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秘書 > 寫作助手 > 心得范文 >

2023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

時間: 躍瀚 心得范文

2023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篇1)

遙遠的東方有個美麗而古老的國家——中國。她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有著數不盡的神話傳說;有著文明而古樸的民風;有著燦爛無盡的民族文化。世上最雄偉、壯觀、迷人的山,世上最沸騰、氣派、醉人的河,滋養著她勤勞、堅韌、可愛的兒女。她善良、多情、博愛、深沉、又充滿智慧,是地球媽媽幾百個孩子中的一個。你看,她開放了,漸漸朝著富裕接近,明天的她一定更強大。這就是我的祖國,我深愛的祖國,我是中國人,愛說中國話。

從漢語誕生的第一天起,已經和中華民族的歷史緊緊相連。五千年的歲月積累,早已像高山一樣博大雄偉,似海洋一般廣闊無垠。獨特的四聲,有著音樂般的聲調,配合我國特有的詩詞歌賦,即可終日吟唱世代相傳。這種世界上使用最廣泛、最有活力的語言,生生不息、蓬蓬勃勃,它包含了多少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修筑萬里長城是為了保護它不受傷害,英雄兒女為了捍衛它的尊嚴浴血奮戰抵御外強,正是他們撐起了我們民族的脊梁,祖國的希望,是他們用滿腔的熱血,譜寫了無愧于時代的凱歌,才使得我們的母語響徹神州,那么氣勢磅礴,那么雄壯嘹亮。這是一種多么美麗的語言啊!

正是會說這美麗語言的民族,創造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漢字——方塊字。它以平凡的一筆一畫組成了不平凡的統一體,以其獨特的結構向世人展示中華民族傳統的悠久,展示歷史的浩蕩、曲折,和中華民族的與眾不同。它的魅力是任何別種文字所無法企及的。它是一首古老的情歌,深情、纏綿;它是一首精辟的詩,刻骨、醉人;更是一篇抒情散文,向人訴說著滿腔激情,令人隨之起伏、蕩漾,大有與之同生死、共命運之勢。

課堂上,老師帶領我們走進文學的殿堂,盡情地在古詩美文中流連忘返。同學們一起欣賞“漢字宮”,領略古人造字的偉大;一起翻閱背誦古典詩歌,與詩人一同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一起品詞析句,體會漢語的精華。點點滴滴使我們愛上了語文,愛上了文學,愛上了我們偉大的祖國。

多彩的語言,豐厚的人文,綿綿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啟心智,長知識,令我們愛上了漢語,了解了民族文化,感嘆著祖國的偉大。

是啊,漢語是熱血一般黃河的波濤,是群星一般祖先的謎,是春蠶口中吐出的絲綢古道。它是遨游太空時發出的問候,是奧運升旗時奏響的國歌,是每次放飛白鴿時祖國的生日。

讓我們在這一句句韻文偶句中,一聲聲快樂誦讀中,品讀普通話的韻味,繼承她的精華;讓我們為中華民族而榮耀,因為她頑強不屈、堅韌不拔、光榮偉大;讓我們為中國話而驕傲,因為她字正腔圓,落地有聲,說話最算話;讓我們為這個大家庭而自豪,因為她擁有五十六個民族,是我們共同的家!

2023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篇2)

中華的歷史源遠流長,我們作為華夏兒女,無時無刻不為著我們身在這個美麗的國度里自豪,我們為歷史自豪、為根源自豪,總之,我們自豪于——我們國家有著豐厚的傳統美德。

我國的傳統美德很多,在每一個地方,我們都會想起各種美德:在個人生活中,我們會想到自立自強、積極進取、誠實守信、助人為樂及勤勞節儉等優良傳統;在家庭生活中,我們會不由得想起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及友愛兄弟姐妹等;而在學校生活中,我們會聯想到熱愛集體、尊敬老師、友愛同學等。由此可以看出,我們的美德可以用取之不盡、用之不完來形容。

看看我們寫的漢字,品品我們作的作文;懷懷歷史的悠久,觀觀世界的潮流;無論是成就,還是進步,對社會貢獻最大的莫過于老師了,教師的工作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是什么呢?

既然人類社會的文化能夠一代代地積累和傳播、繼承和發揚,教師的工作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梢哉f,沒有教師,人類的文化就難以延續和發展,整個社會就難以進步。

老師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為了把我們青少年培養成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辛勤工作、誨人不倦、默默耕耘,像紅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包括我國傳統美德,也都源于教師,所以,尊敬老師是我國傳統美德的重要一點。

我們該怎樣尊敬老師呢?首先,我們要尊重老師的勞動。教學是一種艱辛細致的腦力勞動,老師對此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老師的勞動應當受到我們的尊重。我們尊重老師的勞動,如;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獨立完成作業等。

其次,我們要聽從老師的教誨。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應該虛心聽取老師的教誨,嚴格履行老師提出的要求。

我們對老師還要有禮貌。不論在校內還是在校外,都要熱情地打招呼、問好;與老師談話,要注意聽;總之,為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應該繼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將它們發揚光大,讓世界為中國自豪!

2023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篇3)

當書信被電子郵件取代,當腳力被各種交通工具代勞,當傳統文化在瀕臨滅絕的邊緣苦苦掙扎:處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又該何去何從?科技為上,傳統靠邊?還是傳統為要,科技為輔?

在如今紛繁蕪雜的大環境下,科技與傳統文化不可偏廢。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我們的魂;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促進社會進步,讓人享受舒適生活:積極發揮科技優勢,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已成為我們的必然選擇。

近代以來,中國人便對西方現代科技有一種盲目的恐懼或崇拜,西方的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國門,打碎了天朝上國的美夢,也在國人心中種下了恐懼而又歆羨的種子??萍紡妵脖粺o數國家奉為圭臬??萍及詸嘣诿绹任鞣絿疑砩象w現得淋漓盡致,現代科技的優勢展露無遺。

但我們就該為此放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講究仁義禮智信,中國文化具有兼容并包性,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偉大的中國文化是我們傳承千年,歷久不衰的法寶,也是我們走向復興,開創未來的根本保障。雖然,傳統文化不乏糟粕,虛榮、麻木等劣根性便是糟粕的體現。但,我們不能否認傳統文化的精髓讓我們經久不衰,綿延不絕。文化的包容維持著中華民族的和諧與穩定,也為民族大家庭不斷注入新鮮血液,使其煥發生機。五千年的積淀造就的是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

社會轉型期的今天,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這碰撞與融合中,各自煥發出新的生機??萍假x予傳統文化科學特性和創造力??萍际堑谝簧a力也是經濟發展的強大驅動力,而科技發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學思維,科學態度,科學價值觀念等,深刻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影響著傳統文化。在科技條件下,傳統優秀文化經過現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創造活力,它既蘊含了現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導著現代科技條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斷創新和發展,永葆生機和活力。發揮科技優勢,改造傳統文化,是保持傳統文化生機的不二法門。

同時,傳統文化的道德原則、和諧理念也指引著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科技的發展與走向。先進科技的發展為人們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現代建筑的發展并隨著鄰里人情的冷漠,交通工具的進步伴隨著健康的,電子文檔的發明也不可避免地產生書寫能力的退化。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也只能依靠傳統文化。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湯恩比博士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提出了令舉世深思的論點:“挽救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中國的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而七十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也在巴黎宣布,解決21世紀人類的生存問題,必須去2000多年前的孔子學說中汲取智慧。弘揚傳統文化,解決科技發展帶來的各種問題,也指引著科技的發展。

充分發揮科技優勢,大力弘揚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在碰撞交融中永葆生機與活力!

2023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篇4)

袖,長歌,善舞。那一抹黛色的身影立于畫上,衣袂飄飄。耳邊縈繞起那千百年的淺唱低吟。

“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孔雀東南飛》中的這句似訴似怨,不經意地讓我對別樣的漢服產生了一種別樣的情愫。

記得一次出門旅游,一座古城里,驚喜于專門租賃漢服提供游客拍照的地方。那精致的花紋,素雅的配色,那長長的衣袍,長長的衣袖,增添幾番柔情?;蚴菐滋巹e致的裝飾,間或一條腰帶,幾個小小的頭飾,雖無華麗耀眼,但那幾朵小花,幾只蝴蝶,更給端莊內斂的漢服增添了幾分靈動,活潑。贊嘆這漢族文化瑰寶——漢服。

不知是不是心里使然,穿上漢服拍照,大家都沒有了嘟嘴,賣萌,只是靜靜的站在那一棟棟古色古香的建筑前,想象著那時人們的生活,端莊優雅,不經意間流露出了漢服的古味古韻。

回家之后,查書知道了漢服分很多種,明顯區別于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杰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可能正是因為漢服承載了太多中華的傳統文化。穿上她,步子不經意間邁小了,說話不經意變低了許多,心里滿溢著的是喜愛和自豪。

后來,再翻看這張照片,爸爸媽媽也調笑道,自己調皮的女兒,竟也有了“大家閨秀”風范。那是自然,我出生在漢中,漢家發祥地的女子,理應自帶漢家氣質啊!

漢中的橋北廣場,恰好看到有人在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前拍照。他們穿著漢服,長袖飄飄,寬寬的袖子帶出一種別樣的風情,長長的衣擺拖之身后,雍容華貴。路人見了,紛紛駐足,領略漢服所特有的華貴,婉約,柔情。不知他們只是為了好看,還是明白漢服對中國人的意義。無關重要,重要的是,像我一樣的人們,知道了漢服,認識了漢服,接納了漢服。

在以前,人們總是以漢服不方便為由,漸漸疏遠了漢服,,只知中國的旗袍,卻不知我們是漢人,書寫的是漢字,所講的是漢語,以及我們的民族服飾是漢服??涩F在,不一樣了,我們知道了她,愛上了她。雖然我僅僅穿過一次,但我知道,那份獨留在我心間的漢服古韻,在慢慢氤氳……

其實在之前,除了從電影電視上看到明星衣著漢服,更多的是對現在的人只知時尚,卻不知中華傳統文化的報道。20__年春晚,一個節目中是56個民族都穿著自己民族的傳統服飾,而漢族卻只是穿著改良的旗袍,網上紛紛發帖,譴責“一國之芳兮,一國之殤”。更有甚者,竟把我們的漢服認作和服。在看到這個消息時,我羞愧不已,可能在我們心底中,漢服只是一種用于觀賞的服裝,而不知,漢服才是我們漢人的民族服裝。只知它的制作精美,而不知,它是我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中華文化的傳承,我相信,傳統文化已經慢慢滲透到了我們的生活中,中華文化已經縈繞在我們周圍……

“世人皆迷畫中仙,無人憐愛世間魁”?;蛟S,所執著的,是那江南雨巷,古鎮長街,身著漢服,十里紅妝的漢服古韻。

2023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篇5)

我國歷來是文明之邦,文化歷史厚重,傳統習俗源遠,值此新春佳節,我們一邊熱熱鬧鬧過新年,一邊也可安安心心品文化。

沒有文化的節日不叫節日,沒有故事的傳統也不是傳統。無論古今中外,概莫如是。優秀文化、優秀傳統是根、是本,也是源頭,牢記根與本,縱行千里不忘本,河有源頭水才清。

就四川而言,文化豐富多彩,環境優美,物產富饒,享有“天府之國”美譽。在飲食、娛樂、語言和習俗等方面自成一派、獨樹一格,并且影響廣泛,令人傾倒。

四川人對農歷新年極為重視。家家戶戶掛彩燈、貼門神,并在糧倉、家禽牲畜圈上貼寫吉祥的語言,以示來年的豐收吉祥。有條件的鄉鎮從正月到二月要耍燈舞,燈的種類有龍燈、獅燈、蚌燈等,這是四川人在原籍的彩燈習俗流傳至今。此外,還要舉行大型慶典活動——舞龍,有彩龍、火龍、水龍、脫節龍和上川龍之分。

成都年是伴著童謠唱來的。“小子小子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瀝瀝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豬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面粉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夜;大年初一街上扭。童謠中的種種為過年做的準備,加上春節到來后持續到十五的游樂、慶祝:新年撞鐘、燒子時香、大廟會、游喜神方、人日游草堂、耍獅子、舞龍燈、元宵觀燈,再加上愛玩的成都人“過厚臉皮年”的正月十六游百病,這才構成了一個歡歡喜喜、圓圓滿滿的成都年。

元代的成都市雙流縣人費著在《歲華紀麗譜》說:“成都游賞之盛,甲于西蜀,蓋地大物繁而俗好娛樂”。俗尚游樂是巴蜀人的一大特點。所以,巴蜀很早就興起了旅游習俗,到唐宋時達到頂點。以成都而論,全年固定的游樂活動就有23次之多,或游江,或游山,或游寺,或游郊野,而且往往是群體出游,并與歌舞娛樂、體育競技、商貿活動結合在一起,具有很豐富的文化內涵。

就整個巴蜀文化而言,又具有很強的輻射力,除與中原、楚、秦文化相互滲透影響外,還表現在對滇黔夜郎文化和昆明夷、南詔文化的輻射,遠達東南亞大陸地區,在金屬器、墓葬形式等方面對東南亞產生了深刻久遠的影響。

新形勢下,應該如何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政府面臨的重大課題,也與所有百姓切身相關。

我們或應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的重大關系,進一步促進“五位一體”協調發展;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與先進文化建設之間的重大關系,進一步用先進文化建設成果提升人民幸福指數;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與遺產保護利用之間的重大關系,進一步為社會發展注入物質資源和精神財富;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立足當前與面向未來的重大關系,進一步以新的視野謀劃文化發展前景;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與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大關系,進一步明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目標任務;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與文化產品生產之間的重大關系,進一步壯大文化產業的物質基礎。

2023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篇6)

今天,我從“嘉一”學習回家,就馬上打開電腦,找起中國傳統文化的資料。我一打開傳統文化的資料,就出來了許多傳統文化。比如:筷子。中國象棋。風箏。十二生肖剪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京劇臉譜,中國結。所以我花了一個京劇臉譜,中國結太難畫了,就叫媽媽買了一個。

媽媽買的中國結非常特別,很好看。中國結是用兩條線編成的,外面一圈是紅色的。里面一圈是黃色的。而且,中國結下面還有一個接一個的京劇臉譜。第一個是紅臉的,第二個是藍臉的,第三個是白臉的??其中最有趣的是那個黑臉的。我問:“小姨他叫什么”小姨說:“你看他的臉黑黑的,一看就知道是包公”。我又問:“小姨,為什么他是包公”。小姨說:“你看,他額頭上有個月亮,這就是包公?!蔽衣犃诵∫淘捪耄哼@些臉譜可真有趣?。?/p>

以后哦,我一定要多看京劇,了解只見村東頭老婆婆家里,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便向老婆婆家撲了過去??斓介T口時,院內突然傳來“劈里啪啦”的炸響聲,“年”嚇壞了,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澳辍贝篌@失色,狼狽逃竄了。

從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光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后來這風俗越傳越廣,逐漸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

2023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篇7)

端午節到來的時候,一家人會圍坐在一起包粽子,以前我不懂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后來媽媽告訴了我端午節的由來,讓我明白了端午節的一些列活動是我國流傳了幾千年的民間風俗,也是傳統文化中的一種。為了繼承和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我決定:今年向媽媽學習包粽子。

我坐在媽媽的旁邊,看她是怎么包粽子的。媽媽首先拿出三張翠綠的蘆竹葉子,把它們錯開疊放在一起,然后拿住葉子的兩端,一轉,葉子就圍成了一個漏斗的形狀了。然后媽媽左手握住漏斗的下部,右手往漏斗里加米,米中間加入一顆蜜棗,最后用筷子壓實米粒,再把漏斗上方的葉子蓋下來,把多余的葉子擰到旁邊,漏斗的頂部就形成了類似于三角的形狀,媽媽再把一根棕繩纏在角上,一個可愛的粽子就包好了。看著媽媽熟練的手法,我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包起來。拿著葉子轉成漏斗狀,可一不小心,葉子就破了,媽媽告訴我要控制好力度,我換了張葉子繼續,在漏斗里放上糯米,準備把上方的葉子蓋下來,卻怎么也蓋不住,原來是米放太多了,我趕緊把米弄出去一點,經過一番忙碌之后,我終于包好了一個粽子。雖然看起來沒有媽媽做的漂亮,但是這也是我辛苦學習的成果。我又繼續包起來,手法也越來越熟練了。

看著滿鍋冒著香氣的粽子,我想我一定要告訴我的小伙伴們:我學會包粽子了。

2023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篇8)

近年來,我們中間涌現了無數的哈韓,哈日族,也出現了無數的歐美控。唯獨冷落了她——我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我們記住了西方的愚人節,萬圣節,圣誕節。就是沒有記住元宵節和重陽節。我們指導復活節的彩蛋,卻不知道端午節的艾葉。我們的傳統文化好像被我們忘記了。然而,這絕對不能發生。既然身為炎黃子孫,就應該牢記自己的使命,弘揚傳統文化。

端午節剛剛過去,神州大地每一個角落都彌漫這亙古不變的艾香,這個從尼羅將走出來的節日,你還記得嗎?《詩經》《楚辭》《史記》《資治通鑒》等等,這些傳之萬代的經典名作,我們有了解多少呢?

我們喜歡上網打游戲,把鍵盤敲得稀里嘩啦的寫博客,寫日志。卻在寫作業,寫作文是提筆忘字。漢字是世界上最有韻味的文字,也是凝聚著古人智慧結晶的字體,我們卻不會寫了,甚至經熱衷于錯字百出的火星文和古怪的網絡語言,卻忘記了自己應把中華文化發揚光大的神圣使命。當我們品味咖啡的香醇時,也應回味一下茶的清香吧;當我們在熟練的使用刀叉時,也想一下筷子的便捷吧;當我們學習西方紳士風度時,也要銘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品,當我們朗誦泰戈爾,普希金時,更要體會來自李杜的韻味。

所以,同學們,中國傳統文化,是世界的瑰寶,不要讓它湮沒在時代的潮流中才追悔莫及,從這一刻開始,我呼吁大家潛心學習,將中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讓先祖們知曉我們不愧為炎黃子孫。

2023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篇9)

瑯臺上,紅塵里,水袖輕擺,身影淡得像水墨畫。透明如醇蜜的陽光在閃爍,咿咿吖吖的川劇調穿越時光,出走千年,講述著那個時代傳統文化的輝煌……

大紅的幔布扯開了,踏著清亮的鼓點,和著渾厚的胡琴,武旦一個回馬槍亮相,唱調一清一濁,點染心尖,似從遠古而來。唱出對傳統文化骨子里的歡喜;五彩變化的臉譜,交織著人生的酸甜苦辣。流淌著有聲有色的歷史。人生如戲,戲亦如人生。唱不盡的興亡起落,彈不盡的悲傷惆悵。在別人的故事里留下自己的痕跡。

浮一襲水袖,拭盡戲里的故事。擲,抖,扔,拋,衣袂飄飄,游離于光影之外。飄舞的水袖牽著一縷縷的浮香,延綿的水袖量出長長的思緒。欲言又止,亦或顧影自憐,仿佛塵世里綻放的青蓮,一顰一笑,世界填滿了色彩。稀碎的舞步卷起一地沉醉,把瞬間凝成歲月……

只可惜,時光荏苒,芳華似指尖流砂,這文化的獨白也會淡去,天色已晚,早已無人識濃妝。成于滿清,興于民國的川劇,戰火的紛煙沒擾亂它,卻逐漸湮沒于戰后的中國。終是國外的洪流沖刷了傳統。崇洋媚外不知何時變成潮流。戲院中拾一席而坐,聽雅韻于臺上,茶的芳香氤氳著文化的芳華,尋覓往昔的舊夢,這樣的場景何時能重演?

魚不可脫于淵。中華的兒女走多遠,心尖上永遠有傳統文化的根。在衰落遺失的邊緣堅守,在功名世俗的繁榮堅持。

文化熏染沁潤心靈,是智慧的結晶。走在未來的道路,我想攜一曲質樸的川調,看它穿越時光,繾綣心中,一闕舞盡芳華……

2023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篇10)

山西是一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的地方,其中有很多民風民俗,今天,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山西十分聞名的剪紙藝術。

在民間剪紙產生在勞動者之中,勞動者的審美情趣又直接受他們所處的地理環境、社會生活和社會心理的影響,憑黃河水、黃土養育的山西人民具有粗獷豪放、樸實敦厚的氣質和性格。他們飛剪走紙,將自己的情思、才華和美好的心愿都傾注在朝夕相伴的剪紙中,構成了特有的地域習俗與人文心態,并顯示著極高的審美價值。

山西呂梁地區的剪紙含有漢代石刻藝術所具有的質樸、粗獷雄渾博大之氣晉南剪紙刀筆遒勁,酣暢淋漓,且具有粗中見細、拙中藏巧的特點:雁北的廣靈、靈邱剪紙凝重而艷麗,酣暢淋漓。

剪紙在民間的流行,往往伴隨著生辰、婚嫁、喪葬、喜慶節日和日常生活。生活習俗是促進剪紙發展的社會因素,同時又形成了豐富的剪紙和不同的剪紙樣式。

剪紙在節日也有各種各樣的比如說:元宵節,家家門前懸掛彩燈,燈的造型千姿百態,各具特色,彩燈上張貼的剪紙豐富多彩。以影形而轉動為之“走馬燈”,刻鏤的燈花為適應轉動均是側面側身,燈花的功能是美化燈,這就要求剪出的花樣必須契合透光照明,為此,燈花的線條比較纖細,黑白對比不太明顯,塊面相間比較均勻。

作為具有實用與審美功能的民間剪紙藝術,是人們生活中最廉價的裝飾品,也是最能體現主人意愿的精神產品。

81984 精品久久国产老人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