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節氣吃什么傳統美食
霜降吃柿子、吃鴨子、吃蘿卜、吃牛肉、吃兔肉等傳統食物 1、吃柿子:在中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對于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對于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
2、吃鴨子:每到霜降時節,閩臺地區的鴨子就會賣的非?;鸨?,有時還會出現脫銷、供不應求的情況。夏秋的燥熱季節最適合吃鴨子。經常食用鴨肉對體弱陰虛、水腫食少、大便干燥、低熱不退者最為有益。
3、吃蘿卜:我國民間有“十月蘿卜賽人參”的說法,霜降節氣正值秋天向冬天過渡的時候,所以在霜降期間,我國民間也有吃蘿卜的習俗。山東農諺:處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蘿卜。
4、吃牛肉:霜降是個進補的好時節,俗語稱冬補不如霜降補,冬補過于滋膩,而霜降節氣補補是極好的。而為迎接霜降節氣的到來,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大餐的習俗。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的功效。
5、吃兔肉:古人一般秋補既吃牛肉也吃兔肉,尤其是在霜降期間,非常盛行食兔肉進補。兔肉尤其適宜老人、婦女食用,同時也是肥胖者和肝病、心血管病、糖尿病患者的理想肉食,但需要注意的是,孕婦及經期女性、有明顯陽虛癥狀的女子、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兔肉。
霜降節氣有哪些風俗
霜降節氣的風俗有賞菊、吃柿子、登高遠眺、進補等。
1、賞菊:古有“霜打菊花開”之說,所以登高山,賞菊花,也就成為了霜降這一節令的雅事。霜降時節正是秋菊盛開的時候,我國很多地方在這時要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以示對菊花的崇敬和愛戴。
2、吃柿子: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認為這樣不僅可以御寒保暖,還能補筋骨。泉州老人則認為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還有些地方是認為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
3、登高遠眺:古時霜降時節有登高遠眺的習俗。霜降時節登高遠眺,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暢,同時登至高處極目遠眺,心曠神怡,還可舒緩心情。
4、進補:民間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講法。人們認為先“補重陽”后“補霜降”,而且“秋補”比“冬補”更要緊。因此,霜降時節,民間有“煲羊肉”“煲羊頭”“迎霜兔肉”的食俗。
霜降節氣的特征
“霜降始霜”是我國黃河流域的氣候特征,我國各地的初霜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的方向逐漸推延的。在氣象學上,一邊把秋天出現的第一次霜,稱為“初霜”或者“早霜”,把春天出現的最后一次霜,稱為“終霜”或者“晚霜”。初霜出現得越早,對農作物的危害越大。因為此時正巧是菊花盛開的季節,所有也有把“初霜”稱為“菊花霜”的,古人有云“千樹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彼禃r節,我國北方地區已經開始秋收掃尾的工作,即使是耐寒的蔥,此刻也停止了生長,所以還有一句俗語叫“霜降不起蔥,越長越要空”。絕大部分地區也進入了干季,氣候十分干燥,此時更要做好森林防火的工作。
霜降三候
在我國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耙缓虿蚰思阔F”,這個時候豺狼等野獸,開始捕捉獵物準備儲備過冬了;“二候草木黃落”,秋風蕭瑟,樹葉凋零,花草枯黃,便是霜降時節的景象;“三候蟄蟲咸俯”,冬季即將到來,氣溫驟降,昆蟲們都蟄伏在洞中,不動不食,進入冬眠的狀態。
霜降節氣小知識
霜降在每年的10月23日前后,是秋天的最后一個節氣,意味著秋季向冬季過度的階段,、霜降期間早晚溫差達到最大,部分地區夜間的地面溫度甚至降到零攝氏度,就會開始結成六邊形的白色霜花,這就是霜降名稱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