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秘書 > 寫作助手 > 心得范文 >

傳統與文化心得體會

時間: 新華 心得范文

新年中最有趣的要數我和小伙伴一起放煙火。晚上吃完年夜飯,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著煙花朝門外奔去,一出門就聽見小朋友們的歡呼聲。原來,在二村的小花園里正舉行煙花比賽呢!只聽見天空中“砰,砰”幾聲,各種煙花在天空中綻放,真是形態各異,姹紫嫣紅,有的像一條條金色的巨龍騰空而起,有的像一枚枚銀色的子彈直沖云宵,還有像一個個沒有開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我看見這樣美麗的煙花心里想:“我的煙花一定比他們的煙花好看幾十萬倍?!庇谑牵亿s緊拿出自己的煙花小心翼翼的點燃之后向著天空發射,只聽“啪”的一聲,煙花朝天空中直飛而去,這時我在心里暗暗的想:“嘿,嘿,”我這煙花一定比你們的好看,可是,當我抬頭望著天空時卻呆若木雞了,原來這種煙花叫“花生米爆炸”,這煙火就像一顆花生米一樣飛上了天空,但在上面只“啪”的一聲就結束了,一點也不漂亮。真讓我大失所望。不過一轉眼我就溶入到這節日的喜慶之中去了,看著天空被這些五彩繽紛的煙花裝扮的絢麗多彩,我們個個歡呼雀躍,開心極了!

過新年,穿新衣,開開心心過大年......我們唱著歡樂的歌謠,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傳統與文化心得體會篇2

為期7天的中華傳優秀統文化學習,作為一民教育,讓我如沐春風,受益匪淺。本次學習以“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做有道德的教育者”全國暑期班主任培訓為主題。培訓過程中,諸位專家從“孝道” 入手,抓住當前普遍而在的社會問題根源,圍繞《論語》、《大學》、《中庸》、《弟子規》、《孝經》、《詩經》等國學經典剖析中國古代感恩、謙卑、敬畏的三種教育方法,從仁、義、禮、智、信角度對什么是教育、如何去教育等方面作了詳細詮釋,并結合身邊的典型例子,從中國傳統文化角度出發,對現有的教育、德性的本源問題作了全新的解釋,引經據典、談古論今、活學活用,令在場所有教師得到了一次心靈上的洗禮,現場多次響起雷鳴般的掌聲,許多教師感動的淚如雨下。下面是自己四天培訓學習的點滴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精彩課程。課堂上一個個真實故事引發的思考,結束時90度鞠躬禮及《感恩詞》讓我們心存敬意。以位音樂老師的《德音雅樂》及《孝親感恩歌曲學唱》課程給整個大講壇帶了歌聲、笑聲還有感動的低泣聲。悠揚甜美的《生命之河》在義工老師們曼妙手語舞姿中展開,讓與會學員感受《生命之河》滋潤心田。用心去唱一首好歌,就能凈化歌者的內心;用心去聽一首好歌,能滌蕩聽者的靈魂。一個個中國優秀的傳統美德經典故事和一首首優美的感恩教育歌曲詮釋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內涵,深深的感染了全場學員,互動漸入佳境,全場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情到深處,學員們還不時發出動情的低泣聲。

二、溫情服務、據悉,為大講壇服務的十幾個義工都是來自各行各業,他們以幫助別人為樂,他們把幫助別人當成個人修行的方法之一。他們一次次90度鞠躬迎侯,輕言慢行,半蹲在地上擦拭會場的每一個角落,用半蹲的姿勢為在場的貴賓和授課老師端茶送水,他們用真誠的微笑溫暖每一個人,他們身體力行踐行《弟子規》,他們用言行踐行道德禮儀,宣揚傳統文化。每當聽到一聲聲“老師,早上好!”、“老師,下午好!”“老師,您辛苦了!”“老師,請愉快用餐!”等等溫馨話語,我們恍惚來到了一個文明和諧的世外桃源。

三、專心學習。本次大講壇所有學員均是來自一線的老師,他們排除一切干擾,參加為期7天的學習,時間長、人數多,但會場秩序井然,學員們完全融入到了和諧、寧靜、純粹的吸收經典文化的氛圍中。授課中老師生動風趣的演講,深入淺出的報告,深深吸引了全體的學員,大家無不認真聽課、細心筆記。對我來說,這是一場心靈之旅,所有人在都聆聽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精華,在感動中汲取師德的正能量。

四、心存感恩。松花江的王琦老師把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當作事業來做,他們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傳承下來,讓我們的民族越來越強大。這也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責任,更是我們做老師的職責,讓我們從我自己做起,大力倡導中華傳統文化進校園,做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者、傳播者和踐行者。努力教育學生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深刻學習國學經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為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諧盡到一個老師應盡的責任。

最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講座,不僅提升了我們教師的文化素養,同時,在“如何對人”、“如何對待工作”、“如何對待社會”、“如何對待家庭”等方面都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在傳統文化學習后,我進一步認識到,不管是學校管理、教育教學,還是家庭生活、與人相處等方面“身教勝于言教”的重要性。今后,我將把這種平和的心態運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進一步加強傳統文化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以身作則,努力踐行“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教育理念,教育和引導學生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有文化素養的人,一個真正人格健全的人,不斷推進教育教學健康發展。

傳統與文化心得體會篇3

學習中國文化心得

通過開設傳統文化,我想談幾點體會:

中華傳統文化包羅十分廣泛,內涵極其豐富學習,特別是蘊含了豐富傳統哲學,那些簡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代閑人的人生智慧總結,這些有助于我們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提高個人思想道德修養。例如老子和孔子做人的道理與為人處事的原則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思考空間。同時我回過頭去看自己走過來的腳步,自己的幼稚可笑的思想。每每讀到那些話又聯想到自己的過去,心便有戚戚然,想想自己的思想與行為,更是唏噓不已。自己原來一直錯得那么的厲害。像我們大多數人每天追逐個性潮流,沉迷電腦網絡,缺少思考,缺少生活考驗,碌碌無為的一群人才真正是不會做人!以自我為中心,對社會,對學校,對他人稍有不滿就大呼天理何在!

古人沒有現代人的忙碌節奏,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人生思考未來思考那些我們現在可能覺得是瘋子似的問題,他們之所以睿智,是因為他們比我們更用心的去觀察了這個社會,我們被更多世俗的東西蒙住了眼睛,我們被局限到了一個自己的小世界里,我們無法認識更廣闊的天地。假如我們思考問題只從自己出發,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膚淺的利益。那么為社會為他人犧牲更是無從說起。但是,如果把我們置于一個群體中,置身與我們大社會,我們就不會過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個人的得失了。

我想一個人如果懂得了這些,那么心胸會開闊很多。文化是一個太深厚的主題,我無力探討什么。但是以一個虛心學習者的身份,我覺得,將自己放在一個歷史長河中,或是說站在一個歷史的角度,我們身后那么博大的文化,我們個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人生無喜亦無悲,無欲亦無求,那將是怎樣的一個境界呢?

因為我們的無知,所以我們必須要學習前人的知識與智慧。那么我們學習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讓我的心開朗了許多,就像突然遇見了太陽。能夠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道德修養,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儒家學問里有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養性! 讀書可以修身,但是讀些怎樣的書?怎樣才算修身養性呢? 對于這個問題,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學習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我們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資格談能力。一個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學富五車也是徒勞。這樣的人于社會于他人也將是無所益處的。我們必須不斷學習,以一顆真誠虔誠謙虛的心努力學習好我們炎黃子孫的文化精華,豐富自己,充實自己。將信息化為知識最終成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漸漸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應該怎么更好地去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更好地位教育教學服務。

特別喜歡《易經》中的那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經常用這句話去勉勵自己,交給我們怎樣去做一個人,做好一個強者、智者。我經常在想如果一個人能做到這兩句就會是一個圣人,又想起溫在上任時說的那兩句話來勉勵自己:“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摸索”。古有半部《論語》治天下,那么精深的文化隨便精研點就受用終生了。

現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專心的去學習一些傳統文化,讓曠久的時間靜默的歷史浩瀚無聲的文化來安靜我們的心靈。讓我們更好的去珍惜生命,感受生命。

不敢說自己是個有智之人,但至少在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后,我知道一個要有著豁達心胸才可以寧靜平和的心態去對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淡泊名利,去掉塵世的浮華與虛無,我要尋找我的快樂的精神家園。只要肯于學習,勤思考,相信,總有一天可以達到我想要的的境界。

傳統與文化心得體會篇4

在當今社會,外國的文化已經與中國的文化接軌,外國的許多風俗已經在中國流行了起來,例如:圣誕節,平安夜等等一些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中所沒有的風俗。中國的傳統文化在這段時間里也在國外風靡了起來:國外有許多地方開辦了孔子學院,外國人也在除夕夜那天吃團圓飯等。但是,在民族文化交融這段的時間里,有些中國人居然連中國的傳統文化都忘記了,真是個悲劇呀!

中國是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在這歷史的長河中,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這三個國家已經因為種.種原因而衰落,最后導致滅亡。只有中國,在歲月的蹉跎中幸存了下來,一直流傳到了現代,而有的人會說: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也有人可能會說:在現今時代,傳統文化已經過時了,太保守了。但我覺得,我們應該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先保留下來,再去學習其他的文化。在國外,有統計表明,國外青少年犯罪率為6900萬件/天。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在為其日益嚴重的社會亂象深感不安,有識之士已明顯地體會到他們崇尚個體,倡導競爭的理念是社會動亂的根源。他們開始在東方文化中尋找救世的良方。許多著名大學紛紛開辦漢學系,美國政府還設立專門的基金,組織學者研究中國的傳統文化。由此可見,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未必已經過時了。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如果我們連根都丟了,那么中國將會變成一個怎樣的國家呀。

傳統與文化心得體會篇5

中國傳統文化燦若星空,有無窮的底蘊。她源遠流長,即從中國產生人類起就有了中國歷史,也有了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遠、最穩定、最輝煌、最豐富、最發達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悠悠五千載,經歷了萌生期、形成期、確立期、繁盛期和總結轉型期幾大時期。在中國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時代,出現了諸子蜂起、百家爭鳴的千古思想文化大景觀,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浪潮。按照兩漢司馬談和劉歆的劃分,諸子主要為儒、墨、道、法、農、雜、縱橫、名家等,成為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理論的奠基石,深遠地影響著后來中國文化的發展。

學習傳統文化可以培養文化氣質,開拓我們的人生境界,并能啟悟生命的智能,發揮理性的功能。我們學習唐詩宋詞,我們誦讀名家經典,最重要的是我們要領悟這其中的民族精神。我最喜歡的莫過于源自《周易》的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敝谢褡鍌鹘y文化的精神特質由此可見一斑。其大意是天體運行體現剛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強不息;君子的胸懷像大地一樣寬廣,德行像大地一樣深厚,所以能滋長萬物,承載萬物,容受萬物。

在當今世界,無論是經濟發達的西方社會,還是正在崛起的中國,社會生活都面臨著過度物質化功利化的問題。作為社會精神支柱的人生理想,價值觀發生了偏差。然而人作為人的存在,還應是以智慧、德行和審美情趣為表現形式的文化存在。從這個意義上看,以注重心性,長于倫理為基礎特征的中國傳統文化能為現代人的迷失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啟迪。

在對待思想文化上,中國傳統文化,是千方百計限制思想自由,搞一言堂。要求民眾的思想,與官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否則,則視為離經叛道。這使各種新思想新觀點難以發展。在社會矛盾的處理上,中國傳統文化崇高人治。以權力代替法律。司法不公的現象十分普遍。

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我還深深的感受到忠孝禮儀這四個字的重要性,最近北京電視臺的一檔節目吸引了我的眼球,叫做幸福秀,昨天播出的家庭故事叫家有四鳳。幾個兒女為了爭奪老人的財產來到了這個節目,老人已經是中重度的老年癡呆。目光呆滯的老人看著幾個兒女在臺上唇槍舌劍,自己全然不知。在陌生人看來,老人是特別可憐的,可是老人的幾個兒女臉上冷漠的表情,真是讓人們寒心。難道現實的社會真的事利字當頭嗎?你有沒有想過你在和誰談利益,是你至親至愛的娘啊,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娘是怎么把你們四個人拉扯大的?孝順孝順,在孝順之前,是不是應該先做到順呢?

我聽過一句話,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忠是舍棄小家顧大家的大無畏精神。這個固然重要,但是,世界一直像現在一樣和平,不用我們拋頭顱、灑熱血,我們就多關心關心我們的親人吧。

我們都知道,老人老了,是沒有多大的用處了。但是咱們不能把它們當做累贅,他們是我們的寶貝。最值得珍惜的寶貝。

傳統與文化心得體會篇6

品楚辭之韻 話組工之道

“長嘆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楚辭》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閃耀著愛國的精神光芒,厚植著鞠躬盡瘁的為民情懷,對中國文學的發展有極其深廣的影響?!爸袊鴥炐銈鹘y文化,領導干部也要學習,以學益智,以學修身。”《楚辭》既有歷史價值又有現實意義,黨員干部要善于從古籍中汲取古人智慧,感悟當下哲理。觀史知今,對黨員干部的成長大有裨益。

上下求索,在追求真理中筑牢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冻o·離騷》有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要不遺余力、百折不撓?;仡櫄v史,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帶領人民群眾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建立新中國,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共產黨員堅定的理想之“根”,扎實的信念之“源”。有些黨員干部經受不住誘惑,在大是大非面前態度曖昧,最終誤入歧途,追根究底是理想信念的缺失、精神防線的失守。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卻“鈣”,就會得“軟骨病”。廣大黨員干部要引以為戒,時刻反省自查,經常性地開展理論教育學習,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靈魂深處來一次“大考問”,叩問初心使命,補足理想信念之“鈣”。

與世推移,在時代浪潮下激發創新活力。寧要不完美的改革家,也不要不作為的守攤人?!冻o·離騷》有云:“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圣人不墨守成規,能夠隨著時代的變遷而發展。變是永恒的,只有與時俱進、銳意進取,才能贏得機遇,讓發展成為可能。從1980年設立4個經濟特區,到1984年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再到1985年開放沿海經濟開放區,由點到線到面,逐步推進和深化中國對外開放格局。這每一次的發展變化,都是共產黨人緊跟時代潮流、大膽開拓創新的產物。黨員干部要把勇于創新作為必備的本領技能,在工作崗位上識大勢、謀大局,以全面的視角從宏觀上緊跟日新月異的發展浪潮,審時度勢;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研究新情況、探索新思路、解決新問題。與人民一道攜手并進,擘畫創新發展的新藍圖。

閉心自慎,在工作崗位上踐行擔當作為。時代呼喚擔當,責任引領未來?!冻o·九章·橘頌》有云:“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兢兢業業、謹慎修身,自始至終不犯過失而參立于天地之間。擔當作為的關鍵在于實干精神,在于“擼起袖子加油干”。無論是“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焦裕祿,還是“先祭谷公,后祭祖宗”的谷文昌,亦或是“二十多年綠荒山”的楊善洲,他們都在用生命踐行黨員干部的責任擔當,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廣大黨員干部要常懷責任之心,始終保持敢做善成的勇氣,勇于奮勇爭先,敢于攻堅克難,始終走在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的路上,群眾但有所需,服務必有所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勇挑重擔,強化“想擔當”的自覺,壓實“真擔當”的責任,營造“敢擔當”的氛圍。

余心所善,在抵制誘惑中詮釋清正廉潔。清清白白為官、干干凈凈做事、老老實實做人?!冻o·離騷》有云:“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睘閳允刈陨砀邼嵉钠沸校v死無悔。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是廣大黨員干部為官從政的“必修課”。黨員干部要抗得住誘惑,把好欲望關,過好權力關、金錢關、人情關,運用手中權力必須心有所畏,祛心魔、正己身,時刻繃緊“清正廉潔”之弦。要對黨規黨紀心存敬畏,切實增強遵守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做到心中有“底線”,為政不“越線”。要堅持教育示警在前,防患未然,加強黨員廉政教育,借助微視頻、舞臺話劇等創新教育形式,通過真實案例豐富教育內容,使廉政教育“入眼入心”。

傳統與文化心得體會篇7

過年的時候貼春聯,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又到了過年的時候了,爸爸沒有像往年一年早早的買回來春聯,等著除夕的時候貼上,而是對我說今年要來個不一樣的春聯。

對此我十分好奇,經過爸爸的解釋我才弄明白,原來爸爸說到:貼春聯是我們的傳統習俗,以前都是買已經寫好的,我們自己卻從來不會寫,要是哪天沒有賣的了,這項傳統文化豈不是要失傳了,于是今年想讓我也參與其中,全家人每人出一幅春聯,再由爺爺提筆寫在紅紙上,這就是今年我們的春聯了。聽了爸爸的話我十分興奮,但是又有點犯難,我出什么春聯好呢。

我還在冥思苦想的時候,爸爸就已經率先想出了一副,爸爸是農民所以春聯的內容就是關于希望風調雨順的??粗鵂敔斠呀涢_始寫爸爸的春聯了,我有點著急,這時,媽媽也想好了一副,內容就是希望全家健康幸福之類的。就剩下我了,我想:我是學生,那就出一副關于努力學習之類的吧。我的春聯就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橫批:博學多才,爸媽聽完都說好。

經過今年出春聯的活動,讓我深刻認識到了春聯所包含的深刻意義,也讓我體會到了參與其中的快樂,為了把這一傳統文化弘揚下去,更需要的是我們每一個的親身參與。

傳統與文化心得體會篇8

提到傳統文化,不少人首先想到的也許就是“三綱五?!?。這“三綱五?!币彩珍浽凇度纸洝防铮骸叭V者 君臣義 父子親 夫婦順”“曰仁義 禮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三綱五?!北愠闪酥袊饨ㄉ鐣浊陙碚紦^對地位的倫理道德準則。我們并不否定這一倫理道德觀念在其發展演變過程中已被打上了封建政治統治的烙印,尤其是那所謂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成了維護封建統治最有力的武器,變成了束縛人性的最大枷鎖,但我們決不可否認儒家的這一倫理道德規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正面影響,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發揚光大所起的巨大作用。

就如同《三字經》一樣,個別之處也許與現時格格不入,但《三字經》里的精粹之言,那“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那“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依然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度纸浿v要》在序中稱“《三字經》之內容涵蓋甚廣,有教學之要、讀書次第、歷史沿革、天文地理、學行典范等等,堪稱是一部‘國學簡要索引’,或者叫‘中華文化小百科’?!弊x《三字經》,可以引導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 誦讀《三字經》,初步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中國青基會在1998年初成立了社區文化委員會,由著名學者陳越光擔任主任,負責組織實施“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 而在此之前,1994年我國臺灣省臺中師范學院的王財貴教授,已開始推行“兒童誦讀經典”的教育,他認為:“我國傳統文化是活潑的、開放式的,從倫理到自然科學,它包含的內容豐富多彩,它能教會我們思考,開發人的思維寬度。同樣,讓孩子們在少年時代就背誦這些經典作品,不僅能提高孩子的素養,還能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讓孩子愛學,會學,掌握好的思維方式?!薄爸腥A古詩文誦讀工程”剛推行時,科技部研究中心進行了評估,結果是:94.2%的家長和100%的教師認為背誦古詩文對提高孩子的語言文字能力有好處。

《三字經》行文大致以諧韻編寫,三字一句,四句一組。每四句就像是一首歌,學生易于誦習,鮮明的節奏感和韻律感,學生讀來朗朗上口、津津有味。誦讀《三字經》,可以讓學生接觸經典古文,盡管學生對其有些內容不能完全理解,但正處于記憶力和直覺力的發展期的預備班的學生來說,背《三字經》對他們來說卻是毫無障礙,相反可以很好地訓練他們的記憶力?!度纸洝肥嵌喾矫嬷R的濃縮,具有巨大的價值。學生可以在誦讀中既可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又能讓他們端正品行,受益終身。最主要的是可以引領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二、解讀《三字經》,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

《三字經》內容包羅萬象,義理深奧,反復誦讀,仔細解讀,可以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明孝悌 知禮儀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以禮儀大邦聞名于世,我國人民從來就有知書達禮、仁愛孝悌的傳統美德?!度纸洝分?“黃香溫席”“孔融讓梨”等以禮相待的典故,就深刻的反映了這一點。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常常會忽略親情。呼喚親情,既成了人們心靈的渴求,也是對傳統的回歸。如果孩子懂得孝悌,就能讓家庭添幾多情趣,多幾許溫馨。再者現代社會講究合作意識,合作需要雙方融洽相處,融洽相處的內因便是中國傳統強調的“禮讓、謙虛”。而不少獨生子女“唯我獨尊”的心理,一旦固定,要想讓他們成為長期合作伙伴,恐怕很困難。因此,在獨生子女家庭占大多數的當今社會,培養學生“明孝悌、知禮儀”的美德尤為重要。《三字經》朗朗上口的語言對學生有著極大的吸引力,深入淺出的語言表現形式,有利于引導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度纸洝分心切\顯的小故事更易被學生關注,接受其蘊涵的做人道理。

(二)、好讀書 讀好書

讀書使人明智,大凡成功之士,都喜歡讀書。古有歐陽修枕上、馬上、廁上讀書,成就一代大家。近代林紓嗜書如命,以“讀書則生,不則入棺”八個字為座右銘來鼓勵、鞭策自己。康有為把林紓與嚴復并列為當時最杰出的翻譯家,稱贊說“譯才并世數嚴林”?!度纸洝防镉性S多內容就是教導學子要好讀書:“披蒲編 削竹簡 彼無書 且知勉”“如囊螢 如映雪 家雖貧 學不輟”……《三字經》里選取著名典故,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告戒學生要好讀書,只有好讀書者方能成為有用之才,而這一點也許就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支柱。

但是僅是好讀書是遠遠不夠的,蘇東坡說得好:“少年為學者,每一書皆作數次讀之,書之富如大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豈能盡取,但得其所欲求爾?!薄度纸洝芬蔡岢珜W子讀好書,盡管文中沒有一句話明確此義,但是書中羅列了許多著名典籍:“四書六經”“三易”“春秋”等無不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這些書凝聚了炎黃子孫智慧的結晶。作者羅列這些書實際上向莘莘學子推薦了一批好書,意圖就是引導學子讀好書。而學生在學習“凡訓蒙 須講究 詳訓詁 明句讀”到“讀諸史 考世系 知終始”這一部分時,可以直接了解中華傳統典籍,初步認識一些大家。教師適當的引導,還可以激發學生對經典之作深入探究的好奇心。例如,在講到“論語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記善言”,教師可以將課內學到的《論語六則》和常用的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色厲內荏”等內容串聯在一起講,讓學生覺得這些作品并非高不可攀,鼓勵學生走進原著。

在解讀《三字經》“好讀書 讀好書”的內容時,實際上還幫助確立學生“好讀書 讀好書”的觀念。

(三)、讀歷史 知興衰

作為一個中國人對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不能說了然于胸,也應該有一個清晰的輪廓。《三字經》僅用288字把中國各朝各代的演變一一道來,簡約明晰,學生只要背出這288字沒,就能對中國歷史如數家珍,同時這288字,還言簡意賅地總結了歷史興衰的原因,尤其是一個朝代走向衰亡的原因。如“周轍東 王綱墜 逞干戈 尚游說”概括了周朝衰敗的原因,如“至崇禎 閹禍后 寇內訌 闖逆變 神器終”一針見血地指出明朝滅亡的緣由。

以史為鑒,學生讀歷史,知興衰,可以使自己更加明智。

(四)、效榜樣 有作為

列寧說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因為榜樣身上所具備的品質及他們的成功,最能引起學子的共鳴?!度纸洝分械陌駱颖缺冉允牵瑥摹皽叵狞S香”到“讓梨的孔融”,從“八旬梁灝大廷奪魁”到“天才少年祖瑩、李泌”,這些榜樣都十分明確地告戒學子:向他們學習,就能有所作為。事實表明,少年人往往把愛把榜樣作為模仿的對象,以榜樣的行為規范自己的舉手投足。學生讀完《三字經》,認識了古代道德典范和古代勤學好學之士,無形中會以他們為榜樣。

如今,繁重的學業壓力,使得一部分學生心生厭學念頭,而《三字經》中那種積極入世,鼓勵莘莘學子奮發有為的基調,無疑一貼清醒劑,給學生帶來振奮。傳統文化中所倡導的積極“入世”的思想, “積極進取”情懷,就如“爾幼學 勉而致 有為者 亦若是”所要求的,可以鼓勵學生在感受傳統文化之時,積極進取。

三、品讀《三字經》,繼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品讀《三字經》,可以從體驗感悟著手。體驗感悟可以分三步,每堂課學生要有學習啟發,每一階段學生撰寫學習感受,整本書學習結束后,學生暢談學習收獲,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深入領悟《三字經》的精髓,讀懂書中的精神內涵。真正讀懂《三字經》的學生應該能把《三字經》中的要求付諸行動,以行動去體驗,并努力使之成為自覺行為,以實際行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這點來說,《三字經》的影響無疑是深刻的、有價值的、有意義的。

當我們翻開《三字經》,深入那燦爛的文化,研讀那深邃的思想、掀開那悠久的歷史,時,我們更加理解編者了凡在《三字經講要》中“希望能協助‘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成就其學問與人格,將來長大后真正有服務社會、貢獻國家的能力與熱忱”。

71349 精品久久国产老人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