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此次洪澇災害因災死亡33人
洪澇災害形成條件
洪澇災害具有雙重屬性,既有自然屬性,又有社會經濟屬性。它的形成必須具備兩方面條件。
自然條件
氣候異常,降水集中、量大:中國降水的年際變化和季節變化大,一般年份雨季集中在七、八兩個月,中國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國家之一,這是產生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洪水是形成洪水災害的直接原因。只有當洪水自然變異強度達到一定標準,才可能出現災害。主要影響因素有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和地形地勢。
社會經濟條件
只有當洪水發生在有人類活動的地方才能成災。受洪水威脅最大的地區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區,而中下游地區因其水源豐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經濟發達地區。
洪澇災害自救逃生四步走
在不具備統一組織轉移的條件時,如何成功自救逃生是至關重要的。廣大市民可以將以下四個步驟牢牢記住:
第一步:冷靜迅速轉移。保持頭腦清醒,向高地或樓房高層等地勢高的地方迅速轉移暫避 ( 遇到山洪時,向兩側快速躲避 ) ,切勿貪戀財物。
第二步:積極尋求救助。盡快撥打緊急求助電話 ( 110 或 119 ) ,告知所處位置和情況;如無通信條件,可制造煙火或來回揮動顏色鮮艷的衣物或集體同聲呼救,不斷向外界發出求助信號。
第三步:警惕周邊風險。如發現暫避處已十分危險,隨時可能坍塌時,要迅速找到可漂浮物 ( 木板、泡沫等 ) 伺機逃生,切勿游泳逃生。
第四步:抓牢救命 " 稻草 "。如身邊無可漂浮物,并已被卷入洪水,應盡可能抓住大樹等固定物,尋找機會逃生。
洪澇災害的防治工作
一方面減少洪澇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盡可能使已發生的洪澇災害的損失降到最低。加強堤防建設、河道整治以及水庫工程建設是避免洪澇災害的直接措施,長期持久地推行水土保持可以從根本上減少發生洪澇的機會。切實做好洪水、天氣的科學預報與滯洪區的合理規劃可以減輕澇災害的損失。建立防汛搶險的應急體系,是減輕災害損失的最后措施。
(1)受到洪水威脅,如果時間充裕,應按照預定路線,有組織地向山坡、高地等處轉移;在措手不及,已經受到洪水包圍的情況下,要盡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門板、木床等,做水上轉移。
(2)洪水來得太快,已經來不及轉移時,要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屋、大樹、高墻,做暫時避險,等待援救。不要單身游水轉移。
(3)在山區,如果連降大雨,容易暴發山洪。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沖走,還要注意防止山體滑坡、滾石、泥石流的傷害。
(4)發現高壓線鐵塔傾倒、電線低垂或斷折;要遠離避險,不可觸摸或接近,防止觸電。
(5)洪水過后,要服用預防流行病的藥物,做好衛生防疫工作,避免發生傳染病。
洪澇災害災后防病
1.不喝生水,只喝開水或符合衛生標準的瓶裝水、桶裝水,或經漂白粉等處理過的水。
發生洪澇災害,政府和防汛部門會采取一切措施保證安全飲用水供應。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只飲用瓶裝水和桶裝水。洪水中含有大量的泥土、腐敗動植物碎屑、細菌或寄生蟲,即使用肉眼看起來很干凈的河水、山澗水、井水、泉水或湖水,也有可能已被動物糞便、有機或有毒化學物質等污染,直接飲用非常危險。在因缺水危及生命不得不飲用的情況下,必須按照說明書標明的比例,用明礬和漂白粉(精片)澄清、消毒,至少煮沸5分鐘后,方可飲用。
2.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
洪澇災害一般發生在高溫高濕的夏秋季節,食物容易腐敗變質,食用腐敗變質或不潔食物易引起痢疾、傷寒、甲肝、霍亂等腸道傳染病和食物中毒。動物肉類腐敗變質后產生的肉毒素等嚴重威脅生命,切忌食用。來歷不明的禽畜可能死于傳染病,不可加工食用,最好深埋處理。扁豆等豆類需炒熟煮透后食用,不可食用發芽的土豆,不可自采野生蘑菇等食用,以免引起食物中毒,危及生命。
3.注意環境衛生,不隨地大小便,不隨意丟棄垃圾。
環境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即使在抗洪救災過程中,也應注意環境衛生。洪水過后,環境中的垃圾較多,應盡快清理,集中堆放,避免污染水體。隨地大小便不僅會污染水源,還可能造成蒼蠅大量孳生,傳播甲肝、痢疾、霍亂等腸道傳染病。感染血吸蟲病的人和動物糞便中含有血吸蟲病蟲卵,隨意排放,有可能引起血吸蟲病的傳播流行。
4.避免手腳長時間浸泡在水中,盡量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預防皮膚潰爛和皮膚病。
人體皮膚長時間浸泡在水中,會引起皮膚潰爛、感染等嚴重后果。下水勞動時,應每隔1~2小時出水休息一次。
5. 做好防蠅防鼠滅蚊工作,預防腸道和蟲媒傳染病。
蒼蠅是甲肝、霍亂、傷寒、痢疾等傳染病的主要傳染源,老鼠體內含有流行性出血熱病毒、鉤端螺旋體和鼠疫桿菌等,蚊子是乙腦、瘧疾、登革熱、絲蟲病、黃熱病等傳染病的主要傳染源。在洪澇災害中,人與蚊蠅鼠等接觸的機會增多,應加強殺滅工作。室內可用蒼蠅拍滅蠅,食物應用防蠅罩遮蓋??墒褂谜硽ⅰ⒉稓⒌确椒缡?,發現老鼠異常增多的情況需及時向當地有關部門報告。應使用驅蚊驅避劑、蚊帳等防蚊,外出穿長袖衣褲。
6.勤洗手,不共用個人衛生用品。
手是人體接觸外界環境最多的器官,傳染病也極易通過用手觸摸食物、揉眼、摳鼻孔等傳播,經手傳播的傳染病包括甲肝、痢疾、霍亂、傷寒、手足口病等腸道傳染病,“紅眼病”等皮膚黏膜性疾病,以及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用香皂、洗手液、流動水正確洗手可預防傳染病的傳播流行。共用毛巾、手帕等個人用品會引起皮膚黏膜性傳染病的傳播流行,要經常消毒,一人一巾。
7.如出現發熱、嘔吐、腹瀉、皮疹等癥狀,要盡快就醫,防止傳染病暴發流行。
發熱、嘔吐、腹瀉和皮疹可能是嚴重傳染病的早期信號,洪澇災害期間,一旦出現這些癥狀,要盡快就醫。
8.保持樂觀心態有助于問題解決。
人在洪澇災害中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絕望等不良情緒,嚴重的會引起心理疾病。任何災難最終都會過去,保持樂觀心態,有助于積極應對,重建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