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主題心得體會
守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主題心得體會【篇1】
我們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需要重視心理健康,健康包括心理的健康和身體的健康,但是心理的健康經常被我們忽視。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少年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21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作為青少年,首先應該具備這種優良健康的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成才的基礎,心理健康可以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青少年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可以使青少年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因此,青少年必須注重心理健康,盡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學校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學校生活。
所以我們應該更加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
守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主題心得體會【篇2】
最近我有幸參加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培訓》,經過培訓,我領略了心理咨詢的魅力,更意識到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這兩天的培訓中,老師們通過個案、小故事等從理論講到實踐,講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及在學校如何開展、實施。其中薛老師的個案讓我深受觸動。這是一位漂亮的高中女孩,女孩很內向,不與人交流,課堂上也不回答問題。后來媽媽和女孩一起來找薛老師,據薛老師說,女孩第一次來幾乎不說話,都是媽媽在講述:在女孩8歲的時候,爸爸出車禍突然離開了這個家,那段時間所有人都忽略了女孩的感受,沒有人關注這個女孩。事情過后,女孩變得沒有以前那樣開朗、愛笑、愛說話了。就這樣度過了小學、初中,直到高中女孩發展到不能參加集體活動,不能住宿舍,這才引起了關注。雙方建立咨詢關系后,薛老師讓女孩做了幾次箱庭,女孩在不斷的敘述中自我療愈,慢慢走出了童年的陰影。
這是一次成功的個案,我們應該慶幸女孩的情況發現及時。由此可見,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更不容忽視。心理咨詢師經常說這樣一句話:一切問題的根源都來自童年。請大家都來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吧!讓我們更多的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更好的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讓他們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守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主題心得體會【篇3】
感謝__省教育廳為我們基層老師提供了如此好的培訓機會,作為心理學本科專業畢業的學生,在過去幾年里的高中學校基本上是很難找到能真正發揮自己專業特長的機會。今天作為高中心理教師來到著名的學府西南大學感到意義非常重大,一方面意味著自己專業的地位得到了領導的重視,另一方面更加明確了自己工作的任重道遠。也非常感謝西南大學的相關領導和老師的辛勤付出,讓我們非專業的老師初步了解了心理咨詢的原則和技巧、原則,也讓心理專業的老師再次鞏固了相關知識并肯定了在教育工作中富有創新的思想和想法??偟膩碚f,這次培訓給老師們帶來了一些新的信息,為我們今后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對專業老師而言就如打了一針強心劑,對未來的工作更是充滿了信心。
西南大學培訓學院各位培訓老師的敬業精神給我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班主任老師也是盡心盡責、不畏辛勞,尤其是覃老師,對待每位學員都很熱情。
張大均教授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問題作了科學的闡述,為接下來的培訓作了理論和框架上的鋪墊。馮維教授的《高中教師工作壓力與心理健康維護》講座中選取了網絡上流行的一些話語和順口溜,語言風趣幽默,道理深入淺出,給學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維護教師自身健康的觀念深入人心。劉衍玲老師有感冒聲音沙啞但應學員們要求仍堅持上課到12點過才下課,互動和答疑也很有專業特色,讓非專業學員得到了感悟。黃蓓老師《心理咨詢的基本理論、技術與方法》講座內容豐富,課件清晰。班主任覃老師待學員真誠熱情,給我們了解相關信息提供了許多的方便。
由于前來參加培訓的老師心理專業水平是參差不齊的,有個別非專業老師反映有些重要的地方跟不上。因此建議培訓學院能否征求培訓老師的意見為每位學員在課后能提供相關培訓資料(文字的、光盤課件、音像資料等),方便課后溫習鞏固。在晚上觀看心理健康教育專題片這一環節,建議能觀看高中心理健康課的課堂實錄和心理劇等資料,而不是看中央電視臺的心理訪談或日本專家的與高中教師接觸的不太相關的內容,如果有可能播放西南大學自己拍的心理專題片也好。
學員們感覺到認識具體心理咨詢、心理課堂的過程、技術機會和時間都太少。有些理論與自己的實際工作和操作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希望能在往后的培訓中有機會接觸到。
作為曾經專門去深圳學習和體驗回來的老師,本人也于今年6月赴四川地震災區之前在成都參加了來自香港的李中瑩老師培訓,建議在培訓組織中,能將培訓學員進行較細致的分組,以便學員們能及時討論總結、互助提高。
對給予學員們提供服務和幫助的領導和老師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你們辛苦了!
守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主題心得體會【篇4】
“蹇蹇三事,師師百僚”,人的一生,多遇良師是何其有幸的事情。--年9月26日和27日,我有幸參加了鄭州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班,經過兩天的培訓,我吸收了很多新的心理健康理論,增長了很多心理輔導知識。感受名師的風采,聆聽教授的真言,我感悟良多。
26日,為我們授課的是鄭州大學心理學系心理學教授葛操,他是心理學博士,2002年勞動部首批國家心理咨詢師培訓師,河南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心理咨詢師考試鑒定專家。葛操教授首先給我們分享了《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的幾點思考》,接著給我們講解了“傾聽技術”、“共情”、“EFT”情緒釋放技術等知識點。葛操教授的授課給我印象深刻的有兩點,一是在講授傾聽技術時,我不禁想到了李鎮西老師的“傾聽是心靈的水珠,能折射出純潔而熱情的光芒”那句名言,此刻我深深的明白了:傾聽是一種自我修養,傾聽是一種愛的教育手段,傾聽是一種設身處地的共情方式。二是心理學中的“EFT”情緒釋放技術本是讓學生覺得生冷酸澀的理論,但葛教授深入淺出的講解、活靈活現的現場互動卻使得這次授課淺顯易學,讓大家感覺是很實用的一種放松方式,讓人倍感愉悅。
在今后的工作中、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傾聽,掌握傾聽技巧,設身處地的體驗他人內心情感,與之共情,“陪著他”,“理解他”,“溫暖他”,而不能憑借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去簡單的理解事情,用所謂的標貼去影響他人、改變他人,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27日,為我們授課的是鄭州大學教育學院的楊敏齊副教授和許慧教授,楊敏齊副教授給我們講解的課題是《認知療法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中的運用》,許慧教授給我們分享了積極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的主要內容。楊教授給我們分析了認知治療的理論依據,讓我們對“抑郁癥”、“焦慮障礙”、“驚恐障礙”、“社交障礙”等原來不太熟悉的名詞有了一定的認識。給我印象最深的應該是許慧教授傳遞給我們的賞識教育,這讓我第一次聽到“習得性贊賞”理論,該理論溫暖而又深刻,讓我明白了“愛系心田,須口言明?!痹S慧教授的一言一行都在生動詮釋著“腹有詩書氣自華”,參訓老師在潤物細無聲的氛圍里感受到了心理學的魅力和力量。
這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訓雖說只有短短的兩天,但各位教授分享給我們的心理健康學知識,各位教授的名師風采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將不斷踐行心理健康理論,用賞識教育去關愛學生,用“共情”方式靜心聆聽學生的心聲,用“EFT情緒釋放技術”去指導學生減壓,用積極心理學去貫穿教學,讓學生在心理健康、身體健康、精神健康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守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主題心得體會【篇5】
通過這學期的學習,我對心理健康知識的認識從淺到深,從模糊到清晰。最主要的認識是:健康不僅是身體上沒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確了解和接納自我,能正確地感知現實并適應現實,具備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及良好的人際關系。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我們搞好學習和生活的基礎,為此,我們要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首先要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正確認識自己,相信每個人都有屬于的閃光點。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的心態投入到學習當中去。當今時代是充滿競爭的時代,敢于冒險,敢于探索,善于競爭,善于合作,富于創造是新時代對人才的基本要求。這些品質無一不與良好的心理素質密切相關。
通過學習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我了解了許多關于心理方面的知識,同時更好的認識了自己,懂得了心理健康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然而,不少大學生自己意識不到自己的心理危機或疾病,不會主動向心理咨詢中心或是專家尋求解決方法。例如一些大學生經常口口聲聲說“郁悶”、“空虛”或是“寂寞”、“無奈”等,這就有可能是產生心理問題的初期癥狀;而失戀、考試不及格、不會做家務、受到同學嘲諷等在平時看來沒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可能成為導致他們情緒崩潰的導火索。但這些小問題、細節平時都不易為他們所重視,他們意識不到這些細節容易引發的危機,也就不會主動尋求幫助,直至最后問題日積月累、一發不可收拾。
所以大學生應該更主動一些,關注自己的心理動態,主動向專家說出自己所想。事實上,每個人,在不同階段、不同層面、在遇到不同的問題事件時都存在或多或少或輕或重的心理問題,當你感到心情郁悶、焦慮、信心興趣下降等不適或異常表現時,果斷大方地走進心理咨詢室,要及時傾吐,或上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傾聽專家的意見,千萬不要憋在自己心中,自己鉆牛角尖。去心理咨詢,就像得了感冒看內科醫生一樣自然。同時一些性格孤僻內向的.學生可以多參加集體活動,擴大交友圈子,多聽朋友老師的建議。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所以大學生要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沒有意志,沒有不屈不撓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和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于終身的發展。
守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主題心得體會【篇6】
在大學生活的第一課,我們聽了一次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在講座中我受益匪淺,對于心理方面又有了一種新的認識。
我認為,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
那么,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現在對心理健康的標準是這樣定義的:
一、具有充分的適應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度的評價;
三、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四、不脫離現實環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六、善于從經驗中學習;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八、能適度地發泄情緒和控制情緒;
九、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發揮個性;
十、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前提下,能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具體說來,我覺得就是一個心態問題。遇到危難、挫折、打擊等時心理應對的反應和行為上的表現;理解和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角度;個人人生觀的規劃和個人社會道德原則等??傊?,無傷社會良德、無傷大雅,關心身邊人事,自己過得開心生活態度健康,就是心理健康的人。
心理學家認為,有百分之五十的疾病是由心理和精神方面引起的。而對心理健康影響最大的是被動的精神狀態。處于這種狀態的人缺乏主動精神,不易適應環境,或怨天尤人,或自怨自艾。應該盡快地從這種狀態中解脫出來。情緒有如下表現:憤怒、害怕、不安、愛憎、得意、沮喪、迷戀、同情、羨慕、怡然……健康的人都在不同程度上體驗過這些情緒,但要有所節制,過分和不分場合都是不好的
那么在大學我們應該如何保持心理上的健康呢?首先要多與人交流,切忌把自己閉鎖起來。
其次,要面對生活,做你力所能及的事,不要抱不切實際的幻想。
第三,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勿使他人對你抱有奢望,也勿對他人抱有奢望;坦蕩地指出他人的缺點,而不把他人的過失記恨在心,也不要讓相互關系中的不協調因素影響相互間的接觸。
第四,正視你面臨的問題,不要欺騙自己。
第五,開闊你的興趣,當做某些事情失敗時,要通過其它興趣來恢復自信心。
第六,允許他人比你更成功,更有能力。要明白在各種努力之中,你所選擇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后還要記住,生活的是很長的,既要有長期目標,又要認認真真地度過每一天。怎樣避免心理失衡造成心理失衡的原因很多,也很復雜,且因對象的不同而各有各異。大抵來說,需要得不到滿足,愿望不能實現,經受不了挫折,適應不了環境,處理不好人際關系,惡疾纏身,久病不愈等等,都是心理失衡的誘發因素,那么,心理失衡是可以預防的。
守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主題心得體會【篇7】
經過半個多學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學習,讓我進一步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刻含義,認為學習這是很有必要的,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斷完善自己,并將助人也自助。從而發現心理健康教育原來就是一門藝術,探究這門藝術,開啟學生心靈之鎖,從中可以體會到教師德育工作的無窮樂趣。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盡管學習的時間不長,但對我的沖擊卻是極大的。我不僅學到了很多心理學理論知識,學到了很多教育學的方法,也學到了正確對待生活的方式,如怎樣釋放壓力,調整自己心態,與他人如何溝通、如何相處的方式,建立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以健康的心態工作、學習、生活,碰到問題不消極,想辦法解決。并且通過學習,我深深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做教育工作、是當一名好教師所必不可少的基礎知識。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需要而開展的教育活動,旨在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恰當有效地應對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如何進行情緒調節等,使學生更有效、積極地適應社會、適應自身的發展變化,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展。所以,預防問題發生、促進心理素質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從本質上來講,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
心理健康問題,是每一位學生在成長與發展中都必然會面臨的挑戰,包括那些學習優秀、在教師看來是“好”孩子的學生,也同樣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許多研究與實踐證明,有時這些“好”學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為,往往由于學習成績好,這些“好”學生心理發展中不健康的側面就常常被忽視,得不到教師的重視和及時的幫助教育。如,一些“好”學生由于長期被寵、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變得極脆弱,稍不如意就發脾氣,有的還采取極端措施進行打擊、報復,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清華大學生向狗熊潑硫酸便是一個最好的例證。還有的學生甚至邁上了自殺、輕生的道路來面對失敗和挫折的壓力??梢姡睦斫】到逃且粋€教師的重要課題,它應成為我們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
教師作為教育實施的主體,其自身的素質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當然,社會的力量也是舉足輕重的。而獲得來自社會的支持和認可,首先應獲得來自家長的支持和認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還必須注重與家長達成共識,打破家長那種認為只要學習好就是發展得好的舊觀念、舊框框,幫助家長建立現代的、科學的人才觀,獲得家長的支持和認同,鼓勵家長參與,創設出全體成員共同參與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與氛圍,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實實地開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