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習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關于學習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1
有一種美,沒有浮華,卻光彩奪目;有一種情,沒有喧囂,卻觸及靈魂。作為一名組工新兵,我每讀一篇李林森同志先進事跡報道,都會受到一次心靈的震撼,精神的洗禮。他用生命詮釋了一名組工干部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對信念的堅定、對事業的執著、對名利的淡泊。他短暫的一生,平凡而又耀眼,感人至深、發人深盛催人奮進。
他是精彩的,因為他執著追求。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边@句名言是李林森同志執著精神的生動寫照。他,一名最基層的組織部長,身體飽受肝癌、肺癌等重大疾病及多次大手術的折磨,依然把病房當辦公室,夜以繼日,一心撲在黨的事業上,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短暫的一生是精彩的,因為他對黨忠誠、孜孜追求、無私奉獻。他把滿腔熱血都獻給他熱愛的事業,他用曇花般生命詮釋了“組工情”的深刻內涵。
細細品味他的人生歷程,我們一點也不難感覺到,他跨出的每一步,都是那么堅實有力,那么無怨無悔,那么執著頑強。這種對黨的忠誠、對事業的執著,源于他那過硬的黨性,源于他那高度的責任心。年初,受組織安排,我加入組織部這個大家庭,與組織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多崗位的工作經歷使我深切地體會到組織工作累、組織工作苦、組織工作清貧,但同時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能有機會從事組織工作又是我的幸運,是我人生中輝煌的一頁。
“生命如同寓言,其價值不在長短,而在內容。”作為一名組工干部,就面臨比其他干部更多的犧牲、清苦和奉獻,但是組織工作無小事,每一個崗位都是開創事業的良好平臺,每個組工干部都能干成大事。經過組織工作磨礪所積累的能力經驗,所養成的作風習慣,所培養的思維方法,都是每一位組工干部人生經歷中最寶貴的財富,都會讓我們受用終身。
他是崇高的,因為他恪守公正。
“治國之道,務在舉賢;為政之道,首在擇人。”李林森同志擔任組織部長期間,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就是“原則性強,敢于為干部主持公道”。他始終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選人原則,五湖四海選干部。剛走上組織工作崗位,他就馬不停蹄,深入基層調研,用最短的時間,把萬源市52個鄉鎮、395個村所有干部的基本資料、德才品質等情況掌握得一清二楚,任內有18名優秀鄉鎮黨委書記被提拔,11名長期堅守邊遠高寒山區鄉鎮的黨委書記被交流,引進人才總數相當于過去8年的總和?!斑x人用人是黨委的最大形象,是最大的導向”,這是李林森同志常說的話。他把公道正派作為自己工作的根本,做到“要上的干部,讓群眾佩服;要交流的干部,讓社會信服;要下的干部,讓干部心服”。我到綿陽上任不久,就投入到了市縣鄉黨委集中換屆中,隨著換屆工作的深入推進,我更真切感受到了李林森精神的可貴,“堅持五湖四海,不唯上、只唯實,合理安排、量才適用”也成為我在工作中堅持的準則。
公道正派是組工干部的履職之要、正氣之源。當前,正是集中換屆深入推進的重要階段,作為一名組織部長,更應該牢牢把握公道正派這條生命線,當好黨的干部制度和用人原則的“守門員”;更應該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人標準,把那些政治堅定、能力突出、作風過硬、群眾認可的優秀干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為綿陽“兩化”互促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人才保障。
他是純粹的,因為他淡泊寧靜。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币粋€人只有保持心靈的純凈,才能樹崇高之志,才能做普善之舉。廉潔奉公、淡泊寧靜的優良作風在李林森同志身上集中展現。他離開五寶鎮時,欠下了1。7萬元債務,直到兩年后才還清。在做肝移植手術的20萬元中,他只拿得出5萬,其他的15萬都是向親屬借來的。直至生命垂危之際,還反復囑咐妻子“不要對外說病情,不能給組織添麻煩。從鄉鎮最基層成長起來的他,每次住院,病房、走廊、電梯間里全是來看望李林森的群眾。
關于學習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2
通過學習汪老師的事跡,我深受感動,再回首自己走過的教育路程,自己有以下幾方面的深刻體會:
第一,淡泊名利,無私奉獻。
汪金權老師以優異的成績從華中師范大學畢業后,本來分配在名校黃岡中學工作,一年后,汪老師放棄在名校優越的物質條件,毅然辭職回到貧困大別山深處,一干就是23年。他扎根在蘄北山區,堅守在三尺講臺上任勞任怨。在有限的物質條件下,他拿出大部分工資,資助上百貧困學子,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他人,毫無保留的奉獻自己,并且數十年如一日,安分樂道。汪老師的這種舍己為人、不求索取、不圖回報的高尚境界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我們作為年輕教師,在剛開始投入工作時,不應一味地追求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優越的物質條件,而應抓住一切機會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錘煉自己的道德意志。因此,我們應該去深入學習汪老師的那種無私奉獻,淡泊名利的高尚境界。
第二,熱愛學生,有強烈的責任心。
作為一名教師,對于學生首先就是要有一顆愛心,要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從汪老師的感人事跡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學生是愛心、耐心加恒心。他盡自己所有的力量去幫助每一位需要關懷和幫助的學生,不管是物質資助還是傳道授業。他的寢室是從不鎖門的,學生有任何困難隨時可以來找他,他曾經安排過八名學生住進自己的寢室補習。由此可見汪老師對教育事業的無私奉獻正是出于對學生的愛與對教育事業的高度責任感。因此,我們應該學習汪老師的這種精神:對自己的工作始終激情飽滿,始終將學生的需要與發展放在工作的第一位。
第三,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修養。
讀到汪老師在自己的生活都成問題的艱苦條件和環境下,依然不斷地追求知識,利用業余時間不斷學習,常教常新,不斷探索工作中的新思路、新方法時,我再一次深深地受到了感動。尤其是作為年輕一代的教師,我們還缺乏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因此,在今后的道路中,我們更應該時刻保持學習的意識,不斷加強專業修養,以提高工作能力。
汪金權老師扎根山區、甘當人梯、無私奉獻、勤奮學習、刻苦鉆研、辛勤耕耘、勇于創新的崇高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通過學習汪金權老師的先進事跡,使我深深的知道,我們應該具有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應該熱愛學生,熱愛自己的事業,樹立高度的責任心,同時,我們也要培養學習的自覺性,不斷提升自身修養,時刻用汪老師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勉勵自己。
【學習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關于學習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3
讀完新華社“最美基層干部”專欄的第一篇報道《百姓的小事,頂天的大事追記四川省甘孜州道孚縣瓦日鄉原鄉長菊美多吉》,相信用心的讀者都會被感動,都會感受到菊美多吉身上的美麗。眼眶早已濕潤的我也一直在思考,菊美多吉何以“美麗”、“動人”?
是因為他的為民之心。從他擔任鄉干部的第一天開始,他就始終待群眾如親人,一心為民。為了化解牧民間關于草場的矛盾,他沖在一線,伸手一把架住砍過來的刀,展現出康巴漢子的魁梧和血性;為了引導牧民進駐定居點,他苦口婆心,一家家地解釋,一戶戶地勸說,還幫牧民搬入新居。菊美多吉用自己的一點一滴踐行了“百姓的小事都是頂天的大事”的信念。
是因為他的實干精神。雖然他離開的時候只有33歲,但是自從藏文學校畢業后,菊美多吉就始終在藏區一線工作,十一年如一日,幫助牧民修橋、管種子、分化肥、發補貼、送證件、當翻譯,每一件事情,哪怕買一本新華字典、找兩枚螺絲釘之類的小事他都用心去干、無怨無悔。
關于學習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4
有一種美,沒有浮華,卻光彩奪目;有一種情,沒有喧囂,卻觸及靈魂。作為一名組工新兵,我每讀一篇李林森同志先進事跡報道,都會受到一次心靈的震撼,精神的洗禮。他用生命詮釋了一名組工干部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對信念的堅定、對事業的執著、對名利的淡泊。他短暫的一生,平凡而又耀眼,感人至深、發人深盛催人奮進。
他是精彩的,因為他執著追求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边@句名言是李林森同志執著精神的生動寫照。他,一名最基層的組織部長,身體飽受肝癌、肺癌等重大疾病及多次大手術的折磨,依然把病房當辦公室,夜以繼日,一心撲在黨的事業上,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短暫的一生是精彩的,因為他對黨忠誠、孜孜追求、無私奉獻。他把滿腔熱血都獻給他熱愛的事業,他用曇花般生命詮釋了“組工情”的深刻內涵。
細細品味他的人生歷程,我們一點也不難感覺到,他跨出的每一步,都是那么堅實有力,那么無怨無悔,那么執著頑強。這種對黨的忠誠、對事業的執著,源于他那過硬的黨性,源于他那高度的責任心。年初,受組織安排,我加入組織部這個大家庭,與組織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多崗位的工作經歷使我深切地體會到組織工作累、組織工作苦、組織工作清貧,但同時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能有機會從事組織工作又是我的幸運,是我人生中輝煌的一頁。
“生命如同寓言,其價值不在長短,而在內容?!弊鳛橐幻M工干部,就面臨比其他干部更多的犧牲、清苦和奉獻,但是組織工作無小事,每一個崗位都是開創事業的良好平臺,每個組工干部都能干成大事。經過組織工作磨礪所積累的能力經驗,所養成的作風習慣,所培養的思維方法,都是每一位組工干部人生經歷中最寶貴的財富,都會讓我們受用終身。
他是崇高的,因為他恪守公正
“治國之道,務在舉賢;為政之道,首在擇人。”李林森同志擔任組織部長期間,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就是“原則性強,敢于為干部主持公道”。他始終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選人原則,五湖四海選干部。剛走上組織工作崗位,他就馬不停蹄,深入基層調研,用最短的時間,把萬源市52個鄉鎮、395個村所有干部的基本資料、德才品質等情況掌握得一清二楚,任內有18名優秀鄉鎮黨委書記被提拔,11名長期堅守邊遠高寒山區鄉鎮的黨委書記被交流,引進人才總數相當于過去8年的總和。“選人用人是黨委的最大形象,是最大的導向”,這是李林森同志常說的話。他把公道正派作為自己工作的根本,做到“要上的干部,讓群眾佩服;要交流的干部,讓社會信服;要下的干部,讓干部心服”。我到綿陽上任不久,就投入到了市縣鄉黨委集中換屆中,隨著換屆工作的深入推進,我更真切感受到了李林森精神的可貴,“堅持五湖四海,不唯上、只唯實,合理安排、量才適用”也成為我在工作中堅持的準則。
公道正派是組工干部的履職之要、正氣之源。當前,正是集中換屆深入推進的重要階段,作為一名組織部長,更應該牢牢把握公道正派這條生命線,當好黨的干部制度和用人原則的“守門員”;更應該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人標準,把那些政治堅定、能力突出、作風過硬、群眾認可的優秀干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為綿陽“兩化”互促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人才保障。
他是純粹的,因為他淡泊寧靜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币粋€人只有保持心靈的純凈,才能樹崇高之志,才能做普善之舉。廉潔奉公、淡泊寧靜的優良作風在李林森同志身上集中展現。他離開五寶鎮時,欠下了1。7萬元債務,直到兩年后才還清。在做肝移植手術的20萬元中,他只拿得出5萬,其他的15萬都是向親屬借來的。直至生命垂危之際,還反復囑咐妻子“不要對外說病情,不能給組織添麻煩。從鄉鎮最基層成長起來的他,每次住院,病房、走廊、電梯間里全是來看望李林森的群眾。
關于學習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5
聽了烏魯木齊局職工孫奇的先進事跡報告會,心里頗有所感。報告團成員用生動的事實和真摯的情感,從不同側面和不同角度講述了孫奇的事跡。
孫奇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為什么她的報告會能夠引起強烈的反響呢?我覺得不僅僅是因為她做到了很多人可以做到但沒有做到的事情,更在于她身上所展現出的人性光輝。
一段時間以來,我們所接觸到的先進和典型,幾乎都點綴了較多的模范色彩,如何風格高尚,如何無私奉獻,聽著也很感人,但卻總是讓人覺得跟平常人有距離。
其實,我們做為一個大眾化的服務行業,要做好本職工作,很多時候,并不一定需要如何高的政治覺悟,如何突出精湛的科技水平,只要在工作中心存一些善念就可以了。
每天我們都要接觸不同的旅客,他(她)們因了不同的原因需要出行,并選擇了乘坐火車。于我們而言,每天做的都是相同的工作內容,迎來送往,但對于他(她)們,卻有可能是幾個月、幾年甚至幾十年,才出門坐了一次火車,他(她)們對鐵路知之甚少,或者根本不了解。他(她)們在出行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事情,每當此際,我們是以看慣了的漠然待之還是以同情友善待之,于他(她)們的感受肯定是不同的,誰不希望順順當當地出門呢,誰不愿意在困難之際得到別人真誠的相助呢。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于我們而言,在工作中,少一些路人之念,多一些關切和悲憫,多一些同情和真誠,既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依托,也是完善個人修養的必要組成。
關于學習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6
今日看了用心守護著輸電線路的普通線路工人呂清森的先進事跡,我的心再一次被深深觸動了,為他們無私的奉獻精神而感動,為他們長年的堅守所深深折服。
面對浮躁喧囂的社會,面對這物欲橫流的人世,在平凡崗位上的堅守更是顯得如此的珍貴。它是人生的意志和智慧所在,是一份責任所在。它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奉獻!
從省送變電公司220kv線路上的一名檢修工到現在110kv線路上普通的巡線工,我也長年和鐵塔打交道,爬桿架線、翻山越嶺更是家常便飯,因此更能體會呂清森們的艱辛。曾有個徒弟問我:師傅,你天天守著鐵塔,重復著同樣的一件事,你覺得自己的工作苦不苦?我當時說苦,但你習慣了就不覺得它苦了,甚至還能體會到甜。我知道對于當時剛入電力行業的徒兒來說,這些是比較難體會的。因為他還沒真正融入到這個行業,還沒有真正愛上這個行業。
巡線工的苦是肯定的,每天早出晚歸,干到汗流浹背不說,餓肚子、迷路、被蟲、蛇侵擾這都是必修課。夏天,猶如置身于烤爐;冬天,寒風灌頂猶如刀割。碰到偏遠山區路途險峻、雜草茂盛難行的地段,山真的是用來爬的,砍出點通道,一寸一寸地前行,有時要走到盡在眼前的鐵塔需要花上不少的時間。徒弟也曾問我:有些桿塔我們每個月都去過,一次、兩次走不到位又沒什么,用望遠鏡看下也就好了,鐵塔又不會倒。可我內心知道只有每次走到鐵塔腳下,仔細看看她的時候我才放心。對于徒兒們我多的是鼓勵,我知道現在這幫年輕人有文化、有干勁,但從小沒吃過什么苦,缺少的是一種吃苦耐勞的精神和一份堅持。作為老師傅有責任以身作則引導好他們,我經常對徒兒們說,巡線就是個良心活,巡線的責任心最最重要,起碼要對得起咱這點工資嘛。凡事先苦后甜嘛,當你每次登上山頂,旁邊是你守護著鐵塔,而腳下是一片片的村落,想想用自己的苦換來大家的光明,你的內心是何等的自豪。
其實這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因為早已習慣,自然便不覺得是苦了。而苦對于我來說,抗冰雪的那次經歷記憶尤為深刻。遭遇50年一遇的冰災導致四明山區電力線路倒桿、斷線,全鎮停電。我作為抗冰災電力搶修突擊隊中的一員,緊急奔赴抗冰搶險的第一線。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對35千伏大梨3869線、梁大3873線進行事故巡視。當時的確有著很多的困難,比如巡視線路及線路通道非常不熟,山區又大雪封山,能見度極低,且路滑難行。但說實話誰也顧不上這些,每個人身體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心里只有一個信念趁早發現事故點,及時為老區人民送去光明。盡管來前做了充足的思想準備,但還是遇到了不小的困難。電力車載著我們艱難地在盤山公路上一米一米緩慢地移動著,但就是這樣最后還是打了滑,車輪飛快地空轉著滑向懸崖。大家果斷地棄車步行,一步一腳印,也不知滑到摔倒了幾回。進入深山后看著遠處倒伏的線路、桿塔,周圍除了白茫茫的一片和幾十米的落差外什么都沒有,更別說路了。大家只好在當地人的引導下一步一步探路,手腳凍僵了,衣褲濕透了,內心焦急而腳底遲緩是我們當時的寫照。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任務回到暫住地,很多同事累的飯也不吃倒頭就睡,裹著又硬又冷的棉被睡得呼呼作響。而那會我的風濕性關節炎很不湊巧又發作了,整夜在床上輾轉反側,也不知道凍醒了的還是痛醒的。第二天穿上干后硬梆梆的工作服和同事們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