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秘書 > 寫作助手 > 心得范文 >

詩經心得的體會

時間: 新華 心得范文

我最喜愛的一首詩是《蒹葭》,全稱《國風。秦風。蒹葭》。全詩共有三段,皆以起興開頭。

全詩描繪了一位年輕人為了追求河那邊的“伊人”而不顧道路險阻的情景。

首句“蒹葭蒼茫,白露為霜”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無須過多的修飾,就能讓人遐想萬千。次句“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適時地點出了年輕人已被“伊人”所吸引,同時暗示路途遙遠。第三句“溯洄從之,道路且長”表明了追求過程的艱辛。第四句“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寫出了年輕人認為“伊人”渴望不可及的心理。

追尋“伊人”的過程是一個漫長而又艱難的過程,但年輕人卻始終執著地前進著,一種被稱為愛的感情鞭策他努力,給予他克服困難的勇氣,因為心里有你,再大的風雨也不畏懼,因為心里有你,苦一點也愿意,愛情的力量總是不可估量,它能夠讓你傾盡全力,即使失敗也不后悔。

如果僅僅是為了贊美愛情,那么此文不寫也罷,但那“伊人”不也可以被喻為夢想,目標嗎?這是望深層次想,拋開表面的愛情來看,又有哪一點不吻合呢? 夢想總是在彼岸,總是在那遙遠的地方,你不知道自己是否會成功,但你渴望走上那條追夢之路,即使路上滿是荊棘,即使伴隨你的常常是狂風暴雨,但那又有什么關系呢?心中的信念一直都在,前進的動力依然十足,有這些就足夠了,它不會讓你中途退出或是倒在路上一蹶不振,擁有它們,你就會一直堅持下去,對嗎?

這是《蒹葭》給予我的啟示,而《蒹葭》又僅僅是《詩經》中的一首,如果我們能細細研究每一首詩的內涵,取其精華,雖然會耗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但那將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有些人認為學習古代文化會讓國家停止不前,那可是大錯特錯了,除去科技的進步外,對比古今作品,反倒覺得很多現代文章比不上那短短的幾十字古文,現在不少人追求快餐文化,靜不下心來,使得傳統的中國文學底蘊正逐漸流失。所以,我真的很希望大家能在空閑時間多讀一讀那些流傳了幾千年的名家作品,讀一讀真正的中華經典。

詩經心得的體會篇2

詩經,就如古樸的石階:雖陳舊,卻已屹立千年;雖古樸,卻載滿了人情冷暖。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边@是我讀到的關于《詩經》的第一句句子。那時候的我學習《關雎》,什么都不懂,就只能聽老師給我們講它用的各種寫作手法和它所表達的意義。而如今,老師講的我早已忘記得一干二凈,唯一記得的就只有那其中承載的滿滿的濃情與少年求而不得的深深無奈。我也已經不再像曾經那樣只能“聽老師講”了,我已經可以獨立地從我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它,不再完全依賴老師的講解。詩經,可以在我彷徨躁動時給我清風般的撫慰。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室宜家?!薄对娊洝ぬ邑病肥俏以谡俊对娊洝分凶钕矚g的一首?!短邑病冯m是一首婚嫁贊歌,但寫的卻是對即將出嫁的女子的美好祝愿?!短邑病分须m無對女子的妝容進行描述,但是卻通過對桃樹的描寫,從側面展現了女子的美麗。雖無直接表達對女子的祝愿,但是卻通過滿樹的果實和茂密的枝葉,表達了他對女子的祝福。詩經,可以在你孤獨無助時給你陽光般的安慰。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睉鹗虏粩啵夭环€,戰士背井離鄉,妻兒孤苦,老母年邁。但倭寇猖獗,又豈可棄國家于不顧?無奈只能辛苦家人,在戰場為國家而廝殺?;蛟S家人會怨他,不理解他,但他對國家無愧,這就夠了。而真正的勇士,要敢于直面人生的挫折。詩經,可以在人迷茫時如燈塔般為人指引方向。

每個人心中都有不滅的熱情,每個人都有過去,每個人都有故事,或許人生本就是一場一場又一場的戲,聚集,然后淡然的離去;生命本就是一次一次再一次的輪回,出生,然后孤獨的死去。我們不停地記錄一張張面容,與別人一次次相遇,再一遍遍的擦肩而過。我們走的道路雖各不相同,但最終我們必將去往同一個地方。

若你感到彷徨躁動,《詩經》可以給你清風般的撫慰;若你感到孤獨無助,《詩經》可以給你陽光般的安慰;若你感到迷茫,《詩經》則可以像燈塔,為你在重重迷霧中指引方向。讀《詩經》,其實不在于你看了多少,而是在于――你懂了多少……

詩經心得的體會篇3

這是《詩經·衛風·竹竿》里的一句:“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儺?!?/p>

在《詩經》中有很多我喜歡的篇章,如《子衿》、《雞鳴》、《葛生》、《蒹葭》、《采薇》……《竹竿》比起前者并不是更負盛名,恰恰相反,它可以說并不是很有名聲,廣為人知的篇章。它的詞句也不算最優美的,事實上在《詩經》內的大部分詩句也都偏向質樸清雅。可我依然選擇《竹竿》里的一個短句“淇水在右”來作為新摘錄本的題目。

《竹竿》大致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名衛國女子出嫁遠離故鄉,她回憶起家鄉的河流,少女時出游的情景,但現在已遠離了這些回憶,只能駕車出游,以解思鄉之愁了。因而我覺得這首詩很動人。那衛國女子懷念故鄉,也是在懷念著故人,少年時玩耍嬉戲的快樂回憶啊,她悲嘆著,許是在嘆時光吧?

我發覺,世人的年華,也終像那條淇水。沿著河畔歡快地跑過去,就再無回來的路可尋了。我們的“成長”,也是如此,總會遺失什么寶物,很久很久以后才驚悟沒有好好地揮別??墒菦]事的啊,請你看那“淇水在右”。故鄉的河流,一直在你身旁同行。

至于為什么是“淇水在右”,而不是同篇的“淇水滺滺”,這是因為我的小私心啦。我的故鄉在南方的城,而我是南方的人?!八员睘樽?,南為右?!变克窍蛑戏蕉鞯摹H管我知道淇水離南城并不近,也只是位置靠南面而已,并不是真的流到南城來,只是我的一廂情愿罷了。古代,南方是蠻荒之地,而現在我只愿傍故鄉南城而居。

淇水在右,是寄托著我無數想象和美夢,感悟和思緒的詩篇呢,所以我私自決定把它作為我的摘錄本的名字。還但愿原作者不要介意。

詩經心得的體會篇4

《詩經》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共有三百零五篇。詩經里面的內容,就是歌曲的詩詞。是表達社會和政治的問題。詩成了文化教材,孔子曾說:“不學《詩》,無以言”。秦始皇時期曾經焚燒過所有儒家典籍。到漢代又得到了流傳。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蔽覀兊膮卫蠋熎綍r就喜歡讓我們讀古詩并且背誦。有一次,媽媽讓我背《木蘭詩》,我聽了,立即行動起來,可是等我看到《木蘭詩》原來這么長,我問媽媽這么長的是怎么才能背下來。媽媽說:“一段一段先明白意思在背不就可以了嗎?”

我聽了媽媽的辦法開始背了起來,結果只背下來兩行,我奇怪的想:“為什么這么長時間只背了這么一點,難道是我不夠專心?”我又試了幾遍,隨著閱讀越熟悉和理解,還真背下來了很多,下面就剩幾行了,我高興的笑了,又開始接著背了起來。

不一會兒,我就背下來了,媽媽過來看了看我,微笑著說:“只要多想一些辦法,就一定沒有解決不了的,辦法總比困難多,一時的退縮可能就與成功失之交臂?!?/p>

我聽了,認真的點了點頭,我愛背古詩,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我會好好珍惜。

以后我要多動腦筋,遇到困難多思考,每天按照老師的要求認真完成作業,學習必須要勤奮刻苦才會成長。

詩經心得的體會篇5

當歷史的書卷已被歲月的塵埃所覆蓋,當先哲圣人的期待已被白雪覆蓋,我多么想轉回身去擷取一片精神的圣葉,筆尖祈愿書香。

你看到了嗎?

隔著時光的洪流,任憑狂風吹打,任憑煙雨浸濕,!

你聽到了嗎?

它的低吟淺唱,它的語言滄桑,你也在疑惑吧,它是誰?

孔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睕]錯,就是《詩經》。

翻開《詩經》,體會先人的語言和情感,穿越千年的時光罅隙,洗滌思想,凈化心靈?!对娊洝分形易钕矚g的一句便是“生死契闊,與子成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p>

當我們現代人毫不猶豫不假思索的說出“我愛你”的時候,這三個字忽然變得那么輕,輕的經不起觸碰。

這使我聯想到了當代社會的一種普遍的現象:早戀。似乎很多人已經習以為常,但請用古人的角度來看,這一現象是多么的可笑之極,古人把愛看得與生死一樣重,他們覺得愛是回響在每個人生命中的潮汐聲,而不是隨便的游戲。

當以這一點來看,我覺得現代人應該多讀《詩經》。古人的思想含蓄,表達委婉。雖不至轟轟烈烈的壯偉,卻又細水長流,綿延一生的溫良與感動。

明黃色的燈光,拉開窗簾,讓月光透過書窗灑下。翻開它,一頁一頁,一字一句。

千年的文化,歲月的積累,拂去心靈上蕩滌的塵埃。思緒明凈,持一杯淡酒,品一緒心靈的明凈。

《詩經》中的大智大慧,大善大愛,就如同那彼岸繁花,雖然觸不到,但它永遠存活于我們的心中,讓我們在這個爭名奪利的塵世能夠找到一方安享心靈的凈土。

彼岸,繁花正好。

詩經心得的體會篇6

對《詩經》按照音樂來分,可以得出百姓之音,朝廷之音王幾之樂,宗廟之音三種,是為風雅頌。

按照作法去分析,就可以得出賦比興。賦即直抒其事,加以鋪陳。比即類比,一種物物類似關系,可以看出明顯的性質與結構關聯。興即一物引起另一物的說明,有類似但不直接,暗含一種物我關系。

風雅頌賦比興是為詩六義。

其實賦對于漢賦的影響已經不在需要多講,比和興卻是異常艱難的,不僅僅影響文人的創作方式,這背后又是整個的對世界的思考和觀察角度的影響。我們試著初步展現這個輪廓。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沒有任何準備,乍然看到繁茂的桃花,然后才想起新嫁娘的出嫁,這是興。但是,新嫁娘一定和桃花有某種聯系,不然為什么寫了桃花,沒寫別的,這里面邏輯上暗含著比,但這樣的聯系又是那么地難以琢磨,因此,后來人對它的思考幾乎全是如何建構桃樹與新嫁娘之間的聯系,從宇宙論的角度,從桃樹的特點與新嫁娘的特點的角度,等等。

詩經心得的體會篇7

這是一部研究我國古代最早的文學作品集《詩經》中的動植物與自然現象的專著,自從吳陸璣的《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以來,涉及這門學問者代不乏人,至于晚近,則此調不彈久矣。

作者胡淼先生是長期研究農學的專家,他既吸取了前人的成果,但決不人云亦云,而提出了很多的創見。據胡先生統計,《詩經》305篇,有141篇492次提到動物,144篇505次提到植物,89篇235次提到自然現象,可以說是世界最早的一部百科全書。而這1232個知識點,就是胡先生這部著作的釋讀對象。

《詩經》首篇是人們最熟悉的《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逼渲械摹蚌馒F”一般解釋為魚鷹,胡先生認為魚鷹不在河州地區生活,亦非歌手,故“雎鳩”應該是東方大葦鶯。

《周南·麟之趾》中的麒麟,常被視為傳說中的動物,或被認為是先民的圖騰,胡先生引用國外學者的研究成果,說麒麟實際上是今僅存于中部非洲一帶的麋羚,古時曾遍布于東亞到西亞及非洲的廣大地區,《詩經》《春秋》和《山海經》等書有關麒麟的記載,表明它曾在我國黃河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繁衍生息過。大約在公元前52017年前后,它在山東地區最后消失。河南南陽石橋出土的漢畫像石上,刻有麒麟奔越的優美圖像。

《召南·采蘩》《豳風·七月》《小雅·出車》中的“蘩”,前人多注為“白蒿”,《中藥大辭典》定為大籽蒿。實際上,蒿是非常復雜的一個混合種群。大籽蒿只是白蒿中的一個種,是旱生性的,而詩中指明蘩是生長在澗和沚的水生植物。所以蘩應該是蔞蒿(水蒿),是一種清香可口的蔬菜,古人譽為“嘉蔬”,既可用于祭祀,也可食用,需要量很大,女子常常成群結隊地去采摘。

《詩經》中的“谷風”有兩種。一是東風,是一種大中尺度的大氣環流,春夏之期,和潤的東風帶來雨水,有利于谷物生長,《邶風·谷風》描述的“習習谷風,以陰以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就是這種風。另一種是中小尺度的大氣環流,即山谷風,白天由山腳向山頂刮上山風,夜晚由山頂向山腳刮下山風,在一定的條件下,可造成強烈的區域性雷暴雨,《小雅·谷風》中描述的“習習谷風,維山崔嵬”就是這種風。注家大多沒有做這樣的區分和解釋。

詩經心得的體會篇8

“詩經如彼岸花,即使無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一直都很喜歡這句話,因為它不是從前那天真到可恥的誓言,而是我們心里曾響過的聲音,我們在一起曾唱過的歌謠。唯美中帶有一點凄涼,讓人回味無窮!

輕輕地翻開《詩經》那本冰封的古書里,蘊藏著厚重的感悟。靜靜地讀著悠揚的詩詞,飽含著的是哀婉與凄艷。細讀這本書,你會發現,豪放是外骨,憂傷才是靈魂。思無邪只不過是在陶冶上次未完成的夢。每次讀完這本書時,我總會做筆記,因為這本書濃縮了太多太多世人的智慧與思潮。

每次讀完這本書時,我總會悄然落淚,因為它給予我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人世間的悲歡離合,陰晴圓缺,讓我懂得了真諦,學會了去面對,去等待。如果說詩三百是前人要我們明白得到,那么后人也應該懂得珍惜。這本書里記錄著許許多多地寂寞和不舍之情,總演繹著悲劇,但它敘述的令人驚嘆不已。也許是這樣的……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瞧這動人的描寫,清澈如泉水,艷的讓我想起了一位絕代佳人——息媯。她被世人稱之為“桃花夫人”,因為她長得猶如桃花般嬌艷欲滴,靜婉美約,容貌絕倫,可她的命運卻不堪回首,他的艷美而亡三國,她的薄命如花,她的傾國容貌,都使后人無法忘記。

欲望總會占領人心的某些領域,但并非無法觸碰。當我們靜下心來,問問自己,來人世間為了什么,一切就會清楚了。經典之作,固然有經典之處,而《詩經》卻恰恰寫盡了人心所向,世間所惱。

這是一本受益終身的良書,它沉浸在人類內心深處,并得到永恒!

詩經心得的體會篇9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豌豆我采了又采,即使采完了,又會長出來的,要不是因為獫猶的緣故,我不會長期鎮守在邊境地區,而是回到故鄉。這是《采薇》第一章大概的解釋。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歷史永久,搜集了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詩歌?!对娊洝反蟾庞?00多首,都是由孔子和君吉甫從民間和皇室上收集并編制而成的。之所以稱為《詩經》是因為漢武帝把詩、書、禮、易、春秋化為五經的緣故,就是大家所說的四書五經中的五經。

《詩經》的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風,風在詩經里面包括了15個地方,也就是15國風。比如說我們所熟悉的《兼葭》,就是秦風類型;第二部分是雅,分為大雅和小雅,小雅比較容易懂,而《采薇》就是《小雅鹿鳴之什》里面的,那么大雅呢?晦澀難懂,需要有很高的文言基礎的人才能領悟;第三部分是頌,頌主要用來贊美國家的或是舉行祭祀儀式上用的。

《采薇》是一首鎮守邊疆的士兵返鄉的詩。講述的是一個士兵以采豌豆為開頭來抒發相思之情。這首詩經專家考證創作于西周時期,不過,可惜作者不詳,因為先秦時期的作家一般都是不留名的。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笔橇昙壵Z文書中《采薇》的節選,被譽為詩經中寫的最有名的詩句之一。寫出了出征和回鄉中的景物和情懷。被很多古人引用,是一段以樂景寫哀情,又以哀景寫樂情的典范。對比了出征前的楊柳依依和現在的大雪紛飛,來說明自己離家之久,思念之深。

經常讀詩帶給我很多不同的感受,大概思念家鄉和懷念親人是我們中國人永不褪色的記憶吧!

詩經心得的體會篇10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這三個古國的文明早已衰落并消失,只有古中國的文明保留了下來,并得到了發展,在經過長期的歷史積后淀形成了今天的中華文化,因此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在這無邊的中華文化大海中,有一顆金子之重在閃閃發光,不曾黯淡,那就是——《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經總集?,F存的《詩經》共收錄詩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都春秋中葉共500余年的名歌和朝廟樂章,傳統上分為風、雅、頌三類。西周到春秋中葉的民風較為開放,人們一般都用詩歌直白的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情感,因此從《詩經》中可以窺得當時的民風民情。其中最為人們所喜歡的是他的愛情詩。

《關雎》是為人們所主旨的一首詩,“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好的女子是青年的好妻子,為此青年“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結果“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輾轉反側”。這首是描述了一個男子為追求心愛美好的女子使勁渾身解數,表達了男女之間最為純潔的愛情。類似表達純潔愛情的詩歌還有《靜女》、《木瓜》等,當然愛情不都是美好的,因此也有《氓》這類的怨婦詩。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歸,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這幾句詩出自《采薇》。男子很早就去戍邊守關,邊關的軍旅生活是艱苦的,性命沒有保障、生活條件差這些都是其次,更為難過的是無邊無際的孤獨,在邊關沒人慰問、沒人關心、沒有家人的消息,心是空的!等到終于可以回家時,一切已經物是人非,自己也不再年輕,心情是沉重的,開頭的幾句試形容的就是他的心情。這首詩寫出了廣大將士戍邊的辛酸。

77894 精品久久国产老人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