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很久以來就對付守永的著作《工匠精神》有所耳聞,近日有幸拜讀,讀罷掩卷,心中感觸良多,我被書中精彩紛呈的小故事和作者入木三分的道理闡述震撼著,現將感想列出一二,與大家共同探討。
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樣,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進行過深層次的思考,到底值不值得全心付出?在又苦又累的時候會想:反正都是發那么多工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是更舒適愜意嗎?工作和生活到底怎樣平衡?等等……此書以全新的角度解答了這些問題,并告訴我們,工匠精神不是枯燥機械的、僵硬死板的,而是一種熱愛工作的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的態度,它不只是一種付出,更是一種獲得,擁有工匠精神無論對自己還是和對企業,都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喬布斯曾說:“工作將占據你生命中相當大的一部分,從事你認為具有非凡意義的工作,方能給你帶來真正的滿足感。而從事一份偉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熱愛這份工作”。不可否認,“工匠精神”是一種奉獻精神。它可能默默無聞,無私地貢獻著自己的光和熱,從而確保了企業的正常運轉。試想,若沒有這種精神,企業將會怎樣?作為公司中的一分子,每個人都應認識到“今天我以公司為榮,明天公司以我為榮”,“我是公司中的一員,我應該對公司負責”。如果不作奉獻的話,整個公司最終將會失去贏利的機會,受損失的不僅是公司,還有公司的成員,當然也包括自己。所以,為了公司的利益,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一定要摒棄那種“馬馬虎虎就可以”的想法。一份職業,一個工作崗位,是一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保障。同時,一個工作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需要。我曾經聽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東漢時有一少年名叫陳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業。一天,其友薛勤來訪,見他獨居的院內齷齪不堪,便對他說:“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他答道:“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安事一屋?”薛勤當即反問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蕃無言以對。這個故事生動的表明,只有踏踏實實做好小事,才有做大事的能力,只有兢兢業業圓滿完成自己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公司的興旺乃至整個社會的繁榮才有可能實現啊!
總之,態度決定一切,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著他的人生態度,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得出色,才會為企業做出更多的貢獻。
工匠精神心得體會篇2
很多人都想得很簡單:工作就是為了養家活口,圖生存。當然這是基礎的,但如果一味變成為“為了賺錢而工作”就無法體會工作的樂趣和成功喜悅,無法獲得更多的提升,成為一個“上班奴”。俗話說的好: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讓賺錢的目標與自己的長遠目標結合起來,有夢想才會有動力,也不至于虛度光陰。在工作過程中還要解決好“心”的問題。高爾基曾說,“工作是快樂時,人生便是幸福;工作是義務時,人生便是苦役”。在工作中我們會碰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情,有時候我們會受到挫折,讓我們體會“進退”的深意,有時候有貴人相助,助我們錦上添花,這些都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要從容去面對。
工匠之道就是把理想變成價值的思維法則,成敗在一念之間,從改變念頭開始。五大正念中首要為先做人,后做事,用小約翰拼圖的故事,一語雙關:“人對了,世界就對了”。歲月悠悠,人要實實在在地做成幾件事情并不容易,堂堂正正做好一個人更不容易,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要善于把“會做人”和“能做事”有機的統一起來。
時下,社會上一些人對工匠嗤之以鼻,認為工匠是傻子。他們覺得把工作做完就行了,精益求精做什么?干嘛非要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干嘛非要把密封精度控制在頭發絲的五十分之一?也有一些人雖然敬佩工匠,但理念信念淡化,不愿付出勞動;但更有一部分人,憑著內心的信仰與追求,身體力行學習大國工匠,為社會作出更多貢獻、創造更大價值。就像央視新聞推出的《大國工匠》系列,講述不同崗位勞動者用靈巧雙手匠心筑夢的故事,這群不平凡勞動者的成功之路,不是進大學、拿耀眼文憑,而是默默堅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崗位上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這是一種值得社會尊重的職業精神,也是當今社會最稀缺的品質。
工匠精神心得體會篇3
20_年1月18號19號,我參加了兩年一度的公共課繼續教育培訓。這次繼續教育的內容就是工匠精神。在還沒有參加教育之前,我們就已經購買了教師培訓中心提供的這本《工匠精神》讀本。通過讀本讓我知道了學習工匠精神的意義。2016年3月5日,_在12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所做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產業,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雖然兩天培訓的時間非常的短,但是讓我的收獲很大。幾天之后依然讓我大腦當中留有這樣幾個關鍵詞,工匠精神,中國制造,德國制造,海爾,稻盛和夫。這些關鍵詞將繼續激勵著我,引導我今后的工作生活。我也將工匠精神滲透到工作、生活和學習當中。
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一新常態,需要我們重拾我們的中國制造精神,這種精神就是工匠精神。我們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科技引領下,用勤勞智慧的雙手,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神話般的中國制造。與其說我們是學習工匠精神不如說我們是對我們古代工匠精神的一種傳承的學習。我們這種固有的工匠精神在歷史的記錄當中也留有著深深的記錄。當其他國家或者其他民族的人們班學習了這種工匠精神也為人類社會創造出來不菲的價值,為人類的科技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此次學習,我深刻懂得了工匠精神的內涵。工作是一種修行,因為工匠精神就是一種修行。我們所處的工作崗位就是_場,工匠精神就是指導我們修行的信仰。我們要樹立一種對工作不斷打磨,持續精進的精神。雖然我們能看到打磨、雕琢這些字眼,但是這并不代表著我們就僅僅是重復的做一些事情。工匠精神更重要的就是一種精進的精神內核,那是一種深度的工作。然而這種深度的工作就是一種能力,這樣的能力就需要刻意的不斷的去練習。
我們是不是具有工匠精神?區別在于思維方式是否擁有工匠精神的思維方式。于是在培訓的第一天里頭,老師就讓大家開始學習胡適先生放棄的差不多先生的理論。當然,通過兩天的學習,在我看來這種差不多理論應該是指的處事不認真應付差事的心理吧。而專注精神就顯得難能可貴,然而只有先做到了專注,才能為以后的更專業工匠奠定好基礎。
最后,我們要在工作中保持激情,把夢想當成信仰。工匠精神,這是我們應該具備的能力,更應該是從小就培養造就的一種做事品質。永遠追求更完美的是每一個工匠都要具備的品質,這就需要我們不斷開發自己的能力,挖掘潛質。然而工匠之路的修行是不能著急的,是漫長的過程。我們需要且行且珍惜。
工匠精神心得體會篇4
每個人都會有一份屬于自我的工作,其不一樣之處僅在于,各自工作中所要完成的任務及方式相異。我們每個人在自我的工作崗位上,有的人終其一生可是原地踏步,而有的人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如魚得水得心應手、有聲有色。最根本的原因只是他們對自身工作的認知和對待工作的態度及處理方法不一樣。
每位員工需要自我反思的一個人生問題,并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刻細致的解答。它有助于解除困惑,調整心態,重燃工作活力,使人生從平庸走優秀。如果每個人都能從內心深處承認并理解“我在為他人工作的同時,也在為自我工作”這樣一個樸素的理念,職責、忠誠、敬業將不再是空洞的口號。在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的今日,我們每個人的工作機會都來之不易,如果不珍惜工作機會,不努力工作而只明白抱怨的人,總是會被放在被遺忘的角落,不管他們的學歷是否很高,本事是否很強,也只能是一個配角而已。我們每個人僅有熱愛自我的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一個人在工作時,如果能以精進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熱忱,充分發揮自我的特長,那么,即使是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為最精巧的工匠;如果以冷淡的態度去做哪怕是最高尚的工作,也可是是個平庸的員工。
讀完這本書,更加從內心點燃了我的工作熱情,要更加努力的發揮團隊的創新精神,讓自我和團隊成員理解“在為他人工作的同時,也在為自我工作”這一樸素的人生哲理,從工作中發掘樂趣,在日常的點滴工作中充分運用工匠精神,把自我與公司的發展有機鏈接在一齊,共同提高。
工匠精神心得體會篇5
工匠精神其實是一種職業訴求和產品訴求。所謂職業訴求,就是培養從業人員的敬業感和榮譽感,使他們不僅僅將職業作為一種謀生手段,而且作為一種事業追求,一種工作榮耀,一種生命守望。他們對待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認真負責,盡職盡能。而這種職業態度是基于對自己所從事的這份工作的熱愛與投入的基礎上的。正是在這份執著堅守之中,他們也享受著社會對他們的職業認同,以及工作本身帶給他們的樂趣與榮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上海的七級八級技工不但得到社會的尊重,同時也收獲了相應的地位和待遇。從這一意義上,我非常贊賞央視的紀錄片《大國工匠》,社會應該為這些精英喝彩。社會對精英的定義不能只局限于政治人物、科學人物、文化人物等,理所應當還應該包括技能崗位上的優秀人物。有一次與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領導交談,他很自豪談到他們學校的優秀校友代表:包起帆、李斌。這些上海的“工匠”,不僅應該成為應用型大學的驕傲,也應該成為上海的驕傲、全社會的驕傲。所謂產品訴求,就是從產品設計到產品生產,再到產品檢驗,直至產品面市,乃至包含消費者使用體驗,整個產品鏈都是一種不斷追求完善、精美和極致的過程。換句話說,就是工匠精神不能僅僅體現在產品的末端,還應該體現在產品的全過程。讓產品始終引領時代,引領潮流,引領審美。
工匠精神是一種內在的力量,而標桿性人物、標桿性品牌和標桿性企業實際上是工匠精神的外化,也是中國制造所孜孜以求的文明特質。由于中國的工業文明姍姍來遲,因而現今我們提出弘揚工匠精神就是要修補中國在早期工業文明時的缺失。在現代工業文明的重塑中,舉起工匠精神的旗幟,就是營造社會氛圍、累積心理沉淀、提升實業精髓,為工匠精神的崛起夯實基礎?,F代企業的文化和理念已不再一味追求大而全,而更注重特而精、特而優,這就無形中形成對工匠精神的呼喚。一批注重高品質、高性能而不吝高價格的中國消費群體正在形成,他們也會形成對工匠精神的呼喚。提倡工匠精神應該也必將成為我們社會的自我追求。
工匠精神心得體會篇6
在追求短平快的今天,我們更要擁有(工匠精神),擁有它,相信未來,我們將會走得更平坦。
工匠精神,是對于完美的不懈追求。有多少人體驗過,因為一個鐵蹄,一個渺小的標點符號,一根小小的簽字筆,就不幸因此亡國,就仔細思考了一天,連至交好友的到來也絲毫不覺,就去調查,一個個的數據小心排列,計算每個禮拜最多可能用多少根。在許多人們的眼中,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種吹毛求眥,但事實上,正是這種精神,造就了多少人的偉業,影響了多少人,如瑞典的手表,德國的制造業,日本的豐田汽車。也許有人會對此不懈一顧,念叨著所謂的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卻不知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是的,正是因為小節的一點點的,如沙般的聚集,才造就了平地而起的萬丈高樓。細節,是工匠精神的四肢。
如果說細節,是工匠精神的四肢,那么,創新,就是工匠精神的心臟。
工匠精神,是對于創新的不斷努力。多少人體驗過,為了一個知識,一個問題,一次小小的知識上的突破,就拼盡全力,只為明白,就注足思考,草稿遍桌,就欣喜若狂,哈哈大笑。在許多人的眼中,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種學者的怪癖。但事實上,正是這種精神,影響了多少人的世界,造就了多少人的偉業,如愛因斯坦,愛迪生。是的,創新,是工匠精神的靈魂。
工匠精神,它如同辰星,高懸無垠,影響的人,數不勝數。所以,我們更應該去繼承,去弘揚。
工匠精神,其實就是由細節和創新糅合的產物,它活在我們的心中。有人倡導去國外,學習他們的管理方法,憑此來繼承工匠精神。但其實,這種行為是錯誤的。
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種對于職業本身的要求,是一種追求完美,追求創新的責任感,它活在每一個人的心里。要學習的不是國外的管理方法也不是什么神秘的知識,它就在人們的心中,我們要做的是叩問自己,是否可以時時刻刻的保持這種不斷追求完美,追求創新的精神,憑此去完成每一件事,并且熱愛它,是的,工匠精神不是管理方法,不是一種工具,不是一種神秘的知識。它是一種心態,一種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態度,它是工匠精神的靈魂。
細節是工匠精神的四肢,創新是工匠精神的心臟,而態度則是工匠精神的靈魂。是的,態度,將引領細節,創新。去做每一件事
師說由云: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讓我們從小事作起,從細小的每一件事情開始,一點點的積淀。
將來回首時,看到的將是彩虹。
工匠精神心得體會篇7
幾千年來,工匠生活在社會底層,他們賴以生存的技藝經驗與“知識”“真理”無緣,他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被精英文化輕視。中國傳統思想中,孔子對“學稼、學圃”不以為然。孟子更將它稱為“勞力”,斷言其被“勞心”者統治。這并非“中國特色”。杜威曾說,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思想相差很大,卻共同地貶低技藝。柏拉圖把手藝人安置于“理想國”的金字塔底層。亞里士多德把技藝稱為“制作”,認為只是達成外部目的的手段。隨著近現代理性主義和科學主義日益興盛,人們對工匠技藝經驗的批判,就愈演愈烈了。
在此背景下,“教書匠”幾乎成了教育領域的“過街老鼠”?!敖虝场焙汀敖逃摇遍g的虛假對立,誘使“要教育家,不要教書匠”之類口號出爐。在它們的誤導下,有些一線中小學教師,如宗健梅所言,“不去做具體的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和研究,甚至鄙視常規教育教學工作,把扎扎實實的教育教學輕蔑地稱之為‘教死書’,把實實在在的教育工作者輕蔑地稱之為‘教書匠’,卻進行宏觀的、不切實際的理論研究,說一些專家們常說的話,寫一些學者們已經寫過的文章?!鄙菡勔恢虢獾睦砟?,執迷于建構教育流派或教學模式,輕視學科教學知識打磨和積淀,最終將導致教學荒蕪。
故而,教師要重拾工匠精神。這是我國時代精神的需要,也得到了當代學術研究的印證。上世紀哲學研究的實踐轉向及其對社會學、教育學的影響,都為技藝經驗的合法性、奠基性和重要性做了“背書”。
這些學術思想資源包括:存在論層面,__對“用具透明性”的現象學描述;認識論層面,__對緘默知識與名言知識之關系的“冰山比喻”;語言哲學領域,__對“知道什么”和“知道怎么做”的區分和__的“相似的看待”“相似的處理”;在社會學領域,__揭示的“實踐邏輯”;在教育學領域,__的“教師個人實踐知識”和__的“教學機智”等。
簡言之,教育教學不僅是科學,而且是藝術。作為藝術,它總有一些地方沒有道理,總有一些地方不講道理,也總有一些地方講不出道理,教師只能靠技藝經驗。
工匠精神心得體會篇8
當我翻開那一本用燙金色印刷字體一位名叫付守永大師寫的《工匠精神》的時候,幾乎是一氣呵成看過了這一部著作,似乎它并不深奧,但中間的故事直入主題,頓時讓我明白了許多。我不僅僅在問自我,自我真的很迷茫,我們為什么工作,需要的是什么,一開始我個人覺得這不切實際,這個社會這個世界,人大部分都是自私的,有一句古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然而當我靜下心從新翻閱這么書的時候,我才慢慢發現,這種精神是多么的高尚與執著。是的,這不并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本書,這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態度,一種信仰,一種力量,這種精神與力量會催人奮進助人成長,直至造就職場的核心競爭力,這就是每一個樂觀、健康、進取向上的人應當具備的一種精神——先處理心境,再處理事情。
人有時候都是會累的,都會抱怨,工作忙,工作累,工作是受罪。都喜歡自由,喜歡家,因為在家覺得簡便自在不受束縛,于是我們越是抱怨,越是覺得累。越是覺得這簡直就是再受罪。從而我們會慢慢變的遲到早退偷懶服務態度不好等等對工作不認真負責的狀況屢屢發生,然而我們應當問問自我,這是不付職責的。
僅有員工將企業的事情當作自我的事業來做,將企業當作自我的家,才能夠造就一個充滿生機,具有活力的企業。
敬業會讓你出類拔萃。不要滿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現,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你才能成為企業里不可或缺的人物。超越平庸,選擇完善。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人一生追求的格言。有無數人因為養成了輕視工作、馬馬虎虎的習慣,以及對待工作敷衍了事的態度,終致一生處于社會底層,不能出人頭地。你工作的質量往往會決定你生活的質量。
我深刻領會到,使自我由浮躁變為腳踏實地,由隨波逐流,循規蹈矩變為進取主動工作,真正把熱愛企業、熱愛崗位、全心全意履行崗位職責落在實處。無論從事什么行業,僅有全心全意、盡職盡責地工作,才能在自我的領域里出類拔萃,這也是敬業精神的直接表現。不論你的工資是高還是低,你都應當堅持這種良好的工作作風。
其實工作就是一種修行,在修煉的道路上我們應當披荊斬剌,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冷諷熱嘲,使自我變的強大。“用心做事”是一種人生原則,它能使自我在生活中學到更多,做得更好,僅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出色?!坝眯淖鍪隆笔菍ぷ鲝娏业穆氊煾泻驼_的思維方式。態度決定一切。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著人生的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當我翻開那一本用燙金色印刷字體一位名叫付守永大師寫的《工匠精神》的時候,幾乎是一氣呵成看過了這一部著作,似乎它并不深奧,但中間的故事直入主題,頓時讓我明白了許多。我不僅僅在問自我,自我真的很迷茫,我們為什么工作,需要的是什么,一開始我個人覺得這不切實際,這個社會這個世界,人大部分都是自私的,有一句古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然而當我靜下心從新翻閱這么書的時候,我才慢慢發現,這種精神是多么的高尚與執著。是的,這不并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本書,這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態度,一種信仰,一種力量,這種精神與力量會催人奮進助人成長,直至造就職場的核心競爭力,這就是每一個樂觀、健康、進取向上的人應當具備的一種精神——先處理心境,再處理事情。人有時候都是會累的,都會抱怨,工作忙,工作累,工作是受罪。都喜歡自由,喜歡家,因為在家覺得簡便自在不受束縛,于是我們越是抱怨,越是覺得累。越是覺得這簡直就是再受罪。從而我們會慢慢變的遲到早退偷懶服務態度不好等等對工作不認真負責的狀況屢屢發生,然而我們應當問問自我,這是不付職責的。僅有員工將企業的事情當作自我的事業來做,將企業當作自我的家,才能夠造就一個充滿生機,具有活力的企業。敬業會讓你出類拔萃。不要滿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現,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你才能成為企業里不可或缺的人物。超越平庸,選擇完善。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人一生追求的格言。有無數人因為養成了輕視工作、馬馬虎虎的習慣,以及對待工作敷衍了事的態度,終致一生處于社會底層,不能出人頭地。你工作的質量往往會決定你生活的質量。
我深刻領會到,使自我由浮躁變為腳踏實地,由隨波逐流,循規蹈矩變為進取主動工作,真正把熱愛企業、熱愛崗位、全心全意履行崗位職責落在實處。無論從事什么行業,僅有全心全意、盡職盡責地工作,才能在自我的領域里出類拔萃,這也是敬業精神的直接表現。不論你的工資是高還是低,你都應當堅持這種良好的工作作風。其實工作就是一種修行,在修煉的道路上我們應當披荊斬剌,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冷諷熱嘲,使自我變的強大?!坝眯淖鍪隆笔且环N人生原則,它能使自我在生活中學到更多,做得更好,僅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出色?!坝眯淖鍪隆笔菍ぷ鲝娏业穆氊煾泻驼_的思維方式。態度決定一切。
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著人生的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
工匠精神心得體會篇9
很多人認為工匠精神意味著機械重復的工作模式,其實工匠精神有著更深遠的意思。它代表著一個集體的氣質,耐心、專注、堅持、嚴謹、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等一系列優異的品質。
工匠之行,在行動中體悟修行的樂趣,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在于每一個人身上,心中。長久以來,正是由于缺乏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才讓我們的個人成長之路崎嶇坎坷,這種缺乏也讓持久創新變得異常艱難,所以,在資源日漸匱乏的后成長時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
看過一則報道,說的是:截止2012年,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為什么這些長壽的企業扎堆出現在這些國家,是一種偶然嗎?他們長壽的秘訣是什么呢?研究者發現他們都在傳承著一種精神——工匠精神!
“在我們的生活中,取得某一方面的異于常人的成就,方能給你帶來真正的滿足感。而取得這種成就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熱愛這一部分的工作?!辈豢煞裾J,“工匠精神”是一種奉獻精神。它可能默默無聞,無私地貢獻著自己的光和熱,從而確保了一個集體的正常運轉。試想,若沒有這種精神,一個集體將會怎樣?作為你所在的集體中的一分子,我們都應認識到“今天我以我所在的集體為榮,明天集體以我為榮”,“我是這個集體中的一員,我應該對我的集體負責”。
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應該有工匠精神。比如:在學習的時候,我們要用一種執著、精益求精的工匠態度積極的面對學習,將學習中的任務當做工藝品去雕琢。在生活當中,不要再大費力氣去尋找什么捷徑了,承擔責任,把自己當下的做好,捷徑可能就來了。所以請大家在學習生活中做到精益求精,腳踏實地,傳承工匠精神,做一個熱愛集體的成員。
工匠精神心得體會篇10
很久以來就對付守永的著作《工匠精神》有所耳聞,近日有幸拜讀,讀罷掩卷,心中感觸良多,我被書中精彩紛呈的小故事和作者入木三分的道理闡述震撼著,現將感想列出一二,與大家共同探討。
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樣,對自我所從事的工作進行過深層次的思考,到底值不值得全心付出在又苦又累的時候會想:反正都是發那么多工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是更舒適愜意嗎工作和生活到底怎樣平衡等等……此書以全新的角度解答了這些問題,并告訴我們,工匠精神不是枯燥機械的、僵硬死板的,而是一種熱愛工作的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的態度,它不只是一種付出,更是一種獲得,擁有工匠精神無論對自我還是和對企業,都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喬布斯曾說:“工作將占據你生命中相當大的一部分,從事你認為具有非凡意義的工作,方能給你帶來真正的滿足感。而從事一份偉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熱愛這份工作”。不可否認,“工匠精神”是一種奉獻精神。它可能默默無聞,無私地貢獻著自我的光和熱,從而確保了企業的正常運轉。試想,若沒有這種精神,企業將會怎樣作為公司中的一分子,每個人都應認識到“今日我以公司為榮,明天公司以我為榮”,“我是公司中的一員,我應當對公司負責”。如果不作奉獻的話,整個公司最終將會失去贏利的機會,受損失的不僅僅是公司,還有公司的成員,當然也包括自我。所以,為了公司的利益,也是為了自我的利益,必須要摒棄那種“馬馬虎虎就能夠”的想法。一份職業,一個工作崗位,是一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保障。同時,一個工作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需要。我以往聽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東漢時有一少年名叫陳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業。一天,其友薛勤來訪,見他獨居的院內齷齪不堪,便對他說:“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他答道:“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安事一屋”薛勤當即反問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蕃無言以對。這個故事生動的證明,僅有踏踏實實做好小事,才有做大事的本
事,僅有兢兢業業圓滿完成自我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公司的興旺乃至整個社會的繁榮才有可能實現啊!
總之,態度決定一切,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著他的人生態度,僅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得出色,才會為企業做出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