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弘揚中國航天精神心得體會
關于弘揚中國航天精神心得體會篇1
回溯歷史,漫天星斗寄寓著中國人幾千年不絕的向往追求;時至今日,早已一路繁花似錦,郁郁蔥蔥……
君不見,“兩彈一星”,載人航天,“天和駐空”“祝融探火”?君不見,追天攬月,千年夢想,泱泱華夏,今朝夢圓?君不見,“北京明白”,高健躥紅,航天精神,激勵向前。一項項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輝映中華民族砥礪風雨的奮斗,鑒照英雄兒女擁有攬月摘星的夢想。中國青年,朝氣蓬勃,當續前人九天之魂夢,繪吾輩奮進之青春。
胸懷祖國,勇于攀登,航天精神托舉中國人民邁向浩瀚寰宇。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舉目回望,郭永懷投身彈道導彈研制,在飛機失事時他用身軀保全了國家重要科研資料;放眼當下,高健自少受航天精神的影響,作為總調度,為“神舟十二號”指路引航……“神五”飛天,“神六”出艙,“嫦娥”取土,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精神的引領下,矢志報國,迎難而上,跨過急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讓深邃星空一次次留下中國人的印記。
精益求精,一絲不茍,中國青年將航天精神傳承發揚。
飛天夢想照進現實,只因中國人的.航天奮斗從未停歇,只因中國人的航天追夢永不止步。中國空間站核心團隊,平均年齡38歲;北斗系統攻堅團隊,平均年齡35歲;“長征五號”研制團隊,平均年齡不足30歲……一代代青年堅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厚植“樹高千尺有根,江河萬里有源”的家國情懷,一絲不茍地傳承航天精神,并在航天精神的激勵下不斷續寫中國航天新的篇章。
積極修為,艱苦歷練,吾輩青年將接續航天精神,奮斗展風采。
“在不懈奮斗中再創佳績,在競相奮斗中革故鼎新,在團結奮斗中集智聚力?!卑倌晡从兄笞兙旨铀傺葸M,值此之際,我輩青年當弘揚航天精神,從航天精神中汲取精魂堅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沖勁,篤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持定“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干勁,從嚴律己,潛心鉆研,甘作拓荒牛、老黃牛、孺子牛,用奮斗繪就美好青春。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言:“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愿吾輩青年,鮮衣怒馬,后浪滾滾,攜星光蕩開宇宙,讓廣袤的銀河中長久閃耀著那束航天精神之光!以長江為憑,讓黃河作證:中國人民正在航天事業長足進步中書寫璀璨華章,中國青年也必將續九天魂夢,繪奮進青春。
關于弘揚中國航天精神心得體會篇2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舉世矚目,萬眾歡騰。從那時起,航天員成為我崇拜的對象,飛往浩瀚無際的太空成為我遠大的理想。
為了獲得更多的航天知識,12月13日,我和爸爸、弟弟一起來到會展中心參觀2009飛天壯歌——中國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
我走在會展中心一號大廳的展廳里,仿佛漫游在航天世界中,航天員在飛船中所吃的食物令人驚訝,高29米的火箭更讓我大開眼界,航天服、各種衛星、嫦娥一號這些航天用具讓我開拓視野,增長見識。
通過這次參觀使我知道:這次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是我國3名航天員首次成功實施空間出艙活動和空間科學實驗。這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是我們建設新型國家取得的又一個標志性成果,是華夏兒女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偉大壯舉。
我們是21世紀的接班人,雖然此時不能為航天事業做貢獻,但是我們應該做到遇到困難時航天精神是我們的指路燈;碰到挫折時航天精神為我們鼓勁。一次又一次的親身體驗讓我見證了這個道理。
記得有一次,爸爸讓我把奧數書的幾道奧數題目做完,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拿起奧數書跑回書房,認真地演算起來,可是途中遇到了“攔路虎”,我想了又想,實在想不出來,就跑到客廳問正在看報紙的'爸爸,爸爸眉頭一皺,指了指在書房中橫掛的航天精神掛幅,掛幅醒目寫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于攀登。然后爸爸對我若有所思一笑。我恍然大悟,急忙跑回書房認真思考起來,我在草稿紙上算了又算,想了又想,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算出來了,一股成功的喜悅之情涌上心頭。這就是航天精神的力量,是它在鼓勵我,讓我知道堅持不懈才能嘗到成功的滋味。
東風在續飛天夢,神州大地慶神舟。作為祖國航天事業忠誠的支持者,我衷心祝福祖國航天事業一定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中國航天人一定繼續譜寫航天事業的壯麗篇章。而我則要站在新的起跑線上響亮地回答:21世紀的接班人也有能力接住祖國航天事業的接力棒!
關于弘揚中國航天精神心得體會篇3
1958年,毛澤東主席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搞原子彈、氫彈、導彈,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睆暮教靿粝氲奶岢龅綄崿F,我們僅用了十二年。在當年一窮二白的條件下,先輩們堅定航天報國的信念,克服困難,艱苦奮斗,孕育出“兩彈一星”精神。如今,沿著先輩們的腳步,中國航天人取得了非凡的成績,從單星發射到多星發射,從發射衛星到發射載人飛船,從太空行走到交付對接,再到實現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一項項關鍵技術的攻堅,一道道科學難題的突破,一個個輝煌成就的取得,無不體現了中國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在第七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昔日“上九天攬月”之宏圖,今日得以實現。航天事業,捷報頻傳;航天科技,引領未來;航天實力,彰顯國力。作為新一代航天人,我們當不斷筑夢,成就航天夢想。
關于弘揚中國航天精神心得體會篇4
我國載人飛船已經成功上天。這位偉大的航天員就是楊利偉。
航天員的訓練是艱苦的。要完成從飛行員到航天員的轉變,需要經過千錘百練。
航天員的基礎理論訓練共有13門課程。航天員雖然都有大專以上學歷,但經歷長期的飛行員生活,重新坐下來學習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加之許多課程非常陌生,困難可想而知。航天員白天上課,晚上做作業,課余時間也抓緊學習,就是外出療養也不忘背英語單詞。就這樣,基礎理論學習結束考試,航天員門門課程都達到良好以上。體質訓練是長期的。飛行員的身體素質都很過硬,但航天員對體重、耐力、速度、靈活性、柔韌性、肌力等方面有著更高的標準和要求。他們按照訓練大綱要求,堅持每周x次、每次x小時的體質訓練從不間斷。為了控制體重,不少航天員堅持每天跑__米。在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的運動會上,中長跑項目的第一、二名都是航天員。
航天環境適應性訓練實際上是向人的生理極限挑戰。比如,超重耐力訓練,要求飛行員在5倍重力加速度的條件下,持續x至x秒,而航天員卻要在x倍重力加速度的條件下,持續__秒;前庭功能訓練,訓練中,要求航天員自旋轉、振動或坐在離心機中,用4倍重力加速度轉動并突然停止,還要求閉上眼睛轉動腦袋。此外,還有許多訓練。
我國航天員的失重飛行訓練是在俄羅斯航天員訓練中心進行的。有時一個架次飛了__個拋物線,我們的航天員一個都沒有吐。俄方人員敬佩地說:中國的航天員素質真好!
專業技術訓練、野外生存和救生訓練、飛行程序和任務訓練……這些項目要反反復復進行,確保真正執行航天飛行任務時“萬無一失”。
訓練是艱苦的,考核是嚴格的。在x年的時間里,航天員圓滿完成了所有項目的訓練。
航天員面臨的是非常危險的訓練,而他們為了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艱苦訓練。我們要學習航天員的奮斗精神,努力學習。
關于弘揚中國航天精神心得體會篇5
老一輩的航天人為了祖國國防事業的建設和發展,甘心扎根三線埋名奮斗。相比老一輩航天人和航天英雄們,今天的我們是幸運的,我們有良好的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沒有經歷過苦難歲月。
他們的成功實踐也告訴了我們,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航天精神永遠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奪取勝利的重要法寶,有了這種精神作支撐,我們的民族才能自立自強,我們的國家才能發展進步,我們的事業才能永葆生機與活力。
國人榮耀,國家富強。我作為一名航天人,將大力弘揚偉大的航天精神,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堅信中國“飛天”的偉大夢想將一步步走向現實,致敬中國航天!致敬每一位為之奉獻的中國航天人!
關于弘揚中國航天精神心得體會篇6
很久以前,我們的先輩凝視天空,萌生出探索宇宙的想法之后,無數后輩歷經萬千險阻,從“嫦娥奔月”“天問探火”“北斗導航”……多少年來不斷跨越過一次次艱難險阻,不斷超越自我,讓探索宇宙從最初的夢想步步變成現實。
“5、4、3、2、1,點火!發射!”2003年,神州五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這是我對中國航天事業的第一印象,也是從那時開始,心中竄起了向往宇宙的火苗。
“摘星媽媽回來了!”2022年,神州十三號帶著所有人的期盼凱旋。當年的星星之火已呈“燎原”之勢在無數華夏兒女心中熊熊燃燒。如今,我已成為無數航天人中的一員,深知薪火、重任在肩,我將接過前輩們手中的旗幟,從做好本職工作開始努力,助力公司高質量發展,為國家航天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堅信,每一個航天人都是一顆耀眼的“星星”。
關于弘揚中國航天精神心得體會篇7
寂靜的夜幕,明月高懸,星光璀璨,熠熠生輝。藍色星球上的人們,腳踩大地,仰首夜空,好奇那遙遠的星空的玄妙與神秘,那一瞬的疑惑,開啟了人類對深邃星空的向往與探求,此后數代人為之奮斗不懈,一步步接近那遙不可及的存在。
--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名航天員奉命出征,他們將在太空“旅居”6個月的時間,這是我國航天史上的一次新突破?;厥字袊教焓?,無數航天人接續奮斗,推動中國航天發展日新月異。我們看到的,是衛星,是火箭,是火星車,是空間站……無數個航天成就,都是中國航天人用心血澆灌出來的,背后的攻堅克難,持續探索,是我們看不到的,航天精神。
載人航天精神是一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偉大精神,數代中國航天人堅守“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初心,秉承著“為國爭光”的理念,一步一個腳印,實實在在地踏在中國航天的路上,在航天領域大步向前,創造出一個又一個航天奇跡。激勵他們向前的動力是什么呢?大概是熱愛吧,熱愛星空,熱愛深邃神秘,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所以不畏艱險,不怕吃苦,自強不息,勇往直前。
中國的航天事業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技術落后,人才稀缺,專業知識匱乏等等,都是當年中國航天人面臨的問題,但他們并不畏懼,而是決定以渺小啟程,不負祖國,不負人民。我們所熟知的“兩彈一星”元勛們,就是最初的航天人,他們為了中國航天夢奉獻了多少青春,多少熱血,那一切的努力拼搏,都不是為了外在的財富,而是為了國家的尊嚴,民族的榮耀!以他們的學識水平,本該有更好的職位,更高的薪酬,富足安樂地過著自己的生活。但他們卻選擇了荊棘與挑戰遍布的中國航天路,選擇了隱姓埋名,默默無聞,選擇了淡泊名利,扎根平凡……是他們的犧牲奉獻,嘔心瀝血,才換來了那時新生的中國在航天領域的重大突破,打破了超級大國科技壟斷的局面,一點一點縮小中國和其他科技強國的距離,提升我國國際地位,立世界東方,揚中華之名!向科研人員致敬!
每一次成功發射的背后,有著地面科研人員的付出,也有著航天員的刻苦訓練。航天員是一種職業極其特殊的人,他們要在特殊的環境條件下,在航天器的艙內外完成飛行監視、操作、控制、通信、維修以及科學研究等特殊的工作任務,并能正常的生活。這就要求必需對他們進行嚴格的訓練,使他們具備優良的生理和心理素質,對航天特殊環境因素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并熟練掌握航天器和完成飛行任務所應具備的各種知識和技能。因此,他們不僅要接受基礎知識訓練,體能訓練,還要進行超重和失重訓練,模擬飛行訓練以及心理素質訓練。這一系列的“魔鬼訓練”,在正常人看來都是無法接受的,但這卻是航天員的日常,因著職業的特殊性,航天員為之付出了許多。很多人小時候都夢想成為一名宇航員,遨游太空,那看起來好像是一件輕松且有趣的事情,殊不知,這背后是怎樣日積月累的付出與痛苦,讓我們向航天員致敬!
“嫦娥”“玉兔”“祝融”“夸父”“羲和”“鴻雁”“蛟龍”“天宮”“北斗”“鵲橋”“神州”……這些以中國神話命名的航天成果,象征著中國航天人的浪漫——將先人口中的神話變為現實,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行動詮釋著偉大的航天精神,初心不改,砥礪向前。中國航天未來之路依然長遠,就請勇往直前,向著浩渺的星空進發,揭曉寰宇的奧秘,締造下一個奇跡,中國航天,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