樣孩子才能夠愛上閱讀,養成喜歡閱讀的好習慣。對于現代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的閱讀并不是為了考試那么簡單,我們應該引導他們把讀書的目的搞得更加寬泛一些,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和個人素質!

關注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精選篇4)

__年3月8日下午,作為班主任代表我在一中會議室聽取了一小呂銀普老師的班主任工作匯報,對我來說,雖從事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但感悟太深,受益匪淺。淺談幾點收獲。

一、在課堂上,學習習慣最重要

1、關注書包文化。學生天天背書包上課,銀普老師從關注學生的書包做起,形成自己特色的“書包文化”,值得借鑒。

2、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老師在強調書寫方法的同時,要注意各學科之間的協調運作,步調一致才能取得勝利。

3、教師要不斷積累良好的學習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在學校這個家庭中如何做人

1、培養學生尊師??吹綄W生做好事,要大力表揚,產生轟動效應,此時教師因勢利導,使他意識到老師對他的關注,感覺到教師的偉大,進而影響到班務工作的執行。

2、助人的習慣。通過典型事例,教師大肆渲染,烘托氛圍,使學生學會友善,意識到幫助他人同時也快樂自己的理念。

3、學會寬容培養自信。遇到學生之間不和諧的問題,教師要把握實質,通過事例教育他們學會寬容、不糾結。對待差生,要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點撥表彰,使他覺得我也行,不斷增強他的自信。

三、培養學生做事有序的良好習慣

1、在班務活動中,通過有秩序地擺放學習用品、值日用品、良好的衛生習慣等培養學生做事有序的良好習慣。

2、遇到紛繁瑣碎事情,指導學生換位思考,培養其積極主動性。

3、多讓學生參加集體活動,給每個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覺悟。

關注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精選篇5)

6月24日下午,作為一名一線心理健康教師,我有幸參加了呼和浩特市教育局組織的《提升危機干預技能,護航學生心理健康》專題培訓。心理危機具有突發性、危險性、隱蔽性等特點。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心理危機很容易被班主任、任課教師和家長忽視。

此次專題培訓主要分為心理危機干預技能和心理危機干預實務技能兩個部分。主講教師李翠云以學生生活中真實發生的危機事件為例,深入淺出的向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心理危機、如何識別心理危機、怎樣評估和干預心理危機。同時,培訓現場展示了如何運用“表達式藝術團體技能”對學生心理危機進行干預。短短兩個小時的培訓讓我收獲良多、受益匪淺。

心理危機是學生心理成長和惡化的分水嶺。我們在教學工作中應該“抓早、抓預防、抓苗頭”,幫助學生處理心理危機,把心理危機轉換為成長的機遇。通過這次專題培訓,我進一步意識到作為一名心理健康老師,應該時刻學習新理論、新技能,用知識為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在此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關注學生心理危機的信號;定期進行心理普查,評估學生心理狀態,從而更加精準的對學生進行心理服務。同時,我還會更加重視心理委員的甄選與培養;增加與班主任,德育老師,年級主任的溝通與合作;建立心理危機干預領導小組;建立完善的三級干預系統,預防學生出現心理危機。

關注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精選篇6)

帶著一份憧憬,帶著一份喜悅,帶著一份期待與責任,我有幸參加了楊陵區教育局組織的楊陵區心理健康教師培訓,使我更加深入地認識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令我獲益匪淺。下面,我談談自己的幾點學習心得體會:

一、農村初中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形成完善的人格;“五育”并舉,有利于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維護。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生理和心理的發展進入了不平衡階段,競爭壓力的增大、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若教育不當會產生嚴重的心理疾病,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農村學校里的單親、留守、殘疾、問題學生比較多。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時代,自媒體比較流行,學生中出現了“學習無用論”、“當網紅掙大錢”等消極厭學焦慮思想,尤其是在單親、留守兒童中居多。在學生情感需求較多的情況下,導致的早戀問題,繼而引發的抑郁、人際交往障礙、學習障礙、自我否定以及自殘等嚴重的心理問題,所以農村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二、家庭教育的不可或缺

聽吳海軍老師講座有感:與家長溝通,帶動家長成長。有怎樣的家庭環境,就會培養怎樣的學生。問題學生產生的根源是他的背后的家庭問題,這也要求學校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家校共育,齊心協力。通過線上和線下家長學校、家長會和大家訪活動,深入了解問題學生的家庭狀況,尤其是父母性格特征有所了解,老師要積極引導與家長溝通,全面指導家庭教育,雙方共同努力,帶動家長共同成長成長,給學生營造良好和諧的家庭育人環境,避免學生產生不良的心理問題。只有當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形成合力,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心理健康教師的專業性成長

聽柯婧老師的《心理咨詢技巧與方法的運用》有感:保密是第一原則,聚焦來訪者的需求。對學生來說,他的心理有困惑,那么心理老師就是幫助他解開困惑,成就自我價值的關鍵環節,這就對心理教師的專業性有了一定的要求。身為心理教育工作者,如果老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從心開始、用心去教,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里,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作為心理健康教師務必要不斷成長,提升自我。

四、立足實際,從心做起

1、建立心理咨詢室,制度各項制度。針對我校實際情況,學校不定期通過班會課、國旗下演講、專題講座、個別學生面對面疏導等多種形式開展學生心理輔導。在心理咨詢室內設置情緒宣泄角,讓學生合理宣泄,使自身的不良情緒得到釋放,再進行正確引導,從而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態。

2、設立心語信箱。讓學生投遞寫“情緒清單”,及時了解學生心理動態,使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通過書寫的方式發泄,心理老師根據“情緒清單”,對個別或整體進行心理疏導,調整他們的情緒,讓他們克服心理障礙,恢復積極良好的心理狀態,使他們以良好的心態去迎接學習和生活的挑戰。

3、做好摸底排查,建立心理檔案。在新生入校后兩個月時間內建立學生心理檔案,通過建立學生心理檔案,來掌握每個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并動態的監測學生心理變化情況,通過建立預警工作機制,可以篩查出有心理危機的學生,進行分析,實施心理干預。,心理問題特別嚴重的學生及時進行轉介治療。

4、家校共育,攜手同行。老師將不定期地通過線上線下積極引導與家長溝通,全面指導家庭教育,雙方共同努力,給學生營造良好和諧的家庭育人環境,避免學生產生不良的心理問題。

關注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精選篇7)

7月16日上午8:30分,培訓正式拉開帷幕。破冰活動令我感到新鮮的是,班主任李燁煒老師要求每人用身邊一個熟悉的物件或者自己身體的某一部分來做自我介紹。她舉了例子,比如用手表,那就可以說自己是一個特別守時的人。這一下子調動起了我的興趣,人的心理活動居然和自己的配飾、身體部位、甚至看似很隨意的一個舉動有關聯,看起來的確有趣。

兩個小時的破冰結束,李老師又做了《咨詢師的勝任力》微講座。她從心理咨詢師的“專業技能”和“倫理規范”兩方面講起,給學員搭建了一個職業框架。指出:勝任力(competence)就是心理咨詢師應該在專業能力范圍內,根據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培訓和督導的經歷和工作經驗,為適宜人群提供科學有效的專業服務。專業勝任力的核心指向“知識、技能和敬業”。

之后的六天半時間,學院安排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學理論基礎》等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緊密相關的內容,仿若一縷陽光,透進了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窗欞,給了我們一些有益啟示;《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與認知行為療法》等講座則從專業的角度,理論聯系實踐,指引我們走進孩子的心靈,洞悉成長的奧秘,探究家庭環境給孩子帶來的巨大影響,尋找或許連人們自己都無法知曉的潛意識所蘊藏的密碼;《沙盤游戲療法》《焦點解決的理論與實務》《薩提亞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則是從心理咨詢的一個流派一種方法著手,手把手教給我們做校園心理咨詢的方法。其中的環境布置、溝通技巧、問題解決過程、咨詢后期回訪等都有具體明確的路徑。

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我逐漸認識到:

1、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狀況不容忽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大約每5個青少年中,就有1人正遭受心理健康問題的困擾。兒童青少年自殺事件頻發,抑郁癥低齡化趨勢越發明顯。--年6月29日,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健康時報社等共同發布《--年國民抑郁癥藍皮書》。藍皮書調查數據顯示,青少年抑郁癥患病率為15%-20%,在抑郁癥患者群體中,50%為在校學生,其中41%曾因抑郁休學。青少年兒童不是一個縮小版的成人,他們具有不同的心身特點。即使是同一年齡段的人,由于先天素質、生長環境和所處時代的不同,心理狀況也會有很大差異。關注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2、每位教師、每個家長都是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的守護者。每一個參與青少年兒童成長過程的重要他人,都是他們心理健康的守護者。心理不健康會有情緒低落、一反常態、言行奇怪等種種表現,我們家長和教師要在仔細觀察中識變,在嚴密分析中應變,在有效應對中求變。當然,心理學專業知識博大精深,掌握心理咨詢的方法技術也非一日之功。我們雖然不專業,但更需要用心體察,主動溝通,共情共享,防患未然。只有每一名教師都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我們才會便了解自己、更了解學生,從而更好的做好本職工作。

3、遇事先處理情緒,再解決問題。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的情緒ABC理論告訴我們,每當遇到事情,困擾和迷惑我們的首先是自己對待事件的情緒而非事件本身,造成不良后果的很大原因也不是事件本身,而是由于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信念。這種錯誤信念被稱作不合理信念。不合理信念常常讓我們對人對事做出絕對化要求和概括化評價,得出糟糕至極的結果。工作中常見的學生作業磨蹭、小動作多、坐不住、學不會、考試成績極差等經常令我們處于崩潰邊緣,甚至懷疑自己。實際上,很有可能孩子患有兒童多動癥、學習障礙、焦慮癥、厭學癥、強迫癥等嚴重心理問題,我們卻把它歸于“故意搗亂不想學習”,這種不合理信念很容易點燃憤怒,讓人情緒失控,言辭失當。倘若我們能改變自己的認知,再來面對這些現象,可能我們就會予以學生理解寬容,以悲憫之心憐惜孩子,以輕聲細語寬慰孩子。

4、主動學習,向知行合一不斷努力。心理學告訴我們,好動、厭學、早戀、吸煙等等很多問題都是孩子向我們發出的求助信號,而我們卻常常因不合理信念忽視甚至斥責他們。我們把這些當做孩子不想學習不愿學習的阻抗,忽略了孩子無力探究自身問題的成因。他們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向自己認為親近的人求助,而最親密的人卻以“愛”的名義狠狠傷害他們。據統計,6-18歲的青少年兒童在成長中大約平均要遭受來自大人的兩萬次傷害。這些傷害很多源于我們的不知道、不懂得、不自知。心理學在發展,學生在變化,時代在變革,已有知識已經不足以應對,學習勢在必行。而把所學應用于日常教育教學工作,邊學邊用、邊用邊思,讓教育真實發生,則是我們致以未來的最大敬意。

5、教師自己首先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到周邊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系,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教師不斷地學習新知識,開拓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平臺、更新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世界教育的共識,也是衡量現代學校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國雖然相繼發布了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但是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近年來,許多地方對開展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了積極地探索。但是就全國范圍來看,心理健康教育整體水平尚處于初級階段,地區發展很不平衡。按照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綱要要求,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培養一批有專業勝任力的心理健康教師隊伍,還要加強對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如果教師能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影響會更加深遠。同時,充分調動學校各方面的力量,構建全方位、多渠道、既分工明確又互相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提供高質量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高效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才能真正把該項工作落到實處、抓到痛處、收到實效。

53835 精品久久国产老人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