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是幾月幾號
重陽節是幾月幾號?
2023年10月23日星期一
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相傳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古老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歷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蘊含著祗敬感德、禮樂文明的深邃文化內涵。重陽節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古時南北各地風俗各異,先秦時期,各地習俗尚未融合流傳,重陽節習俗活動鮮見于文字記載。
關于重陽習俗活動有現存的文字記載最早見于《呂氏春秋·季秋紀》:“(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于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九月農作物秋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遠古時期,重陽節作為一種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毕鄠髯源藭r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據說這是受古代巫師(后為道士)追求長生,采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的宴會發展來的。《荊楚歲時記》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宴”。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本內容。
“重陽節”之名稱記載,始見于三國時代;至魏晉時,節日氣氛漸濃,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倍受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列為國家認定的節日。重陽節在歷史延續過程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隨著時代的發展,重陽節的文化內涵不斷延展豐富。
重陽節起始于上古,成型于春秋戰國,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唐代以后。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并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断男≌贩Q“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
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鄙纤扰c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這也是重陽節相關儀式、信仰的民間表現。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季節有了新的認識,九月祭火星的儀式逐步衰落。古代的祭儀情形可以從江南部分地區的重陽祭灶(家居的火神)習俗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
重陽節的傳說故事
重陽節的核心是尊敬長輩、設宴祈福、登高賞菊。重陽節最早是在戰國時期形成的,到了漢代被正式定為一個傳統節日。相傳東漢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住的地方被瘟魔纏繞,父母也因此而死。
于是桓景就到東南山拜師學藝,想要打敗瘟魔。桓景學成之后,他的師傅給了他一包茱萸葉子和一瓶菊花酒?;妇盎氐焦枢l,把茱萸葉子分給百姓,讓他們到高處去,這樣瘟魔就不敢靠近他們了,又喝了菊花酒,之后就去找瘟魔決斗,最終成功的將瘟魔殺死。從那之后,重陽節就產生了,并且還有插茱萸、喝菊花酒、登高的習俗。
重陽節的介紹
重陽節是指農歷九月九日那天,因為在《易經》中,“九”為陽數,“六”為陰,所以,農歷九月九日,“重九”,則為“重陽”,“九九”諧音“久久”,有長久之意,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因此,祭祖和敬老活動常常在重陽節進行。由王維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笨芍溃遘镙?、登高是重陽節的風俗,因此,重陽節又稱為“登高節”、“茱萸節”此外,因為在重陽有和菊花酒的習慣,所以,也稱“菊花節”,重陽節始出現在三國時代,見曹丕《九日與鐘繇書》中。
重陽節的歷史由來,重陽節最早形成于戰國時期,在唐朝正式被定為民間節日。
重陽節有什么習俗
一、九日登山
一有王維“遙知兄弟登高處”,二有李白《九日登山》,可見登高是重陽節的風俗之一,重陽佳節,秋高氣爽,登高可使人心曠神怡、健康祛病。
二、九日醉吟
所謂九日黃花酒,即是指菊花酒,農歷九月,菊花爭艷,因此九月又稱菊月,菊花象征長壽,菊花酒寓意“吉祥酒”,在重陽節有賞菊、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為“菊花節”,重陽節聚會飲酒、賞菊賦詩早已成為一種時尚。
三、佩茱萸
之所以王維詩曰: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因為在古代,插茱萸是重陽節的習俗,因此,重陽節又稱茱萸節。茱萸是一種具有特殊氣味的植物,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可以入藥,能消積食,治寒熱。所以,在古人重陽節佩茱萸希望可以辟邪求吉。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四、食重陽糕
重陽登高還與吃重陽糕有聯系,因為“高”與“糕”諧音,所以重陽登高,重陽吃重陽糕,登高吃糕,有步步高升之吉祥寓意,此外,還用于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
正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重陽節除了上述人人皆知的風俗習慣以外,各地也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以慶祝重陽佳節。如:在河北,重陽節有“追節”的習俗,即有姻親關系的家庭會互相送禮;在山東昌邑北部有諺語道:“喝了蘿卜湯,全家不遭殃”,所以有重陽節吃辣蘿卜湯的習俗;又如江蘇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于庭中等等。
重陽節不僅在中國有習俗,在國際上其他國家也有一些風俗,如:在韓國有吃花煎、花菜玩花煎游戲,放風箏的習俗;在日本有吃茄子,吃栗子飯祭菊等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