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秘書 > 寫作助手 > 心得范文 >

走進博物館心得體會

時間: 奕玲 心得范文

走進博物館心得體會(精選篇1)

我出生于孝感,關心孝感的發展。曾在網上見:孝感已成現代化城市,傳統的孝文化已經淡化?;剜l看了,確覺心寒,老城幾近拆完。問詢老人,也都搖頭,有人說:還有“董永公園”,非也,那是1984年建成的現代公園,還未長“老”。

當然,城市要發展,孝感建設現代化,樓高路寬,也應點贊,但在建設發展中卻忘了孝感的特色,即以傳承孝文化而聞名。如果老城全部消失,猶摘去了“古老孝感”的桂冠,可能讓后人忘記“孝行感天”美好念想。

在報上曾報道有座有名的古老城市,領導們為了建設現代化城市,將老屋舊宅全拆了,建成了高樓大廈林立,很是氣派。后,古城的子孫從國外回鄉,看了,搖頭、嘆息、指責,因為他們留戀的是老家古城,他們覺得光榮的是古城中傳頌的美好的古老故事,要看高樓大廈,國外的比這更好更多。從那以后,古城在外的后人以及受后人影響的人,就失去了對古城的留戀,至此,領導們才后悔莫及。

后來報上報道,中國第一家孝文化博物館在四川邛崍建成,讓人大吃一驚,因為孝文化展館本應先出在孝感啊!即前往參觀,該館規模不大,投資700萬元,約3000平方米,三層樓房,展出的內容卻很豐富。墻上掛圖片、文字,室內擺滿現代大孝子孝敬老人用過的物件。展示內容有傳統二十四孝,現代二十四孝,偉人名人的孝行事跡和國家領導人對孝道孝行的論述,整館展現的故事很是感人,該館已成省、國家傳承孝道的教育基地。給孝感人臉上有點光彩的是該博物館創始人的祖先是孝感人。

孝感是座很古老的城市,從史料分析,孝感古城在公元前1046年的西周就很繁華了,才有公元前770年前東周列國時的秦楚相爭,也才有公元25年東漢時期董永父子從山東逃荒至孝感的故事。傳統二十四孝是從中華民族發展中,從堯舜時代到宋朝的幾千年中出現的二十四位大孝子孝道孝敬孝行的故事。其中有三個大孝子出于孝感: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枕溫衾,孟宗哭竹生筍。所以孝感才光彩奪目,揚名天下。

孝感應永保孝文化傳承地的殊榮,孝感人應是弘揚孝文化的室傳員,所以建議在孝感老城區建孝文化展覽館,可借鑒四川邛崍固驛鎮公義村中國首家孝文化博物館的建館方法:政府給政策,領導支持,群眾籌資,合力完成。

走進博物館心得體會(精選篇2)

一個國家的底蘊和文化精粹,全部都融合于它的博物館當中。這里有被精心保存的件件古物,也有被數次考察的精確歷史。比如前幾天我們去過的國家博物館,在那里,過往與如今并存,復古與現代同行。

在這次參觀之旅最初時,我們去觀賞了震撼的國博介紹片《國脈》。確實如此如題所說,一個國家的歷史就是這個國家的脈絡。源遠流長而不可溯。只有以史為鏡,方才能知興替。

古人那些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對后輩最好的借鑒,明得失而力求做到最好。那一件件古物就是時間最好的證明,也許黃沙早已腐蝕白骨,我們無法從長眠于地下千年之久的古人口中知道曾經的故事,可我們卻能通過那一張張泛黃的卷帙,那一件件微銹的器物上,穿越回千萬年光陰,透過它們身上殘缺的花紋和模糊的樣式,看到那時的花開花敗、潮起潮滅,云卷云舒。看到那時高大宮門紅墻重檐下的一件件陳年舊事??吹侥菚r一個輝煌的盛世王朝如何建立,又如何一步步毀滅于當權者的言辭之間。那生動又立體的物件為我們呈現了篇幅宏大的盛世王權,呈現了輝煌表象下的血腥盛宴,那時我們早已跨越了時空的界限,讓歷史在眼前在耳畔邊繪聲繪色的呈現,而不再是粗糙紙面上冰冷的字詞描現。

《國脈》而引出的華夏兒女豪情還未平息,片子卻讓人意猶未盡的播放完畢了。我們只得依次站起排隊離席。帶路的向導將我們逮到了古代瓷器這一分區。畢竟只是方才在影片中的驚鴻一睹,遠沒有親身近距離觀察看的透徹。可一旦靠近,感覺便立馬不一樣了。似乎每個設計中都藏著奧秘,每個紋理間都含著玄妙。細細揣摩,總能在不經意間發現這之中的小小巧妙設計,給人以一種永遠不會停止的驚喜感,約莫這就是古物中的樂趣吧!

國博這樣一個極具文化氣息的博物館,排出來給我們講解的講師也充滿了濃濃的書卷氣。他不僅言辭幽默直戳重點,還有著一個清冽卻朗朗上口的名字:梅松松。他不僅能將古瓷器的歷史在口邊侃侃而談口若懸河,還是這篇明顯就能看出設計者才華橫溢與眾不同的學案創始人。那一個個問題環環相扣,結構慎密。并無太多啰嗦之處,簡明扼要,幫助我們梳理了所有必要的知識點,讓人一眼便了然于心。

他為我們分配下了任務,我們第三小組的任務是找到人面魚紋鏡并且將它圖案摹寫在學案上。在繪畫的過程中我們驚訝的發現它對稱的特點,那幾處并不服從對稱這一定律的地方似乎也有著他們獨特之處。畫著畫著我們似乎能透畫卷感受出畫者所思索的一切。

將自己的身心投入與某一件事時,總是會愉悅之至而忘記流淌著的時間。梅講師催促的聲音響起時,我還如墜于那種異常玄妙的境地。聽過了一系列用來甄別彩陶的方法后,我們又來到了一個充滿著紋飾的高大花瓶前。那原先在我眼里毫無規律的美觀花紋,竟然可以象征著這么多審議,有著如此多蘊含,有著那么多內涵。從細節處展示的一切儼然讓我嘆為觀止。

這次的國博之旅讓我受益匪淺,從此面對歷史時我將能根據今日的一切而融會貫通。而身處于這樣一個有著上下五千年文明熏陶的古國當中,我對此感到十分高興。更為我是這文墨氣息濃郁的泱泱大國中的一員而自豪無比!

走進博物館心得體會(精選篇3)

今天,我們全家來到了盼望已久的廣東省博物館參觀。

博物館位于高樓林立的珠江新城,外表像一個長方體的桌子,墻體是灰色的。每一層樓都有嶄新的詳細的介紹和指示牌,看得我目不暇接。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參觀四樓。隨著摩肩接踵的人群努力往前走去,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大洞。我們剛走進去,就被周圍的一切深深地迷住了:哇!好大的樹呀!天花板上還吊下來了方塊狀的藍燈呢!走上竹板橋,我們朝兩邊望去:在茂盛的草叢中,藏著一只小穿山甲!我問爸爸:“那只穿山甲是真的嗎?”“不是,是假的”。爸爸回答道。

我仔細地看那只穿山甲。只見它全身披灰色的鱗片,頭是黃色的,爪子是尖的。因為穿山甲的爪子是專門刨土的?!翱矗活^梅花鹿!”一位小男孩叫道。我轉頭一看:只見草地上立著一頭梅花鹿。這一頭梅花鹿的頭上長著一對灰色的角,全身褐色,身上有許多斑點,像盛開在田野上的白野花。它有四條又細又長的腳,還有一條短尾巴。再走進一個大洞,我們看見了一顆貓眼石。貓眼石的中間有一條白線,在燈光的映襯下,向光和背光分別呈現出不同的色彩,真像小貓咪的眼睛呀!過了一會兒,我們又看見一個用孔雀石做成的山。山下有一棵棵大樹,樹旁還有一只仙鶴,山上有青草、綠樹和一眼青色的泉水。泉水從山上流下來,澆灌著岸邊的青草和綠樹,真是美不勝收呀!

天漸漸地黑了,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博物館,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對媽媽說:“大自然真奇妙!”

走進博物館心得體會(精選篇4)

放暑假了,我和媽媽去參觀了中國百年老電話博物館。走進博物館的大門,我立刻就被各種各樣的電話吸引了,這些電話引人入勝。

一位和藹可親的講解員對我說:“電話是在1876年由貝爾發明的,它是第一部磁石電話。”磁石電話的通話方法是提機、搖棒、通話,當時的電話即笨重又線路單一。小源浪平把這個電話介紹到了日本,使它得以發展。

博物館里的電話琳瑯滿目,有鋼琴的、鞋的、足球的、酒杯的、可口可樂的和卡通人物的電話,千奇百怪,應有盡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鞋的,因為電話按鍵是在鞋底,通話孔也在鞋底上,設計巧妙,十分特別。

我尋找著電話的標牌看到這些電話的品牌有瑞典的愛立信、日本的NET、美國AT&T,但遺憾的是有許多精美的電話因為地方小而被堆放在庫房里不能展示。

電話經過百年的發展逐漸變成精美小巧,從磁石電話到轉盤電話、投幣電話、按鍵電話、磁卡電話;從有線變成無線電話、變成可視電話,品種越來越多,越來越方便。參觀中國百年老電話博物館,讓我享受到了電話的樂趣,也激發想象的興趣。只要你可以想到的,都可能被設計成為電話的模樣。

走進博物館心得體會(精選篇5)

星期天的上午,我和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中國陶瓷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的大門,我們來到了一樓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巨大的油畫,油畫上畫著遠古淄博人民制作陶瓷的景象,油畫前面立有一尊古人燒制陶瓷的石像,石像雕刻得栩栩如生。

我們繼續往前走,又看見了“中華第一窯”。2000年“中華第一窯”出土于張店區房鎮鄉的彭家村后李文化遺址,是中國的第一個窯洞。

再往前走,就是各種各樣的古代陶瓷展了。有褐陶缽,是一種形似大瓷盆的陶瓷;有紅陶鼎,像一個花瓶,但是底部還有“三條腿”支撐著;有彩瓷雙耳罐,罐口似碗口大小,罐頸跟罐口一般粗細,罐口可就粗多了,真可謂“頭小身子大”呀!另外還有黑陶豆、扁壺、影青碗、青瓷尊等等,說也說不盡。

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二樓展廳,高老師帶著我們走進了民間陶瓷工藝展廳。民間陶瓷工藝是我市極為重要的民間工藝之一,自明清以來,淄博窯逐漸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逐步確立了淄博在中國陶瓷產區的重要地位。

從民間工藝廳一出來我們就看到了十二獸首復制品。十二獸首是中國最有價值、最精美的陶瓷之一,真品曾經擺放在北京圓明園里,清朝末期圓明園被八國聯軍一把火燒成了廢墟,他們搶走了價值連城的十二獸首和其他許多珍貴的珠寶,現在鼠首、兔首在法國,馬首在臺灣,龍首、蛇首、雞首、狗首、羊首至今下落不明,豬首、牛首、猴首、虎首已回歸祖國。這就應了古人的一句話:落后就要挨打呀!

時間不早了,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中國陶瓷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心得體會(精選篇6)

“嘩啦啦,嘩啦啦……”伴著一陣陣帶著微微咸味的海風,看著平靜的海面被海風吹起的層層浪花,我來到位于天津塘沽的《航空母艦博物館》。

這艘航空母艦是俄羅斯海軍退役下來的,叫明斯克號。它沒有經歷過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戰爭,所以它至今還保存完好,被中國買下來收藏展覽。雖然它退役了,但是看上去還是那么威武雄壯,龐大無比。航空母艦是以艦載機為主要武器并作為其海上活動基地的大型軍艦,有機庫、升降級、飛行甲板、飛行彈射器等特種設施,可運載飛機幾十架至百余架,能遠離海岸機動作戰,是現代化軍事戰爭中的重量級裝置,我對它充滿好奇心。

一進航空母艦,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里面非常大,它分好幾部分,有展覽廳、洗衣房、彈藥庫、酒吧等等。我最先參觀的是展覽廳,講解員阿姨用圖片、文字、實物介紹了"明斯克"的歷史經歷、功勞和意義,我像汲取知識的小蜜蜂一樣,認真聆聽,仔細記憶,揣摩思索,生怕落下什么。參觀完了展覽廳,我來到了二樓,就到了洗衣房。我大概瀏覽了一下,由于它里面太大了,轉來轉去,我竟不知道怎么轉到了彈藥庫。哇!彈藥庫的彈藥都是按1:1的比例制造成的,看上去非常真實。這還不算什么,它的發彈管道里都裝著炮彈的模型,而一個發射艙里又有幾千個發彈管道。太震撼了!

不知不覺中,天色漸漸地暗了下來,我也該回家了。我從甲板上依依不舍地走下來,伴著落日的余暉,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走進博物館心得體會(精選篇7)

今天,天氣十分涼爽,太陽公公害羞似得躲了起來,爸爸要帶我參觀京杭運河博物館。

我們來到運河文化廣場,這里可真熱鬧啊。我看見一處建筑物,上面寫著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沒錯,就是這里啦!我迫不及待想要進去看看。

走進博物館,我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一艘木帆船,腳下是透明的玻璃,玻璃下流著清澈的水,還有五顏六色的燈光,仿佛置身在大運河,美麗極了。我們參觀了“大運河的開鑿與變遷”、“大運河的利用”、“運河畔的城市”、“運河文化”四個展廳,了解了許許多多關于運河的文化。

最吸引我的是古代人使用的東西。我看到了銅錢、糧票、地契、還有古時候的刀具。我看見一位老奶奶坐在一個大木架子前,手里拿著“木桿子”。媽媽告訴我,這就是古時候人們用于織布的工具。古時候的人可真聰明呀!

我們穿過博物館的四個展廳,一路看見許許多多銅像,我跟他們握了握手,真是有趣。這些可都是為我們后代做出杰出貢獻的人呀!我要向他們學習。

時間就像調皮的小孩,從不提醒別人就偷偷得溜走,不知不覺一天又過去了。這一天,我學到了許多,真是快樂又有意義的暑假生活。

53396 精品久久国产老人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