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秘書 > 寫作助手 > 熱點文章 >

中秋節的起源故事

時間: 躍瀚 熱點文章

中秋起源

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在二十四節氣“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在傳統文化中,月亮和太陽一樣,這兩個交替出現的天體成了先民崇拜的對象。中秋節慶源自古人對月亮的祭祀,是中華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

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時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不過由于后來歷法變動使用陰歷(夏歷),“秋分”這天在夏歷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后來就將“祭月節”由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調至夏歷(農歷)八月十五日。

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著古老的淵源。

與中秋節有關的民間小故事

1、吳剛折桂。相傳在月宮之上有一個人叫做吳剛,他曾經是漢朝人,而在之后跟隨一個仙人修道并且來到了天界,但他在天界犯下了一些錯誤所以說當時的仙人就把他貶謫到了月宮,每天都要前去砍伐月宮前的桂樹,以此來表示懲罰,而這顆桂樹生長的很是繁茂并且很高,而在每一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都會立即合攏所以說吳剛就年復一年的在這里砍樹!

2、唐玄宗漫游月宮。相傳當時的李隆基與申天師以及道士鴻都一起中秋望月,而當時的唐玄宗就突然興起漫游月宮的念頭,于是當時的天師做法三個人就一塊起兵青云到了月宮,但宮外有守森嚴,他們這種凡人是無法進入的,而只能夠在外邊俯瞰長安皇城,而在此知己,當時就聽到了仙聲悠悠,而這也是唐玄宗時期的一個神話故事,也能夠說明古人對于月宮的憧憬以及對中秋節的愛慕。

3、玉兔下凡。相傳,有一年京城里鬧瘟疫,一下子病倒了許多人,吃什么藥也不見效。老百姓請求嫦娥救命。嫦娥便派玉兔下凡治病除災。玉兔受命后,便化作一位美麗的少女,她身穿一件白色紗裙,飄飄然地便來到了京城。她走街串巷,挨家挨戶地為病人們治病。當病人吃下她給的仙藥,頓時會覺得身體清爽了許多,很多人當時就能下地活動了。奔波了一整夜,玉兔終于在天亮之前治好了最后一位病人。她感到又困又乏,就靠在一棵大槐樹下睡著了。在熟睡中她頭上露出了兩只大耳朵。人們認為這是月亮上的玉兔下凡。而后每到八月十五這一天,京城的百姓們都要供奉“兔兒爺”、“兔奶奶”,以紀念玉兔當年為百姓們治病祛災的恩德。

中秋節的傳統風俗

1、飲桂花酒。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

2、賞花燈?;粢簿褪菬艋\,本是民間的一種工藝品,主要用途是照明,中秋節花燈是藝術產物,古代到了中秋節這天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會相邀賞燈。

3、祭月(拜月)。祭月,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在古代,廣東部分地區的人們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的習俗。祭月賞月,托月追思,表達了人們的美好祝愿。祭月作為中秋節重要的祭禮之一,而后逐漸演化為民間的賞月、頌月活動,同時也成為現代人渴望團聚、寄托對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態。

4、猜謎。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

5、吃月餅。月餅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征。

2023中秋節是幾月幾號

2023年9月29日是傳統節日中秋節

月餅故事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

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

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

之后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73486 精品久久国产老人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