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實驗的心得與體會
寫心得可以促使人們對自己所學的知識和工作的經驗進行深入思考和總結,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工作能力。下面是一些生物實驗的心得與體會免費閱讀下載,希望對大家寫生物實驗的心得與體會有用。
生物實驗的心得與體會篇1
生物實驗室在本學期的工作中,按照開學前提出的工作計劃,工作目標,充分挖掘實驗內在潛力,順利圓滿地完成了本學期的各項實驗教學任務。
1.常規管理。
認真安排實驗,按要求及時把實驗通知單送達實驗老師在實驗教學中,開出了教學大綱所要求的全部分組實驗開出率均達100%。"開出全部實驗,面向全體學生"。強化"兩全",實驗教學才能落到實處,而實驗教學過程的常規管理直接影響實驗教學的效果。因此在管理上我做到:確保課堂上不出現疏漏,確保實驗過程中遇到儀器出現故障時不慌亂,保證實驗正常有序地進行。課前備好實驗用品。在實驗課前,務必準備好實驗所需的所有儀器材料,并使之處于完好的使用狀態。與實驗老師密切配合,相互合作,共同輔導學生實驗,確保實驗教學順利完成。
2.實驗設備配置好、使用好、管理好。
配置是基礎,使用是目的&39;,管理是關鍵,管理要落到實處,行到點上。按照"儀器管理使用制度",平時我認真執行對儀器的管理。做到帳目、卡片、標鑒、實物四統一。每學期清點一次,使物物有帳、帳物相符、帳帳相符。再如:按照儀器的性能,要求做好防蟲、防壓、防腐、避光等工作。損壞的儀器要及時維修,使儀器設備經常處于完好狀態。如對剝制標本,骨骼標本,昆蟲標本要放置樟腦丸和氯化鈣,以防蟲蛀和防霉爛,并定時檢查。經常檢查顯微鏡內的干燥劑是否失效,做到及時更換,抓好了實驗室內器物的使用、保養、維修、檢查等各項管理工作。
3.加強對學生的實驗室安全衛生方面的管理。
實驗室堅持實驗后掃干凈,每周天一大掃,使門、窗、臺、凳、玻璃、墻壁、天花板無污跡,無灰塵。安全節約使用水電,實驗室門窗關鎖及時,采取各種安全防范措施,及時消除隱患。
生物實驗的心得與體會篇2
我是一個很懶的人,從來不主動學習。對臺上老師的講解也都是一知半解的混著。但是,這次實驗著實讓我很費了思考,有深入的去了解個中原理,實驗操作的機理,儀器的使用方法,幫助我糾正和熟練許多操作,同時讓我認識到自己以前的迷糊與不負責任,也讓我體會到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件事中,是如此快樂和滿足,還得到了好多在課堂上永遠無法獲得的知識。下面,具體說說看我的不小的心得。
第一,混實驗室久了,我有了可以"變出"任何大家想要的器皿的"功能",只要是實驗室里有的且我們熟知的物品(老師打包裝起來的不算),無論是藥品試劑,還是不同規格的量筒試管,我都可以摸出來,省去了四處找老師尋求幫助的時間和氣力。第二,學會了配置許多的試劑,于是知道了不同的試劑配置需要注意的問題,鞏固了某些藥品相關的知識,并且在多次配置時,得出了一個結論:如果不是很熟悉的試劑配方,是拿一個專門的本子記錄下來,以備不時之需,這樣一來,以后實驗也不會因為試劑的問題而手忙腳亂。第三,實驗步驟需要仔細的斟酌其中的奧秘,每一步如此走,自然有前人的用意,畢竟這些實驗都是過去的科學家研究出來的精華繼承,理解了他們的意圖和原由,做起實驗來會更加的得心應手也不易遺忘或出錯。第四,這件是我的心得,也不全是從此次實驗中得來,且也不是只能運用于做實驗中,這份心得是:在決定要做的事情后,考慮清楚行動時會需要用些什么,做些什么,將準備工作做好,為后續行動鋪墊,按其規律列好清單,會使得實驗或者任何別的事情做得更加順利,有條理,排除做過多無用功的可能性,提高了效率的同時還降低錯誤失誤的出現概率,成功率也會增高。
以上是我這個學期里,從現代生物技術綜合實驗里得到的一些心得。我希望在下個學期里,我能將自己從這里得到的心得,學習應用到其他的實驗甚至是學習生活中去,擴充自己的知識,拓寬自己的視野,增厚自己的底蘊,加強自己的能力,不敢放言稱自己要成為未來生物界中的一流人才,只能勉勵自己成為一個不負眾望的有用的人。
生物實驗的心得與體會篇3
因為有了目標,大山才有了無怨無悔的奉獻,小溪才有了一路歡歌的追求,鮮花才了擁抱春天的激情,松柏才了扎根懸崖的堅韌。學習“哈爾濱49中的秘密武器”之后,感覺到這些招數的確大家都在用。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為提高學生素質我主要是通過生物實驗教學來實現的。初中生物實驗包括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分析實驗現象能力、實驗設計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因此,組織好實驗教學對學生學好生物學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在實驗教學中的一些心得。
一、要使學生明確觀察目的和任務
觀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生動的感性認識形式,它是通過多種感官的聯合活動,并在思維的參與下進行的。學生在觀察時,
①首先提出目的和任務;
②擬定計劃;
③按計劃認真仔細觀察;
④提出問題尋求答案。
這樣才能保證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觀察的物體上。
例如: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實驗,實驗目的是要求學生在觀察中認識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觀察前教師應強調細胞膜緊貼在細胞壁內壁上不易辨認,有些細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調好光圈,光線強弱要控制適當。使學生按照老師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觀察。觀察的結果好壞,可由教師檢查,檢查方法可采取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也可讓學生繪制觀察的標本圖示,這樣一定能達到觀察的目的。在該實驗中,還應該強調在撕取洋蔥內表皮時要小塊的,如果太大塊,在蓋蓋玻片時,容易產生氣泡,影響觀察等。
二、調動學習積極性
對每個實驗,應讓學生找出重點、難點,同時圍繞重點、難點進行思考并注意關鍵問題,這樣學生在預習時就有了明確的目的、有了思考的內容、有了討論的話題。在課堂上教師參與學生們的&39;討論,在課外教師指導興趣小組的活動,對實驗內容進行預演,培養實驗課小骨干,讓他們在實驗課上充當小老師的角色,既發揮了實驗小骨干的作用,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充分對比觀察
運用縱橫比較進行觀察,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對比觀察能使學生從平常的現象中發現不平常的東西,從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異以及從差異中找出共同點或因果關系。如在觀察葉片的結構實驗中,教會學生對比觀察上表皮和下表皮,上表皮細胞排列更緊密一些,更整齊一些,氣孔較少,而且緊挨著柵欄組織(柵欄組織像一排柵欄),這樣,學生在實驗中就會有針對性,便于觀察,從而減少盲目性,且印象深刻。
四、先整體觀察后局部觀察
教師要指導學生全面進行觀察,抓住事物的各個方面及其發展變化的全過程,這樣才能達到認識事物的目的。例如:觀察根毛和根尖的結構,先用肉眼觀察認識根的形態,掌握直根系、須根系、主根和側根的形態特征,進而用放大鏡、顯微鏡觀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結構,認識和掌握根冠、生長點、伸長區及根毛區的細胞結構特點。
局部觀察即細微觀察,要求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質的屬性,捕捉它們之間的細微差異,從而發現事物各個側面的特點。例如:在組織學生觀察花的形態和解剖花的結構實驗中,首先觀察水稻花與桃花的形態,我們向學生提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桃花盛開的時候會招引許多蜜蜂前來傳粉?為什么水稻花盛開的時候卻很少見到蜜蜂及其它昆蟲前來傳粉?從而使學生認識和掌握風媒花與蟲媒花的形態特征上的區別。緊接著老師指導學生進行兩種類型花的解剖,仔細觀察桃花子房基部的突起結構桃花的蜜腺,弄清花蜜產生的原因。而觀察水稻花結構時卻沒有這種蜜腺結構,使學生弄清蟲媒花與風媒花的結構差異。通過解剖觀察使學生認識了兩種不同類型的花在本質屬性方面的區別。
五、重復觀察
為了保證觀察的結果可靠性,觀察的次數要多,否則就難以區分偶然發生和一貫現象,也就是巴甫洛夫所說的“觀察、觀察、再觀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觀察的嚴肅性和科學性。由于學生自身能力、性格、知識水平的不同,在實驗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速度上的差距。對待這種現象我的做法是:劃分實驗小組時要根據以往了解的情況進行合理搭配,在此基礎上對實驗速度特別慢的小組再進行強化指導,或把他們落下的個別次要步驟“演示”完成,以幫助他們在實驗結束后享受到成功的喜悅,為今后的學習樹立信心。對實驗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學生應講清楚道理布局嚴格要求,有時甚至手把手地教,以形成規范化操作。另對某些實驗,允許各實驗小組在結果上出現一定的偏差,但實驗步驟非經允許不得更改。當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錯誤操作并且會影響實驗結論時,應引導學生分析原因,找到補救辦法,以防學生一錯再錯,影響對實驗結果的分析。
此外,在實驗完成后必須進行總結,結合具體、有針對性的問題進行分析,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適時得當的點撥、引導,這樣既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又起到思維輻射的作用。
總之,只要老師功夫深,就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過去被動、機械、僵化的學習方式變為主動、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具有學習生物課的濃厚興趣,有助于他們形成生物學概念,獲得生物知識和實驗技能,提高觀察、實踐、探究和創新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學生求精、求實、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
生物實驗的心得與體會篇4
20__年7月20—21日,我在河南許昌參加了人教版生物學新教材省級培訓會,現將培訓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7月20日上午聆聽的是人教版出版社生物教材主編趙占良老師對新課標的解讀,趙老師主要從生物學的課程性質、基本理念、生物核心素養這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對于新課程理念趙老師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闡述,核心素養為宗旨;內容聚焦大概念;教學過程重實踐;學業評價促發展。
上午最后一塊內容,趙老師講解的是生物學核心素養,趙老師從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四個方面對生物學核心素養進行了具體的詳實的解讀,趙老師知識淵博,旁征博引,把枯燥的理論講解的妙處橫生,使我受益匪淺,并且引起了我對新課程標準學習的欲望以及對教學過程的思考!如果大家感覺自己對生物學核心素養理解的不夠深入的話,建議大家可以多讀讀趙老師在這方面的相關文章!
趙老師精彩的講解贏得了陣陣掌聲,中場休息時,很多老師紛紛與趙老師合影留念!
7月20日下午聆聽了生物人教版副主編譚永平老師的如何使用生物新教材的報告
譚老師從教材的組織形式,新教材的新處,以及如何使用新教材進行講解,讓我對新教材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7月21日上午柳忠烈老師講解了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柳老師的理念比較先進,從大概念,從大單元進行教學設計,這很符合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也十分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發展,使老師們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柳老師也舉了很多例子,教老師們如何進行大單元教學!
由于鄭州下大雨,7月21日下午請來的專家沒有及時到來,省基礎教研室主任胡玉安排我們聽了林祖榮老師的網課,暴雨淹了鄭州,大家都很著急,從鄭州來的老師也很擔心自己的親人的安全,但是會場依然靜悄悄的,我們很認真的把林老師的網課聽完才結束,最后胡玉主任做了培訓會的總結
行程雖然匆忙,但收獲滿滿,正如胡玉主任所說,這次培訓會如果能引起我們老師在心靈上的一些觸動,能引起老師在教學方面的深入思考,那這場培訓會就很值得!
生物實驗的心得與體會篇5
通過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的學習,我們首先了解了分子生物學常用的載體,即質粒載體的制備及宿主細胞的感受態的制備。這些都讓我們在學過書本狀的知識以后有了一個親手操作,更深一步所學的知識的機會。
生物學以及分子生物學本身就是一門實驗性的學科,如果只有單純的理論課上的講解而沒有與之相配套的實驗操作,跟的無法使我們深刻體會到我們所學的那些如轉導轉化之類究竟是怎樣操縱的。
至于PCR基因擴增、RT-PCR、蛋白質印跡這些實驗操作技術的學習對我們以后生物化學大實驗、生化技術原理、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的`學習都奠定了一個很堅實的基礎,幫助我們對這一系列等分子生物學技術有了很好的了解和掌握的。
相配套的理論課的學習與實驗操作上是非常必要,我覺得分子實驗課的時間安排就相當合理,在我們學理論課的同時就進行實驗課的操作,這樣相輔相承的學習,才能促進我們的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