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秘書 > 寫作助手 > 心得范文 >

家風的感悟與心得體會

時間: 奕玲 心得范文

家風的感悟與心得體會(篇1)

說起家風,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生活靠自己。這感受的由來還要從父輩們的事情說起。

我爸爸兄弟三個。由于家庭貧窮,我爸老大,必須回農村老家照顧弟弟們上學,放棄了在南海艦隊留員(當年全軍只有一個名額)。我的叔叔們比較爭氣,都考學出去了,大叔在濰坊電廠,小叔在河口區政府。叔叔們參加工作后,條件都逐漸的好了起來,可是家里從來不給他們添麻煩,要求不做違背原則上的事情,家風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形成了。

小時候,家里種蘋果園,叔叔想通過單位給幫忙處理一些蘋果,爸爸每次都是拒絕了。因為他的原則是——違背原則的事不要做,掙錢要賺踏實錢。

后來,我和我哥逐漸長大,一直沒有享受到"有關系"的好處。我大叔當時在濰坊電廠電校當校長,上完電校即可安排在電廠上班。能有到電廠上班的機會在那時別人都很羨慕,說我家以后孩子上班沒有問題了,但是我爸不讓我們去,說別人誰去不管,你們就是不能去,要好好的學習,靠自己的努力去生活。

在此后的幾年里,我度過了艱難的求學之路。參加工作以后,我起初也想通過長輩的關系,能夠給找個好點的工作,但是被叔叔拒絕了,自己出去闖蕩吧,不然早晚就吃虧的。

當時我還非常的生氣,很羨慕別人的親戚朋友給找的"捷徑",感覺比別人高人一頭樣子,特別是在我們村里也有個在電廠上班的同姓叔叔,給老家兄弟們又是找工作,又是幫忙做生意什么的。就在前年的時候,那個同姓的叔(正處級干部)被檢察院帶走了。這時才深刻的體會到,父輩們堅持不照顧、不走捷徑,而是給予最大的支持和幫助,方乃順利走好人生之路。

家風的感悟與心得體會(篇2)

每當讀起“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家風故事,無不為古人家風所感動,感佩家風里詮釋的品德品質,探略家風故事背后的“精神密碼”,感喟家風家訓中對后代的警醒和鞭策。

“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年少時,捧讀那些流傳已久的故事,總感覺家風是名門顯貴之家特有的精神符號。隨著年齡增長,在回望時方醒悟,原來,家風在自己的生活中,以一種不經意、不張揚、不顯眼的方式,默默地陪伴著自己的成長路。那些藏在父母言傳身教中的言行,以及形成的“不成文的規矩”、為人處世的準則和要求,正是我們尋常百姓的家風,在潛移默化指引著我們前行。

家風無聲化“和美”,滋潤我們和善待人、美美與共。雖然父母文化不高,小學,沒畢業就輟學,但并不影響他們做人做事的精神。從記事起,父母總給人感覺每天都充滿干活的激情,充滿對改變生活的追求,充滿著樂觀向上的精神。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家鄉不時有走村串戶的外地手藝人、生意人,大多數人家都因吃不上飯、或者嫌麻煩,拒絕招呼這些人吃飯、歇腳住宿。但父母卻例外,即使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只要走進我們家門,父母都會熱情招待。有時候遇到天災人禍討要糧食的人來到家里,父母還會招呼歇三五天,幫助他們把背運糧食的情況。當我們問及母親,自己家吃飯都顯得捉襟見肘,為什么要接濟別人,她總是說,高祖在世之時,叮囑她要“油鹽柴米放在露天壩”,善待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這些做法,也成為了我們要求孩子的一部分。這些待人之道,也在我的生活中延續,并成為與世界、與社會美美與共的秘訣。

家風無聲化“規矩”,約束我們嚴于律己、清白做人。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教育我們,借別人的東西不但要還,還要記得別人的好;教育我們不要惹是生非,不能倚強凌弱,更不能做偷雞摸狗、違法犯罪和違背公秩良俗之事。記得小時候,鄰居家的小雞跑到我家菜地里,我在驅趕的時候,用石頭把小雞砸傷了,鄰居看到后非常生氣,朝我大聲呵斥。我回到家,母親把自己家的小雞抓來,讓我賠給鄰居家,我認為自己是對的,是鄰居家有錯在先,沒必要賠東西,也不用賠不是。母親心平氣和教育我,說鄰里間和為貴,雖然鄰居家的小雞不該到我家菜地里,但小雞對鄰居家來說,比自己家種的菜要貴重,我們得分清輕重、明晰是非、辨準對錯,別人做錯了,不用和別人吵架,要嚴加約束自己,才不會在生活中對自己、對別人造成傷害。這些看似處理雞毛蒜皮的小事,但點點滴滴的教誨中,是父母立下的做人規矩、成事規范,是指引我們成長成人的“指針”。

家風無聲化“力量”,激勵我們增長才干、擔當前行。記得小時候,父母帶我到鎮上趕場,最喜歡的就是帶我去場上的新華書店,幫我買一些連環畫、一些故事書,讓我們能夠讀上書。父親給我們講過的故事,記憶最深的就是古人捉螢火蟲當“燈”讀書的故事,以及把頭發綁在梁上讀書的故事,告訴我們讀書的好處。上高中時,家里為了付學費、生活費,已經入不敷出了。正值“打工潮”興起時期,我們提出外出務工、減輕家里負擔,父母非常嚴厲地批評教育我們,說:“讀書考不上大學,是我們的事,是我們對自己不負責任!家里拿不出錢讀書,是大人的事,不用我們操心,也不用分心考慮。”在父母嚴肅的批評中,看著父母堅毅的眼神,我們都靜心下來學習,考上了大學。父母在我們成長路上,用自己理解的道理,引導我們不斷學習,用厚實的擔當扛起促進我們成長成人的重擔。這些于無聲處的引導、于無聲處展示出來的力量,教育、激勵我們不斷奮力前行。

家風,是一句話中蘊藏的道理;家風,是一件事中潛藏的規范;家風,是時時處處自身言行中展示的形象;家風,是一生一世傳承和守望的精神,是激勵我們成長的力量。家風,就是父母的諄諄告誡,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家風看似樸質,看似簡略,不高深、不精美,但卻受用,卻能滋潤我們心田,讓我們感受到無限的力量,激勵我們去開拓自己人生藍海,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家風的感悟與心得體會(篇3)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治國從治家開始,家風正,則作風優、黨風清、政風淳;家風不正,就容易導致作風不端、黨風不清、政風不淳,進而引發腐敗。所以,想要真正樹立起良好的.作風、黨風和政風,必須要有好的家風、家規。

6月20日,瘦西湖導游服務中心黨小組開展了“走進先賢治家修身,學習家訓家規家風”主題教育,前往阮元家廟、吳道臺宅第、何園參觀學習。

這次主題教育,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參觀何園部分。何園是清光緒年間何芷舠退隱x時所建。從何園內走出過許多德才兼備的名人先賢。這與何家良好的家風傳承是分不開。當年何家先人何芷舠為維護國家尊嚴,拒絕外國領事無理要求,兒孫輩何聲灝,何世模,何世楨等,都積極支持孫x先生民主主義革命。

何家后人中先后有6人參加中共地下黨,4人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投身革命事業,他們都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何家家訓,范仲淹以秀才而懷天下之憂,君子稱為分內事”,“不出則寥寥無聞,一出則立業建功”,體現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何家家訓中也闡述了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規范了家族成員的修身處世、待人接物之道。何氏祖先通過家訓告誡后人:讀書是為了求知益智、修身養性,應將功名富貴置之度外,時時參悟做人的道理。正是因為何家良好的家風,這里走出過代代有出息的兒孫,“祖孫兩翰林”、“兄弟兩博士”、“父女兩畫家”、“姐弟兩院士”。

中國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皣摇笔侵袊赜械母拍睢!皣焙汀凹摇本o密相聯,國由家組成,有國才有家;家是國的細胞,家和萬事興。家庭的建設離不開個人自身素質的提高。踐行家風家訓,提高自身的黨員約束力,有助于我們在生活中講規矩,在工作中守紀律,為黨風建設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成為一名合格的黨員。

家風的感悟與心得體會(篇4)

中國自古就進行家風建設,自周朝周禮的設立以來,君臣父子、禮儀廉恥便不斷延續,流傳千年??呻S著現代世界文化的交融,人們對于傳統的遺棄愈發嚴重,對于道德的建設無比匱乏,而對于家庭教育更是有拋諸腦后之嫌,難道中國人不需要家風了嗎?

“天下之本在于家”,可見,中華民族歷來便重視家庭。傳統的家庭美德,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家風家規家訓傳承了中華傳統文化,是古圣先賢家庭教育的結晶。從古至今,如諸葛亮戒子民言、顏氏家訓、朱子家訓等優秀家訓廣為流傳,其中的名篇名句也激勵著如今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家訓最早可追溯的周公告誡侄子周成王的《誡伯禽書》,訓導伯禽要保持謙虛謹慎的優良美德。即便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也要以桀、紂為鑒,不能丟掉謙遜的美德。而周成王也成為開創“成康之治”的一代明君,這與他所接受的家風教育也是息息相關的。

優秀的家風家訓是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的立身之本。被譽為“華夏首望”的簪纓世族瑯琊王氏便有家訓傳承千年,曰“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過,德之至也;揚名顯親,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臨財莫過讓;此五者,立身之本?!边@代代傳承的家訓對家族的穩定繁榮,對族人的道德教化、倫理指導和優良家風的形成,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家族人才輩出,亦得益于此。

優秀的家風家訓對孩子也具有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影響。“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風的好壞,難免會影響子孫后代。古有《孟母三遷》,便是孟母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氛圍,而孟子能夠被尊為“亞圣”,學富五車,與其幼時母親的良苦用心是分不開的;而有的'家庭,家風不正,孩子從小就缺少良好的家風熏陶,缺乏正確的三觀培養,自身尚且品行不端,又談什么報效祖國、振興中華呢?

由此觀之,家風家訓的重要性。好的家風家訓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縮影,是中華美德最現實的傳承。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應為建設好家風共同努力,攜手并進!

家風的感悟與心得體會(篇5)

傳統中國重家風。家風琳琳瑯瑯,概括起來,不外乎家國天下、耕讀傳家、積德行善、仁孝清廉等幾個關鍵詞。揚州個園有兩副楹聯:“傳家無別法,非耕即讀;裕后有良圖,唯儉與勤”、“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就體現了這一點。家風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近年來卻很少被提起。在種種“神回答”中,雖有調侃,但也見其式微。

有人講,現在談家風,并沒有多大意義。言下之意是,家風大多充滿正能量,是要把孩子培養成好人、老實人,可社會現實常常是“老實人吃虧”。有聲音稱,當下社會除卻成功別無信仰,而且為了成功可以拋棄一切。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做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蓮太累了,甚至難有出頭之日。但必須看到,這會引起一系列社會問題,這種狀況不會延續只會削弱。而且,我們處在同一條船上,誰也不能獨善其身,誰也不能做社會責任的“逃兵”。這種責任,是存在的理由,也是活得更好的保證。

有人講,家風向來是大戶人家事,與一般百姓關系不大。這是一種誤解,文人重家風,但家風并不只是文人事。許多人家,雖然沒有專門家訓,但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自己的家風,由此也構成了特色的家教文化。

有人講,現在家族意識不斷消減,此時談家風不合時宜。家庭單元的縮小化是一個趨勢,但再小也有家庭,也有家風存在的意義。這些年來,有關富而不貴,以及“富不過三代”的話題,為有些人焦慮為有些人樂道。這同樣可以從家風上尋找一定原因。富是指物質、錢財,而貴是指素質、教養。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第一課堂,一個人的成長有沒有受到好的家風熏陶,是完全不一樣的。有什么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么樣的價值觀、財富觀。對于不少人來說,家風的好壞甚至影響和決定人的一生。

家風的感悟與心得體會(篇6)

“勞模精神就是,能持守匠心,不好高騖遠、不急功近利,執一業終一生,在每個當下成為的自己?!?/p>

“勞模精神就是,始終把自己牢牢‘釘’在基層這片最有養分、最有熱情的土壤里。為民之心和腳步,總有一個在路上?!?/p>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大廈是靠一磚一瓦砌成的,人民的幸福是靠一點一滴創造得來的。廣大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是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楷模。

時代大潮浩浩湯湯,正是這一顆顆平凡而又不凡的小小“螺絲釘”,聚集在一起形成強大合力,鼓舞自己也散播熱能,牢牢錨定前行方向,埋頭苦干、默默奉獻,推動時代不斷向前。

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邁入新階段、開啟新征程、奮進新時代,需要我們緊緊依靠人民、始終為了人民,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匯聚強大正能量;需要我們再接再厲、一鼓作氣,懷揣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以豐富的勞動實踐創造,以忘我的拼搏奉獻,以“干”字當頭的務實行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以勇挑大梁的擔當,在不懈的勞動創造中詮釋“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的時代新內涵。

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勞動創造,鑄就了過往令人矚目的成就,也必須依靠勞動創造,我們才能在新征程上劈波斬浪,奮勇爭先,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家風的感悟與心得體會(篇7)

古語說得好:“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敝腥A民族五千年歷史中孕育了無數的優秀傳統美德,其中很多傳統美德是以“家風”的形式代代相傳、延續至今的。如尊老愛幼、勤儉節約、謙恭孝順、善良禮讓、以和為貴這些美德通過一代又一代的言傳身教,在現代社會積淀、傳承和弘揚,形成一個家庭的價值共識,也形成了全民共識。

父母的言傳身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孝順的家風需要每一位父母給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樣,良好的家風才能代代相傳。

媽媽是個大孝女,不論是爺爺、奶奶還是外公、外婆,媽媽總能照顧的面面俱到。記得那年秋天,奶奶生了一場大病情況非常糟糕。媽媽知道了這件事,帶著我急忙趕到醫院,當媽媽看到奶奶那黑白交錯的亂發、瘦不經風的身子時,媽媽鼻子一酸,頓時,嘩嘩流水集成大海,隨后,媽媽鏗鏘有力的說:“媽,女兒不甘心您有這般享福的年齡就早早離開人世,女兒不甘心??!”自此以后,媽媽在家與醫院之間來回奔波。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我和爸爸去醫院看奶奶,透過病房窗戶,我看到奶奶的臉稍有了一點光澤,頭發也非常油亮,一種淡淡的薰衣草味,身子也漸漸變得健康的了,聽醫生說奶奶的病情大有好轉。爸爸的眼睛紅了—這是對媽媽孝心的感動;這是對媽媽視婆婆為生母的感動。經過媽媽一個月的精心照料下,奶奶順利出院,難道這般尊老、敬老、孝老的心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可是,在很多的家庭中,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吃過飯后,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出去玩,父母卻在忙碌著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嘗,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關照,而父

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這種現象,使子女不自覺地養成嬌慣、任性、懶惰、自私的不良習慣。凡此種種,值得憂慮。

在這個世界上,最親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舍得花時間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與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德,感激父母,善事父母,體現的是人內在的品質。兒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報答養育自己的父母。

現在,家風是人們熱議的話題之一。其實,家風是個古老話題,對家庭成員而言,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會有什么樣的處世態度。孝敬父母,關愛父母,就是一種最重要的家風。好的家風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別的東西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某種品德和力量的源泉。就是說,做兒女的,在好的家風熏陶下,會用好的家風內容來塑造自己的行為,從而成就自己的一生一世。

54862 精品久久国产老人久久综合