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秘書 > 寫作助手 > 心得范文 >

牢牢把中國飯碗端在手中心得體會

時間: 奕玲 心得范文

牢牢把中國飯碗端在手中心得體會【篇1】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國無農不穩,民無糧不安。糧食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是安天下的產業。各級各部門一定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把糧食生產當做一項突出的政治任務,動員一切力量,窮盡一切辦法,保證一切要素,切實扛牢糧食生產這個政治責任,堅決把中國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要牢牢把中國飯碗端在手中,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各級黨委政府一定要心懷“國之大者”,把糧食生產當做“安天下產業”來抓,做到知責于心,履職于行,要把糧食生產的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各級黨委政府特別是一把手要親自部署、親自按排、親自推動、親自督查。要通過走、聽、問等形式了解春耕備耕等糧食生產準備工作,要深入實際解決重點、難點、堵點問題。要全面壓實部門和屬地管理的責任,要制定糧食生產工作方案和考核問責辦法,按照“一崗雙責”、“包干負責”、“點對點”負責,把責任層層壓實下去,把糧食生產的任務分解到具體鄉鎮街道,分解到村組,分解到具體領導、具體人,防止“掛空檔”“打太極”。要充分發揮督查考核這“指揮棒”的作用。要組成糧食生產的考核專班,深入鄉鎮街道、田間地頭就存在的耕地摞荒、農資假冒、農業基礎設施損壞等影響春耕生產問題,開展全方位、多角度、高頻率的督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交辦整改。

要牢牢把中國飯碗端在手中,職能部門要主動作為。糧食生產是一項系統工程,牽涉各個方面、各個部門。各級各部門一定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做到同心相向,多管齊下,凝聚合力。宣傳部門要加大宣傳,宣傳國家糧食生產優惠政策,宣傳農業生產的好經驗好作法,宣傳糧食生產涌現的先進典型;農業部門要抓好種子、肥料等的儲備、調配、技術指導、農資監管。農機站要保證充足的農機供給,深入農村開展農機的技術指導和機械的維修;水利部門要做好渠道、水庫等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公安部門加大對販賣銷售虛假農資、偷盜農作物、破壞水電設施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科技部門要研發新技術、新品種,做到藏糧入技,助力糧食增產增收;紀檢部門要強化追責,對耕地摞荒整改不力,農資監管不到位、政策宣傳不深入等影響糧食生產的不作為、亂作為、胡作為的行為從嚴追責。

要牢牢把中國飯碗端在手中,要充分發動群眾。糧食種植的主體是農民,離開了農民,糧食種植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切無從談起。要大力宣傳,讓人民群眾深刻認識種糧的重要性,明白“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的道理;要落實各種優惠和獎勵政策,讓種糧群眾多得利,能獲利,充分調動種糧群眾的積極性,讓種糧群眾“要我種”向“我要種”轉變;要想方設法幫助人民群眾解決農業生產中存在的技術、資金、機械、設施等問題,為種糧農民提供各種服務保障,為糧食生產添火加薪;要創新機制,培育種糧大戶,提高種糧的效益。要對耕地摞荒和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的整治,抓住耕地這命根子,堅決守住耕地的“紅線”“底線”。

牢牢把中國飯碗端在手中,要大力節約糧食。“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想有時”,要始終樹牢憂患意識,突出底線思維,從戰略高度認識糧食安全問題,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未然。對于糧食問既要注重平時大力生產,顆粒歸倉,又要注重平時大力節約,馳而不息制止餐飲浪費。要通過“五進行動”加大對節約糧食的宣傳教育,大力提倡“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理念,要做到不攀比、不挑食、不偏食,推動建設節約型社會等等,把中國的飯碗越端越穩。

牢牢把中國飯碗端在手中心得體會【篇2】

一、藏糧于田

糧源于田,耕地是糧食生產最重要的物質基礎,是最基本生產資料和生活保障。應在確保云南省8970萬畝耕地“紅線”基礎上,通過土地整理、農田水利建設、中低產田改造等措施,對農田水、土、氣、生等基本生態因子進行系統保護與改善,提高糧食的可持續生產能力。

(一)加強糧食耕地保護

嚴格保護耕地,是保障糧食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前提和基礎,根據《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提出的明確指標,到-年,全國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05億畝,云南省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8970萬畝,這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必須正確處理好建設用地與耕地保護的關系,正確處理占用耕地與補充耕地的關系,科學推進以土地整理為核心的土地開發、復墾與整理工作,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在耕地質量的整治與建設上,要大力推進以坡耕地“坡改梯”為主體的耕地綜合整治,穩步提升耕地質量和產出率。

(二)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加快小型以上骨干水源工程建設步伐。加快建設“潤滇工程”,全面推進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在有條件的地方新建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在山區和干旱地區,大力開展以集雨為主的小塘壩、小水池、小水窖、小引水渠等小型水源工程建設。通過骨干水源工程和小型水源工程建設相結合,增加農業灌溉供水量。二是開展灌區及配套工程建設。以面積萬畝以上大中型灌區和小型灌區糧食主產區和糧食生產基地為重點,加快實施灌區骨干工程續建配套,完善水源工程的輸配水渠(溝)系,發揮灌區改造整體效益,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積,提升灌區管理和信息化水平,提高灌溉保證率和水資源利用率。加快實施12個大型灌區和55個重點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建設。力爭到2012年有效灌溉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比率達到40%,-年達到45%。三是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合理配置水資源和加強工程運行管理,因地制宜采取渠道防滲、低壓管灌等節水措施,有條件的地方大力發展噴灌、滴灌等高效節水模式,減少輸水損失。加強水費計收,實行計劃用水、節約用水。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并舉,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水分生產率。

(三)加快中低產田地改造步伐

突出山區、半山區,兼顧壩區,以改造坡耕型、缺水型、漬澇型為重點,以保土保肥保水、能排能灌、旱澇保收為標準,治水改土并重,工程措施與科技措施并舉,壩區重點建設完善田間斗、農、毛渠,做到渠、路、橋、涵、閘配套,改串灌、漫灌為溝灌,做到合理用水、節約用水,達到能排、能灌、能機耕,形成“溝成網、田成方、路相連、渠相通、樹成行”的高產穩產農田。力爭至2-年累計完成萬畝中低產田的改造,使全省高穩產農田達到5000萬畝,實現農民人均高穩產農田達到1畝以上。

二、藏糧于科技

(一)加快實施沃土工程

圍繞提升耕地持續產出能力、土肥新技術創新轉化能力、耕地質量動態監測能力,以增施有機肥、培肥地力為主,以完善耕地質量監測網絡為手段,提高耕地內在質量。建立全省耕地質量監測體系,分區域、有步驟地建設耕地質量監測點、耕地質量監測區域站,開展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和耕地農田的分等定級工作,全面掌握全省耕地土壤養分狀況、地力等級。提升土壤有機質,實施糧作秸稈還田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加大測土配方施肥推廣力度。大力開展旱作節水農業示范,在糧食作物集中的山區、半山區,采取工程、生物、農藝措施相結合,實施集水蓄水節灌、生物籬固土節水、秸稈還田覆蓋等節水技術模式,引導農民積極實施有機肥,提高示范區糧食作物平均單產。

(二)加快植保工程建設

在近期國家重大農作物病蟲害治理工作中,云南被列為國家重大流行性病害小麥條銹病冬、春、秋季主要菌源治理地,國際性遷入稻飛虱、稻縱卷葉螟“兩遷”害蟲的初始蟲源阻擊區域,以及外來性有害生物重要阻擊地帶。按照國家農業部對于植物保護工程二期工程建設要求,建立起省、州、縣、鄉四級云南省重大植物疫情阻截體系,農作物病蟲害監測和控制體系,以及縣以下基層重大病蟲害應急防治體系。按照病蟲害發生區域性特點,組建植物疫情阻擊站、農業有害生物預警控制站、農業有害生物綜合治理試驗站,實現對危險性重大病蟲害的有效阻擊、對重大病蟲害及時預警和有效防控。

(三)加快農機化工程建設

充分借助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機遇,全力推進糧食生產機械化的發展。一是加大成熟的農機技術推廣應用,著力提高機械耕耙作業水平。二是加快農機新技術、新裝備的示范推廣,重點突出“種、收”機械化作業環節,并在糧食烘干、儲藏等技術推廣取得突破。建立稻麥、玉米、馬鈴薯等主要糧食作物機插(播)、機收推廣示范區,以點帶面、梯度推進。三是加強機械化植保的統防統治工作。積極推廣先進環保的植保機械,提高農藥效率、降低糧食農藥殘留量,保護生態環境。

三、生態促糧

(一)大力發展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可以極大地提高小型農戶的生產力,對糧食安全和糧食自給有著積極作用。大多數農戶,特別是在云南土地退化嚴重和市場邊緣化地區的農戶,都負擔不起額外投入。因此,如果政府能夠履行相應的義務,在能力建設等方面提供支持,為農戶提供一條實際且在經濟承受范圍內的途徑,幫助他們消除貧困,獲得糧食安全。生態農業在環境方面,可以減緩土地退化、減少污染環境的化學品的使用,因此有益于人類健康。此外,生態農業可以幫助提高農業生態多樣性,提供其他關鍵的環境服務,如提高農業生態多樣性、幫助農戶更好地應對挑戰和不確定因素等。生產力和農作物多樣性同樣可以增加農戶收入,改善農村生活質量。生態農業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潛力巨大,如生態農業避免使用合成化肥,從而減少了溫室氣體排放,特別是氮的氧化物的排放。耕種豆類作物、作物殘余、作物覆蓋、農林間作等生態農業耕作方式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固定土壤有機物、提高土壤中二氧化碳的固定率。通過建立增加農業生態系統彈性的方式,生態農業可以幫助農戶適應氣候變化。增加農業生態系統適應能力可以提高農戶應對氣候變化(如:不規則降雨、氣溫突變及其他不可預料的氣候事件)的能力。生態農業建立在強大的地方社區、農戶知識和農業生態多樣性的基礎上,通過改良土壤結構和其中的有機成分,來改善土壤質量。反過來,土壤質量的改善可以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保持土壤濕度。同時,這些條件都可以保護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產量。

(二)深化機制創新,構建糧食生產的生態保護屏障

要建立農業循環經濟的機制,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優化品種品質結構,發展特色農業、畜牧養殖,推進云南農村沼氣建設、秸稈綜合利用,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發展集約型、節約型農業和循環農業、生態農業,不斷提高土地等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全面提升糧食生產綜合效益,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要健全農業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多渠道籌集生態效益補償資金,逐步提高補償標準,形成有利于保護耕地、水域、森林、草原、濕地等自然資源和農業物種資源的激勵機制。

四、以特換糧

云南在糧食生產上缺乏優勢,而在蔬菜、水果、干果、中藥材、茶葉等特色產品上有優勢,經濟效益好,農民獲利高,因此進一步優化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生產。菜、果、林等產品作為糧食的替代品,隨著消費理念和食物結構的變化,人們對這類產品的需求將不斷增加,市場前景廣闊。因此,既可用菜、果、林產品作為糧食補充,同時也可用其收入換取所需糧食。

五、森林取糧

森林是大自然的寶庫,不但擁有大量的木材資源,同時還蘊藏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和食用菌等森林特產資源。森林食品從廣義上說,是指生長在森林中可供人類直接或間接食用的植物、動物以及它們的制成品。云南地處云貴高原,山地占96%,森林面積廣,自然條件優越,森林食品資源豐富,種類繁多。目前,云南的核桃、野生食用菌等皆已形成產業,并在國內具有一定品牌影響力。伴隨著林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林農生產經營積極性的提高,森林食品資源的潛力會逐步開發出來,森林食品將成為糧食的重要補充。

六、境外產糧

與云南相臨的越南、緬甸、老撾等東南亞國家,土地資源豐富,越南還是世界稻谷主產區,稻谷生產成本低于我國,更低于云南。最初源于禁毒工作開展的境外罌粟替代種植,既減少了毒品的嚴重危害,又能獲取短缺資源,補充了省內部分農產品的供給,帶動了邊境地區特色經濟和地方企業的發展,替代產業和替代經濟逐步形成。目前中央提出把云南建設成為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橋頭堡,這一發展戰略將在“十二五”期間實施,這將是云南發展的一次機遇。境外替代種植具有較好的國內政策支持和較為有利的國際環境,云南實施“走出去”發展替代種植的政策平臺已經形成,一大批省內外企業參與替代種植,近年來,參與替代種植的企業不斷增加,替代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以替代種植返銷農產品進口的數量和金額不斷增大。因此,借助境外替代種植,把外匯儲備變成資源儲備,把糧食進口變為境外替代種植返銷,不失為解決云南糧食安全問題的一種策略思路。

牢牢把中國飯碗端在手中心得體會【篇3】

為培養全體師生節約糧食的意識和責任感。__鎮中心小學結合本校實際,開展了多種形式“珍愛糧食,從我做起”的主題活動??偨Y如下:

首先,進行一次主題為“愛惜、節約每一粒糧食”的國旗下講話,向全校學生發出倡議,要求節約每一粒米,每一顆糧食,不隨意倒掉飯菜,不挑食,不剩食,讓更多的人有糧吃。

其次,開展“珍惜糧食,從我做起”主題班會活動。通過看實物、聽講解等方式學習稻谷、玉米等糧食作物的知識,讓學生了解“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覺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節約每一粒糧食,抵制和反對浪費糧食的行為,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

第三,向家長發放“愛惜一粒米,珍惜一滴汗”宣傳資料,讓家長也了解愛糧節糧宣傳周的重要意義。

第四,通過“小手牽大手”形式,開展“愛惜伴我在校園,我把節約帶回家”活動;呼吁全體同學做“節糧小衛士”,從我做起,監督父母等家庭成員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充分發揮孩子們“小小糧食宣傳員”的作用,把有關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意識傳給家長,帶動家庭參與節約型社會的建設。

通過一系列活動,不僅讓孩子們了解了生活中節糧的種種做法,更是將環保教育的課堂延伸到了家庭,“愛惜糧食”這四個字深深扎根在孩子們的心中。

牢牢把中國飯碗端在手中心得體會【篇4】

10月17日,區糧食局在__鎮院橋街組織開展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系列宣傳活動,引導更多的群眾來關注糧食質量安全,宣傳活動取得預期效果。

一是區局高度重視宣傳活動。今年是第38個世界糧食日,主題是“努力實現零饑餓”。我局旨在號召全區糧食系統干部職工積極宣傳國家糧食政策,向廣大市民普及“端牢國人飯碗,保障糧食安全”的宣傳活動主題。局黨委高度重視此次宣傳活動,提前召開工作會議,安排部署任務,落實工作人員。

二是制定詳細活動方案。為開展好此次宣傳活動,區局提前制定活動方案,落實宣傳活動經費近10萬元。在活動開展前,積極聯系社區、村居落實場地;聯系相關企業制作完成宣傳主題橫幅、20__個儲糧小米桶、500份宣傳手冊、2500份宣傳環保袋和12塊宣傳活動相關的知識展板,為整個活動的順利開展打下基礎。

三是緊密結合社會化儲糧試點工作開展宣傳。我區被列為全省四個社會化儲糧試點之一,為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繼續增強我區城鄉居民的儲糧意識。區局結合此次宣傳活動,制作20__個儲糧小米桶向民眾發放,進一步提升我區社會化儲糧水平,也是對前期試點工作開展成果的鞏固。

四是活動現場宣傳形式多樣。這次宣傳活動內容豐富,現場民眾參與熱情高?;顒舆M入當地街區,現場掛起了今年宣傳的主題橫幅,陳列著愛糧節糧、科學儲糧等宣傳知識的展板?;顒又?,工作人員向市民講解今年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系列宣傳活動知識;介紹如何進行糧油質量鑒別和科學保存?;顒又校ぷ魅藛T向過往市民發放贈送宣傳手冊和相關宣傳品。

牢牢把中國飯碗端在手中心得體會【篇5】

我國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大國,農業自然是我國的支柱產業,談到農業,多數人會想到我國糧食問題。隨著我國人口急速增加,糧食產量逐年下降的趨勢來看,糧食問題早已不是個新話題了,“節約糧食”更是我們從小便熟知的字眼,從古人“鋤禾日當午”,直到現在人們統計的精確數字,無一不表明糧食的來之不易。從播種至收割多少道程序,多少辛苦汗水,多少雙饑餓的眼睛在渴望······

再回頭看看,又有多少不珍惜糧食的人,將熱蒸蒸的白米飯倒入到垃圾袋,真是太浪費了!有的人以種糧食為生,當我們的糧食不足時,是從哪里獲得糧食呢?我國人口己超過12.5億,每年的凈增長是1200萬人;人均耕地面積1.2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積正以每年30多萬畝的速度遞減。從1981-1995年間,全國共減少了耕地8100萬畝,每年因此而減少糧食生產500億斤。而且現在這個減少速度仍然在不斷加快。亂占耕地、挖沙、土地質量下降、荒漠化等種種現象在蠶食著耕地?,F實絕對不容樂觀!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難道真的等到我們淪為饑餓貧困交加的弱國時,我們才會對隨手仍掉的饅頭米飯略待珍惜嗎?

牢牢把中國飯碗端在手中心得體會【篇6】

珍惜糧食是人人都要做到的,在生活中,有很多關于珍惜糧食的名言,可是知道了卻做不到。你們有想過糧食是哪來的嗎?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還是魔術師變出來的?這些都不是,是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肉類也是他們辛辛苦苦養出來的。

有些孩子吃飯總是挑三揀四的,一點青菜也不吃,只吃肉,這樣不但會對自己身體不好,也會浪費糧食。還有些孩子在吃飯時,總是找各種理由不吃飯,還有時候趁媽媽不在的時候把飯倒掉。我小時候不懂什么叫珍惜,我吃飯時總是吃到一半就不要了,媽媽也總跟我說非洲人民吃不上飯的故事,可我總是左耳進右耳出。直到我漸漸長大,懂得非洲人民的苦難,這時我才明白,原來還有許多人是吃不上飯的,媽媽說非洲人饑餓到只能吃土,可我還是不相信。直到我在電視上睇到,包括我們中國好多山區的孩子都食不上飯,這時才真正明白,糧食是多么可貴。后來,我再也不浪費糧食,我每天都堅持做到光碗行動,不剩一粒在碗里。

珍惜糧食,人人有責!就算你遇到自己不愛吃的菜,也要堅持吃完。當你去別人家吃飯時,別人沒有堅持吃完,你也要告訴他不可以浪費糧食。每一粒米,每一道菜,每一塊肉,都是農民為我們而做,他們留下的一滴汗水都是可貴的,你們必須記?。杭Z食,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我們必須憐惜它。今天,開啟我們的光碗行動。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牢牢把中國飯碗端在手中心得體會【篇7】

為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進一步增強學生愛糧節糧意識,增強全體師生食品安全教育知識培訓,廣泛開展全校每月一次食品安全節糧宣傳教育活動。

首先,學校委員會利用國旗下的演講活動,向全校師生提出建議:讓我們積極行動,集中精力,珍惜食物,杜絕浪費,文明用餐,安全用餐。創造一個節約的校園和社會。

二是開展愛糧節糧,食品安全從我做起的主題班會。教育學生節約是美德,節約是品質,節約是責任。自覺從現在開始,從自己做起,節約每一粒糧食,抵制和反對浪費糧食,養成愛糧節糧的好習慣;

三是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將愛糧節食品安全宣傳帶入家庭和社區,充分發揮少先隊員小宣傳員的作用

四是通過LED向全體師生宣傳節約糧食、抵制浪費、文明用餐的'重要性。

通過本月開展食品安全節約食品宣傳教育活動,進一步深化學生對食品的熱愛和節約意識,幫助學生真正理解誰知道盤子里的食物,谷物很難的深刻內涵,珍惜食物,珍惜勞動成果。為了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得到了進一步的實施。

53706 精品久久国产老人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