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好洪澇災區衛生防疫
老百姓的飲用水安全如何保障? 洪水過后怎樣進行居家環境清潔?國家疾控局日前組織專家接受“新華視點”記者采訪,解讀相關要求和標準。
用水:家庭用水優先選擇瓶裝水,取水容器及輸水管道全面消毒
中國疾控中心衛生應急中心公布信息顯示,洪澇災害發生后容易增加公共衛生災害發生概率。洪水將大量人畜糞便、垃圾、動物尸體等沖入水中,可能造成致病微生物污染,使水源性和食源性疾病暴發風險增加。
指引明確,家庭用水應優先選擇飲用瓶裝水。如無瓶裝水,則應煮沸后飲用。儲水和取水容器以及輸水管道,在使用或重新啟用前應進行全面沖洗和消毒。
記者了解到,洪澇災害受損嚴重地區衛生部門及疾控機構已組織各級衛生監督隊伍,對災區受污染飲用水實施全覆蓋式巡查。水利部門加快修復被損毀供水設施,加強對重點風險水質指標監測和臨時應急供水保障。
截至5日,河北省共派出衛生監督隊伍111支450余人,深入災民安置點、學校、敬老院等人群密集場所,逐一摸排水井、廁所和垃圾點衛生狀況,防止水源污染,保障飲用水安全。
“災區群眾要注意不喝生水,不喝來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不用來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漱口、洗菜等?!敝袊部刂行沫h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環境健康防護室主任潘力軍表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群眾優先選擇飲用瓶裝水,如無瓶裝水則應完全煮沸后飲用。
在非直接飲用的生活用水方面,中國疾控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消毒中心主任沈瑾提醒,家庭如果使用缸(桶)水或手壓井水,一定要對水做好消毒處理。
沈瑾說,若取回的水較清澈,可直接消毒處理后使用。若很混濁,可經自然澄清或用明礬混凝沉淀后再進行消毒。常用的消毒劑為漂白精片或含氯泡騰片,按加氯量4至8毫克每升投藥。
清污:及時清理淤泥和垃圾糞便,不食用被洪水浸泡過的食品
指引明確,各地根據災情及當地傳染病發生風險有針對性地制定工作方案,及時開展環境衛生清理與消毒工作。應及時清理淤泥、動物尸體、垃圾和糞便,做好無害化處理。清污所產生的大量垃圾應及時清運,嚴禁傾倒河中。
潘力軍表示,洪水過后留下的淤泥和積水容易導致媒介生物滋生。受災群眾要及時清除庭院和居室內的淤泥和積水。地下室的水如果積存較多,需根據情況分批抽出,避免短時間全部抽出導致結構損壞、墻體坍塌。
“餐、飲具首選煮沸消毒,煮沸時間應在15分鐘以上。”沈瑾說,災后個人住宅室內環境和物品也應進行充分消毒。墻壁、地面可采用有效氯500毫克每升的含氯消毒劑溶液進行噴灑或擦拭消毒。家具、衛生潔具等生活用品清潔后,也要用含氯消毒劑溶液沖洗、擦拭或浸泡。
專家強調,災區群眾不應食用任何被洪水浸泡過的食品,可蒸煮食品要充分加熱后食用。同時,要加強手衛生和個人健康監測。如飯前便后、哺乳前、護理病人前后、接觸動物或動物尸體后等情況下,均需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動水下洗手。接觸洪水后若出現腹瀉、嘔吐、發燒或腹痛等癥狀,要及時就醫。
消毒:選擇對人畜安全和環境友好的方法,防止過度消毒
根據指引,工作人員要了解各種消毒劑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盡可能選擇消毒效果可靠,簡便易行,對人畜安全、對環境友好的消毒方法,正確實施消毒措施。一般情況下,外環境以清污為主,重點區域清污后再進行消毒處理。不應對無消毒指征的災區環境、交通道路、路面、帳篷等進行噴灑消毒,防止過度消毒現象的發生。
記者采訪了解到,為做好重點區域消毒工作,北京市門頭溝區疾控中心已成立10個防疫指導組,指導受災地區做好涉水路面、農戶庭院、廁所消殺等工作。黑龍江省疾控中心發布汛期健康提示,指導洪澇災區有針對性地及時開展清潔衛生與預防性消毒工作。
“受災群眾安置點、醫院、學校、幼兒園、集貿市場等與人們生活工作密切相關的場所是災區環境衛生消毒工作的重點區域。”沈瑾提醒,這些重點場所清污消毒后,要開門開窗加大室內空氣對流,及時通風。群眾使用清潔劑和消毒劑時,應仔細閱讀并遵循產品標簽上的使用說明,不要混合使用。對受淹廁所、牲畜養殖場所等也應進行全面消毒。
洪澇災害是什么意思
洪澇災害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續降雨使低洼地區淹沒、漬水的現象。雨澇主要危害農作物生長,造成作物減產或絕收,破壞農業生產以及其他產業的正常發展。
雨澇主要由大雨、暴雨引起,所以常和洪水災害有密切關系。二者在概念上的區別是,洪水災害指的是因暴雨急流或河湖泛濫所造成的災害;雨澇是指因漬水、淹沒造成的災害。雨澇主要危害農作物生長,造成農作物減產或絕收。
洪水除危害農作物外, 還破壞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設施、交通設施、電力設施等,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員傷亡。由于洪水和雨澇往往同時或連續發生在同一地區,所以進行災情調查統計和分析研究時,大多難以準確界定區別,此時統稱為洪澇災害。
洪澇災害目前主要的預防措施
首先,要重視生態環境,加強江河上游水土保持,減少泥沙入江河量。對此,應在江河流域封山育林、限制采伐、涵養水源、治洪先要堵住水土流失這個洪災之源。在山區做好水土保持,這是根治河流水患的重要環節,主要措施是有植樹造林、種牧草、修梯田、挖蓄水坑和蓄水塘等。
洪澇災害自救逃生四步走
在不具備由相關負責人統一轉移條件時,如何成功自救逃生是至關重要的。牢牢記住下面的四個步驟,在發生洪澇災害時做到冷靜迅速轉移、積極尋求救助、警惕周邊風險、抓牢救命“稻草”,才可能成功脫險。
“四步走”戰略
第一步:冷靜迅速轉移。
保持頭腦清醒,向高地或樓房高層等地勢高的地方迅速轉移暫避(遇到山洪時,要向兩側快速躲避),切勿貪戀財物。
翻譯:身外之物不重要,往高處跑!
第二步:積極尋求救助。
盡快撥打緊急求助電話(110或119),告知所處位置和情況;如無通訊條件,可制造煙火或來回揮動顏色鮮艷的衣服或集體同聲呼救,不斷向外界發出求助信號。
翻譯:用盡一切方法求助,旋轉跳躍大花襖!
第三步:警惕周邊風險。
如發現暫避處已十分危險,隨時可能坍塌時,要迅速找到可漂浮物(木板、泡沫等)伺機逃生,切勿游泳逃生。
翻譯:警惕一切危險,練水上漂!
第四步:抓牢救命“稻草”。
如身邊無可漂浮物,并已被卷入洪水,盡可能抓住大樹等固定物,尋找機會逃生。
翻譯:與固定物融為一體,伺機再逃!
洪澇災害產生的原因
1、土壤與地質情況。當地的土層質地粘重,通透性差,垂直下滲弱,土壤有機質含量高且蓄水量多。
2、地貌特征。當所處的地域存在低山丘陵區地表起伏、溝谷縱橫、地形復雜、排水遲緩等情況,受洪水頂托倒灌影響,使內水無法排除。
3、氣候原因。因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造成短歷時高強度暴雨或受北上臺風影響而形成的長時間連續降水。
4、人類活動的密集情況。一些地區因人類過分集中,人們為了生活而不惜嚴重破壞生態環境。
5、防洪工程不達標。由于一些防洪工程年久失修,當河水泛濫時,不能有效的及時排除內水。
洪澇災害會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極大破壞。如洪災每年都會引起水土流失,大量土壤及其養分流失,致使土地貧瘠,同時水流中泥沙含量增加,導致河流功能衰減、湖泊萎縮、耕地沙化,造成的嚴重后果是難以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