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19感受心得
看完電影,我感慨萬千,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中國代表在驅車趕往巴黎的路上被圍困毆打,以至于在巴黎和會的開始就被其他國家的代表嘲笑?為什么日本帝國敢在戰敗的情況下,還如此猖獷的要求中國代表作出讓步?為什么中國的熱血青年和留學生在抗議的同時,被無情地毆打?而又是為什么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參加和會的代表從開始的五個變成了僅僅的三個,卻還依舊無法有發言權呢?記得有人說過:中國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不是中國代表的無能,也不是中國代表情愿被其他國家的代表踩在腳下。從這部影片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失敗,不僅僅是一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其他帝國勢力的強大,集團的私欲不斷地膨脹,在占有欲的驅使下,他們不斷的向外擴張勢力,都想侵占中國這塊沒有反擊之力土地,而且都不希望中國在東方崛起!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當時中國的落后,清朝政府的腐敗,當局統治者的懦弱無能!即使有些許有志青年也無法挽回這段沉痛的歷史,有多少熱血青年的舉動不是被統治者無情地抹殺!這就直接的導致了中國在巴黎和會的失敗。我們都不情愿看到事情還是無情的發生了。落后就要挨打!這句話一點也沒有錯,在和會結束后,中國的熱血青年再次的憤怒了!
在影片中中國的代表更是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驅車趕往巴黎和會現場被圍困毆打時,他的內心是平靜的;在被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嘲笑時,他的內心依舊是平靜的;在會見法國重要代表時,從言談表達中可以知道他仍然是平靜的。然而在得知中國參加和會的代表即將被減少為三人時,他立即和其他代表商量,進一步和法國重要代表斡旋,當被婉言拒絕后,他憤怒了!在巴黎和會的現場,面對日本帝國主義代表的無理取鬧、滑稽之談,他真的憤怒了,從他的言詞可以看出一顆愛國的心在跳動。他的言語鏗鏘有力,讓日本帝國主義代表無言以對。
當中國有機會取得勝利的同時,清朝腐敗政府作出屈辱的讓步,他憤怒了,在離開的時候,他的心傷了。但是他還是強忍著淚水和悲痛,在和約即將簽字的現場,表明了自己的觀點,表明了全中國有志青年的觀點。在他的言辭中,我們不僅聽到了他的憤怒,更聽到了一個民族即將奮起的聲音。不僅是他在努力著,全中國的有志青年都在努力著。他的好友在和會的同時不斷地爭取中國能夠得到應有的公平,不斷的在各處激憤的演說,號召有志青年奮起。在烈日下他慷慨激揚,不知疲倦的演說!在暴雨下他依然如故,他的演說帶動了中國的有志青年,也代表了當時中國熱血青年的心聲,為了中國能在巴黎和會取得勝利,他瞞著妻子,帶著自己的遠大理想,崇高目標自feng了。一個個熱血青年為祖國的勝利事業奉獻了自己的寶貴生命。
通過觀看這部電影,我了解到一個國家的強大不僅要在土地和人數上強于別的國家,更重要的是在綜合實力上。而中國的崛起更是離不開那些有志青年的努力,他們前赴后繼,不怕流血犧牲。不斷為國家和人民獻計獻策,為中國的崛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讓我更清楚的了解了這段歷史,也對這段歷史有了新的理解。我們要銘記這段歷史,不斷的鞭笞自己前進,盡個人最大力量讓祖國屹立于民族不敗之林。
我的1919感受心得篇2
落后就要挨打,這是近代史直接告訴我們的道理,它告訴我們自1840年以后中國如何被迫簽訂一個個不和理條約。甚至在一戰結束后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竟然沒有得到戰勝國應有的待遇,沒有得到在戰前各盟約國給出的承諾。甚至中國的主權也遭到破壞——山東屬于我國領土卻被日本搶去。
《我的1919》這部電影向我們證明,當個人很“要強”,但國家太弱,那么這個人是要吃虧。同時也展現當時帝國侵略者為了自身的利益把中國的利益出賣了,也把中國被日本侵略的事實生動的展現給觀眾。同時也表明了當時中國政府的腐敗,為了自身的利益,向日本妥協把國家的主權出賣了。
但中國也有自己的“脊梁”,也有那些為國家利益,把自己的時間自由,甚至生命獻給國家的人。顧維均是巴黎和會上中國的代表之一,為了中國的利益不斷的掙扎著,與外國侵略者斗智斗勇,不顧個人的安危。同時又不顧但是腐敗政府的命令,以國民的利益為重,拒絕在戰勝國合約上簽字,生動的展現了中華民族那種為民族的利益頑強的抵抗外來的侵略,同時也表現出了中華民族所固有的愛好和平,希望與其他民族友好的相處,熱于助人的傳統美德。
同時也展現了當時熱血的中華兒女為中華民族的兒女用不同的方式來保衛中國的利益,顧維均從小到大的兄弟,中國革命的一位革命者即使在國內被迫離開,但在國外仍堅持自己理想,仍在外國不斷的奮斗,帶領中國華人維護國家的利益,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不忘告訴自己的妻子國家已是一片熱土,中國的覺醒必將帶領中國走向光明,因為中國兒女的血是熱的。他們不愿自己的同胞,國家受到侵略。同時也展現當時新的思想流入中國,中國的思想領域也開始活躍起來。由顧維均與朋友的爭吵可知,思想的活躍 必將推動中國革命的進步。
同時這部電影也展現了“美學與史學”的完美結合,在最后顧維均的朋友去世所展現的雄雄烈火,不僅表現了中國人的憤怒,同時也表現了中國革命烈火在雄雄燃燒,中國將在世界的叢林中站起來,中國將會結束受侵略的歷史。因為有那些為了中國利益犧牲自我的中華兒女,他們不怕危險在屈辱的外交上仍用智慧展現中華民族的精神——自強,自尊,自愛。
我的1919感受心得篇3
1920__年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界線;
1920__年是中國第一次對西方列強說“不”。
這是一段怎樣的歷史?這是怎樣屈辱得像蟲子一樣走過的一百年?中國人,在近代史上,能算得上是“人”嗎?我們咬緊牙關,我們忍辱偷生,四萬萬中國人,鍛煉出了多少中華之魂,磨礪出了多少華夏脊梁?
啊!一段血淚史,幾多辛酸淚!
《我的1919》,一次生動而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又一次警鐘長鳴,給我們以居安思危的訓誡!
本片描述上世紀初,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為中國政府全權代表參加1920__年巴黎和會的種.種經歷和他的摯友華裔留法愛國知識分子肖克儉,為抗爭列強,喂討回正義,在凡爾賽宮廣場自焚的感人肺腑的事件。
1920__年中國推翻封建王朝滿清帝國。
1920__年中國爆發了倡導科學、民主的“五·四”運動——這是中國接觸了西洋文化所孕育出的一段文化歷程,它標志著中國現代史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在“五·四”運動直接的影響下,中國參加巴黎和會的代表團拒絕在合約上簽字。
電影《我的1919》通過中國外交使團在“巴黎和會”上,拒簽“凡爾賽和約”的歷史事件,生動展示出80年前中國外交風云,謳歌了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漲的愛國激情,同時也揭示了”弱國無外交”這樣一條真理。影片著重表現和描寫;顧維鈞作為中國政府全權代表,在“巴黎和會”上維護國家尊嚴、保衛中華民族權益。拒簽“凡爾賽”條約的光輝偉績和肖克儉為國為民請命、抗爭帝國主義列強的感人肺腑的歷史故事,真實地再現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國際社會和國際關系。
影片充分表現了作為“弱國”的中國,在列強的國際社會中討回正義,討回平等是何等的艱難。但是,中國終于挺起胸膛,第一次面對列強說:不!從此開始了中國上世紀新的篇章,是中國人民覺醒而奮起的出彩華章!
“弱國無外交”,又一次被提到了案上,這是飽含悲痛的五個字,這是深刻烙印在從近代開始所有中國人心上的字。我們必須時刻記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銘記!
因為,我們為了這五個字,失掉了多少領土,失掉了多少白銀,失掉了多少自尊,失掉多少中華好兒女……我們付出的太多太多,我們不能也不要重蹈覆轍,悲劇性的歷史,就堅決地讓它永遠留在昨天吧!
“弱國無外交”,告訴我們國強才有說話的權利,說話才能有被聽見的權利。當時的中國從官到民,從內到外,從陸征祥這樣的高官到顧維鈞這樣的青年外交家,從肖克儉這樣的熱血青年到梅這樣的巾幗志士,有如此眾多的仁人志士,為什么中國還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為當年的中國,是一個誰也可以來分一杯羹。誰也可以隨意踐踏一腳的國家。
那么,即使有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如何精彩地運用他特有的機智,幽默,巧取,以一塊懷表怒嘲日本代表,如何以他的個人才華和人格舌戰群敵;以及肖克儉如何如何奔走呼號,聲嘶力竭,如何壯酬國、慷慨赴死……在世界強權政治的大環境下,在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的絕對優勢前提下,通通都顯得蒼白無力了。
一顆再尖銳的沙礫,又怎么能敵得過一塊堅固而巨大的石頭呢?
“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樣!”這樣慷慨激昂而又字征辭嚴的話語又有什么用呢?充其量是贏來了讓娜母女的支持。有用么?無奈啊!
實際上,不論何時,國家強則外交贏的真理都是不變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來,我們建國初期為什么餓著肚子都要發展重工業,為什么艱苦卓絕都要研究原子彈氫彈,為什么你排除萬難都要鉆探油氣田。或者說為什么如今的朝鮮要發展核武器,為什么當代的印度要搞航天。
為的就是能在世界的舞臺上說一句有分量的話,為了能在這個地球上站穩腳跟,不致像魯迅先生說的,被開除:“球籍“啊!
請13億的中國人牢牢記住吧:弱國無外交!在這個和平年代,我們更需要這句話常響耳畔。須知未雨綢繆,須知居安思危,或許是臥薪嘗膽。
我的1919感受心得篇4
“1920__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中國政府提出廢除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取消‘二十一條’,收回日本在大戰時奪去的德國在山東的特權,美英等國操縱會議,無理拒絕中國的正義要求。中國爆發五四運動,全國人民為拒簽和約進行斗爭,在巴黎的中國代表沒有在和約讓簽字。”——《中國近代現代史》
終于看了期望已久的《我的1919》這部電影,這并不是一部新電影,甚至有點老。早在我讀高一的時,歷史老師就推薦我們去看這一部片子。但由于種.種原因,觀看的時間一再推后。
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極好的電影,它不像平??吹哪欠N戰爭片,整片充滿著鮮血和槍炮聲,但是,它無時無刻不充滿看不見的硝煙,充滿著悲壯。1920__年是個特殊的時間,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點。
1920__年,歷時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20__年初,中國駐美公使顧維鈞作為本國政府的全權代表赴法國參加巴黎和會。中國雖然是戰勝國,但在和會上卻處處受到歧視,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更企圖繼承德國在膠東半島的特權。辯論會上,顧維鈞慷慨陳詞,從歷史、人文等諸多方面闡明中國必須收回山東的嚴正立場,由此獲得全世界與全國的一致稱贊。
為爭取在法華工的同工同酬,顧維鈞的好友肖克儉在巴黎組織游行罷工,遭到法國警察逮捕。獲釋之后,他仍然積極投入喚醒民眾的工作。然而,他和朝鮮革命者一起爆炸日本代表團所住旅館的偏激行為使朝鮮和中國成為輿論矛頭的指向。
巴黎和會最終拒絕了中國的正義要求,決定由日本繼承德國在膠東半島的特權。國內由此爆發了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肖克儉等人也在巴黎集會抗議。而軟弱的北洋政府竟然逼迫代表團在和約上簽字。代表團團長陸徽祥等人左右為難之下只好出走,代表團僅剩顧維鈞和王正廷兩人仍在堅持外交斡旋。肖克儉眼見帝國主義列強重新瓜分中國的現狀,憤然給愛妻留下遺書,在凡爾賽宮廣場舉火自焚。這是這部電影的內容。
當我看到顧維鈞為了爭取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五個席位,他和陸征祥總長前去拜訪法國總統克里孟梭,表現得不卑不亢時;當我看到美國充當“和事佬”,希望中日能友好協商解決山東問題,當日本貌似公正友好地表示不會攫取山東的主權而只是擁有在山東行使經濟特權時,他毫不客氣地諷刺日本是撿個錢包把錢拿走還給主人一個空錢包,憤然離席時;當我看到他在面對個大國的刁難時,他頂住國內政府的壓力,發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說,斬釘截鐵的指出:“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闭Z出驚人,獲得全場一致的掌聲時,我的心情是何等的激動,我為他感到自豪,他是一個真正頂天立地的英雄。而當我看到肖克儉因為組織留學生抗議,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講,直至最后一書告愛妻,在凡爾賽宮廣場自焚,我為他而心痛,為他而憤怒。他要用他的熱血來喚醒沉睡的中國人民。然而當時在他們背后的是一個軟弱無能的政府,也許正是印證了那一句至理名言“弱國無外交”,當時的政府竟然會要求代表團在和會上簽字,他們完全不顧及人民的想法。
巴黎和會是失敗的,但我個人覺得,它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真因為這個巴黎和會,才有了五四運動,我們要感謝顧維鈞,是他拒絕簽字,因為這樣,1920__年才成為了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的分界線,才成了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界線。1920__年6月28日,中國人民終于第一次向列強說“不!”
“弱國無外交”,這是飽含悲痛的五個字,這是深刻烙印在從近現代開始所有中國人心上的字。我們必須時刻記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銘記!
因為,我們為了這五個字,失掉了多少領土,失掉了多少白銀,失掉了多少自尊,失掉了多少中華好兒女……我們付出的太多太多,我們不能也不要重蹈覆轍,悲劇性的歷史,就堅決地讓它永遠留在昨天吧!
“弱國無外交”,告訴我們國強才有說話的權利,說話才有被聽見的權利。當時的中國從官到民、從內到外,從陸征祥這樣的高官到顧維鈞這樣的青年外交家,從肖克儉這樣的熱血青年到梅這樣的巾幗志士,有如此眾多的仁人志士,為什么中國還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為當年的中國,是一個誰也可以來分一杯羹、誰也可以隨意踐踏一腳的國家。
我的1919感受心得篇5
前些天,班里同學一同觀看了影片《我的1919》,這部影片講述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末,屬于勝利國的中國,卻在巴黎和會上只得到兩個席位,并在多次談判中飽受欺辱,直至最后拒絕簽定凡爾賽合約的事。由于事件過程發生在1919年,所以片名為《我的1919》,片中的“我”則是整部影片的主人公:悲哀的外交才子-----顧維鈞。
1919年,正是國內動蕩,外交緊張,英雄輩出的年代,李大釗、聞一多、魯迅以及數不勝數的偉大思想家或政治家出自這個年代??捎捌械念櫨S鈞還有另一過人之處----雄辯。電影開始不多久,顧維鈞剛來到大使館就隨陸征祥總長就中國席位一事與法國總統克里孟梭進行秘密會晤,當時,顧維鈞的不卑不亢的態度,嚴厲堅定而又不至于咄咄逼人的話語,將他在外交上的天才展露無疑,克里孟梭也對他十分賞識,可中國終究只有兩個席位。辯論會上,顧維鈞利用日本外交官的丟失手表,發表了一場慷慨淋漓的演講,動人心,鼓壯志?!澳銈內毡?,在全世界的面前,偷了整個山東省,山東省的三千六百萬人民,該不該憤怒呢?四萬萬的中國人該不該怒呢?……中國人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句句熱烈澎湃的話語,讓各國議員無不在下面交頭接耳,點頭默嘆。
亂世多英雄,英雄多磨難。堅定正義的的顧維鈞卻多次遭到同伴的誤解,辯論會后,他的同伴都說他太氣勢逼人,鋒芒畢露,不懂得外交方法,偷竊牧野男爵的手表,費大國風范??捎姓l能體會他的苦衷,每逢重任,所有人都把重任推給顧維鈞,都怕承擔不了責任,唯有顧維鈞單槍匹馬在各國領導面前代表中國談判、會晤,為山東問題而努力。顧維鈞的好友肖克儉也在責怪顧維鈞,說他懦弱無能,說談判無法解決問題。顧維鈞沒有一個知己,沒有一個支持者。僅靠一己之力,終究無法挽回。最終顧維鈞大義凜然的沒有簽下辱國的凡爾賽合約。
外交關系永遠是政治上最具有難度的題目?,F金,雖然社會較為安定,但外交并不順利,與美國,與日本…中國與許多國家之間都存在隱秘的問題,或因為領土,或因為資源,或因為歷史,數不盡的原因,數不盡的問題。
1919年的事件有著重大的意義,在外交、軍事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啟示,決不能盲目動用軍事力量,除非屬于自衛,再動用軍事力量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在國際上,外交事務上,定要謹慎,不卑不亢,因為這不是個人恩怨,一個人代表的是一個國家。
顧維鈞的事例值得我們思考,到底應當如何處理外交事務?很可惜,外交多變,沒有永恒的定論。不論怎樣,我們都應學習顧維鈞,遇事冷靜,熱愛祖國,讓中國在新世紀的競爭中取得勝利。
我的1919感受心得篇6
我的1919,不是顧維鈞的1919,也不是肖克儉的1919,而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1919?!}記
我的1919看了這部愛國電影,感觸挺深的,不僅僅是因為顧維鈞,也不僅僅是因為肖克儉,而是因為我是二十一世界的新青年,是祖國未來的一份子,我是一個有血有淚,有愛有恨的中國人。而我也相信,肯定會有很多有志青年和我有同樣的感受。
有血有恨。
弱國無外交,這是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一戰結束后,作為做出重要貢獻國,出席巴黎和會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反而由五個席位減少到兩個席位,顧維鈞等人為此據理力爭,卻終究沒能爭取到另外該屬于我們的位置,更可氣的是由中國代表團提出關于歸還中國山東主權的問題時,受到了日本的反對與阻撓。
有愛有淚。
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顧維鈞在承受著巨大的下,憑借自己出色的才華,過人的膽識,提出了: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博得了全場的掌聲。中國政府的妥協,顧維鈞拒絕簽字,轉身離開,留一下一句:“中國人民永遠記住這一天”。
中國外交在巴黎和會上失敗了,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什么呢?是時時刻刻要記住自己是骨子里流的是中國血?時時刻刻記住自己是一位中國人?還是?
肖克儉為了祖國而不惜拋棄深愛自己的妻子,而選擇自焚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吹侥且荒晃疑钌畹谋徽鸷沉?。他們是生活在那樣的背景下,處在小我與大我的環境,他們無從選擇,或者他們必須那樣選擇,他們以自己的方式保護著國家,民族的利益,他們以自己的方式來詮釋自己對中國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顧維鈞,是冷靜的,他從政捍衛了國家的尊嚴,他努力了。
肖克儉,是熱血的,他自焚告誡了中國要團結,他盡力了。
他們都是年輕的,他們都是充滿熱血的,但是他們又都是無奈的。
而我,落淚了,因為他們的勇敢,因為他們的偉岸,更為多多少少個在政場上,戰場上,為我們這個國家而努力的拼搏的人們,犧牲的亦或是留下的。而我,落淚了,因為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是顧維鈞,我是肖克儉,我又是怎么樣的呢?退縮?還是前進?我又能為國家勇敢一次,犧牲一次嗎?說真的,我不知道。
雖然,我被肖克儉的行我所感動,我也知道當時的他無從選擇,但是,他死了又能怎么樣呢?又能挽回些什么呢?難道中國那些年來為了國家死去的還少嗎?他們為何不采取其他的方式去拯救這個受傷的中國呢?他們的事跡,也讓我想到當今社會的一些負面新聞。尤其是富士康的新聞,從十跳到十六跳,在這個經濟飛速發展的中國,新一時代的青年就業越來越艱難,他們在家庭與社會的壓力的縫隙中求生存,在壓力面前,有的人選擇了堅強,有的人選擇了懦弱;有的人選擇了努力,有的人選擇了退縮;他們同樣有過理想,然而少數一部分卻因為承受不了壓力,而選擇了跳樓自殺。然而,他們有勇氣自殺,為什么就沒有勇氣活下來,改變一切呢?他們是無奈的,但是他們和他們又是一樣的性質?他們跳樓自殺,他們解脫了,可是這給他們的親人是一種多大的傷害呢?跟顧,肖比起來,他們太微不足道了,他們太脆弱了?,F在的在校大學生,也經常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事情,最后都選擇了逃避。如果他們在舊中國,人人都選擇退縮,那國家的威嚴何在?國家的尊嚴何在?中國是有著艱苦奮斗,勇往直前精神的國家,在敵人面前,我們能選擇退縮嗎?而正在接受各種壓力著的人們能選擇退縮嗎?
有人可能會說,他們不可能是顧維鈞,也不可能是肖克儉,更不是在1920__年,也更加不可能處在關乎國家的大事中。但是,我可以很認真的告訴你,你錯了,你真的錯了。因為你可以成為他們,最主要的是你愿不愿意成為他們。
姚明,籃球明星,豐田找他做形象代言人,酬勞是20__萬美元,相當于1億6000萬多人民幣,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姚明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直接兩字:不行。就像顧維鈞在國際交際場上,如果接受日本代表團的賄賂,就可以享受很大一筆財富,但是顧維鈞沒有,姚明也沒有。因為他們沒有忘記國恥,他們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他們堅強,他們有勇氣,他們骨子流著同樣的一股熱血中國血。
相反的,現在依然也有很多人和富士康一樣讓人失望的。我曾經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篇報道,一復旦20多歲的女大學生和一70多歲的外國佬談戀愛,而且還把一些親密的照片發到網絡上,雖然現在是婚姻自由的年代,但是她們又沒有想過這會有什么樣的影響?這是一個物欲橫流的年代,更多人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她們沒有骨氣,她們見利忘利,她們忘記了中國曾經的傷痛,中國曾經的恥辱。
還有當今非主流盛行,而他們都是一些90后,他們經常做些極端的事情,比如用刀在手臂上或者其他身體的部位,劃上一道口子,鮮血直流,然后拍照片,在經過電腦處理寫一些很傷感的文字:如果愛,請深愛。亦或是沒有你的日子我真的很孤單,之類的話語。他們經常泡網吧,經常逃課,對歷史沒有概念,甚至覺得他們是老古董,覺得雷鋒很虛偽,覺得董存瑞很傻,覺得如果自己身在---的時代自己也可以帶領群眾們反抗。現在的年輕人怎么了?怎么了?他們頹廢,他們沒有骨氣,他們享受著先輩們給他們創造的條件當作理所當然,他們,她們到底怎么了?我不否認也有部分沒有童話的有志青年存在,
看了我的1919我心情很沉重,顧維鈞,肖克儉的1919一直停留著我的腦海了,我想了很多,很多,他們的1919?中國的1919?中國現代青年的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