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秘書 > 寫作助手 > 心得范文 >

幼兒園教育總結及感悟心得

時間: 新華 心得范文

幼兒園教育總結及感悟心得篇1

幼兒園教育是教育的基礎階段。幼兒作為發展中的人,有權利知道他所處的環境狀況,有義務成為美好環境的締造者和維護者。因而,從幼兒開始,實施環保教育,使他們具備環保的意識與習慣是十分必要的。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大部分是通過環境的潛移墨化作用和影響獲得的。試想想,如果一個幼兒園果皮亂扔,到處是臟水、垃圾,家長、老師熟視無睹,孩子耳聞目睹,長大后又怎么會成為一個愛護自然、愛護環境的人呢?所以,要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必須充分發揮環境教育的作用,兩者相互滲透,即在進行各項環境創設時要處處考慮安排環保教育的內容,而進行環保教育時,要充分利用幼兒園周圍的環境,發揮其特殊作用。

幼兒的特點是年齡小,生活經驗少,好奇多問,活潑好動。而我們進行環境布置時往往容易以成人的觀點代替幼兒的觀點,以成人的眼光代替幼兒的眼光,特別是在環保教育時,如果只講大道理,孩子們難以理解,收不到教育效果。

環境創設如何適應幼兒環保教育的特點呢?

(一)要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出發點。環境布置要讓幼兒易于理解,所以,設計時要圖文并茂,以畫為主,并且運用各種材料,特別是廢舊材料。如設計墻報《創建綠色樂園》,就用了掛歷紙、舊竹簽、棉花等多種材料,使用淺顯易懂的圖案,力求做到色彩豐富、圖文并茂來吸引幼兒。設計環保教育內容應該以幼兒熟悉的小草、小花和喜聞樂見的動物為主,這樣容易使幼兒產生親切感,達到宣傳教育的目的。

(二)要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設計畫面應該帶有童趣、童真,拉近與幼兒的距離。如設計幼兒在花叢中蕩秋千,這樣既有童趣又具環保特色,

幼兒活潑好動,老師可帶領幼兒到設置的生態環境中親自栽種植物、喂養小動物。又如在課室環境布置中,可讓幼兒一起利用各種廢舊材料參與制作,這樣,幼兒在操作中學習,產生興趣,自然而然地增強了環保的意識。

(三)要以幼兒的情感為出發點。環保教育要在幼兒面前顯現最美好的畫卷,讓幼兒置身于最美麗的情境之中,從而培養和激發幼兒熱愛世界、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特別是創設環境時,應以各種手段提高其藝術性,讓幼兒生活在充滿自然、和諧色彩的世界里面,將來長大才懂得去愛、去保護環境。

幼兒園教育總結及感悟心得篇2

前幾天,我在《幼兒教育》雜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每個幼兒都是教師的寶貝”,我深受感動。

“愛孩子,真誠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是幼兒教師最基本的職業素質,能否真誠對待每一個幼兒,并不是件簡單容易的事。有些幼兒聰明、漂亮、干凈,很討老師的喜歡;有些幼兒調皮、穿戴不整潔,不討老師喜歡。記得有一年我在分院帶學前班的時候,班上有個孩子,叫李小明,他患有“先天性甲亢”,智力發育較慢,語言表達潛力差,每一天穿著臟兮兮的衣服,掛著兩條鼻涕來上幼兒園??粗@樣一個孩子,實在難以讓人喜歡。我剛接觸他的時候他連“老師”兩個字都叫含糊不清。之后我了解到這個孩子的爸爸在他半歲時就棄他母子而去,媽媽又沒有固定收入,只能靠打短工維持生活,家境貧窮。

李小明由于長期缺乏父愛,他的母親又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和他交流,導致了他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內向,不愿與人溝通,再加上小朋友不喜歡和他玩。應對這樣的孩子,我們更應關心、呵護他。為了能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我經常有事沒事的找他說話,一開始往往都是我一個人在說,他沒有任何反應,只是呆呆地看著我,看到這種狀況我真有點氣餒,但是我并沒有放下,而是繼續和他談心,找他說話,漸漸的他能和我進行簡單的交流了,上課也能專心聽講了,教的生字也能讀出來了。那時我的情緒是多么的激動,雖然工作很平凡,甚至是瑣碎的,但憑著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可謂心香一瓣、冰心一片,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付出最后換來了回報。

從教三年來,讓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幼兒教師。作家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卑倌甏笥嫿逃秊楸?,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幼兒教師不僅僅要具有知識與潛力的素質,更就應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作為一個幼兒教師,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首先要具備的是什么?可能有人會說:是扎實的基本功,但我覺得更就應具備的是強烈的職責心和對幼兒的“愛”,沒有強烈的職責心和“愛”,一切都無從做起。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就就應對孩子負責。我們就應用“愛滿人間”的胸懷去關愛每一位幼兒,對幼兒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像對待自己的眼睛一般呵護他們,像對待自己的杰作一般欣賞他們,讓每個孩子在真誠的關愛中健康成長!

記得剛踏入幼兒園工作的第一天,看到一群群天真可愛的孩子,一張張好奇的小臉,我有點不知所措。所幸的是,我遇上了這么多好的領導、好的搭班老師。正是她們,給了我幫忙和鼓勵,讓我學到了許多道理,明白了什么是愛,什么是職責心。

讓我們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啟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我愿用自己的雙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幼兒園教育總結及感悟心得篇3

常規教育是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常規教育也是孩子學會適應集體生活并具備初步獨立的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較好的組織紀律的重要手段,所以常規教育方法很重要。我們為了更好的培養幼兒的常規也嘗試進行了以下幾種常規教育方法:

一、榜樣激勵法

榜樣激勵法是讓幼兒通過老師對幼兒的良好行為表現給予表揚和肯定,讓幼兒有個榜樣學習,其改變自己不好的行為習慣的一種教育方法。幼兒的辨別是非能力較差,但幼兒對老師的表揚和鼓勵是非常重視的,因此,我們老師應利用幼兒的這種心理,及時肯定幼兒的良好行為,特別是對能遵守常規的幼兒要及時表揚,并鼓勵其他幼兒像其學習,鞏固,而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解決幼兒不愿洗手的壞習慣,老師可以讓以養成洗手習慣的幼兒做示范、展示給幼兒看,在這基礎上教師引導幼兒學會洗手,當幼兒洗干凈后,老師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使幼兒有種榮譽感,逐漸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好習慣。

二、引導法

引導法實際也是種榜樣教育,主要通過講述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從而使幼兒遵守常規、做榜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幼兒都喜歡聽一些好玩有趣的故事,老師可以充分利用故事的內容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如:老師向幼兒講述《大公雞和漏嘴巴》的故事,讓幼兒明白故事中的角色,教育幼兒愛惜糧食。在進餐時強化幼兒,這樣幼兒就會有意識,因此,掉飯?,F象明顯減少。老師可以讓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使幼兒在故事中明白。

三、行為鞏固法

行為鞏固法是教師定期對幼兒的行為進行檢查和評比,從而是幼兒在生活常規的約束下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教育方法。在鞏固的同時,教師要鼓勵幼兒堅持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可以評紅花的方法,對幼兒進行表揚和鼓勵。對行為習慣較差的幼兒進行個別教育。

從小培養幼兒的生活常規對幼兒的成長很重要,也能更好的幫助老師和家長教育孩子。所以,在本次的幼兒常規展示中,幼兒無論是從哪一方面的常規都有了明顯的進步。因此,在這里也想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們的常規教育方法。

最后,也想對大家說,常規培養是要從點滴開始,周而復始、循序漸進的進行。不怕煩,有耐心,多與孩子交流,你會從孩子身上看到許多閃光的東西,讓那么多閃光點凝聚在班級里,那你的班級一定是一個特色的常規班。

幼兒園教育總結及感悟心得篇4

今天中午,幼兒起床、穿衣、盥洗后便分撥在盥洗間吃起了午點——西瓜。在盥洗間擺了三個塑料盆,幼兒很自覺地拿起一塊西瓜找地方蹲下準備吃西瓜,每個塑料盆周圍蹲著五、六個小朋友,他們吃著又甜又沙的西瓜。我一邊用鼻子吸著西瓜所散發的淡淡的清香味,一邊欣賞著孩子們貪婪地吃西瓜。不一會兒,西瓜全被小朋友們吃光了。于是,我把西瓜皮全倒進一個塑料盆中,然后拿起苕帚把地上小朋友不小心掉的瓜子打掃干凈。我正準備拿墩布把地再擦一遍時,竟發現地上還有兩個遺落的瓜子。我彎下腰,想要把地上掉的兩個瓜子拾起來。由于地面比較濕,瓜子“吱溜”一下從我的手指間又滑落到地上。這時,我聽到一個男孩“撲哧”一笑的聲音,抬頭一看,原來是侯明序,他正雙眼注視著我。剛才發生的事情他全看到了,準是覺得很好玩,便忍不住地笑出了聲。我心想:你這個小淘氣,原來在旁邊看笑話呢!后來又轉而一想:何不讓他也來試一試,于是就對他說:“來,侯明序,幫幫忙,你把瓜子撿起來好嗎?”這時后,侯明序邊答應邊蹲下用小手揀瓜子。先開始他用一只手捏瓜子,也像我一樣,瓜子不住地從手中滑走,試了幾次都沒有成功。后來他又用雙手,一只手堵住瓜子,另一只手去捉瓜子,結果瓜子還是像泥鰍一樣跑掉了。他對我說:“老師,我也撿不起來。”我說:“為什麼瓜子撿不起來?”他說:“瓜子太滑了,地上有水。”我說:“那你想辦法把它趕到比較干的地方試試。”聽了我的勸告,侯明序便照著去做了。這一次,他輕而易舉地把兩個瓜子全揀起來了。經過老師的引導和自己的親身實踐,侯明序得出了結論:有水的地方滑,瓜子不好撿;沒水的地方不滑,瓜子就好撿了。我稱贊地向他豎起了大拇指:“說得很有道理,你真棒!”聽到了我的夸獎,他驕傲地笑了。

雖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我記憶特別深刻。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它考驗了教師如何去面對,如何去重視問題、去解決問題。作為教師,我善于觀察,善于捕捉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善于引發幼兒主動探索的欲望,把最平常、最普通的突發事件順水推舟轉化為教育資源,抓住各種時機,鼓勵和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方法,在主動探索中尋找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的及時、恰當的引導促進了幼兒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充滿了自然與和諧,充滿了探索與快樂,教師是一個引導者、支持者,啟發幼兒進行有意義的探索活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的知識往往就在玩中獲得的,正所謂寓教于生活之中、游戲之中、玩樂之中。它體現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只要老師做個有心人,細心觀察、耐心教育指導,處處都有教育的契機,每一次教育的機會,我都不會錯過!

幼兒園教育總結及感悟心得篇5

12月19日,學校領導請來了教研室李主任,我有幸聽了《怎樣進行小課題研究》的講座,聽后,讓我耳目一新。講座中首先闡述了康川學校教師課題研究的現狀。具體說來,現狀一:重申報,輕研究?,F狀二:課題又大又空?,F狀三:缺乏課題研究的`動力?,F狀四:很多教師沒有機會做課題研究。現狀五:課題研究要求過高?,F狀六:課題研究的時效低。借鑒蘇霍姆林斯基一段話,他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焙茱@然,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教師堅持做教育教學研究的話,那么,教師的勞動就會成為一種樂趣,天天上課就不會成為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教師就會很幸福!有時我們的生活中也許就恰恰少了一點“研究”和“琢磨”的過程吧!而以往的我對于課題研究也是很迷惑,通過講座明確了進行小課題研究一般有以下五個步驟:

第一,發現問題。教師要有問題意識,這是進行研究的前提。不能跟風,選擇的課題應該越小越好更重要的是要是自己熟悉的內容,還有就需要課題一定要有價值。實際上教師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是很多的,如一個問題的講解、后進生的轉化、某節內容的課堂教學結構設計、學生上課不專心、作業安排等等。課題的價值有賴于有效的反思。

第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進行小課題研究尋找方法其實也就是一個借鑒的過程,就是要在充分收集資料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一個尋找方法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這是小課題研究非常重要的一步。資料收集包括閱讀書籍、查閱歷史文獻等收集書面資料,還包括通過實地調研,訪談獲得直接研究材料,還可以通過體驗取得有關材料,并對材料進行整理歸納分析,為下一步研究做準備。

第三,解決問題。教師要先明確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式和途徑,可采用案例法、觀察法、行動研究法等。應特別強調,小課題研究的核心是行動,行動是研究方案付諸于實踐的過程,是一個尋找問題解決、創造教育實踐新形態的過程,研究過程要充實、切實。要注意原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做過的事情,教師要隨時記錄、反思和總結。在研究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方法不能實施奏效,應該再回到第二步尋找更好的方法。要特別重視教育教學過程中一些有意義的細節,注意對細節的反思與改善。

第四,解決過程總結出來。這是從實踐上升到理論的過程。一定要努力把它寫出來。這曾是我最匱乏的部分,而聽了講座后才發現其實沒有那么難,總結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是“教育日志”、“教育敘事”、“教育案例”更可以是“教育教學反思”。第五,把總結出來的方法應用與教育教學。就是把總結出來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這是小課題研究的根本目的。這是第二次從理論到實踐。在這一過程中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能有了提高,教育教學效果顯著改進。經過講座系統的歸納回頭看看自己,身為一線的教師,其實每時每刻都在進行一些小課題的研究工作,只是我們缺少一些搜集、整理、總結概括的過程,沒有形成一些科學的體系而已。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提高自己的科研意識,在解決教育教學中的一個一個小問題、實際問題的同時,讓自己成長為專業化、科研型的教師。

幼兒園教育總結及感悟心得篇6

綱要與其他有關幼教的行政法規一起構成一個受共同原則指導的,具有內在協調一致的層次不同的幼教法規體系,共同推動我國幼教的法制化科學化和人性化進程,促進幼教朝更加健康正確的方向前進。綱要鮮明的體現著國家的意志。

幼兒園教育目標是促進幼兒素質全面、和諧發展的目標。而在我看來,在抓素質教育的同時,每個幼兒園可以針對自己的幼兒園的特色對本園的幼兒進行重點發展,像我們幼兒園的特色是體育,也是素質教育中最重要的,重中之重,我們在發展好其他素質教育的同時,重點對幼兒通過一系列的訓練讓幼兒的體育領域有一個提高和升華?!叭妗保阁w、智、德、美發展的整體性,缺一不可;“和諧”,指體、智、德、美的有機性,不可分割。說明在實施幼兒教育目標的教育過程中,“四育”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又相互融合的有機結合體。單從幼兒心理發展講,例如強調知、情、意、行與個性、能力的培養,也是一個諸要素有機結合體;只有把素質培養融于體、智、德、美的全面教育過程中,才能使幼兒獲得卓有成效的和諧發展??傊?,“全面和諧發展”是幼兒園教育目標的核心要求,既是出發點,也是歸宿。

教育目標對幼兒園來說,是實施教育活動的工作目標;對幼兒來說,是成長過程的發展目標。“面向全體幼兒”,是實施教育目標的立足點,也是我國幼兒教育的優良傳統。有些教師把它與強調“因材施教”對立起來,是片面的。其實,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面向全體”是強調共性要求,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發展;“因材施教”則是強調關注個性特點,讓每個個體在各自不同的水平上發展。因為每個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其身心發展因先天基質、原有基礎、發展速度的不同,不可避免地存在差異,呈現著個體發展特點;集體中的每個幼兒又都在不斷發展著,共性與個性總是處在對立統一之中。

由此,要求教師在實施教育活動中,既要“面向全體幼兒”,又要“因材施教”,注重每個幼兒的“個性發展”。只有面向全體,才能保證每個幼兒的發展;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促進幼兒個性發展。也只有二者統一,才能培養出多樣性人才,適應社會的不同需求。

幼兒園教育總結及感悟心得篇7

8月26日晚上,我作為程某的家長實驗學校幼兒園中一班的家長會,班主任張燕老師向家長們介紹了這一學期以來幼兒園及班級幼兒的發展情況,一項項活動的精彩回放,使家長們再次了解了幼兒園課程的規范,活動的豐富多彩,以及幼兒在“第二個家”的快樂生活。同時,針對幼兒的特點和部分家長的作法,張老師真切的談了一些建議和要求,從中我們體會到了老師們對孩子們的細心、用心和無微不至的關心。,張老師真誠的向家長,老師們愿意盡心盡力的做好工作,為每個孩子服務,懇切的表明自己要與家長密切合作,共同教育好這些孩子。

通過這次家長會,我真的受益匪淺,現就自己的感受談兩點體會:

一、家校合力,才能有效地培養好孩子。

現在的小孩都是獨生子女,家里全是大人,因此,他們接觸的環境其實是一個成人的環境,而幼兒園的環境與家庭環境及教育畢竟不同,在這中間家長和老師就承擔了橋梁作用,只有家長和老師充分的溝通,才能全方位的幫助孩子成長。作為孩子的家長,一定不能錯過開家長會和老師們交流的機會,再忙也抽出時間來參加家長會,再者,不要讓爺爺、奶奶代替父母參加,眾所周知,“隔輩親",老人舍不得批評孩子,他們的一些觀點教育方式也跟不上時代的要求,另外,我們作為家長應充分理解和支持老師,讓老師擺脫束縛和不必要的后顧之憂,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中來。

二、培養良好習慣,受益終生。

在平時的教育中,張老師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著重培養孩子的傾聽習慣和閱讀習慣。張老師引導家長用正確的態度和方法教育孩子,養成各種良好習慣,促進孩子全面發展。幼兒園時期的學習成果及行為習慣,都影響孩子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在學校的習慣有老師教導,孩子再過一年打扮幼兒園生活就要上小學了,我們作為家長應該經常訓練孩子的良好的習慣,如:要求孩子定時睡覺,起床,上大班后晚上要布置作業,要求作業要又快又好,把書包整理的整理的整整齊齊等,總之,我們要關注孩子的能力,讓他們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充滿力量。

我想凡事盡力了,就一定有收獲,中一班這群可愛的孩子們在老師們的細心教導下,在這個藏龍臥虎的實驗幼兒園這個大家庭里一定會茁壯成長,一只只雛鷹定會展翅翱翔。

衷心的感謝三位非常有愛心非常敬業的老師,張老師,徐老師,郝老師。

86019 精品久久国产老人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