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節氣的含義是什么
霜降節氣的含義是什么
霜降節氣的含義是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的意思,“霜”是天冷、晝夜溫差變化大的表現,故以“霜降”命名,霜降節氣反映的是天氣漸漸變冷的氣候特征,并不是表示進入這個節氣就會“降霜”。霜降節氣特點是早晚天氣較冷、中午則比較熱,晝夜溫差大,秋燥明顯。霜降是一年之中晝夜溫差最大的時節。
霜降的歷史淵源
霜降是每年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意味著冬天的開始。霜降時節,萬物畢成,畢入于戌,陽下入地,陰氣始凝。天氣漸寒始于霜降?!兑葜軙ぶ茉隆罚骸扒锶轮袣猓禾幨?、秋分、霜降。”東漢王充《論衡》曰:“云霧,雨之征也,夏則為露,冬則為霜,溫則為雨,寒則為雪,雨露凍凝者,皆由地發,非從天降。
霜降的氣候變化
霜降”節氣特點是早晚天氣較冷、中午天氣則比較熱,晝夜溫差大,秋燥明顯。就全國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晝夜溫差最大的時節。進入霜降節氣后,影響中國的冷空氣活動越來越頻繁,晝夜溫差迅速增大。尤其在江南、華南地區,氣溫的起伏愈發明顯;而西北、東北的部分地區早已呈現出一派“寒風落葉”的初冬景象。
霜降的習俗
霜降是秋天最后一個節氣,人們非常的重視,各地還有祛兇、掃墓等習俗,以祈求風調雨順,生活幸福安康。在山東煙臺等一些地方,霜降這一天人們要去西郊迎霜;在廣東高明地區,霜降前有“送芋鬼”的習俗。還有在中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
霜降節氣有哪些風俗
霜降節氣的風俗有賞菊、吃柿子、登高遠眺、進補等。
1、賞菊:古有“霜打菊花開”之說,所以登高山,賞菊花,也就成為了霜降這一節令的雅事。霜降時節正是秋菊盛開的時候,我國很多地方在這時要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以示對菊花的崇敬和愛戴。
2、吃柿子: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認為這樣不僅可以御寒保暖,還能補筋骨。泉州老人則認為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還有些地方是認為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
3、登高遠眺:古時霜降時節有登高遠眺的習俗。霜降時節登高遠眺,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暢,同時登至高處極目遠眺,心曠神怡,還可舒緩心情。
4、進補:民間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講法。人們認為先“補重陽”后“補霜降”,而且“秋補”比“冬補”更要緊。因此,霜降時節,民間有“煲羊肉”“煲羊頭”“迎霜兔肉”的食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