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霜降的含義
霜降的含義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也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它代表著即將進入冬天,天氣漸冷,這時候晝夜的溫差是最大的,早晚較涼,中午較熱。隨著霜降的到來,許多地區開始出現深秋的景象,氣溫也開始驟降。不耐寒的農作物已經收獲或者即將停止生長,草木落黃,秋收冬種也完成了,辛勤了一年的勞動人民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進入儲備過冬的過程。我國古代也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蟄蟲咸俯,這意思是此時豺狼這類的動物為了過冬要開始捕獵了;樹葉花草都枯黃掉落了;那些需要冬眠的動物也藏進了洞中不吃東西,進入冬眠的狀態。
霜降氣候特點
秋天的主要氣候特點是干燥,氣溫漸漸轉冷。霜降是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天氣漸寒始于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意味著即將進入冬天。
霜降后,晝夜溫差更大,早晚天氣較冷,中午則比較熱,秋燥明顯。霜降過后,植物漸漸失去生機,大地一片蕭索。用科學的眼光來看,“露結為霜”的說法是不準確的。露滴凍結而成的凍露,是堅硬的小冰珠。
霜,是指貼近地面的空氣受地面輻射冷卻的影響而降溫到霜點 以下,在地面或物體上凝華而成的白色冰晶。
而霜凍是指由于溫度劇降而引起的作物凍害現象,因此,發生霜凍時不一定出現霜,出現霜時也不一定就有霜凍發生;但是,因為見霜時的溫度已經比較低,要是繼續冷卻,便很容易導致霜凍的發生。
霜降節氣一般是在每年公歷的10月23日前后。這時節冷空氣南下,天氣越來越凍,我國南方地區早晚較冷;而北方部分地區早已入冬,部分地區溫度已降到0攝氏度以下,如東北地區的北部、內蒙古東部和西北地區大部平均氣溫已在0℃以下。
霜降有什么注意事項
霜降之后天氣轉冷,所以要做好御寒的準備,注意保暖,早晚的時候多添置一件厚外套,晚上睡前也可以用熱水泡泡腳,促進體內的血液循環;飲食方面可以適量進補,因為秋冬比較干燥,可以選擇潤燥滋陰的食物,例如蘿卜、栗子、山藥、黑芝麻等;同時運動方面也要堅持,秋高氣爽,適合登山、踢球、太極等運動,運動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舒展筋骨,不宜過度勞累,避免運動傷害。
霜降穿衣原則
1、多備幾件,隨增隨減
常言道:“若要安逸,勤脫勤著”,添衣與否應根據天氣的變化來決定,不宜添得過多,以自身感覺不冷為準。建議多備幾件秋裝,做到酌情增減,隨增隨減。
2、少穿化纖類衣物,避免靜電
秋季風干物燥,容易發生靜電。有心血管系統疾病的老年人,容易受靜電影響使病情加重或誘發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的發生。因此,在干燥季節,室內應保持一定的濕度,必要時可用加濕器,對于老年人,應選擇柔軟、光滑的棉織或絲織內衣、內褲,盡量不穿化纖類衣物,以使靜電的危害減少到最低限度。
霜降保暖的部位
1、暖腳
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人體許多經絡的路線都起源于腳,尤其是腳腕以下部分,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在腳部都有對應的反射區,刺激或鍛煉腳,就能通過經絡給全身器官以積極有益的影響。每日熱水泡腳20分鐘可以有效疏通足部筋脈。
霜降之后,天氣明顯轉涼,女性尤其要注意腳部保暖,不要再穿船形鞋和薄襪,改穿能遮蓋腳面的鞋或靴子,以使腳部保暖,才會對風邪有一定抵抗力。過度秋凍容易引起感冒等疾病。
2、暖肩
肩膀是容易被忽視的受涼部位。秋冬縮在溫暖的被窩里,但是只要露著肩膀,就會覺得很冷,如果不理會它的話,第二天起來肩膀立馬就會變得又疼又酸,這其實就是肩膀受涼受寒引起的。霜降時節要注意保持肩部暖和,不要穿露肩衣服。
3、暖腹
上腹受涼容易引起胃部不適,甚至疼痛;下腹受涼對女性傷害大,容易誘發痛經和月經不調等。露臍服裝不要再穿了,無論室內溫度多高,晚上睡覺也要蓋好被子,不要露出腹部,否則受涼輕則腹瀉腹痛,重則引起腸炎。
4、暖頸
脖子是寒氣入侵的主要位置。很多人一換季就會咳嗽,嗓子發炎,其實主要根結在脖子。這個部位受涼,向下容易引起肺部癥狀的感冒,向上則會導致頸部血管收縮,不利于腦部供血。所以,霜降時節,一條溫暖的圍巾可以說是老少皆宜,人人適用。
5、暖膝
很多女孩子在秋冬季節仍然短裙露膝,其實這是對膝關節的一種傷害。由于關節周圍的末梢神經對溫度和氣壓變化特別敏感,因此受涼以后,會導致周圍的血液循環變差,局部毛細血管和組織發生了變化,釋放出一些炎性物質,出現紅腫、疼痛等癥狀,進而引發關節炎。因此年輕人要注意多運動,保持膝關節溫度,不輕易露出膝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