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2023時間幾月幾號
2023年立秋時間:8月8日2點22分41秒,農歷六月廿二,星期二。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秋季的第一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歷8月7或8日。立秋并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立秋還在暑熱時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個節氣(處暑)才出暑,初秋期間天氣仍然很熱。
立秋之后天氣有什么變化
要知道立秋主要是根據氣候平均溫度劃分的,一般要連續5天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我國江淮地區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進入秋天。
其次就是立秋后雖然但時間之內天氣不會轉涼,具有“秋老虎”的余威,但總體天氣趨勢會逐漸涼爽
立秋之后天氣的日較差逐漸明顯,主要表現為白天很熱,晚上很涼,其次就是秋天也代表著萬物成熟的季節,是莊家收割的季節。
立秋后多久涼快
立秋后,再過一個月基本上就比較涼快了。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炎熱的天氣將在立秋結束。入秋后,夏季氣候仍是全國大部分地區的主流氣候。再過一個月,夏季氣候將被秋季氣候所取代。大自然有一個清爽的秋景。早上和晚上的溫差很大,人們不會感到熱。此時,白露節氣開始出現在夜間,這是一年,一段溫度合適的時間。
立秋習俗
“立秋”不僅是重要的節氣,還是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日。民間有“立秋”這天“貼秋膘”“咬秋”“啃秋”等習俗。
祭祀土地神: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
啃秋瓜: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習俗,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習俗。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币灿杏忧锾斓絹碇?。
貼秋膘: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
曬秋: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于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
立秋養生需注意什么
1、養肝潤肺
中醫認為,秋季燥氣上升,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結的人。另外,多吃豆類等食物,少吃油膩厚味之物。
2、降暑祛熱
經過盛夏高溫的襲擊,人體的免疫力已經下降,立秋后,晝夜溫差變大,再加上季節交替之時病菌滋生,老人、小孩等體質較差者難以適應而容易感冒發燒。
此時要及時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余的酸性代謝產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以增加肝臟的功能,抵御過盛肺氣之侵入。
首先,可以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補充人體所需營養,補充經排汗而丟失的鉀。其次,可多飲姜茶,姜浸醋,喝綠豆湯,蓮子粥,薄荷粥等降暑祛熱。
3、防治“空調病”
夏季人體出汗多,肌肉毛孔疏松,吹空調時間過長,寒氣都集中在腿上,秋天一到,不通則痛,就會出現關節腫脹、疼痛的癥狀,嚴重者連走路都會覺得不舒服,尤其中年人,易出現骨頭痛、腰肩疼痛等癥狀。
4、立秋后少吃秋瓜
立秋之后還要謹記“秋瓜壞肚”。不論西瓜或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陽氣。夏令大量食瓜雖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腹瀉、下痢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
5、立秋要預防感冒
立秋后,白天炙熱的氣溫到了晚上,就會開始變得清涼起來,因此,早晚溫差過大容易引起頻發感冒等。專家提醒,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