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寒露氣溫大概多少度
寒露氣溫大概多少度
1、在華南,平均溫度大多數地區在22℃以上。
2、海南更高,在25℃以上,還沒有走出夏季。
3、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間。
4、東北南部、華北、黃淮在8-16℃之間。
5、西北的部分地區、東北中北部的平均溫度已經到了8℃以下。
6、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區平均溫度甚至在0℃以下了。
寒露節氣花信
1、菊花
菊花是秋日的象征,在九月份到十一月份這個時候,也就是到了晚秋,菊花是開得最旺的,菊花還寓意了吉祥。
2、桂花
桂花的觀賞性極佳,不僅可以用來欣賞還可以用來食用,是觀賞與實用兼備的優良園林樹種,眾桂花怒放,陳香撲鼻,這樣的場景也可以說是很精彩了。
3、芙蓉花
芙蓉花一般就在寒露,即晚秋時節開放。經常在我國文化中表達對女性的欣賞和贊美。
寒露養生
綜 述寒露的到來,氣候由涼爽轉寒冷,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這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以確保體內的生理(陰陽)平衡,這時節應注意養生。
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理論,這時人們應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史書記載“斗指寒甲為寒露,斯時露寒而冷,將欲凝結,故名寒露?!薄奥稓夂?,將凝結也?!庇捎诤兜牡絹?,氣候由熱轉寒,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這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
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我們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以確保體內的生理(陰陽)平衡。古語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講法。
寒露習俗
1、登高習俗
寒露登高寒露,露水增多,且氣溫更低。此時中國有些地區會出現霜凍,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北京人登高習俗更盛,景山公園、八大處、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
2、農事習俗
寒露時天氣對秋收十分有利,農諺有:黃煙花生也該收,起捕成魚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來。寒露蜜桃屬北方晚熟桃品種,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3、飲食習俗
自古秋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屬金,故肺氣與金秋之氣相應,“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如果調養不當,人體會出現咽干、鼻燥、皮膚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癥狀。所以暮秋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肺)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p>
4、胃寒少食蟹
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暮秋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養陰防燥、潤肺益胃為宜,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潤食物,或可采用傳統中藥,如沙參、麥冬、太子參等泡茶或煮粥食用;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大棗、山藥等以增加體質。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蔥、蒜類。
寒露時節亦是上海人最愛吃的大閘蟹的盛產期,大閘蟹屬寒涼之品,胃寒之人應少食,食用時應當注意,最好配合生姜或紫蘇,一來可以驅寒溫胃,二來還可去除蟹毒。
寒露氣候特點
白露后,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到了寒露,則露水增多,且氣溫更低。此時中國有些地區會出現霜凍,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 由于寒露的到來,氣候由熱轉寒,陽氣漸退,陰氣漸生,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以確保體內的陰陽平衡。
寒露節氣其間,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氣溫繼續下降。華南日平均氣溫多不到20℃,即使在長江沿岸地區,水銀柱也很難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氣溫卻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數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氣溫普遍低于10℃,用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衡量,已是冬季。
寒露節氣,太陽的直射點在南半球繼續南移,北半球陽光照射的角度開始明顯傾斜,地面所接收的太陽熱量比夏季顯著減少,冷空氣的勢力范圍所造成的影響,有時可以擴展到華南。
在廣東一帶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寒露過三朝,過水要尋橋”,指的就是天氣變涼了,可不能像以前那樣赤腳趟水過河或下田了。
寒露期間,華南雨量亦日趨減少。華南西部多在20毫米上下,東部一般為30至40毫米左右。綿雨甚頻,朝朝暮暮,溟溟霏霏,影響“三秋”生產,成為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的一種災害性天氣。伴隨著綿雨的氣候特征是:濕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陰天多,霧日亦自此顯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