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秘書 > 寫作助手 > 心得范文 >

糧食安全心得體會簡短

時間: 奕玲 心得范文

糧食安全心得體會簡短【篇1】

古往今來,足食都是治國安邦的首善大舉。古人講,民以食為天,“洪范八政,食為政首”。對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糧食安全尤為重要,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舉措,取得了舉世稱贊的`成就,現在,我國已比較穩定地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生產世界1/4的糧食,養活世界1/5的人口。這是對世界糧食安全的重大貢獻,用實際行動回答了誰來養活中國人的問題。

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國家領導人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強調只要糧食不出大問題,中國的事就穩得住。今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抓緊構建新形勢下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我們要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深刻理解、準確把握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豐富內涵。

把握戰略立足點,始終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糧食生產國和消費國,受耕地、淡水等資源約束,糧食有缺口是客觀現實,需要有效利用國際市場和國外資源。但十幾億中國人不能靠買飯吃、討飯吃過日子,我們的飯碗要主要裝自己的糧。這是因為:一方面,國際市場調劑空間有限。目前全球糧食貿易量僅有5000億斤—6000億斤,不到我國糧食消費量的一半,大米貿易量700億斤左右,僅相當于我國大米消費量的1/4,既不夠我們吃,也不可能都賣給我們;另一方面,大規模進口不可持續。如果我國長期從國際市場大量采購糧食,可能引起國際市場糧價大幅度上漲,不僅要付出高昂的代價,也會影響我國與一些不發達和發展中國家的關系。

把握戰略著眼點,明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優先序。我國耕地就這么多,需求又那么大,必須有保有壓、有取有舍,集中力量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首先是“??诩Z”。大米、小麥是我國的基本口糧品種,全國60%的人以大米為主食,40%的人以面食為主。這就需要合理配置資源,優先保障水稻和小麥生產,水稻面積要大體穩定在目前的4.5億畝以上,小麥面積大體穩定在3.4億畝以上。其次是“保谷物”。保谷物主要是保稻谷、小麥和玉米,這三大作物產量占我國糧食總產的90%左右。稻谷和小麥作為口糧品種要保,玉米是重要的飼料糧和工業用糧,近年來需求增長最快,也要保。目前,我國玉米種植面積5.45億畝,應保持基本穩定。

糧食安全心得體會簡短【篇2】

新世紀以來,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連增”,今年夏糧再獲豐收、全年有望獲得好收成,能夠為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但應看到,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在高起點上繼續保持糧食發展的好勢頭,面臨更多挑戰。主要表現為“五個并存”。

農產品需求剛性增長與資源硬約束趨緊并存。影響需求增長有兩個因素:一個是人口增長,未來一段時期,我國每年新增人口仍在700萬左右;另一個是消費升級,每年新增城鎮人口1000多萬。由于人口數量增加和消費結構升級,全國每年大體增加糧食需求200億斤。同時,耕地、水資源約束持續加劇。我國人多地少水缺,人均耕地、淡水分別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和25%。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每年要減少耕地600萬畝—700萬畝,城市生活用水、工業用水和生態用水還要擠壓農業用水空間。為了保護和恢復生態環境,還要適度退耕還林還草。需求增長、資源減少,將使糧食等農產品供求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

農產品供求總量平衡與結構性緊缺并存。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國糧食生產快速增長,而消費升級較慢,出現過短暫的總量平衡、豐年有余。但這種供求格局已經改變。從總量看,現在已經有缺口,未來缺口還會繼續擴大。預計到20__年,糧食需求總量大約在1.4萬億斤左右,按照目前1.2萬億斤的產量基數和95%的基本自給率,要保持年度產需基本平衡,每年糧食至少要增產200億斤。從結構看,現在一些品種缺口較大,未來缺口還會繼續擴大。典型的是大豆缺口逐年加大,去年進口大豆超過6000萬噸。有限的資源就擺在那兒,增加谷物種植就意味著減少其他作物種植,而需求又都在增加,這種結構性矛盾將長期存在。

農業生產成本上升與比較效益下降并存。多年來,國家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出臺“四補貼”、重點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等政策,解決糧食效益低的問題,但成本上漲、效益下降的局面仍未根本改變。從生產成本看,我國農業日益顯現“高成本”特征。這些年農資價格、土地租金、人工成本等生產要素都在上漲,特別是過去忽略不計的人工成本快速上漲,農忙時節有的地方一天100多元都請不到人,一些農戶特別是種糧大戶很難承受。從種植收入看,比較效益偏低并呈下降趨勢。多數地方,一畝糧食的純收益只有二三百元,農民說,“辛辛苦苦種一畝田,不如外出打幾天工”。這將影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糧食安全心得體會簡短【篇3】

10.16日是第38個世界糧食日,縣糧食局組織農業局、教科局、婦聯會共同組織開展了--年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宣傳活動。本年主題是“端牢國人飯碗,保障糧食安全”,旨在引導全社會共同行動起來,減少糧食浪費。

一是營造宣傳氛圍。在城區公共場所、糧油企業、休閑廣場等區域擺放圖片展板、宣傳資料、糧油質量鑒別咨詢臺,向市民宣傳講解膳食營養健康知識,普及“中國好糧油”系列標準和質量控制導則,引導居民科學健康消費。

二是指導農民安全儲糧。針對我縣農戶儲糧裝具簡陋,受鼠害、蟲害和霉變等因素造成糧食大量損失,深入南塢、陶城、張橋等鎮村向農戶講解節糧減損科普知識,提高農戶糧食種植和收儲技術水平。

三是開展節約一粒糧,企業在行動。督導轄區企業弘揚“四無糧倉”精神和開展節糧減損活動,發揚“寧流千滴汗、不壞一粒糧”的糧食精神,營造科學保糧的深厚氛圍。

今年“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宣傳活動共懸掛“愛糧節糧”橫幅10多條,發放各種節糧手冊600余本、宣傳頁1000份、節糧小竅門40條,參與節糧宣傳工作人員20多人次。

糧食安全心得體會簡短【篇4】

為了配合世界糧食日宣傳活動,楓林幼兒園的全體教工在孩子們中間開展了一次愛糧節糧活動。活動圍繞一個節糧的目標,從小小一粒米著手。老師們紛紛行動起來,有的從書中、網上尋找下載適合各年齡階段學習的愛惜糧食等兒歌,在活動中老師還結合談話、故事、表演、比比哪位寶寶本領大等多種形式來開展組織,使孩子們明白小小一粒米來之是多么不容易。

為了使活動開展得更為有效,楓林幼的老師們還通過校園網站、家園宣傳欄向全體家長和小朋友發出了愛糧節糧的倡議書,讓每一位家長也知曉愛糧節糧的活動,并積極參與到這次節糧的活動中去。真正體現了家園攜手,共同關注孩子發展的重要性。

糧食安全心得體會簡短【篇5】

民以食為天,國以民為本。自古以來,水與糧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v觀中國歷史,干旱年代里,老百姓食不飽則國動亂,故歷朝歷代都十分重視干旱,天壇祈雨殿就是一個有效的例證。今年的世界水日主題為“水與糧食安全”,下面就由我來簡單介紹一下世界節水日。

世界節水日,也稱世界水日。是人類在20世紀末確定的又一個重要的節日。為滿足人們日常生活、商業和農業對水資源的需求,聯合國長期以來致力于解決因水資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機。1977年召開的“聯合國水事會議”,向全世界發出嚴正警告:水不久將成為一個深刻的社會危機,繼石油危機之后的下一個危機便是水。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屆聯合國大會作出決議,確定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

中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水旱災害頻繁發生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受季風氣候和地形條件的影響,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衡。全國大部分地區最大四個月的降雨量約占全年降雨總量的70%,往往造成汛期洪水成災。中國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長江以北水系流域面積占全國國土總面積的64%,水資源量卻只占全國的19%,干旱缺水成為中國北方地區發展經濟的突出問題。自然災害,尤其是干旱,對中國的糧食生產造成較大影響。今年剛入春,云南就遭受了特大干旱,農作物受災面積達1251萬畝,水資源再次向我們敲響了警鐘。

小時候,看過中央電視臺的一則公益廣告,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廣告的大致內容就是:電視畫面上出現一個水龍頭,它正在艱難的往外滴著水,滴水的速度越來越慢,最后水枯竭了。最后在畫面上出現了一雙眼睛,從眼中流出一滴淚水。隨之出現的是這樣一句話:如果人類不珍惜水,那我們能看的的最后一滴水將是我們自己的眼淚!

我們更應該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珍貴的水資源。其實做法并不難,注重生產生活細節,從小事做起,真正把水當作掌上明珠。

對于個人而言,要做到控制水龍頭的流量,及時關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一水多用;不向河道、湖泊里扔垃圾,不亂扔廢舊電池,防止對自然水資源造成污染;外出時,自帶水杯或容量小的瓶裝水,減少對剩余瓶裝水的浪費等等。

對于企業而言,應該做到提高工業生產用水系統的利用效率,通過實行清潔生產戰略,改變生產工藝或采用節水以至不用水生產工藝,以及合理進行工業或生產布局,以減少工業生產對水的需求,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等等。

對于政府而言,大力支持節水型產業的發展,適當提高水價,呼吁廣大群眾節約用水,對污染水資源的行為嚴厲制裁,興修水利,發展節水農業等等已經越來越緊迫。

看似我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然而若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那么就會積少成多了。把這些節約出來的水用到農業生產上,那么糧食安全危機就會大大改善。

有朝一日,也許你會發現,其實天藍藍,水悠悠,微風蕩漾蝶雙舞,莊稼漢們站在地頭,望著這片黃澄澄像狗尾巴似的農田,心里就像釀了蜜一樣的甜。

最后,為大家推薦一句節約用水的名言警句:擁有時不知珍惜,失去時方覺可惜?!堈湎恳坏嗡?/p>

祝天天好心情!

糧食安全心得體會簡短【篇6】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边@首古詩上至老下至小,幾乎全社會的人都能背的滾瓜爛熟,但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人們似乎被眼前的貪圖所吸引,已將“節約”兩個字完全拋在了腦后。

據統計,中國人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糧食,在民間節慶時節,很多人為了不丟面子,往往造成請客的點得不少,赴宴的吃的不多,一桌宴席有一半會浪費。在官場上,利用公款吃喝之風盛行,有報銷,國家重點貧困縣江西上饒縣清水鄉前汪村村部喬遷慶典當天,小車沿著路邊停了200米長,73輛車中還有兩部警車,村小操場上,教室里共擺了53桌酒席,赴宴的人多市黨政機關干部,觥籌交錯,舉箸買醉之間,不少食物被浪費。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首婦孺皆知、耳熟能詳的唐詩,道出了節約糧食、合理用餐的文明理念。然而今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的物質生活比以前豐富了許多,但隨之而來的卻是節約糧食意識的淡薄,和浪費現象的屢見不鮮。當我們隨意倒掉吃剩的食物時,殊不知在世界的某個角落還有很多人為一塊面包而面臨饑餓;當我們忘記關緊水龍頭時,殊不知那些缺水的地方還有很多人家一天只有一杯水維系生活;當我們肆意揮霍勞動果實時,殊不知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者正默默地流淌著汗水……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無論時代和社會如何發展,人類所擁有的資源總是非常有限的,勤儉節約無論何時都值得提倡。節約,歷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應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因此,節約不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品德;不僅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時尚,它是我國文化傳承中的精華,而今因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卻已將“節約”兩字拋在腦后,所以,為了將“節約”作為制約浪費的準則,我們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

首先,在民間,作為市民不需要礙于面子而造成太多的浪費,作為企業也應該提供免費餐盒,打包,袋子,方便市民打包。在官場中,則應對制度令行禁止,節儉是美德,奢侈是惡性,公權力的行使也應是這樣,作為公職人員,應該時刻自警自省,時刻檢視自身,不能把公款吃喝當作是順理成章的事。

相信在全社會的努力下,“舌尖上的浪費”一定會改善。

糧食安全心得體會簡短【篇7】

這一刻,與金融、石油危機一起爆發的“大米危機”和糧食漲價潮已席卷全球;這一刻,作為糧食主產國的歐盟與美國在糧食產量連續多年豐收,庫存充足的情況下,停止了對外出口而用糧食生產乙醇;這一刻,全球已有40多個國家爆發糧食危機;這一刻,有人因搶購食物發生沖突造成死亡,有人開始用野菜、老鼠肉充饑;這一刻,世界上有一億人口“饑腸轆轆”面臨餓死……

而此刻的中國,由于近幾年糧食產量連續增產,加上國家頒布了“取消農業稅”“糧食補貼”等一系列積極的農業政策,在這一次糧食危機中糧食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面對朝鮮,海地,秘魯等共缺糧的現狀,中國也只能說是鞭長莫及了。中國的糧食已由出口轉未內需。雖說糧食問題在中國遠像國際市場那么嚴峻,但由于國際市場那么嚴峻,但由于國際市場上糧食惜售,如果擁有十三億人口的中國爆發糧食危機,這將會使全球的糧食危機日趨惡化。其次,我國還有三千萬極其貧困的農民同胞,他們的溫飽問題尚待解決。再者今年初發生的那場堪稱五十年一遇的大雪災及“五一二”特大地震對農業生產而言,無疑時致命的打擊?;趪楹妥匀粸暮Φ挠绊懳覀儜撜街袊Z食安全存在嚴重隱患不容樂觀。

那么,我們中學生該做些什么呢?

面對糧食安全問題,我們不可能置若罔聞,中國的中學生,數以百萬千萬計,在人數上可與某些國家相抵。如果我們能規范自身的行為,將會減輕國家的很多壓力。

浪費糧食是中學生身上普遍才存在的不良行為。以每人每天浪費一兩糧食計,中國的中學生一個月就會糟蹋十萬多噸。我不明白學生浪費糧食的動機是什么。只是看到同學們就餐后學校餐廳每張桌子上堆成小山似的剩菜剩飯,我很痛心:高中生的素質就如此低下么?如果我們留意一下新聞,不會見不到這樣的報導:在一些缺糧國家的街頭,有這樣一群人走著,他們身上套著空的米袋,上面寫著“Wearehungry”(我們很餓)的標語。如果看到這些,我們還能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心安理得地浪費糧食嗎?我們的良心何以安啊,十多萬噸,至少可以救助一些人維持最基本的生活。中學生如果不愛惜糧食,那么中國人明天的命運也如同這些套著米袋走的人。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期,中國爆發了饑荒,我們祖父輩的父母兄弟很多都餓死了。我的爺爺那是正值我現在的年齡,對吃不飽飯、餓死這些概念頗有印象,他的奶奶和爸爸就是在那個年代餓死的。所以每當聽說我們要把吃剩的菜倒了,爺爺便不依不饒地從“老子五八年的時候差點餓死”講起。我們的父輩肯定記得用糧票買米買飯的舊事,那個時代他們雖不致死,卻也都是餓著長大的。爸爸說他有我大的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以后我要天天吃白米飯”。這對于今天的我們而言是不可思議的。然而我們必須明白,中國在1994年才廢除了“糧票”制度,中國人吃上飽飯的日子才過了十幾年。及時是現在,中國也還有很多人沒有解決自身的溫飽問題。我們是幸運的一代,不曾為饑餓受累過,我們的這份幸運,是幾代人的勞動換來的,中國并不富裕,我們有什么資本去揮霍呢?

所以我要說,節約糧食,杜絕浪費,這是我們每一個中學生應該做好的。國家的糧食安全隱患刻不容緩。作為中學生,我們無權去評論發生這次糧食危機的原因,面對美國將兩家上漲的禍首推給中國的做法,我們也無權評論,我們不是經濟學家,也不是政客。但我們應該學會用大腦思考問題,明確什么是我們應該做好的,隔空喊話沒用,要用理性默默耕耘,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52582 精品久久国产老人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