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秘書 > 寫作助手 > 心得范文 >

《青春之歌》閱讀心得

時間: 新華 心得范文

小說主人公林道靜生于地主家庭,生母是地主的姨太太,后來被地主害死。道靜年幼喪母,又飽受林家的折磨與虐待。這樣的生活養成了她孤僻倔強的性格。但她其實是一個非常善良的姑娘,對勞動人民,她會表示深切的同情;對于生活,她渴望著獨立做自由的人,同時,她也不愿被小資產階級的感情所羈絆。

記得有一章中寫道關于在北戴河,道靜看到一個生病的補漁網女的事,這個女人,因為饑餓無法生存,她抱著自己的孩子投海自盡,而有錢人、洋人卻愜意地給小狗喂鮮牛奶,那時是怎樣的憤怒啊!真是無以言喻!更何況對處于這樣一個陰暗、無恥、骯臟社會的林道靜,她該是怎樣憤恨和無奈呢,可對于林道靜,這樣一個弱女子來說她又可以做一些什么來改變呢?當她遇見余永澤以為找到依靠時,卻突然發現她的愛人并不像她原來所想的那么美好,他那騎士兼詩人的超人的風度在時間面前已漸漸全部消失。這僅僅可以從他在同一天對待兩個身份地位不同的人的兩種完全不同的態度這么件小事中體現出來。而且他貪生怕死,還反對道靜參加革命。余永澤,他原來也只是個自私平庸只注重瑣碎生活的白面書生。呵,這命啊,把道靜推到怎樣的一個絕路上了啊! 道靜可以說是處處碰壁,但她一直在奮力反抗著這個社會帶給她的不滿,她一直勇敢地反抗著。當林家夫婦想利用道靜來賺錢送她去讀書,再找個人嫁個好價錢時,她抵抗著,最后終于與親人斷絕了關系,選擇了離家出走。幾經坎坷,道靜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在革命工作者的指引下,走上了革命之路。因為她在之前充分感受到了那時社會的黑暗與衰落:大官、富人所謂的衣冠楚楚下的貪財好色,乞丐流氓的低俗下流,使她一心向著革命,與眾多革命戰士一起為新的社會努力著。

《青春之歌》以它青春的節奏行進著,主人公林道靜也慢慢改變著,她不再是一個人,她不再是一個弱小的女子,她逐漸變得堅強、勇敢、獨立,她不怕人們的疏遠甚至于完全孤獨,不怕親戚朋友帶給她的痛苦與打擊,甚至不怕與丈夫余永澤長久的美好關系斷裂,直到分離。對革命的熱情,致使她堅持著,哪怕就在死神面前!!讀著它,我只能緊跟著它的節奏,像心跳的節奏一樣,有時更快,快得讓人窒息。讀這部作品就像回到了那個時代,你不可能停下來,那個時代不讓你停下來,它會一直催著你前進、前進!這就因此構成了它獨特的青春舞步催人奮進。這,便是不一樣的青春!只要你還有一點點青春的氣息,就可以因此而點燃!

《青春之歌》閱讀心得篇2

很多年前,讀過這本書,因為十一的征文活動,讓我又一次想其它?;叵氘敃r對這本書的感覺只是覺得他跟很有場面感的戰征時期的小說不一樣。再讀還是很喜歡文中的林道靜,每讀一本書都覺得自己就是文中的人物,經歷人物的痛苦,歡樂,蛻變,成長。

《青春之歌》是楊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當代文學第一部描寫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愛國學生運動及革命知識分子斗爭生活的優秀長篇小說,后被改編成電視劇、歌劇等。

林道靜為了尋找個人出路,逃避為男人當“玩物”和“花瓶”的命運,踏上逃亡之路的。她逃離家庭,到北戴河附近的楊家村小學投親不遇,做了代課教師。然而,校長余敬唐卻陰謀把她嫁給當地的權貴,走投無路之下她投海自盡,被一直注意著她的北大學生余永澤搭救。

“詩人兼騎士”的余永澤,喚醒了林道靜對生活的熱情,在余永澤愛情的感動下,她答應和他共建愛巢,從小孤苦無依的林道靜暫時享受到了家庭的溫馨。但她不甘心被人供養,先是尋找工作受挫,后接觸到北大的愛國學生,思想上受到觸動。

當遇到共產黨人盧嘉川之后,她開始接觸到革命思想。余永澤一再攔阻她參加革命活動,并導致盧嘉川被捕。林道靜在慘痛的事實面前如夢方醒,決心離開庸俗自私而平庸的余永澤,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從此她在革命者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軟弱,最終成為一名成熟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

一切知識分子,只有把個人前途同國家民族的命運、人民的革命事業結合在一起,投入到時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頌的美麗的青春。我們的當下也是如此的。

《青春之歌》閱讀心得篇3

說實話,如果不是作業要求,我絕對不對讀這樣的書。

全篇充斥著知識分子的口號,即使是沒有經歷過革命,一個大學生的天真和幼稚也讓我吃驚。

林道靜,本文主人公,在生活中收到馬克思主義的感染,漸漸成長的故事。在家中受到階級壓迫,跑回鄉下投奔表哥不成,后在鄉下教書,余永澤闖進了他的心。他的浪漫和口才打動了她。后林發現自己鄉下教書工作的丑相,再次逃離回北平。這次她和余永澤結婚(?),但在日常生活的瑣屑中發現他自私冷漠的本性,此時她又心儀了另一個人,盧嘉爾。盧是一個北大的革命衛士,領導學生運動,他的淵博和穩重的魅力征服了林,解脫她的日常生活。她也漸漸的在盧的影響下閱讀進步書籍,后決心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在革命過程中,盧被敵人捕押,在獄中受盡折磨死去。后她在進行組織工作時也被捕押,在獄中頑強抵抗,后被釋放。受到組織上江華的知道一步步成為一個真正的黨員,同時和江華修成正果。

先講個輕松的,我讀完這本書想起了一句話,女人可以因崇拜產生愛情,男人因憐憫產生愛情。這句話是對本書感情的真實寫照。先是余的浪漫,后是盧的魅力,再是江的踏實,本書的男人都是在境遇上強于女主的。女主有充沛的熱情和悲慘的命運,感情線發展的倒是很合理。

再說到文章中的革命斗爭,愛國的斗爭本應該讓人熱血沸騰,只是我覺得本書有點像喊口號,一點也無法讓我融入進去,那些時時刻刻掛在口中的階級倒是讓我想起十年動亂。文學史對這本書評價頗高,說是融合了楊沫本人的生活經歷讀來親切感人……有點扯,我覺得書中的知識分子理想主義過重,以女主人公為代表,一個從小受到這樣遭遇不斷漂泊的人生經歷能有這種單純的思想我也是覺得很不可思議。學生運動常常造成較大的流血犧牲也不進行反思,獄中的折磨片段太英雄主義,即使有堅貞的精神,身體也是肉做的,無法想象她的描寫是不是全是自己的想象。

這樣的政治頌歌高于生活,過度拔高每一個人的精神,讀來千篇一律,確實一本就夠了。這兩顆星我也不知道我自己給的什么……

《青春之歌》閱讀心得篇4

有人說:一本好書,是文化的積淀,智慧的顯露,語言的精髓。所以,只有多讀有益的書,才能增強自信心,更加勇敢頑強,才會使自己擁有一對永折不斷的翅膀。

近來我閱讀了《青春之歌》這部優秀紅色經典書籍。在積累自身素養的同時,也更深入了解黨在各個時 期的歷史和感人事跡。閱讀過程中,我始終被書中的先進人物導引著,陪他們在成長和征戰的道路上前行,感覺像在和林道靜這樣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同呼吸,共命運。

通過仔細品我讀了解到:《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運動,這些歷史時期的愛國學生為背景,描寫了以此大學生為中心的一批愛國進步青年。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斗爭, 塑造了各種類型的知識分 子形象,反應了在階級矛盾日益尖銳激烈動蕩的年代,知識分子的掘起和分化。表現中國的一代青年在黨的領導教育下,不斷更新自己,擺脫舊思想的束縛的曲折成長過程,說明了廣大青年知識分子只有在共產黨領 導下,積極投身于無產階級偉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正確出路,才能擁抱起美好青春。主人公林道靜,她是由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典型。她是一個成長中的人物,是30年代在黨和革命斗爭中培育下成長起來的知識分子典型。林道靜具有執拗、倔強的反抗性格和同情勞動者的善良品質。她的家庭,使她受到了教育,也給她打上了一定的階級烙印,在她身上體現出小資產階級的溫情、狂熱,不切 實際的幻想。她離家后,走的是個人反抗的道路。她和余永澤分手,是對封建制度的大膽挑戰,表現了林道靜追求個性解放和婚姻自由的反抗精神。參加革命后也熱情有余,冷靜不足,缺乏斗爭經驗。初見戴愉,僅憑一聲“同志”的稱呼便在驚奇之余講出了全部秘密,這都有說明她單純、幼稚、缺乏斗爭策略。入黨后以堅強的信念為黨忠實、頑強地工作,克服了自身弱點,成為一名先鋒戰士。

《青春之歌》閱讀心得篇5

讀著《青春之歌》,或許我們沒有抗戰時期那些英雄兒女動人事跡的切身體會,但是透過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和進步,我們依舊能夠感受到在這場歷史大風暴中,與我們相同的年紀,可他們卻有著不一樣的“青春”。主人公林道靜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當封建地主的小姐,在她不斷為個人的命運掙扎時,卻遭到了一連串的打擊——她自殺未遂,教書被逐,尋找職業四處碰壁……面對層層苦難的打擊,林道靜并沒有放棄,盡管前行的路充滿坎坷,艱辛異常。可她只當這些災難、痛苦是人生的調味劑,從不向命運低頭,這種永不服輸的精神、革命青年的光輝理想和勇于獻身的革命熱情,對我們當代大學生有著強大的促人奮發的感染力。

想起有位偉人說過,追求的高度決定了生命的高度??陀^上的美麗往往是短暫的,就像鮮花的爛漫與凋零,就像青草的翠綠與枯黃,就像容顏的嫵媚與憔悴;但是生命的高貴在于情感,在于精神,正如帕思卡爾所說:“人只是一根蘆葦,世界上最脆弱的東西,然而卻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人的全部高貴就在于思考。”因為在思考的過程中,生活中轉瞬即逝的美麗就會在心底凝固為永恒。林道靜在黨的引導下,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思考,最終決定跟黨走,跟著中國共產黨走向康莊大道!

我們一生中最美麗最燦爛的青春季節,她孕育著早春的生機,展現著盛夏的熱烈,暗藏著金秋的果實,昭示著寒冬的希望。青春充滿詩意而不缺乏拼搏的激情;時尚浪漫而又飽含著奮斗的艱辛。在《青春之歌》中,我們跟隨林道靜一起,追尋一種溫暖,一種力量,一種無與倫比的美麗!

《青春之歌》閱讀心得篇6

生活在這個“和平”時代的我們幾乎沒有那股“為革命勝利而奉獻自我”的沖勁,這股勁在久而久之的安寧中逐漸淡化,甚至將要化為烏煙。惟獨從書本或影視中還能有所體會。楊沫的《青春之歌》正是一部充滿了奮斗激情的作品。作者以高亢激昂的旋律為愛國知識分子寫下的一首青春的贊歌。

這是新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寫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說。它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運動這一歷史時期為背景,以學生運動為主線,描繪了當時我國各類知識分子的精神面貌和所走過的道路。塑造了眾多的知識分子形象,如盧嘉川、林紅、江華等,他們遵照黨的指示,領導學生運動,宣傳愛國主義思想,他們是堅定的共產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小說的結構清晰明了,整個故事都是圍繞著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和行蹤展開的,由林道靜散發開引出各種人物和事件。作者用很多的筆墨來描繪林道靜的形象。林道靜是林道靜是大地主林伯唐強暴佃戶姑娘秀妮所生,母親投河自盡后,小道靜受盡了養母的百般虐待。她的出生和她所生活的環境造就了林道靜的性格:倔強、富于反抗、同情勞動人民,卻又染上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習性。在林道靜的體內流著“紅血液又有黑血液”。這一性格的雙重色彩注定了她在走向革命道路的過程中,要經受更多的痛苦和磨難,她心地善良,同情民眾,憎恨她的家庭,為擺脫可怕的鳥籠、可怕的婚姻,為追求自由,道靜離家出走,但是她雖然逃離了家庭給她設置的網,卻又踏進了余敬唐的羅網。她因絕望而走向自殺的道路,北大學生余永澤救了她。余永澤以“騎士兼詩人”的風度和溫情體貼贏得了林道靜的愛情。然而現實不能把兩個沒有共同的追求目標的人捆綁在一起,這樣只會給雙方帶來無盡的痛苦和折磨。道靜終究是要擺脫余永澤給她設置的鳥籠的,她向往自由,追求革命。她的內心涌動著滾滾熱情,而余永澤在民族危亡之時,名利熏心、整天想著個人幸福。在道靜為與余永澤的愛情苦悶時結識了盧嘉川,他引導她閱讀進步書刊,學習革命理論,并逐漸投身于火熱的斗爭。日漸覺醒的林道靜發現自己以前“好象個糊涂蟲”,也使她進一步看清了余永澤自私、庸俗的真面貌。當余永澤趕走盧嘉川,導致盧被捕,最后犧牲時,林道靜終于與他分手了。林道靜的這段經歷,不僅真實再現了30年代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無路可走的痛苦處境,而且也形象地說明了,個人反抗是軟弱無力的。從林道靜與余永澤的決裂過程,我們可以看到林道靜在探求光明人生道路中的又一曲折經歷。林道靜跨出了“愛”的小圈子,標志著她思想歷程和人生道路的重要轉折。

這以后,她經受了一系列血的教訓和斗爭實踐的艱苦磨煉,她張貼標語,撒發傳單,單槍匹馬地進行革命活動,遭到國民黨特務的逮捕。黨組織營救了她,把她秘密護送到定縣農村。在這里,黨又派果敢、機敏、干練的江華同志領導她工作。在江華的幫助和教育下,林道靜的思想逐漸成熟起來。尤其是女革命者林紅的熱情幫助,以及她那誓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使她進一步懂得了人生的意義是為人民,為革命而奮斗。她看清了自己思想深處存在的溫情狂熱,多愁善感的小資產階級思想,并自覺在平凡而艱苦的工作中鍛煉自己。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林道靜終于成為英勇的無產階級先鋒戰士。林道靜的成長過程告訴我們:知識青年只有將個人命運融入祖國的前途、民族的命運中,其青春才是最壯麗和輝煌的。

作者通過曲折的情節,細膩地挖掘林道靜的內心世界,描繪了林道靜的思想感情的發展脈絡,真實而生動地揭示出知識分子只有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才能尋找到自己的出路,才能有光明的前途。林道靜的形象真實感人,栩栩如生,可以說是這部小說在藝術上最成功之處。作品不僅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靜這一典型,而且還通過林道靜的成長,刻畫了國難當頭時走著不同道路的知識分子形象。他們中有無產階級先進分子、林道靜的引路人盧嘉川、江華和林紅;有民族危亡之時,名利熏心、整天想著個人幸福的余永澤;有開始傾向革命,但最終因貪圖享樂而成為別人手中的玩物的白麗萍。正是這些與林道靜相互映照的形形色色的知識分子形象,立體地反映了“一二·九”運動前后動蕩年代我國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為進步知識分子譜寫了一曲青春的頌歌。

《青春之歌》閱讀心得篇7

楊沫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1958年出版后,在廣大讀者尤其是青年中激起了巨大的反響。作品真實地反映了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35年“一二·九”運動這一歷史時期愛國的青年學生為抗日救亡所進行的頑強不息斗爭,描繪了當時知識界形形色色人物的精神面貌,展示了知識分子的人生方向和歷史歸宿。是一曲對中國共產黨、對革命的戰斗的青春的熱情贊歌。

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林道靜的典型形象,生動地勾勒出她怎樣從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艱苦歷程,有力地說明了當時的知識分子只有接受黨的領導,積極投入革命斗爭,自覺地改造思想,將個人的命運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結合在一起,才有光明的前途,也才能有真正的青春。林道靜的不幸身世決定了她要反抗,然而由于所受的是資產階級的教育,只能從個人主義的立場出發。由于倔強的性格和強烈的進取心,使她不屈服于封建包辦婚姻而毅然離家出走,逃到北戴河謀生。當企圖自立的幻想遭到破滅后,她又只能以投海自殺的方式進行抗爭。一個偶然的機緣,被北京大學的學生余永澤救起,并且相愛同居。但她與余的結合是以失去獨立人格和行動自由為代價的。后來在共產黨員盧嘉川、江華、林紅等的教育與引導下,林道靜如饑似渴地學習革命理論,接受共產主義思想的熏陶和哺育,從空虛、苦悶、窒息的生活中開始覺醒,并勇敢地走出家門,參加“三·一八”游行等愛國運動,最后與余永澤從政治和感情上實行徹底的決裂,從此變得樂觀、堅強和開朗,感到生活的喜悅和極大的幸福。在敵人的監獄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在革命的實踐中,表現出獻身共產主義事業的決心、堅貞不屈的意志和忘我工作的精神,成為無產階級的英勇戰士。

歲月滄桑,小說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么,當年林道靜所走過的道路留給我們有沒有值得深思借鑒的啟示呢?筆者以為有,那就是: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和昌盛的社會主義事業為青年一代提供了施展才智、放飛理想的廣闊平臺與美好前景,但只有像林道靜一樣,在黨的領導下,確立崇高的理想和信仰,自覺地抵制錯誤思想的侵蝕和形色物欲的誘惑,掌握真才實學,才能使自己的青春煥發光彩,也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成為有用的人才。

《青春之歌》閱讀心得篇8

近日,根據江橋鎮第二屆“黨員學習月、百姓學習周”活動的實施意見,勞動保障事務所黨支部領導高度重視,組織全體黨員開展“五個一” 系列學習活動――誦經典談體會。我支部黨員干部閱讀了《長征》、《青春之歌》、《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等優秀紅色經典書籍。在積累自身素養的同時,也更深入了解黨在各個時期的歷史和感人事跡。

有人說:一本好書,是文化的積淀,智慧的顯露,語言的精髓。所以,只有多讀有益的書,才能增強自信心,更加勇敢頑強,才會使自己擁有一對永折不斷的翅膀。

通過仔細品讀《青春之歌》了解到:以歷史時期的愛國學生為背景,描寫了以大學生為中心的一批愛國進步青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斗爭,塑造了各種類型的知識分子形象,表現中國的一代青年在黨的領導教育下,不斷更新自己,擺脫舊思想來束縛的曲折成長過程,說明了廣大青年知識分子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積極投身于無產階級偉大革命之中,才能擁抱起美好青春。

讀著《青春之歌》,或許我們沒有抗戰時期那些英雄兒女動人事跡的切身體會,但是透過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和進步,我們依舊能夠感受到在這場歷史大風暴中,與我們相同的年紀,可他們卻有著不一樣的“青春”。主人公林道靜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當封建地主的小姐,在她不斷為個人的命運掙扎時,卻遭到了一連串的打擊——她自殺未遂,教書被逐,尋找職業四處碰壁……面對層層苦難的打擊,林道靜并沒有放棄,盡管前行的路充滿坎坷,艱辛異常??伤划斶@些災難、痛苦是人生的調味劑,從不向命運低頭,這種永不服輸的精神、革命青年的光輝理想和勇于獻身的革命熱情,對我們當代大學生有著強大的促人奮發的感染力。

想起有位偉人說過,追求的高度決定了生命的高度??陀^上的美麗往往是短暫的,就像鮮花的爛漫與凋零,就像青草的翠綠與枯黃,就像容顏的嫵媚與憔悴;但是生命的高貴在于情感,在于精神,正如帕思卡爾所說:“人只是一根蘆葦,世界上最脆弱的東西,然而卻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人的全部高貴就在于思考?!币驗樵谒伎嫉倪^程中,生活中轉瞬即逝的美麗就會在心底凝固為永恒。林道靜在黨的引導下,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思考,最終決定跟黨走,跟著中國共產黨走向康莊大道!

我們一生中最美麗最燦爛的青春季節,她孕育著早春的生機,展現著盛夏的熱烈,暗藏著金秋的果實,昭示著寒冬的希望。青春充滿詩意而不缺乏拼搏的激情;時尚浪漫而又飽含著奮斗的艱辛。在《青春之歌》中,我們跟隨林道靜一起,追尋一種溫暖,一種力量,一種無與倫比的美麗!

通過學習,全體黨員干部們受到一次形象生動、刻骨銘心的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大家深深受到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跡的感召,紛紛發表感想和體會,自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努力學習工作,立足本職、心系群眾、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切實把優秀黨員的先進事跡轉化為精神動力,運用到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學用結合,以積極的敬業精神、優質的服務理念投入工作,使我鎮勞動保障事業再上新臺階。

77052 精品久久国产老人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