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師教學隨筆心得感悟
過書寫心得,能夠對自己的日常生活做出思想總結,從而找出規律。優秀的數學教師教學隨筆心得感悟要怎么寫?下面給大家整理數學教師教學隨筆心得感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數學教師教學隨筆心得感悟篇1
過去在教學面積這一知識內容時,發現學生經?;煜@些概念。吸取過去教學的教訓,今天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時,我有意避開了長度單位和周長的有關內容,并且為了幫助學生深入掌握后一部分內容,在教學前,我預定了兩個課時學習面積和面積單位,將長度單位與面積單位的比較放在了第三課時,如此安排,只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中少受遷移的影響,可往往事與愿違。
教學中有兩個環節,教學中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使學生的學習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環節一
當學生發現兩個長方形A(長9厘米,寬2厘米)、B(長6厘米,寬3厘米)無法用重疊法比較它們的面積大小時,怎么比較呢?學生在討論后發現可以借助學具來幫忙,可就在大家用不同大小的學具測量時,我發現了一些現象,有幾個組的同學因為課前準備的學具不夠,居然拿出尺子,量出這兩個長方形的長與寬并計算出了它們的周長分別是22厘米、18厘米,得出A>B。
環節二
當學生發現有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時,我提出了一個問題:面積單位有哪些?不知道是受前面教學的影響還是受定勢思維的影響,有不少學生指出面積單位有厘米、分米、米。
以上出現的這些問題雖然學生都能通過交流得以解決,但我一直很當心,關于面積和周長、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的差異,有學生今后肯定會混淆不清,其實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矛盾,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教學完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比較方法后,可以說學生掌握得都不錯,但一旦教學完同分子分數的大小比較后,有一些學生開始有些糊涂了,特別是將二者混在一起,犯糊涂的學生更多了,為什么在教學中會出現如此現象呢?
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造成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可能是知識的遷移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在教學中知識遷移有時是學生學習的得力助手,可有時卻又會阻礙學生的學習,特別是后一方面,如何克服,看來有意避開的方式并不可取,用什么方式才能變阻力為動力呢?如果換一種角度去思考,說不定這正是有用的教學資源,利用這一生成的資源,讓學生通過辯論、交流,說不定反而會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數學教師教學隨筆心得感悟篇2
數學是中學教學中一門極其重要的學科,也是歷年升學考試中的重頭戲。數學的學習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數學在當今社會的發展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各類科學都要用到的基礎性學科,幾乎找不到一門科學是完全脫離數學而存在的。
“數學是一切科學之母”,它是一門研究數與形的科學,它不處不在。要掌握技術,先要學好數學,想攀登科學的高峰,更要學好數學。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增強學生的數學觀念。我在長期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構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模式,并且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在那里,我就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
初中階段的數學和小學完全不同,在初中階段,學生們將開始由“算數”向真正的“數學”過渡,但是不少學生的思維難以由“數字”向“字母”和“方程”轉變,難以理解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的轉變。
因此,他們就會覺得數學“很難學”、“不知所云”,進而發展成為厭惡數學、害怕數學,這樣,數學成績便一落千丈。
單純的數學理論未免過于抽象和枯燥。但是,“數學源于生活”,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便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逐步展示知識的構成過程,“化簡”書本知識,把“身邊的數學”引入課堂,用好用活每一篇教材。把數學和生活緊緊聯系在一齊,讓學生們覺得數學并不是那么抽象,而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因此學生就會產生學習好數學的興趣。
二、精心備課,抓住重點教學是也一門藝術,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本條件
要給自己制定詳細的教學進度計劃,什么時候要上到什么地方,這些都要了然于胸,根據自己制定的教學計劃循序漸進,有條不紊。這樣,自己上課的時候心里就有底,不會有有些知識點的講解過于冗長,導致有些知識點講解過于匆忙,學生不能掌握的狀況發生。
在備課的時候,要把握自己上課時候的思路,先講什么,后講什么,要思考如何更好地給學生上好課,相關的知識點就應如何講解才能讓學生易于掌握,如何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能夠在簡單快樂的氛圍中學習等等。
另外,要區分哪些是重點,哪些是次要的,在上課時突出重點。
一堂課下來,有次要的地方也有重要的地方,如果不能突出重點資料,全部一齊帶過,學生往往沒有頭緒,不明白這節課老師講了什么,自己學到了什么。因此在上課時要主次有序,要突出重點,讓學生明白這節課老師主要是要講哪個知識點,而不能本末倒置。在講重點知識點的時候,我一般會著重強調,并且以富有激情的語音和肢體語言相配合,進行詳細地講解。數學是一環扣一環的,一旦中間的任何一環出現問題,直接影響以后的學習。因此,即便是多花一些時間,務必讓學生把重要的知識點讓學生點弄懂、吃透。
三、引導學生培養自學潛力
自學潛力的培養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自學潛力的培養首先應從閱讀開始,尤其是初一學生閱讀潛力較差,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務必從示范做起,對課文資料逐詞逐句地范讀,對重要的數學名詞、術語、關鍵的語句,重要的字眼要反復讀,并指出記憶的方法,同時還要標上自己約定的符號。對于例題,讓學生讀題,引導學生審題,確定最佳解題方法。在學生有必須潛力之后,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再從難點、易錯處閱讀提綱,設置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縱向深入和橫向拓展地閱讀數學課外材料,還可利用課外活動小組,組織交流、相互交流、相互啟發,促進學生再次閱讀尋找答案。
平時,在培養學生的自學潛力時,采取提前布置作業的形式,然后在學生交來的作業中尋找出普遍存在的問題和普遍有疑難的地方,然后再講新課,這樣授課就有針對性,并且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同時,要引導學生用心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透過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構成必須的自學潛力和數學思維。
四、加強學生反思潛力的培養
在完成一段時期的學習,我總強調要學生抽些時間回顧近段時間學了那學資料資料,知識點之間有哪些規律和聯系,自己在回顧的時候是否有新的啟示等等。
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另外,在作業中也要認真反思,尤其是在批改之后的作業,并要求學生仔細分析自己的對題和錯題,寫下自己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還能夠寫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創新。
數學教師教學隨筆心得感悟篇3
在二十年的教學經歷中,我發現小學生身上存在著許多不良的學習習慣,如:學習時間不固定、課堂上思想開小差、不懂裝懂,懶于思考,學習缺乏動力,學習興趣不濃厚,對學習抱有應付差事的心理,作業字跡潦草、馬虎、粗心等等。不良的學習習慣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例如:不少學生在低年級時學習成績很優秀而到了高年級后成績開始下滑,一般來說這與不良的學習習慣有很大關系。因此說學習習慣與學習成績有著密切關系。
一、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英國哲學家、科學家培根說過“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教師教學實踐的有機組成部分。好的學習習慣不但能使小學生在學習上取得較好的成績,使其終身受益,而且能使教師減輕教學負擔,使家長省去為孩子學習不主動而產生煩惱和痛苦等等。
因此,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作為家長和老師就應該把怎樣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放在首位。一般的學習習慣包括:課前準備習慣,遵守課堂紀律、專心聽講的習慣,積極思考、討論,提問習慣,學會手腦結合,注重實踐習慣等等。
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與遺傳無關,而是與周圍環境和教育密切相關的,是在后天的環境影響和教育培養下才形成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執行的教學任務,也是父母培養孩子要履行的職責。
(一)家庭教育
有的家長教育方法不當,有的屬于溺愛型、有的屬于放縱型,在學習上更是放松對他們的要求,以至于孩子根本不知道刻苦努力為何事,還有的家長自己知識水平較低,所以對孩子也采取無所謂態度,認為“混個畢業證書就行”、“自己的孩子就不是那塊料”等等,這都可能導致孩子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
作為家長要極力配合教師工作,多和老師聯系,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在校表現,正視孩子存在的問題,想方設法去關心孩子。
首先,要保證家庭和睦,讓孩子有一個充滿溫馨的生活環境。
其次,家長可以多陪孩子做一些親子游戲,不僅能增進關系,還能激發孩子的興趣。例如:家長可以把孩子學習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寫在紙條上,和孩子一起競賽答題,最后比一比誰答的多且準確,值得注意的是,家長在游戲過程中不要顯得過于聰明,有時糊涂一點,向孩子請教更能激發孩子的求知欲,樹立他們的信心。
(二)學校教育
小學生的大部分學習時間是在學校里度過的,這就決定了教師在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那么作為教師應從哪些方面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1.課前準備習慣
課前準備活動是一節課的開始,老師一定要給學生一個準備的模式:把上節課的課本收起,把下節課的書本放在桌子的正中,文具放進鉛筆盒放在左上角,預備鈴一響就安靜下來,小小休息會兒,教師對學生的&39;怎樣坐,回答問題怎樣站等都要給出明確要求。這些習慣的養成不是短期內就能達到的,需要老師的督促。因此,剛開始時,老師要盡可能每節課前早到教室,督促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做的好的及時表揚,做得不夠好的要求他們向別人學習,盡量不要點名批評。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可以以小組競賽的形式來強化這種習慣養成,同時,老師應慢慢地將這種被動行為轉變成主動行為,要鼓勵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說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并鼓勵學生與以前的自己賽一賽,與同學賽一賽。我想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一定能夠養成課前準備習慣。
2.遵守課堂紀律、專心聽講的習慣
課堂紀律的好壞、學生的聽課狀態的認真與否,直接影響到任課老師上課的心情和教學質量。
實習時,剛進一年級的教室,小學生們的姿勢真是千姿百態、五花八門,有的趴在課桌上,有的靠在椅背上,有的歪著腦袋、抖著大腿,更有甚者爬到課桌上。這樣的課堂秩序一點也不利于教學的進行,看到這樣的情景,剛站上講臺的我有點被震住了,過了會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把全班學生分成四個小組進行比賽。我在黑板上寫上“一、二、三、四”代表四個小組,哪一組表現好的就在下面畫上一個小動物,由于小學生都有集體榮譽感,看到我使出的這一招立即安靜下來了。有的還提醒同桌注意,所以課堂紀律維持的很好,因此說,老師在向學生灌輸知識的同時,還需要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維持課堂秩序。
有的小學生雖然坐的端正,但注意力不集中、易分散,究其原因,有一部分出在老師身上,如:課上的松松跨跨、無精打采,這就導致了學生思想開小差,耽誤了聽課。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
(1)合理分配教學時間,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形象化的直觀教學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抓住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深入淺出,使學生都能聽得懂。
(3)注意調動和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講刺激學生的語言,教態和藹可親。
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①對教師講的主要部分關鍵問題一定要提醒學生,引起他們的注意力,使學生自覺不自覺地養成注意聽課的習慣。
②要培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邊聽邊想的習慣,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時舉手,向老師提出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把疑難問題放在課堂中解決。
③邊聽邊記。聽課必須有手的活動,隨時聽到的重點隨手記到本上或書上,養成這種聽寫同步進行的習慣對今后的學習是大有益處的。此外,教師講課時要善于察看學生聽課的表情,如果學生對所講內容反應淡漠,就應及時調整講課內容方法;如有個別學生思想“開小差”,要及時提醒。
另外,作為老師對于備課一定要做足充足的準備,上課時要充滿激情,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適當的和學生做一些互動的游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增進了師生間關系。
3.認真書寫的習慣
“寫”對小學生來說,主要是指:“書寫”,要求是書寫方法、姿勢正確。包括字體、大小寫、筆順、標點符號和格式正確等等
培養小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老師的指導很重要,教師是學生的楷模,學習的榜樣,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性,所謂“身教大于言教”,因此教師自身在板書和批改作業時應該書寫規范、整齊,不要寫的龍飛鳳舞,要處處用自己的行為習慣影響學生,為學生作好表率。
在平時,教師要培養孩子正確的書寫姿勢,寫字時可用簡單的兒歌來提醒,比如:書寫要求“三個一”,執筆勢歌:“拇指,食指捏著,三指、四指托著,小指在后藏著,筆尖向前斜著,筆桿向后躺著”。每天可以教孩子專門練寫幾個字,寫的時候先觀察,了解字的框架結構。對于孩子在書寫上的點滴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揚,可以在作業本上貼上“小紅花”,“小紅旗”等來激勵學生,還可以定期地進行書法小比賽,老師與學生共同做評委,把評選出的優秀作品張貼在書法園地中,供同學們觀摩學習,從而盡快地促進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形成。
4.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
小學生大多有一種強烈的表現欲望,但由于有的孩子性格靦腆、害羞、怕開口,導致上課時不愛思考和提問,從而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機會。而素質教育要求全體學生都應該主動參與各種學習活動,要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習慣,教師就要幫助這些學生掃除思想和心理上的障礙,要多給予鼓勵和表揚,即使是點滴甚至是微不足道的進步,要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間,例如:在英語課上,有的小學生怕讀錯單詞,所以懶的開口,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十分精心的組織教學,利用一切教學媒體創設情景,寓教于樂,讓學生融入英語學習的環境中,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開口練說,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
此外,教師在課堂上盡可能的創設一些全體參與的機會,例如“我是小老師”、“我是小小演說家”等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上主動操練、主動交流,激起思維的浪花、激發學習興趣,逐步形成主動參與的學習習慣。
5、按時、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作業是所學知識的運用,是學習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因此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完成作業習慣。作為教師,應反復囑咐學生,做作業前先復習當天的功課或與作業有關的內容,然后獨立完成作業,不要抄襲別人。做作業時精神要集中,書寫不能馬虎,字跡要讓人看的懂。作完作業之后,應認真檢查,發現錯誤及時更正等。
對于表現好的同學應該表揚,我在批改作業時除了提出具體要求以外,還給書寫正確、工整、干凈的作業上貼上一個大拇指,簡簡單單的做法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使學生明確如何寫才算是規范的寫法,并認真地去效仿,事實證明效果不錯。
(三)自身努力
以上幾點是就小學生整個課堂環節提出的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在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過程中,家長、老師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小學生自己課外也得注意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1.課外閱讀的習慣
蘇霍姆林斯說:“如果學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書的框框,那就無從談起他對知識有穩定的興趣。凡是那些除了教科書以外什么也不閱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遍喿x教學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課外閱讀對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是有益的。因此,小學生要重視課外閱讀,,自己可以在家人和老師的幫助下選擇一些課外讀物進行閱讀,并做好讀書筆記。
2.做事有條理、效率高的習慣
現代社會講求工作效率,它是當今社會未來時代一個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因此,小學生應從小養成做事有條理,效率高的好習慣,對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會有極大的幫助。要想做到效率高,就必須加強做事的計劃性,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除了以上提到的以外還有許多。
在幫助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過程中,家長和老師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好孩子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習慣傳染到孩子身上,對于孩子的表現要采用表揚與批評想結合的手段,恰當的批評和表揚對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教學的重要內容,是教師教學實踐的有機組成部分。小學生可塑性大,從小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當前的學習和今后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但是良好的習慣絕不是短期內就能養成的。那種不遵循習慣形成規律,幻想一朝一夕就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也是極其有害的,只有堅持要求、訓練嚴格、耐心誘導、及時指點、反復強化、持之以恒,小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才能得到形成和鞏固。
數學教師教學隨筆心得感悟篇4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是學生在三年級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和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基礎上教學的。雖說算理上是差不多的,但從學生作業的情況反映來看,問題很大。主要出現的問題與教學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筆算差不多。
1.一眼看不出最大商幾。
2.有些學生把商去乘看成的整十數而不去乘原來的除數。
3.不注意看余數,余數比除數大或相等,照樣把結果寫上去。
4.計算過程中進位進過去的數不做標記,計算時忘加或加錯,做減法時順序搞錯,從高位減起,個位是0的往往不寫,還有就是退位減法老是減錯,借位點不加,算時忘記減1后再減。
5.寫橫式結果時余數忘寫或答案抄錯。
產生諸多錯誤的原因就是:有的學生基礎不好,有的是習慣不好,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沒有主動參與到學習知識的探究過程中來,導致作業情況差。
計算教學是枯燥乏味的,也是學生常出錯的,如何避免學生計算中出現的不該出現的錯誤,我覺得首先要強化口算練習,題量不要多,堅持天天練,所謂熟能生巧。練習的題目可以是兩位數乘以整十數,一位數乘以一般的兩位數,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及括號里最大能填幾這幾種題目。其次要匯集學生錯誤,讓全班學生尋找錯誤,讓學生自主發現錯誤,在改正錯誤的過程中建立正確的思考方法。
為了避免學生由于枯燥而產生厭學心理,還可以采取形式多樣的練習方式,如指名板演,同桌互批,盡量多的給每個學生展示的機會,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辦到的,在以后的教學中也還要常穿插除法筆算練習,使學生在堅持不懈的練習中提高筆算的速度和正確率。
數學教師教學隨筆心得感悟篇5
這個學期我擔任高一兩個班的數學教學任務,深入研究教法,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并結合網上研修學習,獲取了很多寶貴經驗。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數學這門學科,對學生而言,是一門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學科。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讓學生學好數學,就必須先讓學生喜愛數學,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否則,學生就會對這門學科產生厭倦,長此下去,勢必會對數學喪失興趣,從而不愿學,最后是無法學下去。因為數學的這種特殊情況,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好差兩極分化的現象,如果差生面過大,就會嚴重影響班級學習氣氛,因此,絕對不能忽視,為此,我制定具體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對這部分同學進行針對性輔導。另外,我還會對一些自制力很差的同學經常提醒,強調他們對數學基礎的理解與掌握,先讓他們打好基礎,然后想辦法讓他們提高。
備課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備課不好或備課不充分,會使整堂課的學習氣氛不佳,學生學習效率不高。一堂準備充分的課,能使學生和老師都受益匪淺。每上一節課,我都會先認真研修教材,找出重點難點,準備有針對性的講解。
課堂上,教師應從主導者成為組織者,引導者,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這樣,才能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從創設生動具體的情景入手,組織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以縮短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以及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差距。
數學這門學科,必須在學生先理解的基礎上,課后要通過適當練習加以強化和鞏固。作業不要選多,選難,關鍵是選取適量有針對性,能強化基礎知識、啟發學生思維的習題。這樣,能夠在短時間內受益匪淺。
數學教師教學隨筆心得感悟篇6
有一句話:學到老,活到老,的確,不學習的話,人就要落后。不學習就不能使我們的教育具有后續動力,不學習就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要求,不學習就會使人的頭腦僵化,終身學習是當今的時代要義。假期里,讀了人民教育編輯部《教學大道——寫給小學數學教師》這本書,讀完后使我感受頗多。在自己平日的聽課過程中,面對一節好課,總是不由自主的贊嘆:他怎么能想到如此精妙的設計,學生怎能學得如此自然……,而自己的教學總是那么平淡,談不上激情,也說不上有什么效率,就算把名師的教學設計搬入自己的課堂,卻還是感到課堂的蒼白、學生的無神,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教,缺了自然而然的知識生成。讀了這本書,體會到:一節好課在于教師對教學內容獨到的解讀,在于對學生精準的理解,在于對教育理念的深刻把握。
《教學大道——寫給小學數學教師》這本書,給我們指出了我們在數學這條道路上,我們必須思考的一些問題:數學是什么、我們應當思考的幾個數學問題、我們應當有怎樣的專業素養、我們應當關注什么。書中用鮮活的實例,從不同的角度闡述對數學的思考,其中提到的問題正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經常遇到并也在不斷思考,討論的話題。數學家張景中《感受數學的力量》,讓我進一步了解了數學思想的魅力。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要運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要解決問題就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途徑和手段,這就是策略。這種策略無不受到數學思想的影響和支配。數學思想指導著數學方法,數學方法是數學思想的具體表現。在平時教學中我們可能會非常強化對學生進行技能技巧的訓練,而簡化甚至忽略一些過程性的東西,直接給出答案、方法,學生反復練習,機械掌握……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既重視數學知識、技能的教學,又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運用,我們不必給學生講這是集合,這是函數等概念,但老師首先要有函數等數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滲透,潛移默化,這樣無疑有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提升,無疑有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
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們總是想方設法地幫助他們,但收效甚微,我們也在不斷思考,他們為什么學不好數學,存在什么樣的問題,怎樣的幫助才是有效的?在讀了俞正強老師對學困生問題的思考與感悟之后,自己也似找到了新的方向。有的學困生,面對某個知識點,無論你怎樣教,總是掌握不好,但過一段時間后,會突然發現這個知識點他也掌握了,自己也會感到奇怪,原來這是學生的“成熟”。有些學習困難是暫時的,是由學生暫時的不成熟引起的,等一等,不要著急,給他成熟的時間,自然他就會了,這也是對生命的等候?!妒ソ洝分杏芯湓挘骸爸我粋€人的病,先撫摩他的心”,對于學困生,如果自己不能改變他的學習狀態,使他進步,那我不能傷害他,要給他持之以恒的關懷與守侯,讓他處于一種等待的狀態,等著可以改變他的人出現。
對于技能教學,在自己的教學中,經常性的是把總結出來的規則教給學生,認為這樣學生不易出錯,能夠很好的解決問題。在讀了可否給技能教學來一次革命后,我對文章中提出的"相機誘導"有所感觸,文章中說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學習就象呼吸一樣自然,好為人師的我們往往會做出一些費力不討好的事,弗雷登塔爾說:泄露一個可以由學生自己發現的秘密,那是"壞"的教學法,甚至是罪惡,而"相機誘導"也并不是一時半刻就會的,需要我們有深厚的功底。對于課的處理,離不開教師個人的見識,而要形成見識,則要靠數學的功底,更要靠教師的使命感、職業意識和責任心。我們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讓學生在對概念與原理的深刻理解中學習技能,而不是單純的記憶與模仿。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識經濟大潮中,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認準自己的人生坐標,找準自己的價值空間。教書的生活雖然清貧,但一本好書會使我愛不釋手,一首好詩會使我如癡如醉,一篇美文會使我百讀不厭。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為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為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終身從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叭螤枛|南西北風,咬定青山不放松?!币惶鞇圩x書容易,一輩子愛讀書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夢想成為現實,但首先你必須擁有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白鲆惠呑咏處煛北仨殹耙惠呑訉W做教師”。教師只有再度成為學生,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使廣大教師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
常讀書使我明白了許多新道理: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人——環境”系統。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教師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教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淀學養。一個教師,不在于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復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教書和讀書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諦: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我們要做“代表先進文化方向”的創新型教師,愛崗敬業是創新型教師應具備的首要條件。他不但具有無私奉獻的師魂,誠實正直的師德,全面發展的師觀,教書育人的師能,嚴謹求實的師風,而且還應具有開拓進取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勇于拼搏的英氣,甘愿奉獻的“傻”氣,自強不息的骨氣。吾以培養新世紀之英才,振興中華為己任,雖生活清貧,但仍以春蠶的精神、紅燭的風格、蜜蜂的作風、綠葉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奮力拼搏,無私奉獻。
常讀書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于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于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鑒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愚人不才,笨鳥先飛,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為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國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這本書中需要我學習的地方太多太多,做為老師我一直在努力,通過對名師們課堂的學習,使我解開了許多教學中的困惑,教會了我如何和孩子相處,如何在課堂上調控,如何為孩子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和自由健康的成長空間。于是在讀書中,我一天天變得充實,一天天領悟了教育的真諦,一天天感受著教育的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