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秘書 > 寫作助手 > 熱點文章 >

關于24節氣中冬至的諺語

時間: 躍瀚 熱點文章

冬至節氣諺語

1、陰過冬至晴過年。(浙)

2、冬至陰天,來年春旱。(魯)

3、晴冬至,年必雨。(鄂)

4、冬至晴,春節陰。(遼)

5、冬至晴,明年陰雨多。(桂)

6、冬至晴一天,春節雨雪連。(皖)

7、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8、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9、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魯、湘)

10、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春節冷。(湘、粵)

11、冬至不冷,夏至不熱。(湘)

12、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

13、冬至暖,烤火到小滿。(桂)

14、冬至西北風,來年干一春。(晉)

15、冬至強北風,注意防霜凍。(湘、桂、云)

16、冬至無雪刮大風,來年六月雨水多。(藏)

17、冬至沒打霜,夏至干長江。(湘)

18、冬至打霜來年旱(湘)。

19、冬至有霜,臘雪有望。(浙)

20、冬至西北風,來年干一春。(晉)

冬至節氣劃分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岸墓潥狻笔巧瞎呸r耕文明的產物,它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岸墓潥狻痹员倍菲咝嵌繁D指向確定,北斗七星循環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廿四節氣有著密切關系。

在不同的季節和不同的時間,北斗七星會指向不同的方位,也因此成為上古時代人們判斷季節、節氣變化的依據,即所謂“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規律。古老天文學稱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為“建”,“建”代表斗柄頂端的指向。

“十二月建”和“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的基本內容,十二月建是依據二十四節氣而來的節氣月。在傳統文化中,干支時間與方位以及八卦是聯系在一起的,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終歲首交結的方位,代表終而又始,如《易·說卦傳》:“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惫?,斗柄是從正東偏北(寅位,后天八卦艮位)為起點,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周期,謂之一歲,立春為歲首。斗柄指向確定的節氣,始于立春,終于大寒。當斗柄指向正北的“子”位時為冬至節氣。

冬至的節氣花是什么

冬至的節氣花是臘梅。

落葉灌木,高達4米;幼枝四方形,老枝近圓柱形,灰褐色,無毛或被疏微毛,有皮孔;鱗芽通常著生于第二年生的枝條葉腋內,芽鱗片近圓形,覆瓦狀排列,外面被短柔毛。

葉紙質至近革質,卵圓形、橢圓形、寬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有時長圓狀披針形,長5-25厘米,寬2-8厘米,頂端急尖至漸尖,有時具尾尖,基部急尖至圓形,除葉背脈上被疏微毛外無毛。

花著生于第二年生枝條葉腋內,先花后葉,芳香,直徑2-4厘米;花被片圓形、長圓形、倒卵形、橢圓形或匙形,長5-20毫米,寬5-15毫米,無毛,內部花被片比外部花被片短。

基部有爪;雄蕊長4毫米,花絲比花藥長或等長,花藥向內彎,無毛,藥隔頂端短尖,退化雄蕊長3毫米;心皮基部被疏硬毛,花柱長達子房3倍,基部被毛。

冬至作為一個節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冬至據記載,周秦時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稘h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

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歷的正月為夏歷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我們現在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并沒有分別。

直到漢武帝采用夏歷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專門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漢代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場流行互賀的"拜冬"禮俗。

《后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所以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魏晉六朝時,冬至稱為"亞歲",民眾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宋朝以后,冬至逐漸成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慶活動。

冬至的別稱

1、長至節

長至節,這是以自然現象為基礎的別稱。自夏至以后白晝漸短,到冬至達到極點,其后白晝漸長,因此冬至別稱“長至”,意謂白晝之長將(已)至。白居易《冬至宿楊梅館》詩云:“十一月中長至夜,三千里外遠行人?!比魧⒍烈曌鞴澣?,相應地也就有了“長至節”的別稱?!岸寥?,為“長至節”。小學學生衣新衣,攜酒脯,各赴業師拜。

2、履長節

這是從自然和習俗兩個角度認識冬至的,因為“履長”之意有兩種解說。自然角度的解說謂時及冬至,日當南極,受影最短,律當黃鐘,其管也最長,因有履長之賀,故稱。習俗角度的解說謂“冬至一陽生”,白晝從此漸長,婦女在這天獻履襪給舅姑,以示女紅開始。冬至為履長節,他處以是日祀祖先,惠俗不行此祀。

3、亞歲

這是與年節相比較而生的別稱。意思是冬至亞賽年節,和俗諺“冬至大如年”如出一轍。魏陳思王曹植《冬至獻襪頌表》有句云:“伏見舊儀,國家冬至,……亞歲迎福,履長納慶”。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浙江臨安》:“冬至俗名亞歲,人家互相慶賀,一似新年。吳中最盛,故有‘肥冬瘦年’之說”。

冬至歷史淵源

冬至作為一個節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冬至據記載,周秦時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稘h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歷的正月為夏歷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我們現在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并沒有分別。直到漢武帝采用夏歷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專門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漢代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場流行互賀的"拜冬"禮俗。

85871 精品久久国产老人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