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秘書 > 寫作助手 > 熱點文章 >

2023冬至是哪一天

時間: 躍瀚 熱點文章

2023冬至是哪一天

2023年12月22日,星期五

冬至過后白天一天長多少

“過了冬,長一針”,“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從冬至開始,陽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動,白晝逐漸延長,平均每天增長白晝時間為90秒以上,也就是1分三十秒。

祖國地域遼闊,雖說這時白晝最短,但短也短得不一樣:處于北回歸線附近的汕頭、廣州等地,白晝約為11小時31分;北緯40度左右的秦皇島、北京、嘉峪關、喀什等地,白晝約為10小時20分;最北的漠河鎮,白晝不到7小時。農諺“冬走百里不明,夏走百里不黑”,說明了冬至和夏至日夜相差之大。

冬至的由來

根據周朝的記載,民間有利用冬至日在郊外祭祀天的大型活動,又因為周歷的正月為夏歷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們現代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本質上是沒有什么區別的,一直到漢武帝采用夏歷以后,才把正月和冬至真正的分開,因此,也可以說:過“冬節”是自漢代以后才有的,盛于唐宋,相傳到今天。

唐、宋的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時間,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的活動,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然會有一些地方在冬至的這天過節慶賀。

因為歷法的不同,使得民間一直傳承著周歷歷法,認為冬至過后就是新一年的開始(才有吃圓仔后就多了一歲的說法)這也是冬至為何在民間會那么受百姓重視的原因,但是這樣的錯誤傳承,使得民間的觀念與目前擇日學上,所用的夏歷歷法有了很大的不同,這樣的錯誤觀念應該改正,把正確的歷法傳承才對。

關于冬至節氣的介紹

冬至最短,黑夜最長。冬至過后,太陽又慢慢地向北回歸線轉移,臺灣也由冬季接近春季,北半球的白晝又慢慢加長,而夜晚漸漸縮短,所以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陽氣又慢慢地回升。冬至過后,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民間有以冬至日的天氣好壞與來到的先后,來測試往后的天氣。俗語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這是依據冬至日到來的早晚,推測寒流到臺灣的早晚)。

俗語也說:“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那么過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過年就會下雨)。

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湯圓、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冬至節氣劃分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岸墓潥狻笔巧瞎呸r耕文明的產物,它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岸墓潥狻痹员倍菲咝嵌繁D指向確定,北斗七星循環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廿四節氣有著密切關系。

在不同的季節和不同的時間,北斗七星會指向不同的方位,也因此成為上古時代人們判斷季節、節氣變化的依據,即所謂“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規律。古老天文學稱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為“建”,“建”代表斗柄頂端的指向。

“十二月建”和“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的基本內容,十二月建是依據二十四節氣而來的節氣月。在傳統文化中,干支時間與方位以及八卦是聯系在一起的,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終歲首交結的方位,代表終而又始,如《易·說卦傳》:“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惫?,斗柄是從正東偏北(寅位,后天八卦艮位)為起點,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周期,謂之一歲,立春為歲首。斗柄指向確定的節氣,始于立春,終于大寒。當斗柄指向正北的“子”位時為冬至節氣。

85872 精品久久国产老人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