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秘書 > 寫作助手 > 心得范文 >

參觀地質博物館心得15篇

時間: 秋偉 心得范文

參觀地質博物館心得(篇1)

期待已久的國慶假期終于到來了,我們全家踏去合肥的旅程。

第一站我們來到了位于天鵝湖畔的安徽省地質博物館。站在館前的廣場上,一眼望去,博物館的外觀像是地質巖層一樣,表達了人類希望解開地球奧秘的愿望。尤其廣場上的兩只黃山龍雕塑更是奪人眼球,讓我迫不及待地想進館看看。

進入館內我們一邊走,爸爸一邊介紹道:“孩子們,你們知道嗎?安徽省地質博物館新館是全國最大的地質博物館,館藏標本約4.5萬件,其中最珍貴的要數巢湖魚龍化石,安徽隕石、黃山龍骨骼化石和恐龍蛋化石了!”

聽著爸爸的介紹,我們不知不覺地走到了一層的礦物巖石廳。在這里,我看見了會發光的螢石、形狀各異的鐘乳石、璀璨奪目的紫水晶。同時,我還了解到了石頭的硬度劃分等級一共有12級。最硬石頭的是金剛石、最軟的石頭是滑石。以前在工地上工人們都用滑石來做記號。在晶石廳我還看到了各式各樣的寶石和鉆石,他們也屬于礦物巖石大家族喲!

接著,我們還參觀了地球廳和生命演化廳,那里系統地向我們介紹了地球結構、海陸變遷和生物演變的過程。

最后到了我最愛的展廳——恐龍廳。大廳展示了有性的九具恐龍骨架。最值得一提的是在黃山發現的黃山龍化石骨架了,它是個體中等的晰腳類恐龍,生活在中侏羅世時代,四足行走,以植物為食,完整體長為10-12米。黃山龍是在安徽境內發現的第一個侏羅世也是第二個恐龍化石種。黃山龍化石的發現出土,特別有意義,曾有研究學者猜想說也許黃山地區曾經是一個“恐龍樂園”。

一轉眼參觀結束了,爸爸給我在禮品商店買了一小盒礦物標本作為禮物,我喜歡極了!短短兩個小時的參觀,讓我充分感受了地質與生命進化的魅力,也讓我學到了不少的.自然知識。

親愛的地質博物館,有時間我一定會再來的!

參觀地質博物館心得(篇2)

經人推薦,上周日爸爸帶我去參觀了新建的位于南京市路的地質博物館。地質博物館我覺得也可以叫古獸博物館。我剛跨上地質博物館的幾級臺階,便透過玻璃墻看到展廳里有幾個巨獸的骨架,這令我興奮異常。

我一路小跑,沖進了展覽館。喔!瞧,一條暴王龍的骨架霸氣地站在草地,嘴張得好大,那爪一伸一縮,像要與一旁的三角龍搏擊,企圖吃食三角龍,雖只有一具骨架,但仍能從這上發現王者的兇悍之氣。那還有具梁龍骨架,四腳粗粗的,頭伸得老高,嘴努著,像在嗅著樹葉,又像在呼喚著同伴。

最有趣的是一個翼龍模型,它兩條細腿站在山上最高處的巖石上,兩只翅膀在不停地劃動飛騰著,像馬上要遨游太空一樣,好玩極了。接著,我們繼續上二樓游覽。接下來,我們又觀賞了美麗的礦石、化石和有趣的古代生物。

讓我記憶最深的便是各種各樣奇異的古生物,這里展覽了許多鮮為人知的遠古動物模型。先映入眼簾的是海洋生物,有巨型海蝦、菊石一類,那碧藍又深不可測的海,竟是生命的發源地。

在幾億年前,還有那么多奇形怪狀的動物耶!接著館內又如時空隧道,帶著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動物世界,陸地上許多遠古動物在玩耍著,有一只叫不出名的野獸全身鋪著黑甲,布滿了鋼角,它搖著尾巴,正撕咬著長長的葉子呢!有種古代孔雀后背的屏兒比現代孔雀更加鮮艷奪目,紅紅的花紋,青青的邊兒,精美極了。

此外,那些古河馬、三趾馬、古象、恐龍也都是十分奇異,牢牢吸引住我的眼球。時代隨著自己的腳步向前移動,許多猿人頭骨、化石展現在我面前,這讓我了解古代的猿人也像古獸一樣有許多種類和他們的進化史。

原來,我以為遠古只有恐龍這類生物,不料不論天上地下,還是海洋深處,都有那么多奇妙的生物稱霸一方呀!離開博物館前,我在留言本上寫下了這樣的觀后感:古獸時代真是奇妙哇!通過這次游覽,我從浩瀚的宇宙到酷熱的地心、從各類猛獸到花草樹林中,了解了這個世界。這個博物館真好!

參觀地質博物館心得(篇3)

余姚素有“文獻名邦”之稱,文物古跡舉世聞名。尤其是河姆渡遺址,這是我們祖先創造光輝燦爛的河姆渡文化的搖籃,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了。

漫步在博物館廣場,首先印入眼簾的是“河姆渡遺址博物館”這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這還是爺爺親筆題的呢!

去發掘現場會使你大開眼界,河姆渡古文化遺址是當地村民在1973年夏天興修水利時發現的,先后兩期共發掘2800方米,經專家們的分析研究和放射性碳14的科學測定,確認河姆渡早期文化遺存,距今已有六千九百多年的歷史,總面積達4萬方米,是屬于我國早期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之一。經兩次考古發掘,發現它由四個互相疊壓,又有內在聯系的文化層組成。第一、第二層距今5000至5500年,屬母系氏族公社末期;第三、四層距今約六七千年,屬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每個文化層里,都有大量的文物、遺跡。

更使人驚嘆的是,在河姆渡遺址的第三、四文化層中,發現了大片木構建筑遺跡,經古建筑家鑒定,河姆渡先民的住房是目前發現最早的“干欄式”建筑。這種已經成熟地使用榫卯的木結構建筑,設計之科學,規模之宏大,不僅是我國所罕見,亦是人類建筑史上最早的杰作。如果說發掘現場使人大開眼界,那么文物展覽廳會使你嘆為觀止。一跨進博物館大門,展現在眼前就是第一展廳,這里陳列著遺址中出土的大量動物骨骼,有鳥類、爬行類和類等,展示了昔日河姆渡是古木參天,水草茂密,虎吟象吼,魚躍雁飛,一派生機盎然的動物世界。

走過通道,來到第二展廳,這里展示的是“稻作經濟”,形象地反映了稻作農業及漁獵采集活動,令人稱奇的是展出的一些7000年前人工栽培的稻谷芒刺清晰,顆粒飽滿。同時展出的還有骨耜、木杵和石磨盤等全套耕作、加工工具,以及帶炭化飯粒的陶片和以夾炭黑陶為主的缽、釜、盆、罐等容器,不僅充分證明了我國是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而且說明早在7000年前我們東方民族的飲食習慣已基本形成,飲食文化已很豐富了。

轉彎進入第三展廳,讓我們領略了創造了許許多多奇跡的河姆渡人精湛的雕刻工藝,生動逼真的陶塑,優美的刻畫裝飾與絢麗的繪畫,展現了河姆渡先民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在展出的眾多藝術品中,以象牙雕刻件最為珍貴,作為遺址標志的“雙鳥朝陽”碟形器最為醒目。徜徉在遺址公園,目睹著河姆渡人各類生活、生產場景,面對著這些河姆渡人創造的原始文明,耳邊仿佛傳來了河姆渡人用骨哨吹奏的悠揚的曲調,在向你傾訴著那段歷史,不由得使人思緒綿綿。河姆渡先民以其勤勞的雙手、非凡的智慧,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原始文明。身為河姆渡人的子孫,應該知道光輝燦爛的河姆渡文化值得我們驕傲,也值得我們去更深入地研究。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刻苦學習,長大了,為祖國,為家鄉創造出更偉大、更輝煌的奇跡。這樣,我們才不愧為河姆渡人的子孫。

參觀地質博物館心得(篇4)

我的寒假生活過得豐富多彩,但是讓我記憶猶新的,還是那次去博物館參觀。

那天早上,天氣很糟糕,我們坐上公共汽車,經過幾個小時的顛簸,終于到達了目的地。兩座高大而又堅固的建筑物出現在我眼前,一個是關于地理的博物館,而另一個是關于古代的博物館。因為我特別喜歡恐龍,所以便走進了地理博物館。

一到里面,立刻便傳來了幾聲“嗷嗷”的恐龍叫聲,我不由地打了個哆嗦。我輕輕地走著貓步,偷偷摸摸地走進一個玻璃房間,幾只高大的恐龍出現在我眼前,其中一只恐龍的名字叫做“山西山西鱷”,它的骨頭和石頭連在一起,有兩米多長,牙齒又粗又壯,其實和現在的鱷魚沒有多大區別。

旁邊有兩個大塊頭恐龍,都有十幾米長,七八米高,脖子微微上揚,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聽媽媽說,恐龍很久以前也是生活在海洋里,后來才慢慢轉移至陸地生活。

走到博物館的四層,里面有很多的寶石,還有一些金、銀、銅和成千上萬不知名的玉石。五顏六色的寶石,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反射出各種顏色的光芒。但是當把周圍的燈關閉以后,原先那些發著七彩光芒的寶石,一瞬間便好像沒有了光彩,變得和普通的石頭差不多。

再往上走,到了五層,這里有很多關于鐵和煤的形成方法的介紹,這讓我大開眼界。

此次參觀讓我受益匪淺,原本我以為我的知識已經很淵博了,但現在才知道,我其實就像是剛上小學,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一樣。以后我要更加努力,多讀書,多了解更多的科學知識

參觀地質博物館心得(篇5)

因為我以前是學文科的,因此對博物館很多東西充滿了好奇,更充滿了不解,幸好有 學理科的同學給我講解,讓我對此方面的知識有所了解。下面談談我的游后感,并上對博物館的大致介紹。

地質博物館建筑新穎別致,獨具風格,與河南博物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館藏當然也異常豐富,讓大家都很震撼。剛進門,巨大的恐龍雕塑展現于眼前,十分壯觀,好多人都在拍照。館內設有地球廳、恐龍廳、生物演化廳、古象廳、礦產資源廳、礦物廳、地質環境廳等。我們進的第一個館展廳是地球廳,在地球廳里,我們看到了地球在整個宇宙,整個太陽系中的位置,還有些立體動畫元素,可以看到行星的運行等。在地球廳,我們還看到了地球的演化,滄海桑田,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由于大家急于到恐龍廳,因此對地球廳 沒有太多的觀賞。

在恐龍廳,首先看到的是巨大的馬門溪龍,足足有兩層樓那么高。進到廳內細看,你會看到很多不可思議的東西,因為有些恐龍小的難以置信,與想象中的霸王龍等是一個巨大的反差。比如翼龍,還有世界上最小的恐龍---竊蛋龍。在恐龍廳,我特意細看了一番,因為有好多標本來自我的家鄉---洛陽,比如有洛陽欒川的有汝陽的。這些珍貴的標本,見證了中原地區那個世紀的地理特征。

古象廳,我所看到的與想想中的不一樣,與在電視上看的似乎也不同。館內所展現的大象骨骼并沒有想想中的那么大。出廳時看到了墻壁上的豫字,當然也就聯系到了我們省,從中我們可以想想一下我們中原大地在遠古時期竟有大象的蹤跡,在現在看來固然是不可思議的。

再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們著重觀看了礦物廳、礦產資源廳和地質環境廳。在礦物廳和礦產資源廳陳列了好多礦物質及礦產資源,形態各異,有液態的、粉末狀、石塊狀,各種金屬和非金屬等等。還有些比較珍貴也很漂亮的巖石,比如云母、石英石等,千姿百態、五光十色,吸引了在觀游人的眼球。當然我對這方面不了解,都是同學給我講解,收獲頗大。在地質環境廳,我們領略到了中原大地的各種地質遺跡資源。而且,了解到了地質環境對人類生存與健康的影響。比如,由于所處地區的地質元素的構成影響到了人們的健康,某種化學元素含量大,會造成當地某種疾病高發或比其他地方多發。通過對地區地質環境的了解,可以幫助人們預防地方性多發病。另外,還可以有效的防治地質災害,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這對于貫徹落實,構建和諧社會十分有益。

在地質博物館,我看到了以前在書上學到的地質地貌的標本,如同親身觸摸一樣,也學到了許多以前聽到過的或不了解的很多東西。比如某些巖石的一些特征、作用,一些絢爛晶體的由來;了解到了礦產資源如煤、石油、天然氣的一些知識;了解到了地球的演化和在宇宙中的運轉;了解到了一些最原始的生物、海洋生物,也看到了它們的骨骼。從中折射出了中原大地的萬千氣象,反映出了河南遠古時期的地理環境,說明了河南的資源的豐富多樣。曾經知識理論上的東西,我們在現實中看到了,并親身接觸了,對于我們自身是一種提高、進步 。

河南地質博物館的種種館藏,將對河南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持。同時,具有無限的科考價值。通過參觀地質博物館,我們身心得到了陶冶,知識有了進步,收獲是巨大的。參觀地質博物館,了解地質知識,了解中原,發展河南。

參觀地質博物館心得(篇6)

在上一周的周末,早上八點,我就隨我班一起乘公交出發去久違的博物館。終于在九點左右到達目的地,我懷著激動的心走向地質博物館。

站到門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栩栩如生的恐龍,它高8.2米,長超過18米,一個指甲蓋長22厘米、寬10厘米。站在黃河迎賓館的梧桐樹下,不需要抬頭就能“吃”到樹葉。頓時把我們拉進了遠古時代。讓我們對接下來的參觀充滿了無比的好奇心以及向往和憧憬。當然,我們也會靠近巨龍,拍下屬于我們的集體照。

接著,我們進入一樓大廳,正中央放著一大塊璀璨奪目的方解石,在燈光之下,不同的晶格都折射出不同的光彩,不禁嘆服大自然這個萬能的造物主的偉大。怎知,更令人稱奇的在后面。

進入展廳,我才知道原來展廳是在地下,這不禁讓我感嘆地質博物館果真是名副其實啊收斂心情,觀察四周,發現自己仿佛置身時光隧道,首先踏入的便是宇宙的起點,一個不規則的球狀物質,在某天,這個不穩定的物質突然發生了大爆炸,這便是著名的宇宙大爆炸學說,又經過億年為計數的冷卻之后,便形成了現在這個較為穩定的宇宙雛形。

隨著在“時光隧道”的前進,我們到了地球的表面,目睹了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圈層結構。也了解、認識了地質作用形成的各種各樣的巖石;親手操控了古大陸的聚合、分裂與漂移;在地震劇場感受地震帶來的震撼和災境;了解風化、喀斯特地貌和冰川作用,以及對人類的影響;也體會到了黃河文化。

離開地球廳后我們來到了恐龍廳,恐龍廳又稱中生代展廳。在此展廳大家可一睹中生代陸地霸主恐龍、海洋霸主魚龍、空中霸主翼龍的風采。另外這里還展示了出自河南的世界最大的一窩恐龍蛋化石,中國唯一的結節龍,還有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以及數十件珍貴的早期哺乳動物和長羽毛恐龍及恐龍足跡等珍貴標本。還設有與恐龍賽跑、與恐龍比體重、恐龍拼圖、恐龍下蛋、恐龍蓋章留念等一些趣味的有關恐龍主題的游戲供大家娛樂。

然后,我們依次穿過了生命演化廳、古象廳,見識了很多之前從未謀面的動物,雖然叫不上它們的名字,但是它們的形象已經深深留在了我們心底。

之后我們又進入了礦產資源廳、礦物廳、地質環境廳。

在生物演化廳,我們看到了最早的生物化石,了解了生命的繁衍生息以及人的演變進化過程。在這里我深深感受到了我們學科的重要性,這些成果都是我們的前輩們用心血研究并積累下來的財富啊。突然發現我們真的好幸運,能夠在這個層面上對人體進行了解。但我們同時也發現我們了解的僅僅是冰山一角,還有更艱巨的任務要讓我們這一代去完成,有更加重大的責任要求我們去承擔,我們不能退縮,唯一能做的就是帶著前輩們的期待與厚望堅實的走下去,使后代了解更多的生命組成,解開人類的秘密。

骨象廳里,陳放著河南已發現古象化石。象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動物,也是現代陸地上最大的脊椎動物。雖然現在大象不多見,但在遙遠的古代,它們遍布于世界各地,據說黃河流域曾經是大象的王國。在現在看來固然是不可思議的。

在礦產資源廳有天然的巖石礦物,以及固態、液態、氣態的各種礦產。該廳主要展示介紹河南的主要礦產資源和礦業經濟概況。在礦物廳擺放著各種大自然恩賜給人類的瑰寶,經過億萬年的演變,形成了對人類的生活有著廣泛的影響礦物資源。人們的生活幾乎每天都離不開礦物。該廳還展示了數百種精美絕倫的礦物晶體、寶石標本。各種各樣的玉石真的是美極了。里面還有各種金銀銅錫等礦產,讓我知到了大家感興趣的貴重的金銀是從什么樣的礦石中產生的,我幻想著那天我會無意中發現一處金銀礦。

在地質環境廳,我們領略到了中原大地的各種地質遺跡資源。而且,了解到了地質環境對人類生存與健康的影響。比如,由于所處地區的地質元素的構成影響到了人們的健康,某種化學元素含量大,會造成當地某種疾病高發或比其他地方多發。通過對地區地質環境的了解,可以幫助人們預防地方性多發病。另外,還可以有效的防治地質災害,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在里面轉了兩個多小時后,我們終于把地質博物館轉了一遍。雖時間不長,但收獲卻不少。既拍照了許多值得留念的照片,又在科研、科普等方面作了進一步的了解,娛樂的同時又豐富了自己的課外知識,可謂學習、娛樂雙收啊。

參觀地質博物館心得(篇7)

聽說中國地質博物館有很多好看的石頭,還有很多沒有見過的化石,所以蛇年的初七一大早,媽媽就帶著我和幾個同學早早的來到中國地質博物館參觀。

當我們走進靜靜的博物館展廳,就被一層地球展廳一個轉動的藍色大地球吸引住了,在這個轉動的大地球上,我看到了海洋、高山還有我們中國。這個展廳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科學的小游戲,這個游戲是用來測試自己用積木搭的房子可以抗幾級地震。我和同學一共測試了好幾次,最后我總結經驗是搭建的房子底部積木越多,房子越矮越結實,我搭的房子可以抗8級地震。

在寶石展廳參觀時,在那些五彩繽紛的寶石里,我最喜歡的是月光石,因為它發出一種像月亮一般淡淡的光芒,讓人的內心感覺很平靜。另外在礦物巖石廳里,我們還發現了很多巖石里面有閃閃發光的水晶晶洞,引發了我的好奇心,我對媽媽說:“我長大了也要去山上鑿洞,說不定也會發現很多的水晶?!眿寢屝χf:“你好天真?。〔贿^只要你好好學習長大了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去探寶”。展廳中還有很多有趣的互動游戲,通過這些游戲也增加了我們很多的自然知識和辨別真假水晶的常識。

在三樓古生物廳,我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恐龍化石,還看到了一些昆蟲、小魚、青蛙、樹木的化石,發現以前的生物比現在的生物要小,通過一段影片我也知道了古生物化石形成的過程。

不過最讓我遺憾的是沒有看到四樓的國土資源廳,媽媽說那個展廳展示了長江黃河的地質地貌,可惜我沒有看到,不過我希望有一天我會看見真的長江和黃河!

在樓外的廣場,我們還發現地上刻著地球的結構圖,看起來形象易懂,我們站在上面跳來跳去,并說出我們所在的位置,可有趣了,這也算一個意外的小收獲!

這次來地質博物館參觀,讓我懂了許多關于地球、礦物、化石等知識,真是太有意義了。

參觀地質博物館心得(篇8)

經人推薦,上周日爸爸帶我去參觀了新建的位于南京市珠江路的地質博物館。地質博物館我覺得也可以叫古獸博物館。我剛跨上地質博物館的幾級臺階,便透過玻璃墻看到展廳里有幾個巨獸的骨架,這令我興奮異常。

我一路小跑,沖進了展覽館。喔!瞧,一條暴王龍的骨架霸氣地站在草地,嘴張得好大,那爪一伸一縮,像要與一旁的三角龍搏擊,企圖吃食三角龍,雖只有一具骨架,但仍能從這上發現王者的兇悍之氣。那還有具梁龍骨架,四腳粗粗的,頭伸得老高,嘴努著,像在嗅著樹葉,又像在呼喚著同伴。

最有趣的是一個翼龍模型,它兩條細腿站在山上最高處的巖石上,兩只翅膀在不停地劃動飛騰著,像馬上要遨游太空一樣,好玩極了。接著,我們繼續上二樓游覽。接下來,我們又觀賞了美麗的礦石、化石和有趣的古代生物。

讓我記憶最深的便是各種各樣奇異的古生物,這里展覽了許多鮮為人知的遠古動物模型。先映入眼簾的是海洋生物,有巨型海蝦、菊石一類,那碧藍又深不可測的海,竟是生命的發源地。

在幾億年前,還有那么多奇形怪狀的動物耶!接著館內又如時空隧道,帶著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動物世界,陸地上許多遠古動物在玩耍著,有一只叫不出名的野獸全身鋪著黑甲,布滿了鋼角,它搖著尾巴,正撕咬著長長的葉子呢!有種古代孔雀后背的屏兒比現代孔雀更加鮮艷奪目,紅紅的花紋,青青的邊兒,精美極了。

此外,那些古河馬、三趾馬、古象、恐龍也都是十分奇異,牢牢吸引住我的眼球。時代隨著自己的腳步向前移動,許多猿人頭骨、化石展現在我面前,這讓我了解古代的猿人也像古獸一樣有許多種類和他們的進化史。

原來,我以為遠古只有恐龍這類生物,不料不論天上地下,還是海洋深處,都有那么多奇妙的生物稱霸一方呀!離開博物館前,我在留言本上寫下了這樣的觀后感:古獸時代真是奇妙哇!通過這次游覽,我從浩瀚的宇宙到酷熱的地心、從各類猛獸到花草樹林中,了解了這個世界。這個博物館真好!

參觀地質博物館心得(篇9)

在我校組織下,我班32人在12月4日下午同幾個兄弟院系同學們一起參觀了河南省地質博物館,之后感受良多,寫下這篇觀后感與同學們探討。

之前早曾聞地質館的大名,只不過一直沒有機會去參觀,這次馬克思基本哲學原理的實踐課,讓我滿足了一下這個心愿。中午大家早早的做好準備,一同痛并快樂著的擠公交車到了位于鄭西的河南省地質博物館。

地質博物館給人的第一印象其實有些令人失望,沒有河南省博物院較大的占地面積,也不如博物院造型那么別出心裁,放眼望去,廣場上只有一個巨大的恐龍模型還算是比較壯觀。我的心頓時涼了半截,難道說真是看景不如聽景?我懷著忐忑的心情跟著隊伍進入了地質博物館那不算大的門。

進入大廳,正中央放著一大塊璀璨奪目的方解石,在燈光之下,不同的晶格都折射出不同的光彩,頓時,我立馬來了些精神,湊近觀看,不禁嘆服大自然這個萬能的造物主的偉大。怎知,更令人稱奇的在后面。

進入展廳,首先讓我跌掉眼鏡的是,原來展廳是在地下,所以在地面上看來,地質博物館其貌不揚!當時我就又想起那個教訓:任何事情,不要早早的下定論,在不同的方向看,也許會有不同的結果。收斂心情,觀察四周,發現自己仿佛置身時光隧道,首先踏入的便是宇宙的起點,一個不規則的球狀物質,在某天,這個不穩定的物質突然發生了大爆炸,這便是著名的宇宙大爆炸學說,又經過億年為計數的冷卻之后,便形成了現在這個較為穩定的宇宙雛形。

隨著在“時光隧道”的前進,我們到了地球的表面,地球表面各種地形進入我的眼睛,時而巍峨的群山,時而廣袤的平原,時而又是蒼茫的雪原。最令人難忘的便是各種奇特的地形了:比如卡斯特地形等。在長期的雨雪沖刷,冰川開鑿的作用之下,在一些地球的角落形成了那些令人嘆服的地貌。突然從地面拔地而起的高山,一塊一塊葉狀片石堆疊而成的石林,高山之中突然出現的巨大溶洞.這些億年作用產生的石塊,沙石,記載了在這片土地上的曾經發生的一切。這些模型做的惟妙惟肖,足以以假亂真,當然,也有許多珍貴的標本,外星來的隕石,鐘乳洞的石筍,地下千米深處的斷層標本.

.為我們訴說著曾經的滄海桑田。

很自然的,不知不覺的在這個“時空隧道”里出現了生命,到這時,一切都變得越來越有趣了,各種化石也出現在展柜中。如三葉蟲這種在傳說中的存在,便以化石的形式出現在我眼前,花紋、觸角、殼,無一不生動,而這些大量的保存完好的化石,也側面顯示出了當年的這種生物在大海里是多么的繁榮.

.進化是自然的規則,三葉蟲、海百合走了,各種魚類出現,魚類銳減,大陸結構發生了變化,兩棲類,爬行類應運而生,物種也由最初的少數幾種開始了大爆發。

最令人難以忘記的也許就是下面的展區了??铸?,這個在地球上稱霸一時的物種,現在就出現在我們眼前,魚龍長達數米的化石給予我們真實的感覺,十數米的恐龍骨架模型更是給我們視覺上的沖擊。也許恐龍是我們大家最為熟悉的史前物種了,從最初的連環畫到后來的《侏羅紀公園》,恐龍的身影無處不在,大家對一些恐龍也是如數家珍,什么馬門溪龍、竊蛋龍,都如同早就認識一樣??粗鴻淮袄锏墓羌埽幻膺駠u,曾經稱霸地球千萬年的霸主,現在卻在櫥窗里,默默地用化石展現曾經的風采。一個物種無論力量再大,也無論多么的風光無限,在大自然前,顯得卻是那么得卑微。

隨著我腳步的前行,櫥窗里的化石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動物的頭骨或其他部位的骨骼,這就證明著越來越靠近近代了。經過一個大毀滅,爬行動物大量減少,哺乳動物出現了,袋熊、袋虎以及現在依然生存的.鴨嘴獸和袋鼠,記載著早期哺乳動物的模樣,劍齒虎、巨鬣狗,大型貓科動物,依然是男同胞們的最愛,櫥窗前不時有男同學用手機咔嚓咔嚓的拍個不停。然后,就是人類的出現了。

在“時空隧道”盡頭,是一個巨大的時間表,他把從宇宙誕生到現在比擬成一天的二十四個小時,令人驚奇的是,我發現在這非凡的一天里,絕大部分時間,是沒有生命的,直到“晚上”,才出現了最初的一組氨基酸,而現在不可一世的偉大的人類,出現的時間,是23:59:59,而不可避免的,人類也在走向滅亡。

難道就先現在流行的一句話:什么都是浮云,我們的努力,最終都有會回歸成零,再次變成一堆碳氫氧?不!我們的努力,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正因為我們在歲月的長河里顯得渺小,所以我們才要更加的努力,創造輝煌的文明,短期里,我們要讓歷史記住自己,上升到以萬年為計的時光里,我們要讓也許是下個可以創造文明的物種記住,曾經有個叫人類的、團結的種族,在地球這個蔚藍色的小星球上,創造出了輝煌的文明!

在這之后,我們有參觀了其他展廳,比如河南地形地貌展廳,礦物展廳等。其中令人最為印象深刻的就是礦物展廳了,不同分子組成的晶體,令人眼花繚亂,在這里,你才會切實體會到,什么叫做鬼斧神工,現代化的機器,永遠也做不出來這種萬年積淀出的神話般的美麗。

這次地質館之行,讓我們大家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同時,也讓我的思想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在時光這個大轉輪里,如果你不能抓緊時間,創造出色的價值,也許,你連一個塵埃都算不上,所以,大家努力奮斗吧,為了讓時間記住你。

參觀地質博物館心得(篇10)

上周五,我們去了博物館參觀。

在博物館里面我們看到了許多關于古代的一些文字和圖片,比如:我們淄川天然形成的蛤蟆石,雄偉的馬鞍山……在一樓看到了一些陶器和一些關于未來的圖片,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個機器人和人合成的“人”,那個圖上面畫了一個人:一半是機器,一半是人的身體,上面還寫了一些關于這張圖片的介紹。

來到二樓,我知道了我的家鄉也有許多名勝古跡,比如像:峨莊的昭陽洞,洪山的蒲松齡故居……二樓還有許多古代時用的一些兵器和一些白銀幣,古錢……其中我最喜歡古代時用的兵器,比如:刀、槍、劍、戟……

三樓是最好玩的地方。那里有許多電腦,還有一些:魯班木球、猜生肖、測發電力、磁力乒乓球、滾珠子、節能燈、融合鏡……可好玩了,其中我最愛玩的是魯班木球,雖然很難拼,但我也拼起來了一個。

這個博物館真有趣呀!

參觀博物館讓我知道了許多科學道理,比如,像電腦里的一些游戲給了我一些啟示:不能亂殺野生動物,不要亂砍樹木,不能隨地吐痰……在玩節能燈的時候,我知道了:我們要少用電。在玩測電力的時候我知道了:手心的汗越多,放電的可能性就越大。

參觀完后,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勇于探索,勇于實踐,專心致志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美好的愿望。

今天,爸爸帶我去博物館參觀海洋生物。博物館位于城市市的西面,走進博物館,看到的是海洋生物的各種介紹。在這些海洋生物中,其中我對鯊魚最感興趣。

鯊魚標本的體形比較小,他的眼睛像小的白化石一樣,我還知道鯊魚眼睛視力很不好他幾乎看不到東西。但他有敏捷的嗅覺性。

你們知道為什么在沙漠可以看到海市蜃樓嗎?就讓我來告訴你吧!因為沙漠的陽光很強烈,陽光反射過來,就形成了海市蜃樓。海市蜃樓,就像在杯子里倒水,然后把筷子放到杯子里,在外面朝里面看,筷子就像被折斷了一樣,海市蜃樓跟這個的原理是一樣的。

在人山人海的博物館內,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有鱷魚,鯊魚,熱帶魚,等等等等,我就不一一向你們介紹了。你沒有時間的話一定要去博物館看看哦!哪里會讓你懂得許多知識的,不要錯過這大好機會哦!

參觀地質博物館心得(篇11)

歷時三年的改擴建工程,中國國家博物館以嶄新的面貌重新開館。3月11日,我有幸來到這里參觀,親身感受到了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氣勢磅礴。

走進國博,置身于寬敞明亮的西大廳,透過7扇銅門可以看到不遠處的天安門廣場南北兩側的樓梯,猶如一幅寬厚的臂膀。聽講解員介紹,銅門、樓梯,仿佛敞開的胸襟,懷抱遠方,迎接八方來客,寓意著國博的博大與包容。對著銅門就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這個故事家喻戶曉,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我想,這也是放在這里的寓意吧。

新國博建成后,形成了“兩軸一區”的建筑特點?!皟奢S”,分別是長330米的藝術走廊構成南北軸線,由西大廳、中央大廳、東大廳串連而成的米長的東西軸線?!皟奢S”的設計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對稱之美?!耙粎^”,是指在地下一層形成了由國博劇嘗學術報告廳、演播室組成的展示區。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兩軸”“一區”,然后跟隨講解員踏上了“復興之路”。經過修改完善的《復興之路》基本陳列,重新開幕。這是國博改擴建工程竣工后最新推出的第一個基本陳列。陳列通過1280多件套珍貴文物和870多張歷史照片,回顧了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一百多年間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的中國各階層人民在屈辱和苦難中奮起抗爭,為實現民族復興進行的種種探索,充分展示了歷史和人民為什么和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深刻揭示出歷史和人民為什么必須始終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動遙這是目前唯一一個全面展示中華民族170年復興之路宏大主題的陳列展覽。陳列共分為五個部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探求救亡圖存的道路;中國共產黨肩負起民族的獨立,人民解放歷史重任;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在這條“復興之路”上,聽著講解員耐心細致的講解,看著一幅幅珍貴的照片、油畫、文物展現在眼前。讓我也受到了教益。

在建筑風格和展示上,我同樣得到一些感觸:原建筑與新建筑的結合、展覽上歷史文物與多媒體科技的融合。中國國家博物館此次改擴建充分考慮到原建筑已在人們的腦海中經形成了特定的印象,因此,在方案設計時非常注重與原建筑風格的一致性,北、西、南3個外立面保持不變,新建筑向東擴建40米,向地下擴建兩層,向地上擴建一層,新建筑嵌入老建筑之中,新老建筑形成有機的結合。不僅保持了改擴建部分建筑風格與原有建筑的協調,而且增強了整體建筑的層次感。陳列的亮點在于展示手段的豐富多彩,不僅僅是照片、油畫、文物等靜態的展品,還增加了多媒體半景畫文物組合。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青藏鐵路多媒體互動場景,空間模擬了一輛火車,有車頭工作艙,有座椅,墻上的電視是動態的.草原景象,讓人仿佛置身于開往西藏的列車之上。既強化了視覺效果,豐富了陳列內容,又使觀眾有了更多的參與項目。國博精心設計使修改后的陳列更加大氣莊重,增強了歷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豐富感,彰顯出復興之路宏大主題的深邃魅力。

參觀地質博物館心得(篇12)

基地分會組織我們參觀了首都博物館。首博新館于6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正式投入使用。它集北京珍貴文化遺產和當代建筑成就于一體,是一座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北京國寶薈萃,首博收藏了一大批極具文化和藝術欣賞價值的歷史文物。在這里,我們不僅看到了歷代宮廷古瓷,還欣賞了名家翰墨;從溫潤玉器中體會古人對平安生活的向往,從古樸的青銅器遙想燕趙悲歌。3000多平方米的展廳,陳列了《古都北京歷史文化與城建》、《古都北京藝術精品展》、《京劇文化展》、《京都舊事老北京民俗展》,可謂是民族文化遺產的集中展示。

我們興致勃勃地參觀了每一層的展覽。從戰國時代一直到民國解放時期的歷史文物一一陳列在櫥窗中,貨幣、撰文、玉器、碑文以及皇室專用物品。清朝盛世時期的街市微縮景觀圖全部用木頭雕刻,做工精細,工程繁雜,陳列了皇帝身穿的龍袍,每一針每一線都凝聚了制工者的智慧與辛勞?;实鄞鞯慕鹨砩乒谥乒は喈斂季浚P筒、帶勾、鳳釵、金簪、金鏨花飾件、紋鐲等全部是純金做的,顯示了皇室生活的奢華,這些是當時的百姓望塵莫及的?。?/p>

四層是藝術精品展,古瓷的精品都在這里一覽無遺了,彩瓷、青花、黃釉等種類繁多。五層的民俗文化展最貼近百姓生活,當我們進入這個展廳時,感覺像回到了老北京,親切之感油然而生,看到這里立刻感覺到了做個北京人的自豪與驕傲。老北京的結婚習俗、過年習俗、包括生子的習俗讓我們這些生長在70后的人感到新鮮。結婚在老北京有其特有的程式,迎親儀仗隊、抬婚轎、抬聘禮、洞房花燭等一系列的程序,繁復又熱鬧非凡,新娘要穿鳳冠霞披,女孩子一輩子的大事就在這熱鬧非凡的氛圍中完成了。過年是中國的大節日,過去的百姓一年中最盼望的就是這個節了,從臘月二十三一直到大年三十每天都有事情做,送財神、買年畫、貼對聯、祭灶神,充滿了年味,大人孩子各個精神飽滿,迎接春節。老北京的街頭滿是熱鬧的景象,街頭賣藝人踩高蹺、舞扇、雜耍,一片太平盛世,體現了老百姓對平安生活的向往。

非常感謝工會組織的這次活動,令我們大長見識,對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感到自豪,更加深化了我們的愛國主義思想以及民族自豪感。博物館濃縮了一個國家的文明精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參觀地質博物館心得(篇13)

剛來到海南博物館大門的時候,心情非常激動;高興。遠遠看去一棟莊嚴宏偉的大樓豎立在我們的面前,我深呼吸,聞到了一股濃厚又古老的氣息,仿佛又回到了古代。這些氣息不是來自里面的國寶嗎?我帶異常激動心情進入了博物館的展廳,剛進到展廳,我嚇了一跳,展廳里文物一件件安安靜靜的躺在那里,在展廳里沒有人喧嘩;打鬧,只有照相機和安靜的人們在慢慢的觀賞它們的美麗,雖然它們常年沉睡于土里,但他們的色澤和光華是泥土掩埋不了的。要不然它們不會被我們發現,更不會出現在展廳里。

海南省博物館能讓參觀者穿越時空隧道,領略海南島的歷史奇觀、古代文明及海南島人的精神。

博物館分為5個參觀區:

第1個是介紹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海南省各族人民時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包括民間文學、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制品,還有定期舉行的傳統文化活動或集中展現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場所,如歌圩、廟會、傳統節日慶典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突出特點是有傳承性、民眾性,是一種“活態”的文化。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等方面的價值。本館所展示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有: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慶、傳統手工技藝等。

第2個是介紹三件文物都是國家珍貴文物,其中亓北古劍為國寶,三件文物都夠得上重器之稱。三件珍貴文物重在于承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科研價值,代表了古代中華民族的工藝水平;閃耀著歷史之光、民族靈魂之光、先民智慧之光、中華文化底蘊之光。本廳展示的三件文物,為海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第3個是介紹海南先民自各個時期移民而并未繁衍發展,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海島移民文化。漢代時開始,隨著中央封建統治不斷加強,或有將士揮師南下。開疆拓土;或有逐客萬里披荒,開啟文明;更有海南名士巍然崛起,彪炳古今,創造了瑰麗奇特的海南人文歷史。近代以來,海南得風氣之先,濃郁的海洋氣息和異域風情彌漫在海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瓊崖革命23年紅旗不倒的英雄主義精神更是激勵海南人民奮斗的動力。

第4個是介紹在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海南先民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在這片熱土上留下了較為豐富的文物寶藏。近年來,隨著我省文博事業的長足發展,全省各級博物館的藏品也不斷增加。本展館薈萃了海南全省博物館館藏精品文物近百件,有渾厚凝重的銅器、絢麗奪目的陶瓷器、筆墨精妙的書畫等。這些文物是海南歷史和文化的重要見證。它們濃縮地再現了海南古代文明的發展軌跡,展示其同祖國大陸源遠流長的密切聯系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我離開博物館后最大的感觸是:我國的國寶不能掉入任何人手里,因為這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繁榮富強的見證,也是中華人民的財富,是中國的魂。

參觀地質博物館心得(篇14)

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參觀了齊齊哈爾市歷史博物館。博物館的講解員認真,仔細的講解了從原始社會到解放中國的這段歷史。讓我們對這段歷史又有了重新的了解,有了重新的認識。

博物館里雖然有些文物是仿造的,但卻非常逼真,甚至有些文物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讓人體會一下當時的年代和人文景觀。

同學們在聽講解員的講解同時,也提出了一些他們不懂和不知道的問題,講解員認真并且熱心的為同學們解答了問題。

歷史有時候是神秘的,神秘的讓人無法相信。當我們看到一些小石頭時,原始人類就用它來切割東西,這有時讓我們質疑,但它確實是真的,也真正存在過的,那是我們的人類就很聰明。他們有時候想的辦法連現在的我們也會想不出來。歷史也是透明的,什麼事一看歷史就知道。例如日本侵華戰爭,我們一看罪證便知是真事,日本那些右冀勢力是否定不了的,因為歷史在證明,歷史不會欺騙我們。

這次活動很有意義,讓我知道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事,也讓我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受到了洗禮。

希望多有機會去參加博物館,更多了解人類,了解革命烈士,了解歷史。

參觀地質博物館心得(篇15)

終于考完試了,媽媽帶我去博物館參觀。

一進門,就可以看到兩個特大號的壇子,媽媽告訴我那個叫“鼎”。左邊的是“鐵人魂”,右邊的是“大慶賦”。

每個鼎能有一層樓高,它們代表著大慶精神。鼎真高呀,看來大慶精神真的很偉大!

樓上,是大慶地貌,有濕地、草原和森林。第一個地方是草原,他的代表動物是狼。第二個地方是森林,它的代表動物是東北虎。最后我們來到了濕地。大慶不僅有中國最有名最大的濕地,大慶的龍鳳濕地還是世界最有名最大的,它的代表動物是丹頂鶴。我還和丹頂鶴合影了呢。

來到恐龍區,我害怕極了,但看看恐龍前面有意思的蝴蝶,我勉強往前走,一進來才發現沒有想象的可怕。終于過去了“大塊頭區”,來到蝴蝶區。這里的蝴蝶標本太多了,我都看不過來,更好玩的是激光仿真蝴蝶:在一個玻璃罩里,居然有兩三只蝴蝶在里面翩翩起舞,還不會逃跑,好奇得我把臉貼在玻璃上看。我發現下面有兩個電視一樣的東西,里面有幾只蝴蝶和上面的一模一樣,太高科技了,太神奇了!我猜里面的蝴蝶是激光做的,就叫它們激光仿真蝴蝶。

最后來到了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猛犸象化石面前。它們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好的象化石。還原的猛犸象的頭很象羅漢魚的頭。我奇怪化石上有象牙,地上也有象牙,難道一只象長四只象牙?原來真象牙太重了,化石托不動,只好安了個假牙。

這次的“游記”真有意思。當大慶人真自豪呀!

98228 精品久久国产老人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