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振興的心得
黨的_以來的脫貧攻堅實踐,積累起具有長遠啟發意義的經驗。比如,全黨動手、舉國之力,形成全國上下攻堅的合力。280多萬駐村干部、第一書記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他們來自五湖四海,為貧困群眾帶來了資源、技術和發展思路,這正是扶貧合力的生動體現。比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通過精準“滴灌”提高扶貧效率。貧有百樣、困有千種,扶貧就有千百種方案,就會付出千百倍努力。比如,產業扶貧、扶志扶智,為脫貧攻堅制造可持續的內生動力。發展產業讓農民從田間走向車間,鼓勵創業催生無數致富能人,扶志扶智提振農民奮斗追夢的精氣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形成脫貧攻堅的造血功能和內生動力,才能防止返貧,鞏固脫貧成果。可以說,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不僅以實際行動加速了世界減貧進程,也為全球貧困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展望未來,中國人民將歷史性地擺脫絕對貧困,共同邁入全面小康,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將得到更為有力的驗證。一個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政黨,一個以人民為堅實根基的國家,其征途必定是星辰大海,其未來必定是其道大光。
人才振興的心得篇2
一、政策保障,惠農助農
加強農業政策的引導、示范與保障作用。時刻秉持農民利益為優先的原則,完善農業政策。建議如下:第一,緊跟時代步伐,加快政策實施進度,研究農村集體經濟改革和“三變”等,進一步解放生產力;第二,根據不同農作物以及核算標準,分類分層制定政策措施。第三,更加注重科技興農政策、農作物期貨保險政策等新政策的研究與實施。
二、生態宜居,綠色崛起
“生態宜居”應從四點著手。一是強化鄉村環境治理,從垃圾、污水治理,到畜禽糞便、農業廢棄物的回收,都要精心細致。二是加強鄉村設施改造,不僅要完善鄉村飲水、道路、通信、文體等公共設施,更要妥當保護和維護鄉村傳統建筑。三是做好鄉村的“五化一色”工程,即綠化、美化、凈化、硬化、亮化“五化”和打造鄉村特色。四是確保公共安全,
做到治安良好、民族融洽、社區親和,并能有效抵御自然災害。最終將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三、科學治理,激發活力
構建創新型鄉村基層治理新模式,把返鄉青年、致富能人、“新農人”、大學生村官等人才納入治理體系中,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形成輻射效應,激發鄉村建設各主體的積極性與創造活力,創新發展思維方式,有效整合生產要素、爭取稀缺要素、流轉閑置要素,達到效益的最大化,以此帶動廣大農民發展致富。
人才振興的心得篇3
前不久,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上映,引發了廣泛的“家鄉”熱潮,劇中以醫療、旅游、教育、生態、建設五個方面為主線介紹了當下基層干部、人民群眾最樸素的美好生活寫照。說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020年作為“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十四五”規劃的編制之年,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做好“兩個五年”計劃轉折的銜接,基層干部要用“興”為家鄉“謀”好發展。
“興”醫療,為家鄉百姓“謀”健康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從“我用老家的蒲公英就好,不用手術”到“家鄉的蒲公英算是保住了”的過渡,最真實地表達當下醫療保障的發展。偏方雖偏,但是基層干部的覺悟不能偏,應時刻把百姓健康放在首位,全面普及醫療政策,少花錢、看好病、解擔憂,提高百姓醫療保障就是提高百姓的歸屬感、幸福感、滿足感?!熬谱泔堬柌庞辛飧苫睢?,“人民健康才能加強祖國建設”,只有全方位提高醫療保障,才能保住家鄉的“蒲公英”。
“興”旅游,為家鄉百姓“謀”經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員干部應加強鄉村旅游建設,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以景帶人、以景創收,帶動集體經濟發展,實現全民小康、全面小康。以“十三五”規劃收官,向“十四五”規劃邁進的熱血,大力推動鄉村振興。永葆只爭朝夕、真抓實干的精神,讓水更綠、讓山更青,抓住時代發展的“黃金期”,時刻牢記“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興”教育,為家鄉百姓“謀”人才
強調,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育才造士,為國之本”,影片中“二加二等于掰”這個梗多次出現,等于八的當上了家鄉村長,等于六的當上了家鄉書記,雖然小時候算術答案并不正確,但是教育給他們帶來的選擇卻是正確的。人才的培養能夠提升基層建設,加快祖國的發展。為教育事業保駕護航是基層干部義不容辭的責任。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為根本目標,最終實現造福人民。
“興”生態,為家鄉百姓“謀”環境
“好好學本事,回來讓這里變個樣子”來自影片中高媽媽寄托給自己學生的希望,電影中這名學生應該是每一名黨員干部的縮影?!笆肿S土我不放,緊緊貼在心窩窩上”,“黃土”是一個心結,更是一個承諾,一個改變生態環境的承諾。強調,“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鶎痈刹恳瀼芈鋵崱拔逦灰惑w”的總體布局,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提升自身的責任感、使命感。建設美麗家鄉、美麗中國,為百姓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人才振興的心得篇4
__在__報告中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鄉村發展,實施鄉村振興,對促進社會協調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意義重大。
13億多中國人中,有著近10億農民,農村成為了中國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民、農村、農業問題關系“幸福百姓”獲得感的提升,關涉“美麗鄉村”愿景的實現,關乎“鄉土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但隨著社會變革的急劇轉型,三農問題成為了我們心頭難以放下的牽掛?!爸勺訝恳聠?,歸來何太遲”,鄉村振興已刻不容緩,而只有讓人們愿意回、回得去、留得下,鄉村振興方有希望。
鄉村振興,我認為農民必須富,讓人們愿意回。鄉村若是“梧桐樹”,便會引來鄉賢游子們這些“金鳳凰”,正所謂“家有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鄉村的振興發展的對“城歸”的引力第一要義就植根于農民生活的富足,從產業發展、社會保障、就業創業、社會治安、養老方面成為農民最為關心最為迫切的問題,只有為農民生活奠定堅實的生活保障,方才能調動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積極性;與此同時,農民工返鄉,又能夠不斷促進廣袤鄉鎮百業興旺,以創業促就業、增收入,從而打開了農業現代化、城鎮化乃至新農村建設的新局面,從而又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有力助推器。
鄉村振興,我認為農村必須美,讓人們回得去。農村是農民的家,每個人都期望自己的家能夠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改變農村環境,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還農村以“松月夜生涼,風泉滿清聽”的隨意而居是游子們的虔誠向往。而當農藥化肥的使用污染了塊塊土地;當生活垃圾玷污了彎彎清泉;當秸稈焚燒污濁了朗朗晴空,鄉村的土壤、水體、大氣的污染直接影響菜籃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何談夯實返鄉回歸之基?失去了鄉村清新的空氣、干凈的水質、安全的食品,鄉村振興就失去了游子們的青睞,就失去了永續利用的戰略資源,何談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建設才是鄉村振興的依托。
人才振興的心得篇5
從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的“大包干”到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交易市場的建立,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的背景下,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歷經40年的不斷探索演進,已使農村的土地經營方式、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巨變。其變化之快,變化程度之深,變化范圍之廣,既前無古人,更是世界罕見,不得不讓人感嘆,這也是“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農村的面貌、農業的生產方式和農民的生活均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經過40年的發展,我國的農村改革包含以下幾個階段:探索階段,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廢除人民公社體制,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鎮人民政府,發展鄉鎮企業,初步形成和基本確立了家庭承包經營制度。鄉城互動階段,隨著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確立,開始啟動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以搞活農村商品流通、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實現村民自治為重點,促進城鄉要素流動,農村改革繼續穩步推進。全面推進階段,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穩定與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推進鄉鎮企業體制創新,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村改革得到進一步深化。城鄉統籌階段,健全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深化糧棉流通體制改革,建立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擴大農業對外開放,改革農村稅費制度,創新農村金融制度,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城鄉發展一體化制度,農村改革進入了城鄉統籌的新階段。全面深化階段,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圍繞抓關鍵補短板,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和其他領域各項改革,注重改革的全局性、系統性、協同性,著力深化農村體制機制創新。
縱觀40年發展歷程,農村要發展必須有好的政策作支撐,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定然會給我國農村帶來天翻地覆的巨變。
人才振興的心得篇6
黨的十九屆五-指出,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藍圖猶如一張答卷,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消滅剝削、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作為始終不變的追求和使命,如今到了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環節,全面小康社會這道大題即將得出答案,怎樣才能得高分,需要我們答到“點”上。英語單詞的point有論點、觀點、重點等含義,諧音“破硬特”,只有找準脫貧攻堅的關鍵點、結合點和發力點,才能讓貧困戶脫貧不返貧,走穩小康路。
脫貧攻堅需找準“破”的“關鍵點”。人們常說“不破不立”“置之死地而后生”,雖然每一個貧困戶致貧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思想上的“窮根”不除,脫貧攻堅就難以有持久的動力。因此要破除舊思想,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讓貧困戶走出“觀念上的貧困”誤區,實現從“要我富”到“我要富”的轉變,讓他們徹底消除“等靠要”思想,見賢思齊、人心思進,讓貧困群眾擁有改善困境的希望和信心,從而調動起他們自食其力、自力更生、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斗志和激情。
脫貧攻堅需找準“硬”的“結合點”。萬夫一力,天下無敵。脫貧攻堅不是扶貧人員的“獨角戲”,而是各級黨委政府和整個社會的“大合唱”。要把“單兵作戰”變為“團隊戰斗”,形成“全民皆兵”的氛圍,匯聚起黨和政府、社會各界的合力,讓千千萬萬個你我他擰成一股繩,讓涓涓細流匯成百川成海的澎湃力量。在當下脫貧攻堅即將進入尾聲,但對貧困戶的持續幫扶和跟進不能丟,要通過“城鄉結對共建”“幫扶志愿服務”“農民工技能培訓”等一系列扶貧幫困措施,標本兼治、精準治“病”,讓貧困戶“硬”起來,真正實現“立”起來。
脫貧攻堅需找準“特”的“發力點”。如何讓貧困戶持續“保增收”和“穩增收”,需要根據貧困戶的不同地域、文化特點,針對性地開展培育和就業輔導等工作,建立長效幫扶機制,確保脫貧不返貧。要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扎實推進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建設,著力提升鄉村產業扶貧水平,在打通貧困鄉村的路、水、電等基礎設施的基礎上,持續改善住房、上學、看病、養老等公共服務,讓農村環境美起來、產業旺起來、村民富起來,確保貧困戶端上“鐵飯碗”,走穩“小康路”。
每一名黨員干部都是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者、書寫者和見證者,只有答到點上,才能寫出滿分作文,交出讓人民滿意的高分答卷。
人才振興的心得篇7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人的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前提和重要支撐?!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破人才瓶頸制約。因此,要把人的因素和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夯實留人、聚人、興人氣舉措,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讓更多人及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
缺人氣、缺人才是目前鄉村面臨的最大難題。在一些偏遠農村,農業產業日益凋敝、農村人口“空心化”嚴重。即便是在一些相對富裕地區,鄉村與城市在享受公共服務和文化生活上等方面也存在不少差距,難以留住人特別是年輕人在家或返鄉,難以吸引優秀人才在鄉村大展手腳,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鄉村發展和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需要留住人的鄉愁。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大多數年輕人追尋更多的發展機遇,向往城市的繁華,放棄了生養的家鄉。但鄉愁是一種情懷,是指引人返鄉的指路明燈。報告指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樣的鄉村振興戰略讓背井離鄉的人們看到了機遇,也漸漸吸引人重回家鄉,要讓他們真切感受到在家鄉一樣可以賺錢養家,一樣可以干事創業。只有讓每一位農民群眾看到農村的發展潛力,感受到農村的發展動力,感知到農村的發展引力,他們才能以幸福感、獲得感、歸屬感為號召,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總要求,留住鄉愁,回到家鄉,振興鄉村。
鄉村振興需要激發人的活力。近年來,隨著各級政府對“三農”問題的關注程度不斷加大,一些年輕大學生、“能人”企業家回鄉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但激發的力度還不大,一定要把到農村一線工作鍛煉作為主要磨礪人才,甚至是培養干部的重要途徑,形成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流動的用人導向,并要有意識發揮本地能人和鄉賢能人引領作用,用制度煉化人才、用人才吸引人才、用人才帶動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