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感悟與心得體會
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為了國家、為了人類自己,我們應該努力為生態文明做出努力。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生態文明主題感悟與心得體會7篇,歡迎大家閱讀轉發!
生態文明感悟與心得體會(篇1)
時代的步伐在不停地加快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日新月異??墒乾F在,清澈的小溪消失了,替換成渾濁的污流;湛藍的天空也躲了起來,被一些化工廠冒出的滾滾濃煙給遮住了,天空中偶爾有一兩只鳥兒驚恐地掠過,發出凄涼的叫聲。那一片片森林也在一天比一天減少,大地脫下了可愛的綠袍子,露出赤裸猙獰的土地……大自然是天然的資源。假如我們持續破壞、污染環境,不再維護自然生態,一旦生態被破壞、自然資源即將殆盡,居住環境遭受到威脅、嚴重的惡化,就會如同我們的生命遭受威脅一般,這些現象會更嚴重蔓延至整個地球,地球上這麼多動植物都是因為人為的過度破壞,而導致生病、死亡??傆幸惶煳覀內祟愐矔媾R資源耗盡和滅亡的命運。
我們與大自然彼此之間應該互相尊重,保持珍惜和愛惜的心態,適度的使用自然資源,不再讓大自然遭到破壞,使生活環境美好。
現在,一些強大的國家已經開始注重綠色生態環保了。我們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十分注重環保。我們應該更關注我們的生態環境,更應該積極地,自覺地行動起來,快快加入到生態環境保行動中來。
保護環境,建設綠色家園,應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綠色衛士。在校盡量做到不使用涂改液;不購買使用一次性物品,如一次性飯盒、一次性筷子、紙杯盒和餐巾紙;購買飲料盡可能選擇可回收再用的罐裝材料;攜帶自己的購物袋去購物,以避免使用不可回收利用、不可分解的塑料袋;節約用水、用電,用水后擰緊水龍頭,教室沒人時及時關燈;愛護綠化設施,不踐踏綠地,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在公園里破壞花草樹木;不隨地亂扔紙屑;不隨地吐痰;不將廢電池故扔,廢電池如果被丟進水里,這一節小小的電池就會使周圍的大片水域全被污染,讓魚兒和許多生物死亡,設想一下,如果這些魚兒和生物換成我們人類,那你們又會怎么想呢?你們肯定也怪那些亂扔垃圾的人類們。怪他們為什么要傷害“我們”,肯定也會恨透這些可恨的人。因此,平時,我們少丟垃圾袋,應用布袋子或者是紙袋子。少扔一個塑料袋子,少用一度電,節約一滴水,少用一塊電池,少乘一次公交車,都會給子孫后代多留下一片干凈的土地。照此下去,我們的未來一定會是綠色,最環保的。
愛小家,更應愛大家,
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綠色未來!
生態文明感悟與心得體會(篇2)
創建生態園林,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們每一個南京人共同的責任,為進一步提高全市廣大中小學生愛綠,植綠,護綠意識,加快生態園林城市創建步伐,將南京市建成“美麗南京”, 我們要從我做起;不亂扔垃圾,垃圾要分類。要種樹、栽樹、愛護樹木。
南京現在的高樓越來越多了,馬路也越來越寬了,城市也越來越大了,但是南京的綠色卻越來越少了。
生態文明感悟與心得體會(篇3)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個美麗的星球,它的名字叫做地球,從遠處看,它只不過是茫茫太空中的一葉扁舟,而從近看,它則像一個藍氣而又充滿夢幻的水晶球,這里也是一個生命的搖籃,搖籃中的生命也有我們人類。
地球母親慷慨的將那些優美的峽谷,美麗的森林氣勢磅礴的山河與那些可愛的動物伙伴們送到我們身邊,他的愿望是能讓我們更好的生存。
而我們又是怎么樣做的呢?
自從我們有了大大小小的工廠,這些工廠嚴重的向外排放那些污水,臭氣從而破壞了那清澈的溪水,藍色的天空,讓魚兒沒了自己的家,讓鳥兒沒有了翱翔的天空。自從我們學會了造紙,造一次性用品,就不顧后果的砍伐森林,誰知道那些與我們一同生存的動物朋友們還無家可歸……
看看這些!這些就是我們對地球母親的回報嗎?這時我們是否對自己的所做作為進行反省呢!是的,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態度,應該有自己心中明確的選擇,應該去改變這個被我們所破壞的環境!去保護這里的生態平衡,把原本屬于它的色彩,恢復它的本來面貌!
當然,我們雖然只是人海茫茫中的一個,是不可能做出那么多的發明去節約能源,也沒有那么多的能力去種植森林,但是我們可以從生活中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我們自己做起!我們種一棵小樹,讓一只小鳥有了它的家,我們可以不用一次性用品,讓動物們有它的家,我們可以少開一天的車,減少碳排放,讓低碳的城市可以還小鳥一片遨游的藍天!而這樣一個簡單的行動雖然不能有很大的改變,可是如果每人種一棵樹,少開一天車,這樣一來的改變可能會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而我們自己的力量雖小,可是成千上萬的人呢!所以我們只需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說不定又一天能有所改變,只需從我做起就一定會有美麗的星球!
生態文明感悟與心得體會(篇4)
人類為保護和建設美好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是貫穿于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的系統工程,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狀態。這種文明觀強調人的自覺與自律,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這種文明觀同以往的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具有相同點,那就是它們都主張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發展物質生產力,不斷提高人的物質生活水平。
然而,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進入了工業時代以后,大幅增加了了對資源的需求,而忽略了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兩者平衡,導致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縱觀這兩年,地震、洪災時有發生,極端天氣也異常增多,生態平衡的破壞,直接或間接的給人類帶來了難以預料的損失。恩格斯告誡人們“不要過于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
這句話強調尊重和保護環境,強調人類在改造自然的同時必須尊重和愛護自然,而不能隨心所欲,盲目蠻干,為所欲為。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建設生態文明呢?
首先,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就要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質與行為觀念。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中心任務多在經濟建設上,而忽略了生態文明建設與其間的平衡關系,導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遭到破壞,引來雙重危機。為此,我們必須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到重要的地位,努力建設可持續發展型社會。
其次,我們要加大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是堅持科學發展的重要條件,使經濟增長與生態保護和諧共進,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和諧進步。同時應推動科技發展,建設低耗能、高環保的新型企業。我們還要堅持可循環經濟,因地制宜,多種產業相互協調,共同發展。
當然,僅僅這些還是不夠的。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我們還必須完善相關的機制與條令,盡快制定相關的法律與政策,才能真正的保護好生態壞境。
雖然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不久,我國環境問題也日益凸顯,但我國近段時間在保護環境方面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且我也堅信,當我國公民都擁有了生態意識,當工廠企業都能做好相關的處理程序,當“保護環境”不在只是口號,我國的大好河山一定能夠重現在國民面前!
生態文明感悟與心得體會(篇5)
現在我們的國家漸漸走上富強的軌道,跟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文化程度也有所提高。為了創造和諧社會,生態文明,各個城市都宣傳“文明城市,從我做起!”
城市的各處都是綠色草坪與鮮艷的花。馬路上的交警指揮著,路人也都自覺的走在斑馬線內。當人多擁擠的時候,也不會像以前那樣我推你擠,變得很有秩序。有些老人過馬路比較慢,有熱心的小伙子、小姑娘攙扶著老人得手,幫助老人過馬路,這個狀況和以前相比要好得多。人們都按著紅綠燈的順序過馬路,道路變得寬敞很多。
在公交車上人多,時不時地停車啟動,老人和孩子都受不了。坐在位置上的人主動讓座,而老人卻讓給孩子。不一會兒,又有一個人起身讓座,老人才塌實的坐了下來,還說了聲:“謝謝啊,年輕人!”那個小伙子笑著說:“不用客氣,這是應該的?!闭f完,車上的人都用充滿了贊賞的目光看著他。
在校園里,同學們相間互相問好。遇見老師微笑著說:“老師好!”老師們也用微笑回答了。無論是在班級還是在某一處,同學們都講文明、有禮貌、不隨地吐痰、扔垃圾。同學之間相處得很好,師聲之間感情也變得很深厚。
生態文明感悟與心得體會(篇6)
未來的海洋是什么樣的呢?我常常在猜想。
現在,隨著人口和工業的不斷發展和增加。陸地上,可供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空間逐步縮小,這該怎么辦的?科學家們一致認為,海洋是人類21世紀的希望。
這樣,只有建造海底“世界”是最好的選擇。在海底建造城市,即可以擴大生存環境,還可以美化地球。
用不了多久,海底城市就完工了。大家拿著行李包排隊進“海底城市”。
到了海邊,一道長長的且透明的隧道變出現在了人們眼前。這個隧道口留在地面上,其余部分則是在海中,一直延伸到海底城市,因此,這是通往海底城市的必經之路。當人們進去后,都驚訝萬分。還看上去十分兇猛,但水中卻十分溫和。小魚小蝦自由自在的在水中嬉戲,覓食;一個海藻被水沖來,在水中輕舞。越是往里景色越美。
乘坐急速飛船,不到十分鐘的時候就來到了海底城市。城市外面有一個透明的玻璃罩,可以看到海底迷人的景色,還可以防止一些大魚的攻擊。海底城市和陸地上的城市差不多。都有高樓大廈,繁華的街道,醫院、商廈、車輛、寵物、樹木,差不多陸地上有地海底都有。
當你玩累了,就可以透過玻璃罩,看到海底美麗的景色。一群群色彩斑斕的小魚擺動著彩尾自在的游來游去;綠色的水草隨波擺動;五顏六色的珊瑚把大海裝點得分外美麗;海豚在水中不是的翻騰嬉戲……海底的景色真是美麗呀!人們在心底贊嘆到。
海底城市也許真的是未來
人類居住的理想場所。我一定要實現這個美好的心愿!
生態文明感悟與心得體會(篇7)
我認為所有動植物,都應該受到保護與基本的尊重,也許是一只小蟲、一只流浪狗,甚至人類─無庸置疑,保護生態很重要。
但是,如果我們不懂得保護生態的方法,情況反而會更糟。比如有些人當初只因寵物狗、貓很可愛,沒有好好思考后續的飼養責任,躁進的買下了寵物。最后又因為照料 起來很麻煩、沒有當初買的新鮮感、可愛時,就把他們遺棄,害他們四處流浪,受盡風寒,直至橫死街頭荒野。這樣不僅造成環境的污染,更是對我們社會造成不小 的問題。
人們應該開始思考,現今放生的目的與其意義,是否真的達到了保護生態的真正目的?這些舉動對生物們來說,是否就是最好的方法?例如有人把飼養用的烏龜放生到大 海中,以為環境大些,可以讓它悠游的生活。其實不盡然,任意改變它的生存環境對它一點也不好!根本就是從原本的放生變成了殺生!
“保護生態”,也許是我們目前應該正視的問題,是一門高深的課程,也是人與人與動物間最可貴的連接方式。只要能呼吸、有生命,都是需要我們尊重與包容的。改變你我,改變社會,從我們身邊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